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暗黑大宋 第四四五章 二王(中)

第四四五章 二王(中)

    暗黑大宋 作者:午后方晴

    第四四五章 二王(中)

    暗黑大宋 作者:午后方晴

    第四四五章 二王(中)

    王巨继续中立,不过张若水会错了意思,谁想慢性自杀呢?再加上赵顼派他下去察看,大约这就是大势所向,皇上也改变了原先想法。再说,在王巨主持下,军器监改革,新式碳化钢、水压冷锻、虎踞炮、大型火蒺藜球的推广,以及神臂弓,还有正在研发的各种新式刀枪,似乎军器监将要出现史上最强冷兵器,这才是大功。

    抱着这种想法,张若水匆匆忙忙下去看了看,回来禀报,说好好好。

    确实青苗法产生了一些弊病,不过要改革,总有一些不好的,然而好的一面胜过了不好的一面,为什么会闹,主要是向一等户放贷,实际等于向他们变相征税,这些人都有着势力,所以闹的人才那么多。这就象原先刘娥时,吕夷简主持了茶政改革,连宋仁宗的老师大儒孙奭都在这个反对行列。

    但后来结果证明吕夷简是对的。

    吕夷简是保守派吧,动操有术吧,无论权谋或家世,有几人能敌?

    可就是变相地加税,又加了几何税?

    这就是张若水的禀报。

    其实以前王巨关于这个利益,也说了很多。

    不过张蓝二人的禀报也未必是实际,这又涉及到宋朝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太监的权利。

    表面上看,权臣需要一些依附或交好的太监,提供内宫的消息。不仅是王安石,文彦博,包括王巨也是一样。但宋朝太监的地位比较低,仅是在史书上。就能看到最少有一百名顶级太监倒在两府首相或权臣身上,被迫流放到洛阳或其他外地“养老”,所以宋朝宫中的太监能为一些大臣提供消息,但也需要一些权臣对他们保护,这种关系是权臣为主。太监为辅的关系。那怕是童贯,他也不可能凌驾于蔡京之上的。

    平时他们不一定需要站队,但到了选择的时候,比如这时赵顼让蓝张二人下去察看,他们不得不站队了,所以青苗法如何的不重要。重要的乃是选择的对象能不能站上风。

    看来王安石要上风了,于是这个禀报,完全偏向了王安石,甚至其参考价值还不如李定的禀报。

    赵顼不会想那么多,毕竟他才二十来岁。哪里想那么多。

    蓝张二人是宫中大太监,他们汇报的消息应当是可靠的。

    于是立即诏书王安石视政。

    王安石接到诏书,不能再拿捏了,立即视政。

    好了,文彦博、韩琦与司马光等人的心血全部白废了。

    韩琦接到消息,大吃一惊,连忙上书,论青苗法不见听。请解河北安抚使,疏奏到了中书,论官职王安石上面还有曾公亮与陈升之。但是曾公亮虽然有心机。在变不变法上,不是变法派,不是保守派,也不是中立派,而属于模糊派。陈升之更是两面派,投机分子。王安石回来了。两人息菜了。主事的人又再度成了王安石。

    王安石可不会买韩琦的账,你要退这个河北安使。那么就退吧。

    司马光这回急了,于是连续写了两封长信给王安石。第一封信是在王安石要求去洛阳时。那封信语气很讥诮,到了第二封信时,司马光看到大势已去,语气立即变得温和,所以开篇便是: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谏议(安石以左谏议大夫本官参知政事)阁下:光居常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以是久不得通名于将命者。春暖,伏惟机政余裕,台候万福!

