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府之际,管事朱夏已经等在二进院,随他来到中庭后堂,赵逊正与丁肃说话,百里燕(既魏贤)上前行了一礼:
“魏贤见过赵将军。”
“魏先生免礼,请坐。”
“谢将军。”
当下的“坐”都是跪坐,尚未出现垂足而坐。大都在地上垫一块布垫、蒲团或是座塌,双膝盘坐或是跪坐。
见百里燕入室,丁肃喜笑颜开起身迎面走来:
“魏先生,近来可好。”
“托丁财东的福,一切都好。”
“呵哈哈……上次魏先生交托的药材,在下已经运到,明日你可差人去我府上运走。”
丁肃一席蓝色绸缎袍,腰带间系着一块硕大玉佩,说起话来活像土豹子开奔驰,满嘴大黄牙,浑身上下是比当年胖了两圈,说话都带着喘劲,就差钻戒劳力士。
去年让他帮自己弄几批药,本以为三个月就能到货,不曾想竟然拖到今年。但明面的客套还是要的:
“有劳丁财东了。”
“哈哈哈,哪里哪里,若无魏先生当初指点,焉能有在下今日,过来一起坐吧。”
丁肃这话说的却也是实话,当初他若不冒死送信,只怕是他这条老命早就交代在了尹秧城。
说话间,赵逊示意朱夏上了两份肉饼,随后便并关上了门。赵逊径自说开:
“魏先生,此番请你过府,是为太子妃西寰一事。不知魏先生可曾听说,西寰推荐方伯出任国政监司政使一职。”
“已有耳闻,不知大王、相国何意,赵将军可有内参消息。”
“大王与相国皆不赞成,但晋国北军主力已去歧国,志国屯兵边境,倘若不依西寰,怕是落晋人口实。”
司政使与赵逊司参使平级,是国政监第三级的官员,相当于中央部级部门的处长,已经是非常大的官儿。司政使主管内政外务,编制数量视情况而定,司参使的职能大致如此。
眼下咸国国政监有司政使有二十一人,主管内外方方面面,司参使二十三人,主管军政后勤。
西寰嫁入太子府后倒也安分守己,今年突然发难,多少令人不防。年初司政使韩元病故,于是就空出了这个缺。
方伯是西寰生母,晋王原配王后的娘家亲弟弟,是西寰的舅舅,此人要顶补的缺,正是大司农名下的司政使。
大司农主管全国农业和财政,由于当下诸侯不置司空、司徒两个官职,因此大司农的权利不仅覆盖了农业,也囊括了司空管辖的百工、工造、水利、营造以及司徒的财政收支。
因此当下大司农的权利极大,为平衡大司农职权,往往同时另置大司农属官治粟内史,以分担司农职责。
由于司农手握财政农业大权,西寰让方伯顶这个缺,无疑是西寰跨出她野心的第一步。如果第一次得手,往后将一发不可收拾。
咸王直截了当一口回绝也无可厚非,但晋国北军主力调往了歧国,西寰此时发难,依仗的是晋国国威,如果没有晋国军力支撑,面对志国咄咄气势,咸国独立难支。
自从江东一战败了之后,咸军国元气大伤,国力远不能支撑二十多万军队,目前只有不到十五万员额,还不如土地人口更少,只有咸国三分之一的岐国,志国在边境陈兵三十万不动,就够咸国撑几年的。
此时西寰的态度就至关重要,咸王万万不敢开罪西寰,但大司农下这个司政使又至关重要,若是让晋国安插了人,咸国的钱粮辎重将一览无遗。
不过西寰也到是聪明,她这几日陪着太子去柳湖赏春,不在陔陵城内,放出这个消息,也多半让她置身事外。
百里燕若有所思良久,拿起面前的肉饼咬了一口说:
“西寰举荐方伯之事,说小不小,说大不大,若是拒绝,万一志国来犯,晋王便会以兵力不济为名避战,如此又不至于撕毁与咸国的盟约。
但倘若拒绝,方伯虽是西寰娘舅,却是晋国人,由他充任大司农司参使,咸国钱粮无异于落入西寰囊中。不过此事并非全无解法,干脆封方伯一个君,将其外放。”
“封君?封君与司参使何干。”赵逊问。
“将军你想,太子将来继位,西寰便是王后,王后的舅舅是什么?”
“国舅!”
“正是。方伯坐上国舅是迟早之事,倘若现在便令其执掌司参使,方伯有朝一日成为国舅,极可能执掌大司农一职,想必西寰便是如此设计,先易后难。
但倘若先封君,封君之贵远在司参使之上,西寰若是不允,于咸王、于内外朝皆说不过去,西寰只能接受方伯封君。若是再过数年西寰仍不死心,大不了再封方伯一个侯爵,方伯受侯爵,便是无可再封。”
赵逊思索片刻后肯定说道:
“此计是好。”但下刻他话锋一转说:“怕是大王不会同意。封君便要封地,封侯仍要封地,如此将咸国土地封与晋人,内外朝也不会松口。”
赵逊担心咸王是忍辱负重,一味的退让和忍耐超过咸王的底线,咸王会强力反弹。
封官和封爵不一样,封爵是世袭罔替,可以有封地有食邑,还能有私兵。分封对象也是大王内外戚居多,一旦地封出去,没有合理借口,根本收不回来,更何况还是西寰公主。
封官则不一样,官位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世袭罔替,但却不是绝对的,随时可以收回,偏偏西寰公主索要的官位是大司马下的司政使,咸王显然不会同意。封爵不能接受,封官也行不通。百里燕转念一想又道:
“在下以为,如若将尹秧城封给方伯,西寰那头说得过去,咸王也能同意,届时晋军必然要以方伯之名集兵于尹秧城,如此一来,晋军便名义上占得了尹秧城,志国便不敢再小觑晋军威胁,不会贸然开启战端。”
“可如此一来,我军江东最大码头便拱手让与了晋国,如此大王怕是更加不快。”
赵逊担忧说道,百里燕却说:
“非也,尹秧码头距离叉江口较近,纵然志军水军孱弱,却足以威胁江东。如今的咸国已非当年,江东空虚,无力固守。志军若是攻入江东,将彻底切断我军与江东联系,晋军固然可从北海运兵,但眼下晋军水师战船多半去了歧国,晋国若是不派兵,咸王也无可奈何。
但倘若尹秧城为晋国所得,哪怕不是晋国国土,一旦开战,晋国也必然以重兵集结,防止志国登陆江东占据咸国江东残余国土。
如此一来即便无晋国援军,咸军亦可集中兵力,与志国一战,从而避免我军鼠首两端之窘境。”
“那如何说服大王呢?”
