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基厂下行了两站,出了崇文门之后,朱由检就结束了这场出巡。即便他已经改变了许多事情,但是依然无法改变的是,当他正式出巡的时候,平民百姓都不能直视他的容貌。
让前来观赏马拉铁轨车的百姓跪在道路两边不能抬头,显然有违他特意召开这场开幕仪式的用意。
因此巡游了两站之后,朱由检就下了马拉铁轨车。不过难得放松的出行的他,并不想这么快的返回宫内去。
事实上,比起毕自严所猜想的那些事外,他所遇到的麻烦显然还要更多一些。
比如他现在最感觉头疼的,反倒是关于同建奴议和的事。杨镐终于同建奴谈成了和议,但是这位老先生终于还是摆脱不了文人习气,他返回锦州后,居然把和约的内容写信告诉了自己的好友。
这真是天知道,同建奴达成和约是一件好事,但是把和约内容暴露出来,这就是一场灾难了。
事实上只要不是签订城下之盟,任何和约都是双方妥协的产物,无非是强势的一方妥协的较少,而弱势的一方妥协的较多而已。所以,任何和约都有被诟病质疑的内容。
而黄台吉在发觉继续阻挡和约,到有可能让那些支持和谈的女真贵族聚集在阿敏和代善身边后,立刻转变了自己的态度。
他从身边的几位汉人士子口中,打听了一些大明和边疆少数民族交往的历史之后,修正了后金和大明和谈中的一些内容。
对黄台吉来说,同大明和谈从来不是目的,通过同大明的和谈扩大自己在后金国内的影响力才是目的。
而一向没有什么政治主张的二贝勒阿敏,居然打出了自己的和谈主张内容,显然触犯了他想要主导和谈的谋划。
黄台吉并不惧怕自己几位兄弟所具有的能力和野心,因为这些兄弟也许有着不错的内政和军事上的能力,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理念。
比如父汗从起兵开始,目的就非常的明确,联合蒙古,安抚朝鲜,攻击明国,从而在辽东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
自从父汗去世之后,后金国内的女真贵族们,顿时就开始陷入了混乱之中。虽然实力最强的四位贝勒联手,暂时稳定了后金国内的政局。
但是除了黄台吉之外,其他三人都没有什么自己的政治主张,比如阿敏整天就想着,把自己的部族武力拉出去自成一国,过一过大汗的瘾头。
而代善则是觉得,几十年征战,后金国在辽东已经略成气候。接下来,若是能够同明国相安无事,那么他也可以享受下富贵闲人的生活了。
要不然征战一生,汗位又已经与他无缘了,还要餐风露宿的折腾什么呢?难道真的要替自己的弟弟做犬马不成。
至于莽古尔泰,这人在政治上就是一个白痴。他毫不顾及后金国面临的实际困难,也不关系女真贵族们心里想要什么。只是一味的叫嚷着,后金国应当始终以父汗生前制定的政策行事。
什么是努尔哈赤的生前之策呢,就是以阿哈、尼堪养诸申、蒙古,强调女真、蒙古同汉人之间的区别,对汉人中的读书人进行清洗,保持女真人自己的风俗,并坚持同明国作战到底。
努尔哈赤制定的这些政策,在后金占据了大半个辽东之后,事实上就已经不适宜了。在现在的后金国内,汉人的人口事实上已经超过了后金国人口的半数。
大批的辽东大户、辽东明军的投靠,使得后金国汉人再不像后金国建立之初一样,是一只可有可无的力量了。
努尔哈赤可以凭借着他建立的女真八旗的绝对武力,还有后金国开国之主的地位,迫使一干女真贵族不得不服从于他颁下的政令。
但是莽古尔泰不过是一旗之主,威望和德望都不足以震慑八旗亲贵们按照他的意思行事。
更何况,这些女真亲贵们当初豁出性命去跟着努尔哈赤伐明,那个不是梦想着,后金建国成功后,他们也可以享受明国贵人们享受的一切,才这么不顾生死的博命的。
如果建立了后金国,还要继续过着当初起兵之前,在深山野林中的渔猎生活,他们又是何苦由来。
是以,虽然莽古尔泰在努尔哈赤诸子中的地位比黄台吉更为尊贵,但是女真亲贵们还是闭着眼睛支持了,代善推举的黄台吉接任了后金大汗。
而黄台吉凭借着自己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巧妙的政治手腕,很快就脱离了被众人视为代善傀儡的身份,真正成为了后金国的大汗。
他让阿敏替换代善去主持同明国的和谈,一方面是想要打压代善在朝中的威望,另一方面则是想要继续加深阿敏和代善之间的矛盾。
但是他可从来没有想过,阿敏居然会突然开窍,居然接着同明国和谈的机会,开始拉拢国内倾向于和谈的女真亲贵来了,这显然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也有可能打乱,他接下来对朝政的调整。
是以,他一边注视着西面察哈尔部的动向,继续拉拢广宁关外的守门36部,另一边又不断的召集汉人文士进行讨论和谈的内容。
黄台吉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感觉后金国人才匮乏的窘境。虽然努尔哈赤鄙视汉人中的读书人,但是对于培养女真人的读书人却并不排斥。