    司马光态度温和了,王安石也退让一步,实际随着韩琦等人的逼迫,王安石不久又再做了一步退让,取消三司条例司,将三司条例司功能放在了中书条例司。

    然后王安石写了一封信,这并不象一些人诬蔑的那样,王安石对司马光三封信不屑一顾,这封信便是《答司马光谏议书》,在这封信中王安石反驳了司马光的批评,否认了司马光说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这些指责有的是司马光在第一封信里写的,不过第一封信司马光语气太过恶劣,所以王安石未回。

    然后说两人游处相之日久,议事却每不合,是两人所操之术异故也。然后王安石比较明智地承认了一旦改革,必招怨恨,比如商朝迁都盘庚,不但大臣反对,连百姓也反对。但后来证明商朝迁都是一项英明之举,暗示司马光保守、因循、苟且偷安的不对。

    司马光接到信后,无法反驳,于是也回了一篇短谏,说了国家已因新政造成动乱不安。

    变法嘛,总会产生动荡的,王安石便没有再回信了。

    这便是司马光与王安石、吕惠卿交锋的真相,两次交锋实际司马光占了下风,但上下风重要吗?会有人竭力篡改真相的。

    司马光看到事情不可为,除了懊悔地拍大腿外,便不作声了。文彦博只好赤膊上阵,说青苗法之害,赵顼道,吾已派二中使亲问民间,皆云甚便。

    文彦博道,韩琦三朝宰相不信,而信二宦者乎?

    赵顼心中说,老子信韩琦,还不如信苏东坡!当然这次文彦博打小报告同样无果。

    正当这些保守派无辄时,又发生了一件事。

    石介的学生、欧阳修的好友姜潜担任陈留知县。

    朝廷让向姜潜摊派陈留县的青苗钱,欧阳修的好朋友,还能支持变法么?但他虽在儒学上建树高,却没有得中进士,所以官小言卑,又不能直接拒绝。于是采取阳奉阴违的办法,刻意将青苗钱数额悬于县城门上,然后大张声势宣传青苗钱。俺做得不错吧,支持青苗法吧。

    实际呢,他只是干打雷不下雨,只宣传。你们快来贷青苗贷吧,然后什么措施也没有了。

    试问这样,青苗钱还能发下么?

    陈留县乃是京城的一个大县,他这一闹,影响非同小可。王安石派人责问,姜潜就说,俺声势那么大,百姓不愿贷让我怎么办,难道介甫公你让我强行摊派么?搪塞了几次,姜潜看到自己这招肯定不管用的。早晚被罢,索性称病弃官而去,反正俺家里有几百亩地,不愁自己衣食。

    关于青苗贷的利弊,确实是产生了许多强行摊派的现象。但它的利非是打击了高利贷,也非是增加了国家收入。

    其利是提前了近七百年,出现了信用贷款,并且王安石隐约地感到这个信用贷款会刺激经济增加。

    其失败也非是它太超前,以宋朝的经济,完全可以推出这个信用贷款。

    只是王安石的思想还跟不上,所以其措施不完美。

    即便到了王巨脑海里,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其最大的难题便是货币不足。因此不能说王安石青苗法有多好,也不能说姜潜这种行为有多高尚。

    然而姜潜这一闹,问题来了。反对声音再度掀起。

    知通进银台司的范镇又带着一群大臣闹,又用辞官胁迫,那就辞吧。

    再到科举,叶祖洽在策中写了一句,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

    主考官吕惠卿将他拨为第一,副考官刘攽不同意。然后闹到李大临与苏东坡哪里,三人将上官均拨为第一。四个考官吵了起来。赵顼无奈,派陈升之面读几人试策,于是再度策叶祖洽为第一。

    苏东坡不服气,王安石气愤地说了一句:“轼才虽高,但所学不正,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荡如此。

    这下子将苏东坡得罪狠了,然后便有了李定案。

    李定的同母异父之兄便是大和尚佛印,这个佛印很有些才气,所以后世传出许多他与苏东坡的雅事。但与后世传闻不同,这个佛印非是苏东坡去了杭州才交识的,佛印本身是一个花和尚,吃酒喝肉,为人潇洒,四处游历,所以很早就与苏东坡认识了。

