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赵军就是灭亡赵国,王剪深悉‘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的道理。故而赵军虽大败,他仍严令秦军追击,只有追击才能尽可能多的消灭赵军,减小日后灭赵的阻力。并且,一旦赵军失去了可战之卒,楚、齐、魏三国很可能不再相救,赵国已经没有可救的价值。
“速敬告大王,我军大败赵军。”下达完命令的王剪对护军赵梓说道。
赵梓以前是蒙武的护军,现在是王剪的护军,他见王剪这么着急,讶道:“我军并未计首,如此仓促告于大王……”
赵梓觉得这么仓促不妥,王剪却道:“赵国将亡,三国或救或不救,此事必要速告大王。”
“然。”王剪考虑的并非是军事,而是赵军大败后的天下态势,这当然是赵政考虑的范畴。他话说完,手中陆离镜看向的不是满地尸首的战场,而是战场远处的飞讯站。他已派秦骑攻击飞讯站,可他相信,临淄、大梁、郢都今天就能收到赵军大败的消息,三国会出兵吗?
“禀项伯,赵军今日出战,阵溃,大败……”郢都大司马府,飞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项燕这里。他感觉耳朵嗡了一下,然后就迷糊了。赵军不是在坚守番吾吗,何以出战大败?
“何谓?”平静呼吸后的项燕看向飞讯官,且让人速报诸敖。
“赵军不知何故今日忽然出战,阵溃,大败,大将军颜聚战死。”一刻钟后,讯文又被读了一遍,这一次听的不仅仅是项燕,还有诸敖以及大司马府各部各司。
“赵军为何出战?”每个人都是一脸凝重,淖狡则是说不出的气氛。“番吾城坚,赵军为何不坚守城池出城与秦人野战?”
没人说话,安静了一会勿畀我才清咳一声,道:“我闻建信君入秦求和未归,当是此故。”
“既是求和,为何出战?”淖狡再问。赵国最近一个月大事不断,先是建信君通秦,再是春平侯身死,然后是李牧被刺,现在出战又大败。风起云涌,天下局势大变。
“即为求和,自当以战促和。”勿畀我道,他在诸人缓缓点头之际又道:“一如长平。”
长平之战,廉颇退守,赵孝成王却命赵括代之,随即出击被围。赵孝成王换将,并不是后世广为人误的赵国缺粮。赵军与秦军在长平不过对峙数月,而非像秦军连续作战三年,出击并不是因为缺粮(赵国向齐国借粮而齐国不听,事情发生在齐王建六年,长平之战结束,邯郸之战开始),而是要以战促和,当时赵使郑朱正在咸阳与秦国议和。
现在按照情报,建信君也在咸阳与秦国议和,原本坚守不出的赵军忽然出战,当与长平大战时的情况相仿:赵国想再败秦军,以战促和,没想到竟然被王剪大败。
“我当如何?”淖狡点头后追问,这也是诸敖同时想的问题。
“若赵军败而未亡……”郦且有些忐忑,赵军战败好像一记霹雳,狠狠的劈在他头上。
“秦军每次大胜皆斩首,赵军大败,必是败亡,如何能聚而再战?”成介插言道。虽然没有更具体的战报,可他对赵军持最坏的打算。“我以为,旧郢之战当提前。”
“大王未归,如何提前?”项燕想的是救赵,赵国如果不救那就真亡了。
“大王不归,亦要提前。”成介大声道。“此时秦军百万之众尚在赵国,下月或许赵国已亡。秦军回援南郡、咸阳,于我大不利。”
“赵军三十万于番吾大败,国内已无可战之卒,不救赵国赵国必亡。”项燕急道。可惜他只是大司马府府尹,不是楚国大敖,不知诸敖的决定。
“攻秦即救赵。”成介道。“我攻秦国,秦军必回援……”
“攻秦岂能救赵?”项燕干脆站了起来。以前他同意复郢,那是因为李牧守住了井陉塞,一旦攻秦,秦国伐赵力度变小,也许赵国就挺过来了,现在李牧已死,赵军大败,除非楚军攻到蓝田,不然秦军绝不会从赵国全部撤军。
“攻秦、救赵皆在诸敖,不在大司马府!”项燕站起,成介也站起;项燕激动,成介更激动。两人猛然对视,目光交错好像要撞出火星。
“你为若敖氏一己之私,竟要亡赵?”项燕不再隐藏心思,直接抨击成介的私心。
“放屁!何谓若敖氏一己之私?复郢之战只为楚国。而你又为何救赵?不正为你项氏一氏之利?”成介大怒拔剑,剑尖指着项燕喝道:“你既敢相辱,便应拔剑!”
