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赵四娘家 分卷阅读342

分卷阅读342

    赵四娘家 作者:璇源

    分卷阅读342

    倒是医馆的掌柜兼唯一的坐堂大夫钱志新很担心,神色凝重地看着大门口。

    别误会,他不是担心没有客人上门,恰恰相反,他很担心会有生意上门,正暗中念叨着,少来少来,最好别来。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掌柜,居然不想要铺子里的生意好,还想不想干啦?

    钱志新这样担心,自然是有原因的。

    前两天,钱志新问姜荷莲子,诊费和药钱应该怎么定,是依照府城里头的市价呢,还是降低半成。毕竟医馆位于城外,地点又有些偏,这要是和城里一个价,恐怕没法儿吸引客人上门。

    结果姜荷莲子说,全部减半,要是遇上有难处的,可以再减,乃至不收钱,这个度由他来把握。

    全部减半?钱志新听了这话就蒙了,后面的话压根儿没听进去。

    药钱还好说,钱志新是知道的,自家走了苏记的门路,弄来的药材进价很低。这要是按照市价的一半出售,除去一小部分珍贵稀缺药材,大部分药材都不至于折本。

    可诊费减半,这恐怕不行吧。自家主要给人正骨以及处理各种外科疾患,赚的就是手艺钱也就是诊费,要是诊费减半,自家还赚什么。

    医馆开在这儿,什么都要花钱。不提别的,他们一家三口的月钱,还有那十几个徒弟的吃用,加起来就是一笔很大的挑费。要是不能从药钱和诊费里赚到钱,肯定会亏得底儿掉。

    姜荷莲子就告诉钱志新,亏本就亏本,她家亏得起,让他不要担心,只管按她所说的去做。此外,要是接待的病人够多,她还给他涨月钱。

    东家在城里开了一家日进斗金的春华堂和若干绸缎庄、胭脂铺和香料坊,隐约听说东家手里还有其它极为赚钱的营生,绝对不差钱。钱志新一点儿都不担心东家会因为医馆亏本就拖欠自己的月钱,他相信东家,东家说做得好给他涨月钱,就一定会涨。

    只是这样积极地做亏本买卖,真的好吗?

    虽说上门的病人多了,他就能涨月钱了,可病人越多,自家医馆亏得越多。一想到这儿,他就脑仁子疼。

    尽管姜荷莲子家的医馆门可罗雀,可她家的铺面位于街尾,附近的铺面里十家有九家的门是关着的,由于对比鲜明,开着门的医馆还是很引人注目的。再加上,先前医馆门口放了好长时间的鞭炮,引来了不少附近的住户前来看热闹。

    这一带的产业都是属于赵四娘家的,由于这些产业位置偏、租期短,很少有住户是为了做生意租用的,大多是贪图租金便宜,租下来暂住的。许家人就是如此。

    不过,姜荷莲子很有想法。她见招租不利,就和赵三娘说,别人不来租房子做生意,那咱就自己做。

    依照南城外的情况来看,肯定不能做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买卖,只能走最接地气的路子。

    于是,姜荷莲子首先在街头开了一家布庄,绫罗绸缎当然是不卖的,就连细布也上架不多,几乎全是些土布。

    这些土布全部出自姜荷莲子家的织布坊,由改进后的织布机织就,绵密结实,极为耐用,再由她家的染坊一染,色彩多样,经水不褪,绝对是土布中的上上之选。

    布本就是好布,姜荷莲子又施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综合起来,性价比极高。也就是布庄偏了些,没几个人知道,生意才会一直不温不火。不过,渐渐有了些回头客,那些回头客还介绍了别人过来买。这样一来,最近布庄的生意好了不少。

    光开布庄还不够,她还了在附近开了一家客栈。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开客栈了,早几个月前她就在城里开了一家。

    第一家客栈是怎么来的呢?

    说来话长。原来几个月前赵三娘清点家财时发现,赵四娘这个不靠谱的,她用制糖方从苏记手里换来几间铺面后,居然漏了一间一直没有做安排,就那么白白的闲置着。那可是热门地段的旺铺,还是总共三层带花园的小楼,哪怕不拿来做生意,就是租给人家也是一笔很大的进项,白放了半年,那得白瞎了多少银钱?幸而赵四娘不在家,不然她非得被赵三娘骂个狗血喷头。

    这样的铺子拿来做生意自然是最好的。可那段时间赵三娘忙着接手家中生意,根本没精力再开新铺子,就打算把铺子租出去。姜荷莲子听说后,直接说租就租我吧,赵三娘自然欣然答应。家人都以为姜荷莲子想要再开第二家春华堂,没想到她拿去开了客栈。别看姜荷莲子初涉这个行业,可她把客栈经营得相当不错。

    这一次在南城外开第二家客栈,她只是从第一家客栈里抽调了几个伙计过来,先前的经营方式全部推翻。这家客栈里别说上房了,就连普通客房都没有,清一色的大通铺。除了提供热水外,要啥啥没有。不过因为每晚只收三文钱,还是吸引了一些外地的码头工人前来居住。

    正文 第二百九十章 上门道谢

    姜荷莲子不光自己在这里开铺子,还劝赵三娘也一起来开。

    赵四娘家最擅长做什么生意?毫无疑问,当然是吃食生意。

    靠吃食生意起家的赵四娘家做起这门生意来自有一套,他们家把吃食铺子开遍了府城及其周边一带不说,还根据客人定位的不同,将吃食铺子分成了若干个品牌。

    赵三娘见姜荷莲子开的布庄和客栈都那么接地气,她就有样学样,把自家的福源饭食和薯来宝照搬了过来。

    福源饭食是廉价快餐店,里面的菜最便宜的只要一文钱。薯来宝更狠,里面全是以番薯为原料制成的吃食,其中烤番薯一文钱两个,堂食的话还送一碗番薯甜汤,真正做到了一文钱管饱。

    这样的铺子开在大通铺旁边,生意自然不会太差。

    赵三娘看衣食住都齐活了,想着索性凑个整,就把行也包了。于是,她就开了间车马行。

    赵四娘家有木器店,店里不乏技艺高超的工匠,做几辆车自然是不在话下。

    她家还在城外有好几处养殖场,由于兴办养殖场的念头最初源于姜氏想要养猪,就一直以饲养肉猪为主。后来甜品铺子里需要用到大量牛奶,就开始养起了牛。不过,那些牛主要用来产奶,拉车恐怕不行。一直到不久前,她家才开始养起了马骡驴,虽说时日尚浅,未成气候,可几头拉车的牲口肯定还是拿得出来的。

    虽然前来租车的客人加起来总共也没几个

    分卷阅读342

    -


同类推荐: 神道仙尊做局我的极品美女老婆都市小保安至尊保安逆天丹尊都市沉浮都市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