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大戏骨 1415 舆论风向

1415 舆论风向

    一辆救护车浩浩荡荡地穿过了/城区的街道,朝着上东区的私人医院方向驶去,忽明忽暗的灯光和忽高忽低的鸣笛也终究没有能够吸引路人们的注意,因为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里,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每天都在繁忙的人们根本没有时间注意这样的“小事”。
    但是在社交网络平台之上,关于蓝礼霍尔的事情却已经引爆了整个网络,短短不到一个小时之内就成为了最火热的新进话题。
    此时,当人们意识到刚刚那一辆救护车里的可能就是蓝礼的时候,却已经追悔莫及,回过头,只能看到川流不息的熟悉车阵。
    镇守在最前线的狗仔们纷纷发布了新闻稿,争抢时间差,但神奇的是,各方各界的观点都截然不同,以奇妙的方式呈现出了同一事件,而事情真相却始终蒙着一层薄纱,让人捉摸不清。
    “蓝礼霍尔再陷大牌疑云:创口贴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却召唤了救护车?”
    显然,这是剑指蓝礼的负面新闻,把所有焦点都放在了救护车之上,掐头去尾,大牌形象顿时就脱颖而出了。人红是非多的蓝礼,“大牌”传闻永远都不会轻易平息,更何况媒体记者还总是见缝插针地深化印象呢?
    “发生在五十七街的混乱。
    ——正在拍戏的蓝礼霍尔再次引发大面积骚乱,导致交通堵塞以及踩踏意外。”
    这则是另外一个视角,从全局角度审视整个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至少是影响之一,然后把所有责任都推卸给了蓝礼,认为正是他的“招蜂引蝶”,这才导致了意外情况的出现,并且对城市交通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再次出现访谈风波。蓝礼霍尔拒绝接受采访,与媒体从业人员发生肢体冲突。”
    表面看来,这是客观新闻报道,没有太多的情绪色彩掺杂其,但深入阅读之后就可以发现,章只字不提蓝礼的个人情况与狗仔的咄咄逼人,而是强调了冲突混乱发生之后的场景,截取了现场最为混乱的部分。
    就如同杀人案件一般,强调了“谋杀”这样的惊悚字眼,让所有人都吓出一声冷汗,眼球效应也就达到了。
    “瑞恩高斯林扬言,’我要杀了你’;保罗沃克和蓝礼霍尔无作为。
    ——论好莱坞演员素质全面底下的可怕现状。”
    这一次,瑞恩、保罗和蓝礼则成为了枪靶子,对峙之的过激言论被截取了出来,并且详细地描述了三名演员先后与狗仔产生冲突的情况——只有冲突没有原因,刻意弱化原因之后就使得狗仔们成为了受害者。
    “拒绝回应负面新闻,蓝礼霍尔含糊其辞。”
    整篇报道都聚焦于狗仔和蓝礼的交锋,关于范迪塞尔、关于梅丽莎拜诺伊斯特、关于环球影业和迪士尼的相关传闻,所有的所有蓝礼都没有给予相关回应,这也进一步让人产生了疑惑;仅仅只是在报道的末尾,提了蓝礼最后因为身体不适而搭乘救护车前往了医院。
    “蓝礼霍尔与记者之间的不和谐采访。又一次。”
    又一次。这个词汇十分简单,却能够简单直接地制造出“再犯”的意思,并且将记者摆放在了弱者的位置——有趣的是,记者们从来不承认狗仔是“记者”,但现在狗仔却又成为了“记者”。
    报道之也是如此,强调了记者们的采访意图,但蓝礼却拒绝接受采访,于是引发了冲突,进而演变成为了一场混乱,甚至还呼叫了救护车。尽管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呈现了出来,但还是把所有过错都落在了蓝礼身上。
    上述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又是蓝礼霍尔,但这一次却不是好消息。”
    “EGOT的威势,蓝礼霍尔拒绝配合媒体。”
    “狂妄自大,创造历史之后,蓝礼霍尔开始创造麻烦。”
    “小题大做,蓝礼霍尔以及霍尔的好友们将所有过错推给媒体!”
    “拒绝采访,还是表示默认?负面新闻缠身,史上最年轻EGOT得主迷失方向。”
    “迷失自我!记录制造机现在成为麻烦制造机?”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蓝礼霍尔深陷打人质疑。”
    “当救护车抵达现场:这到底是治病救人,还是炒作新闻?”
    ……
    花样百出,这就是用来形容此时此刻的社交网络的最佳词汇,各式各样的新闻报道角度层出不穷,根本应接不暇,人们无从做出准确判断,更加无从识别真相,只能从只言片语之捕捉到一个负面新闻的轮廓,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表明立场,纷纷对蓝礼发了攻击。
    俗观点普遍认为:
    名利场就是一个大染缸,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代价,成功之后就必然容易腐朽。在这个圈子里独善其身着实太过困难,出淤泥而不染的案例没有多少,反而是如同流星般快速消逝的例子不胜枚举。
