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大明铁骨 第232章 投向远方(求支持,求月票)

第232章 投向远方(求支持,求月票)

    战争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当大明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的时候,在后方数以千记的工厂、作坊都开始忙活起来,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从大明的各个地方经由水路运往中都,再由中都装上火车发往洛阳,最后再由马车送潼关前线。

    而在洛阳通往潼关的官道旁,数以千计的工兵以及筑路工,正在那里赶班加点日夜不停的修建着铁路,这条铁路的筑建,不仅仅是洛阳至潼关,从西安那边也在往东西两个方向修建,甚至就连用地也是直接由军队征用,无论地主是否同意,只要需要,一纸征用通告,就将土地直接征用。

    对于军队的这种“蛮横”,那些习惯了满清奴役的百姓,往往都是认命的份,即便是面对迁坟,即便是百般的不愿,最终也只是无奈的选择了同意,没有任何人愿意对抗军队的铳炮。或许者,在满清的奴役下,这些百姓已经被驯服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哎,虽然只是一河之隔,可陕西与山西确实是大不同啊!”

    坐在路边的茶摊,看着不远处颇为繁忙的铁路工地,祁子英颇为感叹的说道。

    “你看,就是那贴在墙上的一纸告示,百姓就拱手让出了祖宅、祖坟,完全不敢问及其它。”

    他的话声刚落,祁子涛则笑着说道。

    “大哥,那是因为,他们害怕啊,就像过去咱们也畏惧满清一样,这里刚刚光复,他们自然对官府极为畏惧,况且,这是征地的都是军队。他们没被祸害都已经感激老天了,又怎么可能招惹军队?”

    一语道破的其中的关键之后,祁子涛看着大哥说道。

    “在陕西征地修路现在是简单,可是在北直隶征地,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而且,现如今,北直隶那边黄河已经回复故道,沿着黄河的水路几乎能直抵天津,有水路横穿北直隶,铁路若是沿河修建,只恐怕于将来必定要与水路争抢货源,如此,绝不是什么好事!”

    相比于的大哥,毕业于清河书院的祁子英,对于地理多少总有那么一些了解,这也是他不赞同在北直隶修建铁路的原因。

    “大哥,修铁路,想要挣钱关键在什么地方?”

    看着若有所思的大哥,祁子涛反问道。

    “运货!”

    祁子英点点头,示意小弟说下去。

    “首先必须要有货源,有了货源,铁路才有货可运,若是无货可运,或者货很少,自然的也就挣不到银子,可若是铁路离河道近,那么商人首选的肯定是河道,因为河运更便宜。”

    “但时间长。”

    祁子英直接说道。

    “大多数货物,根本就不在乎时间。在乎时间的,就只有那几样货,只靠那几样货肯定挣不到钱。”

    指着远处的铁路工地,祁子涛说道。

    “大哥,你信不信,将来这条铁路,肯定是全大明,最挣钱的铁路之一!”

    看着语气自信的兄弟,祁子英笑问道。

    “为什么?”

    “因为没有河运啊!”

    祁子涛指着远处的潼关,继续说道。

    “看唐史的时候,里面经常有一句话,叫做“就食洛阳”,说的是长安的粮食不够了,唐朝的皇帝就要带着朝廷带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十几万人去洛阳,去干什么?去吃饭,甚至还有大臣在路上饿死,为什么要到洛阳去的?因为关中的粮食不够吃的,而外地的粮食只能通过漕运运到洛阳,然后就卡在潼关了,再往里运,只能用车马,成本太高,不划算,所以才有了“就食洛阳”。”

    “确实如此,所以才有长安不足以维天下的说法,根本上的原因就是隋唐时到洛阳“就食”的逐粮天子。”

    祁子英点头说道。熟读史书的他当然知道,长安的粮食主要依靠关中平原,虽然关中平原被称为富庶之地,但毕竟狭小,容量有限,一旦人口膨胀超过了它的承载能力,或者遇到旱灾就会产生粮荒。这种粮荒,远在秦未统一时就曾出现过。

