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横明 150 强度和成本妥协

150 强度和成本妥协

    江苏六合程桥镇曾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铁块,经鉴定是白口生铁。
    这是目前出土并且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生铁实物。(商代手术刀验证为陨铁打制。)
    从出土的铁器看,至迟在春秋后期,华夏已发明生铁冶炼技术。
    生铁是在1150~1300c的条件下冶炼出来,出炉时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产,可以浇铸成型,含碳量高,质地比较硬。
    这就使冶炼和成型效率以及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为提高。所以由块炼铁到生铁,是炼铁技术史上一次飞跃。
    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包括战国七雄广大地区的中期遗址,都有铁器出土,而且种类多,数量大。
    在河南战国魏墓中,出土58件铁农具,有犁铧等,可见在商代开始利用陨铁之后,经过近一千多年发展,先民已然掌握液态冶铁。
    此时的液态铁虽然比海绵铁好些,但是用来生产武器或者其它产品,却是不行。
    当中硫磷等杂质含量高,导致既脆又无法锻打。
    是以虽然出现液态炼铁,却没能够提高钢铁的质量。
    而且由于一直用煤冶炼,极难提高温度,导致冶炼过程漫长而且产率低下。
    不过,即便是白口铸铁,用来制作铸铁炉也已经足够。
    并且还有好处就是,白口铁无法锻打,难以制造成为武器。
    即便是有心人想收集铸铁炉子回去锻打制造兵刃,他便会发现一个尴尬的事实,那就是虽然同样是钢铁,但是根本无法锻造成为兵刃用钢。
    如此一来,反倒会令其战略地位下降,方便的卖到其他部族,到时候,那可就是一档值得好好研究的买卖了。
    关于钢铁冶炼,此前一直用煤作为燃料,那样最高也就能达到1100c左右的炉温,如果换做是焦炭,能够将炉温再往上提升100多c。
    千万不要小看这100c,因为生铁的熔点就是在这个区间,在此基础上,只要适当提高温度,就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没有现代化高炉,先进的送风系统情况下,这已经近乎于未开挂状态的极限了。
    焦炭常温炉的温度也就是1250c左右,想要再提高,就需要建造蓄热室。
    当然,现在并不急于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更高的温度是炼钢时所使用,并且提升所需要的条件也很高,先将那个难题放在后边再说。
    铸铁匠辽东也有,大明从来不缺少各行各业的匠人。
    只不过因为铁属于战略物资,因此管控严格。
    但是当熊廷弼出面协调,锦衣卫负责居中联络之后,那就不是问题了。
    他们常年在官家作坊,自然懂得如何与上级相处。
    原本铸铁匠人们也以为方书安是在胡闹,但是瞧见拉来的焦炭时,匠人们的眼睛都亮了。
    “这是?看着不像木炭啊,但肯定不是石炭!”
    人们对拉来的焦炭十分好奇,能感觉出他的价值。
    “这是焦炭,用煤,也就是石炭制成,有了它,你们的铁也能赶上南方的铁器。”方书安笑呵呵的说着。
    有明一朝,南方特别是广东铸造的火炮一直好于北方,尤其是耐久度以及防炸膛的效果。
    究其原因,因为广东铸炮一直使用木炭,木炭当中硫磷等杂质含量低,炮体不会太脆,延展性好些。
    炼焦过程会除去煤中的硫磷等易挥发成分,虽然不如高品质木炭好,但是来源广泛,便于生产,对于提高钢铁产量,降低成本,也有着极好的作用。
    “乖乖,咱们怎么就没想到石炭能做成炭呐。”
    “是啊,用木炭,管事总说价钱高,石炭便宜不少,它做成的炭,自然也能便宜。”
    大明的铸铁技术其实并不差,起码小型高炉这种东西,宋代就有。
    方书安只需要对原本以煤或者木炭为原料的炉子进行适当调整就行,不需要两眼一抹黑地从头开始。
    至于有些地方写到,回到过去就能弄个土法炼钢炼出灰口铁甚至高碳钢,有些不现实。
    即便***时期的土法高炉称为土法,也是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相对而言。
    至少人们已经有较为先进的鼓风设备,懂得利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知道用更好的耐火砖以及保温材料,会区分低硫磷矿石原料等等。
    一切是建立在19世纪钢铁大发展以后成型的理论基础上才得以成功。
    此时的铸铁作坊的小型高炉,甚至比那时期的土法高炉并不差,只是没有焦炭,没有高效的鼓风设备,不懂区分高磷高硫的铁矿煤炭,炉温上不去,磷硫含量极高。
    想要得到合格的灰口铸铁或者高碳钢,需要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例如铁矿石与焦炭比例,助熔剂比如石灰石、白云石的添加比例,是否需要添加沙子等物质造成酸性炉渣体系,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展开大量的单因素变量乃至正交实验获得相关数据。
    当然,也不求能生产出各种高强度钢或者特种钢,只需要满足强度和成本的妥协,能够代替青铜铸炮、盔甲更轻便,火枪相对耐用即可。
    想要造出高膛压的电渣重熔炮钢也不现实,电力还没有发明应用……
    因为有匠人们的手艺打底,所以铸造炉子的事情做起来相对方便。
    将用作木炭的小高炉增加进风量,便开始他们首次试验。
    方书安和孙传庭、卢象升立在一旁的台子上,看着李尽忠在带着众人干活。
    掷弹兵随着大军开赴北方,李尽忠因为其他安排,便留了下来,一边协助训练新掷弹兵,一边帮方书安干些指挥上的事情。
    随着火焰从暗红变成鲜红,再渐渐变成黄色,铁矿也成为半流动态。
    “成了,成了!”
    负责现场操作的老匠人满怀欣喜,以往他们需要半天加热时间,才能看看将铁水融化,现在不过一半时间,便能流动。
    “方公子,您太神奇了,就是将石炭换做焦炭,就能这般神奇,老丈大开眼界!”
    孙传庭和卢象升也十分高兴,方书安太硬气了,什么东西都能琢磨出改进的法子。
    只不过,主人公仍在摇头,“还差点啊。”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