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郑太先的汇报后,第二天一早,冯铨就兴冲冲的跑来乾清宫外,准备向崇祯报喜了。
新皇登基未满三年,就有海外小邦献土内附,这显然是崇祯的德望传播到海外去的缘故。比起此前从朝鲜手中强占济州岛,和收复一个海盗、土著盘踞的台湾岛而言,琉球王国的内附才是真正可以算得上庆贺的事情,毕竟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经制之国。
冯铨倒是没想到,他就在京城这么坐着,天上也能掉馅饼下来。作为负责大明海外事务的总理衙门,对于琉球国的接待自然是归于他的部门负责,琉球世子有意献土内附的消息,也是先送到他的面前。
按照道理,原本他应当先和礼部、内阁说一声,同几位大臣一起来见崇祯。但是为了争夺功劳,冯铨便假装忘记了这回事。
正准备出门的朱由检听到冯铨在宫门外求见,他也不在意的对吕琦吩咐道:“正好,朕原本还打算去总理衙门见见他,既然他跑来了,就让他进来吧。”
站在门边伺候的吕琦马上低头应道:“是,陛下。”
吕琦说着便退出了门外,不一会便把喜气洋洋的冯铨给带到了尚书房内。
同皇帝见过礼后,冯铨就把琉球世子打算献土内附的事情一一汇报给了崇祯。
朱由检思考了一会便说道:“琉球内附我国,也算是一件喜事。这礼仪和程序上不要有所缺失,冯学士可以同礼部的周侍郎商议下,尽量把这事做的漂亮一些。
琉球世子那里,冯学士你可以代表朕去见见他。顺便帮朕带几句话于他:第一、既然琉球王室愿意向我大明献出土地、人口,那么从此琉球、中国即为一体,再无彼此之分;
第二、琉球王室既然有献土之功,那么朕也就不再追究什么前尘往事了,此前琉球同日本的勾连之事,便就此作罢;
第三、琉球王国回归之后,琉球王室的私人财产不受侵犯,琉球王位也依旧保全。不过琉球王室需要分出一支迁居到京城来,琉球王也不再直接治理琉球王国。
朕会在琉球设一总督府,从此由总督府负责琉球王国的行政事务。至于琉球的外交和军事事务将会由朝廷负责,暂时归于总理衙门和东海巡阅府。
至于郑太先、毛泰久两人,在未来的琉球总督府内给他们留两个位置。其他琐事,冯学士可处理后报备于朕即可。”
对于皇帝的处置,冯铨觉得很是满意,他不仅成功的抢到了功劳,总理衙门下面还多出了一个琉球属地,没有什么比这个结局更好的了。
冯铨心里正美的时候,却不料崇祯对着他继续说道:“其实今日冯学士不来找朕,朕也是要去找你的。朕昨日接到了东海巡阅府带回来的消息,其中有几条关于日本幕府的决策,对于总理衙门的业务似乎起到了一定的妨碍了。”
冯铨的心里顿时一惊,他在总理衙门虽然时间待着不长,但是作为这个衙门的创建者之一,他已经把这个衙门当成自己的私有物了,乍一听到总理衙门的利益要受到损失,他情不自禁的就紧张了起来。
朱由检拿起了叶雨轩带回的册子,翻开到一页后念道:“德川氏幕府决定,从宽永8年开始实行“奉书“制度,即出海船只除朱印状外,还必须有老中签发的文书。宽永8年就是明年,这一条主要针对的是日本国内的商人。
还是从明年开始,除中国船只之外,一切外国船只不得进入日本交易。而中国船只限定于长崎、平户、大阪三地进行贸易,严禁越过名古屋进入到江户湾等东日本地区进行贸易。中国渔船也一并照此处理。此外,保留对马藩宗氏与朝鲜、萨摩藩岛津氏与琉球国的对外贸易。
另外,幕府还决定对中国船只的贸易额度进行限制,每年同中国船只交易的银两固定为12000贯目,其中平户1500贯目,大阪4500贯目,长崎为6000贯目。一贯目约合100两白银。也就是说,今后日本同我国进口的货物不得超过120万两白银。
至于交易方式,则采取随到随交易,满足了各港口的交易上限之后,便不再进行交易,船只也应当及时离开日本。”
冯铨顿时大吃一惊的说道:“这日本也未免太过荒唐了,光是今年我国从日本进口的白银和黄金就约合五、六百万两了,从日本进口的铜条和其他物资也价值五、六百万两左右。
德川氏这么一限制贸易额度,明年我们同日本的贸易额岂不是连今年的两成都不到了?他们的官员是发神经了吗?”