“此事好办,封城不封地。只将尹秧城封给方伯,将尹秧城属地划归肥城。如此一来,尹秧城外属地之税赋产出皆归肥城,方伯若要自持,便只能营商一条路可走,届时咸国以晋国之力,将尹秧城变为江上开埠之地,如此这般岂非一举两得。”
闻讯此计,赵逊心头一亮,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妙啊,此计甚妙。”
此时百里燕却是话锋一转:
“不过,将军乃司参使,此事并非将军之职,将军贸然上奏,即便咸王采纳,西寰定将矛头指向将军。在下以为,将军可将此事先说与大司马姜严,再让姜严说与王太后,此事便能得解。”
大司马姜严是咸王姜亥叔叔,姜亥父王的弟弟,此事只要说通了姜严,再让姜严去跟姜亥生母游说,咸王必定同意此事。
话音刚落,丁肃说了一句:
“不对呀,如此一来,这大司农下司政使一职不还是缺着吗。”
赵逊似乎也忘了这点,他说:
“魏先生,这司政使一职空着,西寰公主若是另择人选又如何。”
百里燕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不会,方伯既已封君,不论是再提方伯入朝,若是另择人选,便是得寸进尺咄咄逼人。既然是与姜严说此事,姜严与王太后定然会有私心。只是将军不可说破此事,说破了,反而不美。”
咸国大司马下司参使置四人,四人除赵逊外,其他三人无不是大司马姜言之人,再以其他名义加塞其他职位,咸王显然不能容忍。
但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即便扶一个宗室阿斗,也比被晋国人把持强,更何况是自己叔叔。
“赵将军,此事若成,西寰之势荡然无存,只是长此以往西寰不会善罢甘休。
眼下太子已经十三,再过两年便是弱冠之年,西寰一旦怀上子嗣,势必愈加强势。故而将军切不可与之正面冲突,否则太子登基,西寰矛头必然直指将军,请将军慎重。”
“此言有理,不过为时尚早,待到太子登基,本将怕也是垂垂老矣难堪大用。本将只是担心,咸国基业早晚毁在西寰之手。”
说道西寰,赵逊的心情愈加沉重。
西寰的强势刚来咸国尚不觉得,今年渐渐才露苗头。此前百里燕也曾多次提醒赵逊,赵逊也没在意,和多数朝臣一样,多半认为西寰要掌权,怎么也得十年之后。
实则西寰刚到咸国,就开始到处安插耳目收买人心,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以她为中心的消息渠道。今年突然发难,也是经过两年蛰伏,深思熟虑后配合晋国的行动。
与赵逊议完此事,丁肃说起志国情况。他此去近一年时间,便是为赵逊去志国搜集情报消息。
据丁肃打听的消息,志国连续三年丰收,国内外强中干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据信是志王祭天感动了上苍,才让志国丰收三年。
当然,这话在百里燕看来纯粹是扯谎,但是不可否认,志国的稻米亩产确实比周边其他国家高出两三成,这是事实。丁肃亲自在志国蹲守了半年,就是摸排晋国的产粮情况,比较了咸国亩产,确实全国普遍丰收。
志国多数土地一年只有一季水稻,唯有接壤咸国、孙国地区一年可以两季水稻。咸国除了丘南、岁当两郡中等海拔地区,其他多数地区都是两季水稻,这也是志国常年攻打咸国的主要原因,为了获得咸国的产粮地。
当然,咸国还不是产粮最丰的列国,长孙国国土向北延伸,呈现半岛状态,百里燕曾在陔陵测算过纬度,长孙国国土少说三分之二在紧挨着赤道,以热带雨林季候为主,稻米可以一年三熟、四熟,物产极为丰富。
志国国力稍有好转,又开始加紧备战,将原先调往晋国边境的军队,又驻屯回咸国边境,以此威慑咸国。
“在下还听说,志国有攻打长孙的打算。”
丁肃道,但口气似乎并不肯定,百里燕也不禁怀疑:
“晋国远渡重洋救歧,志国若是攻咸,晋国并非毫无招架之力。若是攻打长孙,传闻晋国又与长孙已有密约,如果志国攻打长孙,那便是以一国之力与三国为敌,志国能敌得过吗。”
这时赵逊却说道:
“素闻志国公良氏文韬武略智谋过人,曾多次以寡击众,败霸主孙国,长孙国力虽强,战力却是疲弱异常。本将当年也曾以四千人一举击溃长孙一万两千人,若是志国与长孙单独交战,长孙怕是毫无胜算,若是三国齐开,那还真难说。”
第100章 西寰初锋芒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