    但相比他这个哥哥,李定为人确实比较刻薄些,所以兄弟俩十分不和。

    然后佛印便与苏东坡说了一件事,他们的同母仇氏死的时候,李定为泾县主薄,没有守孝。

    这个说法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仇氏改嫁是因为李定父亲家境中落,仇氏死的时候,李定父亲还活着,小老婆随人跑了,李父当然不高兴,于是写信让李定回来守心丧,就是不穿孝服的守丧,但也守了三年李定才复出为官。

    李定原先与苏东坡无仇无恨,因为他恨上了王安石,又听到青苗法未废,王安石再度上位,多有李定之功,于是将这段往事放了出来。不过他非是言臣,所以开始透露给了御史陈荐,赵顼便诏下让江东淮浙转运使问询,为何成了三路,仇氏三度改嫁,不在一处,那么只好让三路察问了。

    察问的结果是李定曾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但未说持所生母服,也就是守心丧。

    李定就辨解,俺父亲未告诉我是仇氏所生,但父亲健在,岂能随便穿丧服?结果到了京城,陈升之对李定的孝与不孝不置与否,曾公亮则认为李定要补服丧。

    补服丧问题不大,大不了来一个夺情,也不过就一百天。

    但补了服丧,李定就彻底打上了不孝的罪名,在古代百善孝为首,这个帽子就大了。王安石立即出面,他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李定确实不知情,第二件事在古代女子改嫁就不再是家人了。

    李定可以为其守孝,也可以不为其守孝。

    还有一条依据王安石未说,凭借李定母亲的为人,还象一个母亲吗?凭什么让李定守孝,守了三年心丧已经对得起她了。

    所以陈荐是无理取闹,恶心攻击。不过弹劾出来了,本来王安石将李定授为监察御史的,不得己,只好改为崇文殿说书。

    但御史林旦、薛昌朝与范育不服气,再度弹劾,李定无奈,求解职,再降官,改成了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公事。

    不过李定就奇怪了,俺这个母亲死了,连俺都不知道,陈荐从哪里听来的。

    他也没有想到他那个哥哥,但是过了三四个月苏东坡自己露出马脚,天长有一个进士叫朱寿昌,其母生下朱寿昌两年后被父亲逐出家门。

    朱寿昌直到后来知道真相,发誓不找到母亲誓不为官。一直找了几十年,才在同州找到其母,这也说明了宋朝人口的流动性,生生从安徽流落到了陕西。这时其母已经七十多岁,还生了两个儿子,让朱寿昌一齐迎回。

    这正在李安案风波还没有过去之时,于是一件小事,一个小官,却轰动一时,先是钱明逸大力推荐,然后苏东坡写诗唱和。

    李定这才将视线转移到了苏东坡身上,然后又打听到了苏东坡与其哥哥的关系,一下子明白了。

    也就是乌台诗案两大主角,都没有对的地方,皆做了小人之举。

    王巨对这件事原先是一知半解,直到这时,才知道了大约的真相,

    但王巨也尴尬了。难道我也要将保安军那个便宜母亲,以及姜家的那个弟弟接到京城来享福,甚至将姜氏接到京城继续做“奶奶”。

    原因很简单,相比于李定的母亲,他那个便宜母亲无疑是一个天使。况且王巨母亲是在父亲死后改嫁的,不管怎么养的吧,总是养了了几年。

    所以王巨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想清楚了事情的大约经过,立马花了几百贯钱,买了一些衣料礼物,派人送到了保安军。

    真怕啊。

    这时代若是让人打上了不孝罪名,那就死定了!

    苏东坡这时候只是一个二百五,然而他后面有许多高高人哪,包括大科学家沈括同志,那一个是简单的角色。

    然而这还不是难堪的,不久真正的难堪到来。

    第四四五章 二王(中)

    第四四五章 二王(中)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回到七零养崽崽苟在诊所练医术道无止尽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万世飞仙学园异战录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