    看看德鲁巴里摩尔,看看瑞弗菲尼克斯,看看麦考利卡尔金,看看林赛罗韩,看看爱德华福隆(EdwardFurlong),看看海利乔奥斯蒙(HaleyJoelOsment)……
    如果还需要的话,这份名单还可以持续不断地罗列下去,与年龄无关,对于那些短时间之内迅速收获成功的艺人来说,一夜之间就站在了镁光灯之下,所有掌声和喊声蜂拥而至,乱花渐欲迷人眼,往往就这样迷失了自己,恍惚之间就以为自己站在了界巅峰,但这一切只是错觉而已。
    事实上,甚至与好莱坞无关,在美国总是流行着一句俗语:高就达到了人生巅峰,而后就一路开始下坡,再也没有能够超越曾经的自己。这样的情况也数不胜数。
    现在的蓝礼似乎也不应该例外。
    二十三岁,EGOT,两千万俱乐部,更何况,家显赫。
    显然,蓝礼已经拥有了全界,至少在普通人眼,他已经拥有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一切,人生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巅峰。
    尤其是托尼奖成就了EGOT之后,他也势必将变得迷茫和困惑来,渐渐地迷失自己,酗/酒/毒/品暴力等等的潜在可能,这些都是小意思;一步一步地滑向黑暗深渊,这才是最大的可能,现在只能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而已。
    戛纳电影节之后,托尼奖之前,媒体就曾经表示过担忧。
    而今天,“担忧”似乎终于成真了,在拍摄“爆裂鼓手”期间,那些地雷终于全部引爆。
    所以,理所当然地,人们对于这些新闻报道都是秉持着相信态度的,如同“伤仲永”一般:
    “这才是正常的嘛。”
    “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二十三岁就拥有了所有,如果是我,我也会对记者甩脸色,随心所欲。”
    “我们每个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不要看其他人脸色行事吗?蓝礼现在就具备了这样的资格,他为什么要配合媒体呢?”
    “耍大牌嘛,一点都不稀奇,现在整个好莱坞最大牌的应该就是蓝礼了吧,他不耍大牌,谁耍大牌?”
    “打人了吗?我还以为会打人呢,看来,蓝礼还是太绅士了,事情可以更劲爆一点的。”
    “我就觉得蓝礼完美得不像话,根本不像真实的。现在才是正常的嘛。”
    “如果我有了EGOT,我也会欺负记者的。”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好莱坞堕落了那么多年轻人,我觉得增加一个蓝礼也没有什么不好。”
    ……
    即使是保持观望态度,但内心深处那难免产生一种倾向性:可信度非常高。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这都是预料之的,如果没有发生,大家才觉得奇怪;现在终于发生了,反而有种松口气的感觉。
    可以说是偏见,也可以说是惯例,还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但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关于蓝礼的负面新闻都正在一点一点扩散。
    正如狗仔们所料,负面爆点和噱头才是受众们想要看到的,如果又是对于蓝礼的歌功颂德,那就太无聊也太无趣了;这种打破禁忌打破常规却又符合期待的新闻,才是社交网络之上最受欢迎的话题。
    甚至不少人已经开始期待后续了,期待着蓝礼到底会如何回应,更重要的是,到底会如何持续堕落下去,未来是否还有更多的负面新闻正在暗潮汹涌地等待爆发,还是说蓝礼为了维护姓氏的名誉而重新开始束缚自己——
    袭贵族的传承。以前好莱坞从来不曾出现过,那么这一次呢?蓝礼的表现是否会有所不同呢?贵族们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呢?
    想想就刺激。
    浩浩荡荡的负面新闻正在越演越烈,但没有能够持续太久,舆论风向就再次发生了改变。
    留守在五十七街之上的那些路人观众以及店铺员工们,纷纷将现场的视频上传到了社交网络之上,支离破碎地捕捉出事情的片段,但他们都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消息传播速度还是稍显慢热,需要更多时间沉淀酝酿。
    随后,就有“热心”群众把所有片段整合来,如同电影短片一般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呈现在大众面前,还原出事情真相。
    所谓的“热心”观众不是堂吉诃德,也不是蓝礼支持者或者阴谋论者,纯粹只是视频博主而已,为了蹭热点而开始了编辑,却意想不到地,在社交网络之上砸下了重磅——又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他所期待的结果。


同类推荐: 赘婿复仇,麒麟上身,我无敌了!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我在荒岛肝属性董卓霸三国网游:什么法师!你爹我是火箭军雷电法师Ⅱ异界变身狐女多情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