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作者:平原小草3
分卷阅读34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作者:平原小草3
分卷阅读34
“那她是在哪里给你的?”
“南边儿坑塘沿儿上。”
“你在吃饭的时候看见过她吗?”
王晓华-梅又摇摇头。
王张氏闻听不耐烦了,白拉了王晓华-梅一眼:“一问三不知,除了一个白头发老太太,什么也说不清,还是傻。”
王连氏走回去,一边拐线子一边说:“我看这孩子遇见什么了。你想啊,来了一年多了,傻得连个话都说不清。这一说清,就出来个白头发老太太。我觉得这事就在这个白头发老太太身上。”
王张氏:“你是说,她遇见……神家了?”
王连氏:“一准是,要不然变化不会这么大。不过呢,这话儿咱哪里说了哪里了,可别往外传。现在吃食堂,过集体生活,上面不让信这个不说,队里的铁锅没的蹊跷,别再把这个联系起来。那样的话,咱俩可真成了老迷信了。”
王张氏点点头:“说的是。不过,我觉得这事有点儿玄乎,不一定像你说的这样。”
王连氏笑笑:“这不是咱俩说闲话哩吗,瞎猜呗!是也没处里对证去。”
王晓华-梅却听得心里美滋滋的:重生被披上迷信色彩,这个结果对她最有利了。如果王张氏迷信,说不定这就是打开她的缺口。她发糖果、扮演小聪明,目的也是为了打动王张氏,为融入父母的家庭做准备。
现在还是王张氏主持这个家,又一向刚愎自用,任何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父亲王长锁孝顺,唯长辈的话是听;母亲软弱,在这个家里大气儿不敢出。如果在她这里打不开缺口,王晓华-梅想进这个家比登天还难。
王晓华-梅看了看被撕毁的吊带短裤,走起路来一乎打,连羞都掩盖不住,这个样子无论如何不能再穿出去了。
“奶奶,你有针线吗?我缝缝我的裤子。”王晓华-梅走到王张氏面前,用甜甜的声音说。
其实她空间通道里有针线,躲到僻静处闪到里面缝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她想改变王张氏对自己的看法,向她求借也是一种交流方式。交流过来交流过去,或许就能冰释前嫌。
王张氏望了一眼王晓华-梅的短裤,皱了一下眉头:“你要缝还得脱下来,有替换的裤子吗?”
王晓华-梅摇摇头:“奶奶,要不,你把晓华的借一条我穿,缝好了就换过来。”
当着二妯娌的面,王张氏再不情愿,也不好驳一个女孩子提出来的基本要求,很不情愿地走到东厢房里,拿出来一条四角带裤腰的小短裤,大小正适合王晓华-梅,看来就是王晓华的无疑了。
“光裤子,没腰带,你凑合着穿一会儿吧,缝好了赶紧换过来。”王张氏把短裤扔给王晓华-梅以后,又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哎,你自己会缝吗?”
“会!奶奶,你给我拿过针线来,一会儿就缝好。”
王张氏没办法,又去屋里拿来了针线笸箩:“里头有针有线,你自己找吧!”
王晓华-梅拿着四角短裤走到背人处,换下了自己的吊带短裤。四角短裤是带裤腰的,特别肥大,又没有腰带可扎,不用手提着就往下掉。
猛然想起小时候也穿这样的裤子,有时找不着腰带,或者腰带突然间断了不能用了,就把裤腰折叠好,从上往下绾几圈儿,裤子就能牢牢地被系住,比扎腰带不在以下。
王晓华-梅如法炮制,果然成功,利利索索地拿着被撕破的吊带库走了出来。
这一举动又把两个老太太震惊了,因为这样绾腰只有成年人才用,小孩子一般绾不牢,走几步裤子就秃噜下来。
王连氏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王张氏嘴角抽了抽,心里话:难道真有个白头发老太太暗中帮助她?可那是人呢还是鬼呢?怎么就与二华成了好朋友?别再引鬼火上门!
第三十四章 剁绊脚丝儿
王晓华-梅看到熟悉的针线笸箩,不由心中一动:以后缝缝连连的肯定少不了,自己也得想办法弄一个才是。
在里面翻了翻,找出针线,认上针,把坏处双边对齐缝起来。
做针线活儿王晓华-梅不怵头。前世里母亲拉着她和弟弟妹妹艰难度日,她早早地就学会了做鞋做衣服。
由于手巧,在结婚回门前,一天一宿做成了一条裤子一件上衣一顶帽子,获得了“巧媳妇”的好名称。她因为不生育离婚后,好多人都为婆家惋惜。
但今天王晓华-梅不准备露这才华:作为一个傻妞,她已经暴露的过头了,就算有白头发老奶奶罩着,自己也得注意着点儿。何况这条短裤已经补丁摞补丁了,缝的再好也显不出来。现在是非常时期,只要不赤身露体就行。
三下五去二,几针就缝完了。王晓华-梅又到背人处换过来,把四角短裤还给了王张氏。
而她吊带短裤的破损处,就像趴着一条毛绒绒的大毛毛虫,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王张氏差点儿笑喷:“还是傻,连个反正面儿都分不清,还用直针拱!”
王晓华-梅却很高兴,蹦蹦跳跳来到王晓叶面前,剥开一颗糖果,咬了一个小三棱块儿放到王晓叶嘴里。
小孩子不能吃整块的没有棱角的糖果,以防咽不好卡在气嗓儿发生危险,这个常识王晓华-梅还懂。
“腊梅,你还有糖果?”王贵勇咽了一口唾液,瞪瞪地望着她的手说。
其实王晓华-梅今天就放兜里一颗糖果,是打算掰完嫩玉米后犒劳自己的。心里一高兴忘了吃了。
一进门时就准备喂给王晓叶,被王贵生给搅了。王晓慧翻兜时,糖果就攥在手心里,所以没被发现。
“给!”王晓华-梅把剩的糖果咬了一半儿放进王贵勇的嘴里,把手里的又用糖纸包好,放着哄王晓叶。
“奶奶,天快晌午了,娘娘也快回来了,咱给小妹妹穿上裤子,娘娘来了好抱起来就走。”王晓华-梅对王张氏说道。
她说的“娘娘”是指母亲马惠恩。这里的小孩子在一开始学说话时,把“娘”喊成“娘娘”很普遍。到了五、六岁上话说全了,一般都纠正过来。
王晓华-梅不愿称呼自己的母亲“婶子”或者“伯母”,正好用这个代替。
王张氏望了望太阳,还得有一段时间,便不耐烦地说:“坐的好好的不哭不闹,
分卷阅读34
-
分卷阅读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