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盛世国师 分卷阅读106

分卷阅读106

    盛世国师 作者:木兰竹

    分卷阅读106

    给殿下两封信,已经大大不妥。之后的信自然不能再是给太子的了。”

    太子郁闷点头。

    他知道啊,他当然知道啊。大哥一直很谨慎。

    但理智上知道,感情上不能接受。

    太子继续郁闷。

    慕晏则想,宿谊是不是真忘了?

    宿谊其实没忘记那还有个弟弟。只是弟弟毕竟是太子,他写信写的那么勤快干嘛啊。宿谊可没想到,太子居然会为这点小事不高兴。

    太子:qaq才不是小事!

    之后宿谊好似江郎才尽,不知道画什么了。他给慕晏的书信,再次回到了文字上。

    为了不让好基友离开之后跟不上京中形式……好吧,不扯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了。宿谊只是关心八卦,找慕晏分享八卦而已。

    自那场宴会之后,京中还真出了一件大事,一件小事。

    小事是司马鹄不知道抽什么风,居然从母亲庄子里搬了出去,在京郊一间简陋的小院子里住了下来。伺候的人只留了两老仆负责洗衣做饭,年轻貌美的下人居然都遣散了。

    司马鹄搬到京郊小院子之后,就闭门谢客,很快就从京中名士圈子中销声匿迹,只他的友人偶尔与其有书信往来。

    司马鹄也有给宿谊写信,问宿谊一些学问上的事。

    宿谊哪知道这些啊。他为了不误人子弟,就把信转给慕晏了。

    慕晏无奈摇头,然后写信帮宿谊回信,并在信中对司马鹄道,天师不擅长这些,专门指了他给司马鹄讨论。挚友,快感恩戴德吧。

    司马鹄接到信后,不由大笑。

    他没打算接到宿谊回信。毕竟有不少人写信给宿谊求教,宿谊从来没回过。

    司马鹄与其说是向宿谊请教,不如说抱了一丁点小心思,以提问的方式,想让宿谊看到自己的成长。

    没想到宿谊居然会把信寄给慕晏。

    宿天师的意思他立刻就明白了。宿天师是让他摒弃杂思,安心学问。

    司马鹄搬离舒适的地方,是为了践行《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司马鹄认为,他最欠缺的,就是心性,是忍耐。

    为了人为给自己制造障碍,司马鹄写信的人都是不在朝中拥有实职的。当然,那之前他先写信给那些人道歉,说明了自己的打算。

    慕晏也收到了。

    但宿谊将司马鹄的信给了慕晏,让他找慕晏讨论学问。

    宿谊之意,司马鹄要磨砺自身,并不需要和有能力帮助他的友人断绝关系。既然是友人,自然会尊重司马鹄。司马鹄只需要学问上的帮助,他们就不会擅自给司马鹄其他方面的帮助,打扰司马鹄的修行。

    历代那些苦修苦读的先贤,难道没有可以帮助他们的朋友吗?有,但是他们拒绝了帮助。

    而那些苦修苦读的先贤,拒绝了友人的帮助,就不与友人相处了吗?没有,他们仍旧经常书信往来。

    身处诱惑之中,你是否能坚定本心?在你感受苦修的难熬的时候,是否想放弃,是否想向友人求助?

    吾将三省吾身。

    司马鹄坐在简陋的屋檐下,摇着粗制滥造的大蒲扇,眯着眼看着雨滴在地面不平整的石板上溅起的小水花。

    第77章

    对于上一章司马鹄的感悟, 宿谊自然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这些人脑袋里想的太复杂了, 宿谊无法理解。

    别的人不回信是既不熟悉也不知道怎么回;司马鹄的信转给慕晏是因为宿谊当司马鹄是朋友,朋友处于低谷期,他不回信有点不近人情,但他确实不知道怎么回,还是交给专业的来吧。

    不过,误解就误解吧, 反正对司马鹄没坏处。

    东汉末年起, 奢侈之风盛行。像司马鹄这种“自找苦吃”的基本见不到了。所以司马鹄最先这么做的时候,一些人认为他被打压的太厉害, 一些人以为他脑子有病,还有些人以为他哗众取宠。

    不过当司马鹄考上进士,步步高升之后, 现在的“自找苦吃”就成了美谈,成了儒家“修身”的典型案例之一。

    宿谊自己是喜欢安逸的人, 但他对司马鹄现在的选择是很佩服的。他在给慕晏的信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宿谊非常看好司马鹄, 他觉得司马鹄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知耻而后勇”。若能挺过这种压力,就会像被打磨过的宝石一样,绽放出绚烂夺目的光辉。

    慕晏吃醋了。

    好吧好吧,司马鹄真是棒棒的。那他呢?他难道不如司马鹄吗?

    慕晏心想, 自己要不要也去考科举?他要证明他比司马鹄更厉害。

    皇帝看了宿谊的信之后,才分出心去了解一下这个世家内部争斗中落败被“逐”的“毛小子”。

    皇帝也觉得这人不错。

    司马鹄出身世家,有才华有人脉;与本家不和, 重用后不用担心壮大司马家势力;能吃苦,能忍,心性好。

    如果他能进入殿试,殿试上文章不错,他不介意给司马鹄一个一甲。

    一甲中有世家子弟,正好可以安世家的心。

    然后慕晏试探的问自己要不要去考科举的信送来的时候,皇帝额头青筋暴绽。

    河清这是干什么?不服气?这有什么好不服气的?

    在把这封信送给宿谊的同时,皇帝同时给了慕晏一封信,让慕晏“好好工作,别东想西想”。

    就算是慕晏,要准备科举,也得潜心读书。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皇帝有大把的事要交给慕晏做,哪有时间给他读书?

    何况科考不过是走上仕途的路而已了,慕晏已经在仕途上走得十分顺畅,何必多此一举?

    慕晏知道皇帝有暗搓搓的拆他和宿谊的信,但没想到皇帝会因这事给他写信。

    不久之后宿谊的信也到了。宿谊和皇帝一样,让他别没事找事。

    宿谊劝说的方向和皇帝不同。科考是读书人走上仕途的路,已经是大官的慕晏,就不要跟人抢名额了,这样,被他挤掉的人多可怜啊。

    慕晏看着宿谊的信,心里的嫉妒稍稍平息了些。宿谊这信的意思,就是肯定慕晏若是参加科考,必定能金榜题名。

    慕晏于是回信,说自己只是开玩笑,并解释自己只是很想和天下读书人比一比而已。

    皇帝松了口气。还真怕慕晏撂挑子去读书准备科举。他了解慕晏,知道慕晏前一封信是认真的。

    司马鹄的事在京城官宦世家中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顶多在茶余饭后拿出来嘲笑一番。

    锦衣玉食的世家公子,成了一个“山野粗鄙之人”,当然是值得嘲笑的一件事。何况司马鹄在被“司马家放逐”之前,在

    分卷阅读106

    -


同类推荐: 窑子开张了(H)我在恋爱综艺搅基绝处逢生医生(H)被退婚后,我娶了未婚夫的叔叔一入梦(H)脔仙(H)知我者谓我心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