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的自我检讨,和主动承担了变革作战计划出现问题的责任,终于将近卫军中不满的抱怨声给压制了下去。
不过这次检讨,也使得总参谋部试图扩大战争,恢复辽南地方的图谋宣告终结。战争再次回到了此前作战计划所描述的目标上,即吸引沈阳主力南下,从而给朝廷以时间解决察罕浩特的问题。
应该来说,明军试图围歼盖州、复州清军的企图已经成功的激怒了沈阳,在他们尚没有返回营口前,黄台吉已经从沈阳出兵了。这也就意味着,虽然过程中出了一些差错,但是明军已经达到了此次出征的作战目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近卫军应当在营口坚持多久?营口的一些明商认为,应当在港口封冻之前撤回大明,少数近卫军官兵也持有这样的看法。不过大多数近卫军官兵则希望依托营口城同清军好好的较量一番,以弥补之前未能攻下熊岳镇的遗憾。
而像黄得功等人则更进了一步,他们认为位于辽河口的营口地理位置重要,如果大明能够保住这个据点,向东可以威胁盖州、复州之敌,向西可以呼应锦州、义州防线,向北则直达沈阳。
因此只要还有一线可能,就应当坚守此地,为大明今后恢复全辽之地创造一个有利的出兵基地。不过孙传庭并没有支持这种激进的意见,他认为短时间内大明和满清之间的局势都不会有很大的改变,那么坚守营口就会成为大明而不是满清的负担。
毕竟满清只要在陆地上修建几座堡寨就能封锁住营口,而营口这边每年冬天长达2个月的封冻期,却会成为大明营口守军最为不利的自然条件。这两个月内,营口守军不会得到后方的任何支援,若是清军集结大军来攻,守住了当然是一件好事,若是守不住对于明军的士气打击就太大了。
对于目前的大明军队来说,维持住军队的士气,并敢于同清军在野外进行较量,比守住一座营口城更为重要。因此孙传庭决定,不给清军借助冬季的自然条件围攻营口的机会。在封冻期来临之前,近卫军及营口的居民都应当撤回秦皇岛或是旅顺,给满清留下一座空城。
当然,在这之前,如果清军主力先抵达了营口城下,那么明军还是应当同清军主力交手一番,以测试清军的真实战力和作战特点的。
孙传庭的主张虽然遭到了一部分近卫军军官的反对,但是以李岩、李佑等一大批军官选择支持了他的主张,认为孙的主张才是最为符合陛下出兵前的指示的。在这些军官们的支持下,这次会议上终于通过了一个决议,即近卫军应当坚守到封冻期到来之前,并先行撤走营口城内的大明百姓和亲明满人。
因为运力不足的缘故,在海军代表的提示下,孙传庭修改了撤走城中全部居民的决定,决定把大部分满人和不愿意离开的汉人留在营口。
对于城内的居民来说,明军的这个决定即让他们感到欣喜,也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汉人想留下,毕竟他们的财产都在此处。离开了这里不知道该怎么生存下去,但他们又害怕清军入城时会对他们加以报复。有些满人想要离开,毕竟他们第一时间投降汉人的举动被全城居民看在了眼中,但是他们又有些担心到了汉人的地方会被汉人歧视。
自从明军公布了撤离计划之后,营口的百姓就变得有些思想混乱了起来,有少数满人还以为明人是想要逃窜了,居然光明正大的走上街头呼吁满人拿起武器进攻明军,以配合城外的清军拿下营口。
对于这些脑子发热的满人,自然在第一时间就被明军给镇压了下去。早就被明军收缴了武器的满人,面对明军的火枪和大炮,几乎全无抵抗之力。当上百满人青壮的血染红了一整条街道之后,这才算是让这些城内的满人老实了下来。
不过随着这一事件的爆发,明军也加快了对于城内百姓的疏散,并开始对满人所居住的街区进行物理封锁,以防止他们再继续串联闹事。
明军撤回营口没两日,黄台吉所率领的大军也终于抵达了耀州城。很快黄台吉就亲自带兵抵达了营口城下,此时他已经收到了以叶克书为首的诸将联名上书。虽然多尔衮已经尽力为多铎撇开了攻城不利的责任,但是黄台吉刚到城下就把多铎叫来训斥了一通,虽然没有当即处置他,但还是剥夺了他对于军队的指挥权力。
虽然多尔衮主持攻城战事之后,倒是弄的声势浩大的,但却始终没有什么进展,不过攻城清军的士气倒是恢复了不少,弄的黄台吉也不好借此申斥他,只是顺便拿回了攻城部队的指挥权力。
