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赵四娘家 分卷阅读189

分卷阅读189

    赵四娘家 作者:璇源

    分卷阅读189

    贵族,还说得那么轻描淡写……

    这恐怕不是苏记临时雇来的人。而是“他”的人吧……

    思及至此,姜荷莲子立时放宽了心。

    尽管赵四娘有些恼怒,可当她回到船舱里,发现那个自称江泠的小鬼已经滚蛋了。还如约留下一颗解药,心情顿时大好。

    赵四娘刚要把那颗黑黢黢的丸子丢进嘴里,却犹疑不定起来。

    要不,赶明儿找个郎中看看再吃?反正他也说了,那药不是烈性的毒药,吃了不伤身体。那么这解药过两天吃也是可以的吧?

    其实,同那小鬼相处了一天,赵四娘察觉到他本性不坏,甚至还很好欺负。她有些怀疑昨晚给她吃的到底是不是毒药了。

    事实证明,赵四娘恐怕还真没中毒,黑甜一觉的她第二天起来气色不要太好,精神抖擞地领着家人进城了。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幽都府的地域文化,可以总结为“东富西贵,南贱北贫”。

    由此可知,这座城中最难购置恒产的当属城西。那里基本都是权贵人家,王府官邸林立,有钱都买不到房子。

    赵四娘当然没办法在城西安家,新家安在城东。

    尽管城东不同于城西,没有那么多权贵,但赵四娘家一个外来户,想要在富人云集的城东买房也是相当困难的,这里面当然离不开苏记的鼎力相助。

    不得不说,苏记很够意思,不仅给了赵四娘地点极佳的房子,还将装修的活儿也包了下来。

    赵四娘打算居住的房子共有两套,位于城南最繁华的商业圈,正处两条大街的交界处。紧靠在一起的两套房子都前面是三间铺面,后面是三间正房,左右则是两间厢房。

    十字街口,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当赵四娘的家人站在这儿,看到一字排开的六间临街铺面时,一个个都惊得合不拢嘴。

    “四、四娘,这、这六间铺子都是咱家的?是咱家的没错?”赵三娘抖着嘴唇问道。

    “嗯,前面是六间,后面还有十间,一共十六间屋子,全是咱家的没错!”赵四娘骄傲地说道。

    “这可是府城啊,这么多房子,得多少钱才能够啊?一张做糖……”赵永忠刚提了个“糖”字,就被赵四娘狠狠踩了一脚,顿时把接下去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这时赵三郎也想起妹妹曾吩咐过,千万不要在人前提起制糖方子的事儿,忙扯着他爹就往铺子里走。

    按说带着六间临街铺面的大宅子,还是在府城最繁华的街上,就算卖家再急着脱手,总值也绝不会在三千两以下。赵四娘家近半年来虽说也赚了不少钱。但要买下这些房子绝对是远远不够的。

    那这些钱是从何而来的呢?

    老法子,卖方子。

    不过这回赵四娘卖的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吃食方子,她整了个大的——制糖方子。更确切的说,是将红糖提炼成白糖的方子。

    赵家铺的常客都知道。铺子里的甜豆腐脑只卖一文钱一碗,每天都是供不应求,可以说赵家铺卖得最好的就是它了。

    这就奇了,甜豆腐脑真的就比咸豆腐脑美味吗?还有啊,赵家铺里一文一样的菜肴还有很多。味道都不比它差,为啥大家都爱点它呢?

    原来这里的糖不同于后世,可以算是一种高档调料。特别是白糖,要卖一百文一斤,寻常人家除了逢年过节,很少舍得吃它。

    而赵四娘家的甜豆腐花用的浇头就是白糖水,还是较稠的那一种。这样精贵的好东西,竟只要一文钱!在客人们看来,买到就是赚到,当然抢着买了。

    只有赵四娘家知道。这甜豆腐脑他们根本就没卖亏,依然是稳赚不赔。

    那么问题来了,赵四娘家是怎么减低成本的呢?

    靠的就是提炼白糖的技术。

    一斤粗制红糖不过二十文一斤,赵四娘家购买的量较大,进价就降到了十九文。经过并不复杂的提炼后,粗糙的红糖就变成了晶莹的白糖。而这一过程中,糖的重量并没有减轻太多,折算下来后,一斤白糖的成本还不到三十文。

    如此一来,赵四娘家当然不会亏本了。

    或许会有人感到奇怪。红糖和白糖之间的差价这么大,就凭这门提炼的技术,赵四娘家完全可以赚得满盘皆赢,一夜暴富都不是不可能。那把方子捏在手里就好了。又何必贪图一时小利,把这聚宝盆给送出去呢?

    其实,赵四娘也曾产生过开制糖坊的想法,但很快就被她否决了。

    正是由于利润太大,才更容易让人眼红。无权无势的自家绝对hold不住,到最后方子丢了还是小事。就怕会给家里招祸。

    故而,赵四娘一直悄悄进行着小批量的生产,生产出来的白糖从不对外销售,仅供自家铺子里使用。

    然而,自诩小心谨慎赵四娘做事经常是顾头不顾尾,制糖就是其中典例。

    她以为把门一关,外人就不知道他们在家里干啥了。可她也不想想,自家把甜豆腐花当做招牌菜,在码头上大张旗鼓地卖着,就不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吗?

    外行人就算了,苏记的周掌事第一个觉察出不对。

    要知道,以燕国的技术水平,就只能生产出劣质的红糖。既然连像样点的红糖都制不出来,白糖当然全得靠进口了。

    苏记作为幽州第一商行,常年从事进出口贸易,进口白糖就是业务之一。可以说,幽州市面上八成以上的白糖都来源于他家。而长乐镇上就只有一家杂货铺有售白糖,正是从他家进货。换句话说,长乐镇一带用到的白糖,都经过了苏记之手。

    周掌事很清楚地知道,白糖在长乐镇上卖得并不好,那家杂货铺相隔数月才会进一次货,每次进货基本都不会超过三十斤。而赵四娘家这种用法,怕是每个月三十斤都不够用。

    其实,刚开始两个月,周掌事还没有起疑。可到了第三个月,那家杂货铺来进货时依然没有追加白糖的订量,他才发觉事情有些不对。

    那些多出来的白糖是从哪儿来的呢?

    于是心存疑惑的他马上将那杂货铺的老板找来询问,发现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赵四娘家从来只买红糖,就没买过白糖!

    也就是说,赵四娘家要不然走其他路子弄来白糖,要不然……她家能够自制!

    可往深处

    分卷阅读189

    -


同类推荐: 神道仙尊做局我的极品美女老婆都市小保安至尊保安逆天丹尊都市沉浮都市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