在他所建立的笔贴赫包,即汉语书房的机构。就有不少学习汉人文化的女真人,替他整理档案和起草各种文书。
当黄台吉接任大汗之位后,虽然没有对笔贴赫包作出机构上的调整,但是却引人了不少汉人作为自己身边的近侍,这其中又以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卞三元几位汉人才能较为出色。
不过黄台吉同样知道,这些汉人士子的才能大约是有的,但是他们身上同样沾染了明国士子存在的不少坏毛病,比如好高骛远、虚言浮夸、不知世情等。
想要让这些汉人士子真正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替他出谋划策,还需要时间和世事的不断磨练。
不过现在,从这些士子口中得到的资料,已经足够让他作出对和谈的应对了。
对黄台吉来说,既然他自己不好出手破坏这场和谈,那么就让明国的君臣自己破坏和议,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说不定还更好一些。
让明国君臣自己撕毁协商好的和约,不仅可以狠狠的在阿敏脸上打上一巴掌,还可以让后金国内的女真亲贵们正确的认识到,明国从来就没有诚意同后金和谈。
这样才能让这些女真亲贵们放弃和平的幻想,团结到他这个后金国大汗的周围,同明国继续征战下去。只有不断的进行战争,他才能以大汗的名义,名正言顺的插手八旗的内政,从而把女真八旗控制在自己的麾下。
如何让明国君臣撕毁自己主动提出的和约,在黄台吉看来一点都不难。只要他把和约中后金和大明的地位对等起来,让这份和约看起来就是两个地位平等的对手签订的就可以了。
这样的和约既能满足后金国内女真亲贵们的虚荣心,毕竟在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还没有一个亚洲民族或是国家,能够同大明签订一份地位平等的和约。
就算是打到了北京城下的俺答汗,迫使明国开启了马市,最终也不得不向明国请求了一个顺义王的封号,承认了大明宗主国的地位,才能保住同大明的边境贸易活动。
后金国虽然屡屡击败了辽东的明军,但是却从来没有打到北京城下过,现在明国居然同意以平等地位同后金签订和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后金国的威望。
但是对于明朝君臣来说,这份和约就同城下之盟没有什么区别了。能够同意这份和约的大明君臣,将会在明国的史书上留下一个洗不掉的污点。
刚刚登基没有多久的明国皇帝,德行威望都未树立,他所主张的这场和谈如果是这样一个结果。就算是黄台吉也想不出,他要如何面对明国士子听闻此事后发出的诘难。
如果因为这场和谈,可以弄得明国内部君臣离心,那么黄台吉倒是觉得,他接下去就可以放手试探明国在其他方向上的防御力量了。
黄台吉对于明国君臣的心理把握的很准确,但是算错了崇祯的心理。同他一样,崇祯对于和谈并不放在心上,只是把这当成了一份暂时的停战协议而已。
且崇祯身体中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并没有背负着祖先的名望,自己的声名这类的道德包袱。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承认失败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为了面子,就把自己的本钱也消耗殆尽,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思维方式。
如果不是杨镐意外的把和约内容泄漏出去,他甚至不会把和约内容向无关人等公开,而只是向大家通报一个和谈成功的结果就够了。
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他们只会关心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解决事情的过程。只有在有心人的煽动下,人们才会觉得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
对于崇祯来说,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有心人,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对朝廷发难,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197章 崇祯的心烦事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