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中间的黄线,自然就是分割线,是为了避免相向而行的车辆,发生迎面相撞而设计的,据说后世自从有了道路中间的黄线之后,交通事故率降低了很多,并很快被大规模普及。
虽说大唐的车辆都是马车,行驶的速度比较低,发生迎面相撞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但进行道路规范的工作仍然要提前做好,毕竟,蒸汽货运车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日后,蒸汽客运车辆也会出现,如此,速度肯定比马车要快,一旦发生碰撞就是比较大的事故。
另外,在没有中间线规则的时候,权贵出行往往会将整个路面占满,迎面而来的车辆和行人,则必须退到路边,甚至退入路旁的田地之中,对田地里的庄稼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这种情况必须制止。
“陛下,这道路中间的黄线,是行人分割线,出城的行人和车辆走黄线右边,进城的行人和车马走左边,双方人车都不能越过黄线,如此,可以避免很多事故,也可避免权贵与百姓争道,体现朝廷的爱民之心。”
李安开口解释道。
“恩,李侍郎这个黄线设的好,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争道事情的发生了,传朕旨意,日后,官员与贵族不得与百姓争道,所有人出行都要靠右行,只要道路足够宽,就不得超过中线。”
李隆基开口下了圣旨,众大臣连忙开口应和。
这种中间线和靠右行的规则,也只有大都市附近才能很好的执行,毕竟,在很多偏远的地区,道路只能勉强容纳一辆马车,若是靠右行,马车就很难行走了,当然,这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而随着水泥和混凝土的逐渐普及,日后,大唐的很多主要道路都会铺设混凝土路面,而且,只要是县级以上的道路,都必须有三辆马车以上的宽度,以满足两辆马车相向而行。
混凝土路面铺的非常结实,以大唐目前的马车和行人马匹,就算日夜不停的在上面行走,也不会对混凝土路面造成丝毫的伤害,这样的硬质路面可以维持几百年不损坏,小的裂纹和下沉隆起则可以很快进行修复。
而随着后续蒸汽货运车辆驶上路面,路面受到的损害可能就比较大一些了,但大唐的制造能力非常有限,少量的货运车辆,不会对混凝土路面造成太大的伤害,况且,只要时机成熟,李安是会发明轮胎的,而轮胎的研制需要橡胶材料,也就是原产于南美洲的植物,前往南美洲并带回橡胶树苗,这需要很多年时间,也就是说,若要发明橡胶,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暂时也就只能用铁轮子了。
在走了几百步之后,李隆基与众大臣登上了宽阔的混凝土大桥。
这个大桥加入了很多钢铁材料充当骨架,坚固程度远超一般的石桥,而且设计的也比较大气和豪华,桥面除了必要的预防热胀冷缩的条纹之外,还雕刻了大量的龙凤图案,看上去颇为壮观,其中,大部分在中间的位置,可以用来隔开行人。
大桥两侧是混凝土护栏,护栏的侧面同样雕刻了数量可观的各种图案,在护栏顶部的各个柱头上,还雕刻了狮子和各种神兽,看上去非常的霸气。
当然,最让李隆基和众大臣感到惊讶的,是如此规模宏大的混凝土大桥,仅仅用了半个月就建造完毕了,而且,不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没的说。
“这个混凝土大桥,比建造石桥快太多了,才半个月就完工了。”
“这么快就建造完成,质量会不会有问题啊!”
几名大臣互相谈论了起来,李隆基则看向李安,示意李安介绍一下大桥的具体情况。
“陛下,混凝土大桥不但建设速度快,节约成本和人力,而且比石桥还要坚固的多,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而不至于垮塌,非常适合替换石桥,另外,有了这项技术之后,可以实现在黄河和长江上架设桥梁,从而让天堑变成坦途,日后,铁轨就可以直接铺向大唐的所有州县。”
李安开口介绍道。
“李侍郎居然要在黄河和长江上建设大桥,这怎么可能。”
“黄河与长江宽达数里,甚至十几里。”
“黄河奔腾汹涌,大桥岂能立足。”
众大臣闻言大惊,他们都觉得李安是疯了,就算混凝土桥梁比石头桥梁要坚固,但也不能狂妄的以为,可以在黄河和长江这样的天堑上架设桥梁,这难度也太大了。
李隆基同样是面色凝重,看向李安:“李侍郎,你当真觉得,可以在江河之上建设桥梁,你有多少把握?”
“陛下,只要有足够的人力、材料,以及技术积累,在长江黄河上架桥是完全可能的,不过,积累技术和材料准备都需要很多时间,想要在黄河长江上架桥,至少也要三五年之后吧!微臣觉得,可以先在洛水、大运河、济水等并不太宽的河流上修建混凝土大桥,以积累技术,同时方便接下来将铁轨铺向泰山以东的莱州和密州一带,如此,陛下若要去泰山,几日便可抵达。”
李安开口介绍,并说出了下一步的铁轨铺设计划,也就是从洛阳城出发,一直向东铺设,在越过大量水系之后,抵达密州和莱州的交界之处。
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海湾,非常适合做海港,也就是后世的胶州湾,而李安选择将铁轨铺向胶州湾,是打算在那里兴建一座大型海港,以用来制造大型蒸汽海船,为下一步的海洋战略服务。
“原来李侍郎下一步要将铁轨铺向密州和莱州,若真能修通就太好了。”
“铁轨能否顺利铺向密州和莱州,就要看沿途的桥梁能不能修建成功了。”
“是啊!若不能修建这些横跨河渠的桥梁,铁轨便很难铺向东方。”
“只怕不太容易啊!洛河与大运河虽然不如江河宽阔,但也不窄啊!想要在上面修筑大桥,只怕并不容易。”
“我觉得可行,既然李侍郎有决心,这些桥梁应该是可以修成的。”
“就算桥梁可以修成,如何保证船只的通行,尤其是大运河,是漕运的重中之重,若桥梁阻挡了船只同行,则漕运就废了,有些得不偿失啊!”
