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689章 财政

第689章 财政

    第689章 财政
    “各地的税款本王记得下月就应该陆续解来了吧?”朱慎锥问道。
    温体仁回道:“回殿下,按理说是,但如今地方税款是否可按时到京臣却无法保证,而且如今陈奇瑜、洪承畴、孙传庭等尚未剿灭地方叛乱,西北诸省这几年一片糜烂,恐怕……。”
    说到这,温体仁小心看了一眼朱慎锥,见朱慎锥的表情并未有变,这才略松了口气。
    温体仁所说的这些朱慎锥当然清楚,按理说从时间来算地方的税款这一两月里就会陆续抵京,大明朝廷也都等着这些银子呢。可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除去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这些地方已实际掌控在朱慎锥的手里,大明其余省份尤其是包括南京的江南地区,名义上虽尊朱慎锥为监国,听从中央号令,可实际上究竟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明白。
    朝廷发生了巨变,崇祯皇帝名义上依旧是大明的天子,可实际上却失去了权柄,而朱慎锥这个监国却是如今大明做主的人。但毕竟朱慎锥就位监国时间太短,对地方的震慑力不够,而且他眼下还没来得及整顿地方,调整人员,大明各省依旧是之前的那套班子。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这些官员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又或者做着什么打算谁都无法保证,所以每年的税款交解是否可以正常运至京师很难确定。就算地方不明目张胆地扣押不交解,但暗中吞掉一部分,又或者找其他理由拖拖拉拉极有可能。
    欺上瞒下,这是大明官场的老毛病,地方官员们这些人比猴还精呢,借着这个机会试探一下京师这边的态度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是温体仁所担心的方面。
    假如税款不能按时抵达,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财政更是雪上加霜,温体仁这个首辅不好当,关键是没有钱,没钱什么事都干不了,他今日来找朱慎锥的原因除了北方大捷的封赏外,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钱粮的问题。
    大明财政在天启年间还算不错,天启年因为魏忠贤的缘故,大明财政维持在每年近两千万两的进项,而且商税、盐税、茶税包括对外的关税等等都保持较高的程度。
    其中仅仅盐税,崔呈秀担任淮杨巡抚之职时改革盐政,实施了纲盐法,从而导致盐税收入暴增,达到了大明开国盐税收入最高的一年,足足有二百五十五万两。
    崔呈秀是魏忠贤的五虎之首,在清流眼中是不折不扣的阉党和奸臣,但不能不承认崔呈秀的能力之强,为大明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魏忠贤倒台后,崇祯皇帝任用东林党人接替淮杨巡抚之职,上任第一年盐税收入就暴跌了近百分之六十,之后几年每年越低,从最初的二百五十五万两盐税一直跌到了现在不足四十五万两的程度。
    不光是盐税,茶税也是一样,崇祯朝的茶税连天启朝的两成都不到,此外关税更是惨不忍睹,从崇祯登基到现在,国家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如今已跌到了仅四百万两的地步。
    四百万两,这可是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啊,如果是对于个人来说固然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可对大明这样的地域辽阔拥有亿万子民的帝国而言,区区四百万两财政收入简直无法想象。
    而且这四百万两的总额中很大部分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其中就有崇祯皇帝多次开征的“辽饷”加赋。这些钱对于老百姓来说等于一座大山,压得百姓们连气都透不过来,更何况明面上交解中央的是四百万两,实际上地方究竟收了多少,又有多少银子被下面的人贪污,恐怕这个数字更是触目惊心。
    另外这四百万两税款远满足不了朝廷的运转,每年光财政缺口至少有一百三十万两之巨。这些年,崇祯皇帝拆东墙补西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填补不了这个赤字,实在没办法只能拿内库的银子往里填,一来二去,从万历帝到天启帝两朝(不包括其中的泰昌帝)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银子大部分都填了进去,却依旧和一个无底洞般。
    “不急,先等等,等税款交解到京再说。”朱慎锥淡淡说道,仿佛对这些税款丝毫不以为然。