朱由检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突然激动起来的冯铨,不由随口说道:“连冯学士你这么有涵养的人都觉得德川氏过分了,朕觉得德川氏这次对海外贸易的定策,也许的确是有些傲慢了。”
皇帝的言语让冯铨有些羞愧,但他很快就把这种羞愧给压制下去了。毕竟比起在皇帝面前的小小失礼,他在经济上受到的打击更让他感到心痛。
和其他官员相比,冯铨虽然热衷于权势,但他有一个旁人没有的优点,就是识时务。他投靠魏忠贤时,魏忠贤让他从首辅的位置退下去,他就乖乖的退下去。
他对新登基的崇祯逢迎拍马,得到了起复的机会,皇帝反感地方大户手中集中太多的土地,他就老老实实的将大片的土地捐献出来,并投资到内务府兴办的工坊中去。
奉命组建总理衙门,替皇帝管着海关这个钱袋子,冯铨忽然就发现了海外贸易的暴利。以往他总是听说海外贸易虽然暴利但是风险也很大,十只船出去,也许只有一两只才能回来。
但是当他开始接触海外贸易之后,他发觉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显然海贸风险太大这种传闻,应当是那些海商们想要独占这个暴利行业,才传出来的谣言。
当然,进行海外贸易也不是什么风险也没有的,如果不熟悉海路和季节气候,出海的船只能够回来一半就不错了。但是一趟航行的成功,就足以支持三、四趟出海的成本了,这种风险还是值得一冒的。
更何况,作为总理衙门的负责人,掌握着各处收集来的海路和季节气候的资料,再加上海商们的逢迎,他进行海外贸易的风险要比平常商人少的多。
天津-朝鲜-日本-琉球-上海这条利润丰厚的航线,来往海商们已经摸的越来越熟悉,把风险降低到了比内河航行高出一点的地步。
冯铨自然也就弄了两条船在航线上跑,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他就赚回了本钱。看到海贸的发展势头是如此良好,他联合亲友一口气订下了八条大船,总吨位高达5000吨,价值75万元。
他这里刚下了订单,这边德川幕府就想要封锁对外贸易,这不是在与他为难么。脱离了这条经过日本的贸易航线,去跑其他路线,岂不是大大增加了船只出海的风险。
更何况,同日本的贸易金额占据了大明海外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要是同日本的贸易受到了打击,明年海关关税也会受到影响。
于私于公,冯铨对于德川幕府这种不近人情的做法都起了反感。他现在打从心里觉得,这就是一个无赖国家,比后金还要可恨。
犹豫了片刻,冯铨忍不住对着崇祯问道:“陛下,难道我们就不能同德川氏办个交涉吗?臣记得,在江户不是还专门驻有一位同德川幕府打交道的使节的吗?”
朱由检点了点头回道:“的确是有一位使节在江户,不过那位大御所德川秀忠自今年春天开始,一直染病不起,连我们的使节也很难见到了。因此现在幕府的大多数事务,都交给了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全权处理。
这位三代将军对于我大明的态度,远不如大御所和善。此次幕府之定策,据说就是得到了他本人的一力主张。所以,我们在江户的使节恐怕难以让这位德川家光收回对于日本海外贸易的限制了。”
冯铨顿时有些丧气,他失落的说道:“这么说来,明年总理衙门的日子就要难过了。”要是日本人明年真的实施了这些政策,那么海关最起码也要损失上百万元的关税,而那些一直跑东洋贸易的商人,损失就更大了。
对于朱由检来说,这些政策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其他货物不计算,光是每年输入日本的生丝就达到了3、4百万两,被日本人这么一限制,明年岂不是有很多小作坊要破产。
更别提,为了弥补金银货币不足,日本商人一直在大肆输出铜条以弥补大明货物的差价。日本的铜吹屋出售铜的价格是每百斤105匁,日本商人出售或抵押货款时,则每百斤铜条125匁,如果是由长崎幕府管理官吏出售或抵押货款时,则每百斤铜条为115匁。1匁相当于01两白银,也就是说日本铜的价格在每百斤105-125两之间跳动。
而在中国铜价大致为六斤铜合一两白银,一两白银按照规定值880文铜钱,这些铜钱中的含铜量则是五斤六两。少去的10两铜就是铸造费用和钱息。
不过到了大明的中后期,铸造铜钱中的含铜量一直不足,因此铜钱和白银之间的汇兑比也就变得突高突低了。崇祯登基之后,采用纸币和固定比例的银元替代不规则的白银称重货币,总算是固定住了白银的价值。
此后他采用废止某一朝代之前的铜钱,和发行面值计价的铜元,总算是把市面上的铜钱流通种类规范了下来。南北物流渠道的畅通,也极大的打击了南北汇兑上的不平衡。现在一大明元兑换100当十铜元,或1500枚官铸铜钱,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了。
而100当十铜元的含铜量只有5斤,因此民间百姓收到铜元之后,都会第一时间把铜元用出去,而保留铜钱。由于官府、银行始终保证优先回收铜元的政策,使得原本被视为劣币的铜元,现在反倒开始慢慢接替了铜钱的流通地位。
这对于想要废止铜钱,流通铜元的朝廷和银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毕竟压铸的铜元难以伪造,而浇筑的铜钱却太好仿冒了。但是,不管是压铸铜元还是浇筑铜钱,大明都处于一个难题,就是缺铜。
从日本进口的铜很好的补充了大明本土产铜不足的窘迫,日本铜抵达大明的最高价格,也在每百斤13两之下,而大明的铜价则已经升到了每百斤18两。这当然不是因为朝廷铸钱的问题,而是大明工坊采用铜制作机械零件,并铸造大炮,极大的提高了大明对于铜料的需求。
而崇祯元年时,日本年产铜不过一千余万斤,到了崇祯三年,也不过才提高到一千五六百万斤。为了应付大明的需求,日本铜商人甚至偷偷运出了此前储藏的铜条加以销售,而则原本应当是供给幕府进行铸币用的铜料。
铜料需求的旺盛,也使得日本铜的价格在不断上涨,今年抵达大明的铜价就已经突破了13两每百斤。虽然铜价的上涨,使得大明的铜制作工坊增加了成本,但是却也带来了一个好处,私铸铜钱和铜元的现象也在不断减少。
然而对于大明有好处的事,对于日本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金银铜的外流,已经开始影响到日本国内的市场交易,钱荒导致日本的日常用品和米价都开始急剧上涨,这也是幕府为什么要制定限制海外贸易政策的缘由。
不过对于朱由检也好,冯铨也好,还是那些同日本进行海外贸易的各国商人也好,他们是不在乎日本幕府的焦虑的。他们现在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这个损失究竟是由日本幕府作出赔偿,还是自认倒霉,那就要看谁的拳头更硬一些了。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150章 蛮横的德川幕府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