10月23日,清军的火炮终于抵达了营口,70余门大小火炮摆在了正对着营口北门的位置。其中炮身长约三米,炮体重量超过两吨的红衣大炮就有28尊之多。
这些被赐名为大将军炮的红衣大炮,已经在炮身重心附近铸造了圆柱型的炮耳,在尾部铸造了用于垂吊的尾珠,其有效射程也从最初的500米左右,提升到了8、9百米,而最大射程依然不到2公里。
由于清人工匠主要还是采用整体泥范铸法,因此管壁很厚,且炮膛内部凹凸不平,虽然这些红衣大炮看起来个头硕大,但是当它们对着营口城开炮时,明军的军官们就很快发现了这些大炮的威力同它们的个体似乎并不相称。
真要论起来,这也是明军守城第一次遭遇清军火炮集群的攻击,对于明军的军官来说,也是一次极有益处的交战。在训练场上研究火炮的威力,从而设想如何进行防炮作战,永远比不上战在敌人的火炮面前,被敌军火炮正面攻击一次。
当然,此时比起清军对于火炮射击原理和威力更为了解的明军军官们,自然不会留在城墙上直面清军火炮的射击。为了减轻清军发射的实心弹摧毁城墙砖石时的碎片飞溅伤害,明军还在城墙上用麻袋装填沙土,竖立起了一个个小型的庇护所,以容留一定人员在城墙上进行监视清军的动向。
事实证明,明军设立的这种沙包阵地的确很有效,就算是铁炮直接打在这种双层的沙包墙上,也很少对掩体内的明军士兵造成什么伤害的。炮弹的冲力在泥土的缓冲下,基本就停止了作用。
李岩观察清军的火炮射击了半日,大致算是了解了清军火炮的威力,还有清军火炮部队的训练程度。他是这样向孙传庭汇报的,“…清军的各类火炮,除了红夷大炮之外,其他火炮性能大致同我军被淘汰的佛郎机炮性能相似。
佛郎机炮用来对付没有装备火炮的落后军队还行,但是如果在野外遇到我军的野战炮,则将会毫无还手之力,因此这类火炮基本不足为惧。
至于清军的红夷大炮,其发射的炮弹大约为十斤左右的铁弹或是更轻的石弹。发射制式的铁弹威力较大,射程也较远。但是发射石弹时,威力和射程都有所下降。
根据我同参谋部其他成员的分别观察,我们认为清军的红夷大炮形制和欧洲商船装备的16磅-18磅舰炮类似,但是有效射程却不到这些舰炮的一半。如果按照我们的野战炮来比较,这些红夷大炮的射程大体同我军12斤榴弹炮的射程相当,威力则同我军12斤加农炮相当。
至于清军炮手的射击素养,基本可以用水准参差不齐来形容。当然从对方的炮兵阵地的布置来看,还算是颇有条理,但并没有进行过细致的计算,火炮的左右前后间隔距离并无一定之规…”
一边的黄得功听完,顿时颇为失望的说道:“这么说来,我们之前从海军船上费了好大力气弄下来的2门18斤炮,这是白费力气了?其实光用我们陆军的火炮就足以和这些红夷大炮对射了?”
李岩还没有回答,孙传庭已经截断说道:“怎么能算是白费力气,如果能够少死伤几名近卫军将士,再怎么浪费力气也是值得的。那么现在,李参谋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展开反击比较好?”
李岩的注意力立刻转了回来,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清军射击了一个上午,北门城楼附近的城墙已经出现了裂缝。下官以为,当这处城墙被轰击出一个豁口时,一定是清军大举进攻的时候,这正是我军火炮进行反击的好时候。不过有一点倒是很奇怪,下官一时难以确定…”
孙传庭顿时问道:“奇怪什么?”
李岩马上说道:“按道理说,之前我军守城时已经动用过了大量的火炮射击。虽然清军的火炮不能越过城墙射击,但也没理由不警惕我军的火炮在他们进攻城墙豁口时发动反击,因此下官总觉得有些心里不踏实。”
孙传庭低头思索了片刻,便下了决定道:“海上通道始终在我手中,营口城东西两侧不利清军大部进攻,清军就算有什么阴谋诡计,也只能从正面而来。李佑守西门,黄得功守东门,你和我一起守北门,不管清军想做什么,我们也要先把清军的这次进攻和火炮阵地给砸烂了…”
PS:14-16日出差,请假三天,请大家包涵。
(. = )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695章 战争之王一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