    难道朱慎锥真不在乎这些税款么?哪怕四百万两税款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啊!朝廷上下都等着米下锅呢。可问题在于朱慎锥明知道是这个情况,却依旧坐看云起,那不是他根本不在乎,而是暂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大明没银子的确是事实,可大明真的没银子么?这也不是事实。
    大明的银子其实并不缺,但这些银子都在文官士绅和商人群体手中,这些人上下勾结,早就成了一个庞大利益群体,其他的不说,仅仅是京师中的百官和勋贵,他们手里更不缺银子。
    要知道历史上李自成打进京师,派人“考饷”,直接就在京师榨出了足足八千万两财富来,这还仅仅只是一个京师啊!八千万两是什么概念?以崇祯朝每年四百万财政收入而言足足是二十年的财政总收入,就算放在天启朝财政收入最高时期,也有四、五年的收入总额了。
    这还只是京师一地,如果是江南就更了不得,由此可见大明不是没钱,是朝廷收不上钱来,而造成这个情况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崇祯皇帝,如果不是他自誉为明君,推翻了天启朝一系列税收政策,轻信东林党的言巧语,把财政压力从文官、士绅和商人群体全部转移到老百姓身上的话,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朱慎锥不是李自成,自然不可能做这种杀鸡取卵之事,哪怕他知道这些人手里有着大把的银子,也不可能用李自成的办法去弄银子。
    一旦这么做了,朱慎锥就站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等于成为了文官、士绅和商人包括勋贵群体的仇敌。虽然当皇帝者都说过,百姓乃国家的根本,可实际上真正统治天下的不仅是皇帝,而是皇权和这些阶级群体的的联合。至于百姓,只是下层的基础罢了,这些老百姓不到走投无路的程度,但凡只要能活下去,不起义造反最终推翻政权,谁会理会他们呢?
    就算改朝换代,丢掉天下的也只是一家一姓,对于这些阶级群体来说无非是换了个人当皇帝罢了,他们原来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当官的继续当官,做买卖的继续做买卖,几千年来不一直如此?
    朱慎锥就任监国后没有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或者明知道弊端问题却没有针对出手,主要原因就在于此。现在,不是和这些阶级群体翻脸的时候,相反还需要拉拢这些人才对,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自己这个监国之位才能坐的稳固,也能逐步彻底掌控住整个大明。
    用强硬的手段,固然短时间的见效很快,但温水煮青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温体仁刚才提出财政问题,朱慎锥心里明白温体仁是有打算向某些人下手的想法,只是想通过财政问题在朱慎锥这获得支持罢了。朱慎锥一眼就看穿了温体仁的小心思,却没等他说出口就直接堵住了他的嘴。
    “可是殿下,如税款未能及时到京,或远不足的话,又当如何?”
    “本王觉得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假如真的有,这就是先生和内阁的问题了,另外户部、都察院也是其责难咎,还有吏部,地方官员升迁人选本王记得都是由吏部上报朝廷,经内阁首肯再予任命?官员考核更是吏部和都察院共同负责?政绩优劣均有在册记录,内阁问责理所当然。”
    温体仁眼睛顿时一亮,立即就明白了朱慎锥这话的意思,当即连忙称是,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温体仁讨论财政和税款,目的就是要对某些人动手,并且进一步确立他这个首辅的权利。而现在朱慎锥给了他一个更好的办法,聪明如温体仁怎能领会不了?
    利用这一次税款交解,温体仁已暗中摩拳擦掌,打算给某些人点厉害瞧瞧了。这也恰中朱慎锥下怀,对朱慎锥而言,温体仁这个工具人还是很好用的,而且利用朝廷规矩来做这个事远比其他办法更好,打击面也不大,不会激起群体的反对,同时也能借此一步步控制住地方,调整各地官员结构。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朱慎锥现在是步步谨慎,绝对不能操之过急。至于财政问题,反正已经是这样了,短时间大明财政彻底崩溃还没到这个程度,而且朱慎锥掌控京师后同时也接管了内库,内库中剩余的银子都到了他的手里。
    眼下朱慎锥能够动用的银子有足足近千万两,这还不包括他恒通商行的财力,如果加上恒通这个数字更要翻上许多,尤其是后者,随着朱慎锥如今已基本控制住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这四个省份,恒通商行已在朱慎锥的授意下在这四省展开了迅速扩张,预计等到明年,恒通就能遍布四省,以此为根基,继续把触角不断向外延伸。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