    到了隋、唐的时代,由于历代的战争以及建都的开发,资源已经消耗待尽,所出不足以供给长安。再加上关中平原地方狭小,人口稠密,很难供养大批的官僚贵族。也正因为“逐粮天子”的出现,才使得在唐代之后,秦汉以来的古都长安最终才被废弃。

    “粮食运不进来,根源在于漕运不进关中,而过了潼关,沿途只有陆路,而无水路,所以这条铁路无论是铺到什么地方,都必定不愁货源,如此一来,那利润自然可观。”

    “那你的意思是?”

    看着祁子涛,祁子英问道。

    “莫不是想要包下这条铁路?”

    祁子英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几个月前,因为铁路公司贪腐案,尤其是其拒绝蒸汽机车的举动惹恼了陛下,在对铁路公司中高层官员进行惩治的同时,朝廷开始讨论商办铁路的事宜,一但同意商办铁路,那么也就意味着民间资本可以参与铁路修建,正因如此祁子英才会来陕西,来这里考察铁路筑建事宜。

    毕竟,在很早之前,他们就已经涉足铁路筑建,只不过那时候,他们是作为铁路筑路工程的承包商,而现在,他想要直接修建铁路。

    “呵呵,大哥,这个念头连想都不要想!”

    祁子涛指着铁路工地说道。

    “大哥,你看那里是什么人?是军队,是军队在修这条铁路,我敢说,除非有一天,清虏被彻底解决了,否则这条铁路,绝不可能包给商人,况且,清虏被解决了,还有青海的蒙古人,还有西藏,这些地方,无一不是远离内地,无一不需要军队不远数千里方才能抵达,如此一来,这条铁路的重要性,自然远非寻常铁路所能相比,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朝廷不可能同意,就是朝廷同意了,五军都督府,也不可能同意把铁路交给商办的。”

    祁子英看了一眼远的兵卒,然后默默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然后看着祁子涛说道。

    “那以你的想法,如果咱们要修铁路的话,从那里修到那里?那条铁路能多挣些银子?”

    商人言利,祁子英看重的是利润,他并不在乎其它,当然尽管他是晋人,可却不敢再像当年的晋人一样,为了利润甚至不惜出卖国家,毕竟,朝廷对晋商的清算,不知让多少晋商倾家荡产,不知多少人家被抄家流徒,当年大名鼎鼎的八大家,活下来的,不过只有区区几十人而已,八大家靠着卖国求荣挣取的家业,最后不过也是便宜了他人。

    这种事情他不可能做,可是并不妨碍他去追求利润。

    “北直隶的铁路,不说是眼下,就是未来十年,都没有必要去修,不仅仅是因为水运,同样也因为北直隶的产出有限,所以,眼下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在北直隶修铁路,在黄河北,最适合修铁路的,是咱们山西,如果修建一条从大同一路南下,直到风凌渡的铁路,那么,咱们就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把草原上的羊毛、牛羊肉运到内地,这条路没有水运争利,自然是商人运货的首选,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从武昌对岸的的汉口镇修一条直通河南的铁路。”

    手指沾着茶水,祁子涛一一说道着那条铁路的好处,最后他的话声微顿,看着大哥说道。

    “这两条铁路,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水运竞争,而且都会于腹地,将来不愁货物运输,所以,以小弟看来,要修的话,就要修这两条铁路,如此才能保证咱们的利益!”

    看着祁子涛在桌上划出的两条线,祁子英沉默片刻,然后问道。

    “那么咱们应该先修那一条呢?”

    他能看出来,祁子涛肯定是认真了作了一番功课,要不然,也不会想出这么两条路线。

    “南线!”