“诶,既然李侍郎已经提出要修建这些大桥,想必早就考虑到这一点了,肯定不会对漕运构成影响。”
“对对对,李侍郎哪一次不是让我等大吃一惊,这一次,必定能将这些桥梁全部铺设成功。”
一众大臣听说李安要修建大量沿途桥梁,以为日后铺设铁轨服务,全都低声议论了起来。
“李侍郎,这些沿途河流都不算窄,你究竟有几成把握?”
李隆基面色凝重的问道。
除了江河两大水系,洛水、大运河、济水就不算窄,尤其是济水,下游宽度近二里,想要在上面修建一座桥梁,必然不容易,至少,李隆基想都不敢想,对李安的计划感到震惊和疑惑。
“陛下,微臣有十成把握,一定可以修好这些桥梁,先修最窄的桥梁积累经验,最后一步修济水大桥,还有江南的淮河,日后也要修建大桥。”
李安自信满满的回答。
当然,李安能如此自信的说出这番话,是有实力作为底气的,混凝土,钢铁都出来了,还有各种基础的机械,只要花时间研究,培养一支造桥队伍,还是不成问题的。
“既然李侍郎,如此自信,朕也希望这些河流上能够修上大桥,不过,一定不能干扰水运,这一点必须要保证。”
李隆基对这些大工程还是比较支持的,毕竟,这些工程是可以造福千秋万代的,而大唐目前也有这样的国力,当然要建造了。
“是,陛下,微臣会组建一支专门用来建造桥梁的队伍,日后大唐的所有大的桥梁就全靠这支队伍了。”
李安高兴的接受任务,并准备在回去之后就立即组建这样的造桥队伍。
过了混凝土大桥之后,道路的左侧是一个规模颇大的凉亭,这个凉亭比别的凉亭都要大,里面有几十个混凝土石凳,可以容纳更多的人一起休息,用来避雨就更合适了。
而道路的右侧,则是两层混凝土小楼,用来居住都是毫无问题的。
李隆基与众大臣先在凉亭里转了一圈,问了问造价,然后便前往二层小楼,并登上二楼的小平台,俯视四周的风景。
“陛下,这个混凝土的凉亭和房屋,比木头做的结实的多,刀剑都只能伤其毫毛,无法动其根本,最终要的是混凝土不能燃烧,完全不用担心被大火烧毁。”
李安介绍起了混凝土建筑的优点。
“不怕火烧的房子,不错,非常不错。”
李隆基对混凝土结构的房子非常的满意,顿了顿,问道:“这样的混凝土防止,最能盖多少层?”
“回陛下,只要财力足够,人工和材料足够,建个一百层都毫无压力,而且坚固异常,绝对不会倒塌。”
李安只好的回答。
“一百层,居然能建造一百层,这怎么可能。”
“寺中宝塔不过十几层,这一百层该如何建造?”
“李侍郎说了,能建一百层,那就一定能建造这么高,我信李侍郎。”
“真想看看一百层的房子,长什么样啊!”
众大臣小声议论了起来,对于一百层的建筑物,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毕竟,这也太高了,超出了他们对建筑的认知。
“李侍郎,果真能造出一百层的房子?”
李隆基的表情极为惊诧,惊诧中带着一丝兴奋,若真的能造这么高的房子,那岂不是站在高层,就能看到整个京城的景色了,那种感觉该有多爽啊!而且,现在一百倍的望远镜也研制出来了,只要有一个制高点,完全可以将全城的景色尽收眼底,甚至每个城中的百姓在干什么,都看的清清楚楚。
“陛下,微臣岂敢戏言,只要一切材料充足,绝对可以建造一百层的房子,不过,建造一百层的房子,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对材料和人力的耗费都太大了。”
李安给出肯定的回答,同时,指出建造太高的房屋没有实际的意义,让李隆基不要头脑发热。
“一百层倒是没有必要,不过,建造二十层的房子,倒是可以一试,太史局观测星云,需要更高的位置,待日后需要,朕会让李侍郎建造的。”
李隆基还没想好在何处建造二十层楼,毕竟,这么高的楼房太过显眼,而他是一国皇帝,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比如,造这么高的楼房,放在何处才能体现大唐帝国的威仪,如何避免被人用来观测皇宫,如何方便自己登上楼顶,观测京城的景色,这些都必须要进行考虑,谁让他是皇帝呢?
在肯定水泥和混凝土的巨大作用之后,李隆基与众大臣皆认为,应该在大唐全境建造生产水泥的作坊,并让各县在农闲的时候组织人力,对境内的重要道路进行修筑,让大唐州县级别的道路都能实现混凝土化,从而方便老百姓出行,促进经济的发展。
推广水泥作坊,需要先培训水泥制造方面的人才,然后,让他们前往各州县建造水泥作坊,并逐步动员人力,对境内的主干道进行修筑。
而由于大唐的州县实在是太多了,正式的州有三百多个,县级单位更是超过一千,如此规模的人才培养,实在太消耗精力,为此,李安决定先培训少量人才,让他们学会之后,前往各道建设水泥作坊,并招手大量的人员进行培训,然后,抽出部分人才,分到各州组织水泥作坊,各州水泥作坊建造完成之后,再延伸到各县,从而让大唐的大部分州县全都普及水泥制造作坊。
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肯定不能让所有州县全部建设水泥作坊,毕竟,有些州县是没有原材料的,如此,当然也就不适合建造水泥作坊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造桥衙门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