“无礼!”淖狡就要阻止两人的决斗,没想到他话正出口,项燕已经拔剑。
“止!”这次已经不是淖狡一个人阻止了,其余诸敖全站了起来。成介如果和项燕决斗,死了谁都是楚国的损失。
“成敖辱我项氏,自要比武相决。项氏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太一庇佑,请证真伪。”项燕的剑没有归鞘,而是接受成介的挑战。他的左手抓在锋利的剑刃,鲜血顺槽而下。
项燕明誓,成介也明誓,两人的决斗无可避免,旁人看得摇头长叹。可对这种事又没有办法,每年死于决斗的楚人没有一千也有数百,朝堂并无调整喊止的意思。唯一的好处是两人明誓后就不再举剑相向,打断的商议得以继续进行。
“赵人,秦也;秦人,赵也。”成介道。“赵人通秦已久,昔日更不救我楚国,与其救赵,不如攻秦。攻秦原定五月,我以为当提前最少半月,如此秦人不及回救,你等可行否?”
成介问向诸敖,也问向大司马府在坐各司。昭黍道:“大王尚在塞外,如何提前?”
“大王尚在塞外便在塞外。”成介提起这件事就青筋暴起,他甚至想另立楚王。当然,这只是气头上的想法,不现实也不可能。“我军先下竟陵以及汉水诸城,大王可从淮上直入旧郢。”
“旧楚人如何?”攻城当然不要大王打先锋,大王的作用主要是唤醒旧楚人反秦。旧郢沦于秦人之手已近五十年,虽然风俗未变,可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是秦人,不知道自己是楚人,这需要大王亲自号召。
“旧郢之地,旧楚人乃新黔首,秦人乃旧黔首,旧黔首常辱新黔首,屡禁不绝。”成介道。“且秦人治下年年征战,庶民苦不堪言,苦秦久矣。若能大破秦军,庶民当奋起反秦。”
旧郢渗透数年,情况不说大司马府,就是诸敖对此也一清二楚。楚国治下,等级森严,可楚国懒政,官府并不过多干涉庶民的生活,税赋也是循例,最重要的是不打仗,不打仗年有结余,日子虽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秦国治下不同,官吏勤政,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每年不是打仗,就是劳役,一年到头不停,说不定还要陨命战场。
“我不以然也。”出人意外的,勿畀我出口反对成介的。“我等皆知秦政与楚政之不同,然旧郢旧楚人知否?”
“如何不知?”成介反问道。“秦政、楚政,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仅我等旁观者耳。旧楚人生于秦国治下,无私塾、无报纸、无商旅、无巫觋,唯知秦法秦吏,如何知楚政如何?”勿畀我道。“旧楚人甚多只知有秦,不知有楚、有天下。若大王不入旧郢之地相召,庶民苦秦又如何?适时斩木为兵反秦者,秦吏也。”
“秦吏?”不单成介,连淖狡、项燕也吃惊于勿畀我的判断。
“若我军能大胜秦军,先反秦者,必秦吏也。”郦且的判断竟然与勿畀我一样。
“弗信。”若敖独行曾亲入旧郢,回来后与成介深谈过,成介深信楚人苦秦久矣。
“成敖弗信,我能奈何?”勿畀我苦笑。“庶民岂知天下大势?庶民岂知我军攻秦?知天下、旧郢之势者,必是秦吏;庶民非至墟市,不出本里,如何聚兵?庶民农耕为本,趋利避害,怎敢反秦?能聚兵反秦者,必是秦吏。故我以为,旧郢秦吏,不当斩杀,而当收降。”
勿畀我的意见已经提过了,那就是赦免旧郢秦吏和奸人,以为我用,然而朝臣不同意。楚国国内已无官吏、奸人,怎能赦免秦国官吏和奸人?这些人说不定杀过楚人、杀过芈姓。
这是朝臣不同意的理由,却不是勿畀我的本意,他的意思是先赦免,战后再寻机将这些人尽迁出旧郢,一样能达到肃清官吏、奸人的目的。不过这个办法一说出来就被朝臣骂了个狗血喷头。斩杀就斩杀,赦免就赦免,答应赦免又尽迁那就是无信,背信之事楚国不做。
“此言可止也。”作为上官的项燕瞪了勿畀我一眼,要他住口。
“大司马府以为,若大王晚至五月方入旧郢,战事若何?”淖狡问道,他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大王入旧郢与秦军派军救援孰重孰轻?粮草、舟楫、兵甲、士卒皆备否?”
“尚不知。”郦且没办法回答这些问题。
“何时可知?”淖狡追问。
“四日之后。”郦且张口又闭口,最终张口。
第八章 提前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