    手指点着黄河,祁子涛说道。

    “黄河,即便是咱们把铁路修到风凌度,也没办法把铁路修过黄河,到时候,货物势必需要从黄河转运,到了冬天的时候,运输又受制于天气,如此势必影响铁路的运行,所以,咱们应该修南线,武昌是南方货物聚集的地方,从汉口一路北上,只要避开汉江,但凡货物北上,势必首选铁路,而且铁路又能与京洛铁路相连,往北可通水运,东西可连铁路,如此一来,这条铁路也就活了,要修,就要先修这条铁路!”

    面对祁子涛的建议,祁子英一副沉默不语的样子,他盯着桌上的那几条线,他几乎是立即想到了湖南、湖北等地的那些工厂,尽管现在已经有不少工厂改用蒸汽机,可是过去的水力工厂,却大都集中在那里,甚至就连这打仗的军需品,也有不少来自湖广,有了铁路,那里的商品就能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但问题在于,现要修铁路并不容易,良久之后才说道。

    “你应该知道,现在朝廷对铁厂实施统制,铁料铳购,咱们要是修铁路的话,这铁轨从那里来?”

    想到朝廷之前下达的旨意,祁子英的眉头微微一锁。他能看到修建那条铁路的好处,毕竟,湖广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有了那条横穿中原的铁路,湖广与中原之间就能连成一体,即便是只需要稍加寻思,也能想到其中贮藏的利益,可问题是……铁从那里来!

    “统制的铁矿,铁场不过只是国内罢了。”

    盯着大哥,祁子涛的视线投向远方。

    “除了国内还有其他地方有铁。有铁矿。”

    “你是说南洋?”

    祁子英看着兄弟说到。

    “到现在为止,可都没有找到什么大的铁矿,即便是现在,他们也要从天朝进口很多铁,自己的都不够用,我们要是想从那里弄到铁恐怕没那么容易吧。”

    “除了南洋之外,还有其他地方。”

    祁子涛看着大哥继续说道。

    “天底下这么大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南洋!”

    那故作神秘的小弟,祁子英并没有立即追问儿,只是看着他,然后说道,

    “看样子你已经有了打算。”

    对于自己的这个小弟。祁子英从来不会因为年龄的关系小瞧他。在兄弟几个人之中,也许他的眼光才是最长远的那个。

    在过去的几年间,他所做的几次投资,都是银行成立以来最成功的投资。对于银行来说。铁路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甚至可以帮助富达成为全大明最成功的银行之一。

    “是的,大哥。”

    看着大哥,祁子涛笑嘻嘻的说。

    “其实当年陛下在江北起兵的时候不也从国外进口过铁料吗?”

    祁子涛话声一落,祁子英立即知道了他指的是什么地方。

    “你是说朝鲜?”

    当年,陛下在江北起兵的时候,为了铸炮和制造火铳,确实从朝鲜进口了大量的铁矿石。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优质的朝鲜铁矿石,才使得忠义军的战斗力得到了保证。

    这一段历史,对于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现在祁子涛心思想到那里自然是再正常不过。

    只是,在另一方面,祁子英也知道想要在那里新办铁厂,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要知道那里是朝鲜可不是东北。”

    祁子英看着祁子涛说到。

    “就是现在朝廷在那里,也不过仅仅只是购买一些铁矿石而已。那些朝鲜人可不怎么喜欢咱们在那里办厂。”

    与现在的大明不同,朝鲜人并不重商,他们甚至对于商人极为反感。朝鲜商人的地位是低下的。

    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已经拒绝了朝廷要在那里兴办铁厂的要求。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言利。更不愿意以官员的身份和商人打交道。所以只要稍加思索就可以想得到这件事有多么难办。

    “更不喜欢咱们这些商人!想要办这件事恐怕不容易吧。”

    “这件事不难办。”

    自信的看着大哥。祁子涛笑着说道。

    “搁过去这件事不好办,可是现在这件事再好办不过了,毕竟朝廷那边……也需要铁啊!”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