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门镇的易手,来自陆地上的联系也就此被打通,从安南地方所获的各种战利品也可以很快的起运回去。
来自广府的最新消息还在陆续送来,主要是生产方面的内容,继潮循各州之后,散布珠江流域的数十处屯田所,也相继进入了第二季的收割当中了;虽然预估的收成只有江南地区同等地力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但是各种两季稻到三季稻综合起来起来的全年产量,就要起码翻上一两翻了。
而还存在两季稻的缘故,则是因为这些地方上的地力追肥需要暂时没法跟得上,而只能套种一些可以涵养土地恢复肥力的豆类和瓜菜来作为填补空白的过渡;
如今,除了潮循地区有计划的进行民间堆肥收集和绿肥发酵,以及海岛鸟粪石的收集,还有高度组织化的集体劳动和牲畜运用,而能够满足三季稻的高强度密集劳动投入需要。其他地方就只能视距离河流冲积区的远近多寡,而在两季到三季之间错杂着。
但是尽管如此还是足以令人欢欣鼓舞的;因为这些屯田所圈占下来的耕地面积,加起来已经有十四万顷又稍多一些;约占珠江流域清丈出来已开发田地的三成左右,而且大多数靠近珠江水系的官员和大户所占据上田。
因此在相对统一的经营方略和步调之下,哪怕是两季稻平均每亩约莫可出谷三到四石左右,折合成晒干脱壳粗碾加工后的稻米就是两担半左右;换算成市斤就是后世的三百斤多一些。此外还有一些套种接力的豆类瓜菜作为补充,因此屯田所对自留口粮需求的比例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因而根据事先定下的分配规矩,基本是按照各地屯所营田所产五三二分;
既所有粮食先对半分,一半交公一半留在屯田所,作为再生产的储备之用;其中一成为集体公用的应急所费;剩下四成扣掉基本的口粮和种子所需之外依旧犹有积余,然而后再作为完成基本生产和超过任务指标的酬赏,分摊到具体屯户的每家头上,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一个比较积极的鼓舞。
而交公部分的则同样是做三二开,只有三成直接入库储备起来;而剩下两成则是作为义军建立的各类衙门和各级所属的日常支应,而在营田、度支等几个分使差遣名下,另设一个账目进行分配和管理。差不多就是周淮安和林言商量着办的事情。
尽管如此,这直接缴给留守司支配下的三成比例份额(约九斗到一石略多),再乘上约十三万顷田地的基数之后,也就变得相当蔚为可观的一笔巨大收益了。
此外,那些屯田所以外自耕自营的民田,同样也要按照地力多寡预估产出的四成到折半,上交粮食给留守司作为基本的田赋名目,虽然因为效率和损耗管理问题经过流转之后,最多只能入库三成,还要在留守司和几个分使职责之间再分配;但同样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而这些还不算几个不规则带状的沿海平原产出的情况下;尤其是作为周淮安自留地的潮汕平原和粤东平原,明显高过平均水准而直接内部消化掉的产出。还有沿海各处渔业生产点所捕捞的海产品,每月至少也可以提供二十几万斤的咸鱼干货和其他的鱼露、虾酱、蟹膏、苔干等衍生制品若干,
毕竟,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并不存在休渔期的需要,只要有足够大的船只和网具,再加上经验丰富的人手总能够有所大量收获的。
还有在端州以西那些没有经过彻底清理,而豪强大户残余不少而负担较重的地区,差不多也能够在大体降服而保持现状的基础上,各自给义军提供三到五万石的杂色粮食上供。
这就是战后稍加休养生息,加上道路通畅和匪类禁绝,而导致给压抑到谷底的生产力,爆发出恢复性的反弹效果了。再加上评定交州之后,大概又可以恢复相当比例的稻米输出,义军治下的总体局势看起来还是向好的方面发展。
另外,他已经派出在海门镇附近找矿的人员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后世大名鼎鼎的鸿基煤矿和配套的良港,就会在某段海岸线的附近;这可是一个埋藏极浅的超大型露天煤矿,也是中南半岛最大的煤矿,盛产适合蒸汽动力使用的优质无烟煤。
而且开采成本极为低廉,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和前置条件,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工具,仅仅靠人工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开采作业;这时候,那些被俘获的官兵和打破寨子后的土蛮男女,就得以派上用场了。所需要付出的不过是维持最低限度需求的粮食和工具磨损的成本而已。
然后就近通过海门镇连接的运河北上,或是沿着道路装车运到交州大港(比景港)进行装船海运,最终就可以成为广州周边地区工厂作坊生产的重要催化剂和其他民生的用途。
像是海南的石碌铁矿露天矿脉开采,目前已经有所头绪了;现在再籍着这个占据交州大港的机会,把附近后世以优质露天著称的鸿基煤矿所在的地域给拿下来,就完成了岭南初级纲铁工业再扩张的前置条件了。
像是后世岭南地区的四大矿区,云浮、石碌、曲江、凡山,周淮安都已经私下拍人勘探过了;但是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准,真正能够开发和利用起来的,也就只有一些接近地表的浅层或是露天矿脉了,只要组织足够的人手和工具向下挖就行了。
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和产量有限的矿场,比如分别隶属于朝廷的司农寺和岭东节度使名下,散布在梅、韶、潮、循、端、广、新、恩各州之间的,同官银场、铜坑铜场、太平银场、怀德锡场、黄坑银场、大湖银场、大富铅场、石坑铅场、丰济银场、杨安锡场什么的矿冶,则是专门用来出产一些贵金属和特色矿料了。
目前在岭东境内可以集体搞起来的大项目主要有那么几个,一个是南海县的冶炼业(已经不再局限于钢铁产品了),一个是桂州(木棉、葛布、苎麻)和海南(海岛棉)一带的纺织印染业,一个是潮循一代的大规模官私陶瓷业;
千万不要小看了后两者的存在意义;这可是恒古至今贯穿了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而始终长盛不衰乃至成为近代鸦片战争前置诱因的主要外贸拳头产品;也是用来置换大量贵金属和其他资源流入的吸金石。对了,还有已经初具规模的茶叶生产,岭南多山丘陵而到处都是适宜种植茶叶的坡地。
虽然在国内茶叶产地的排行上,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万年垫底状态;在茶圣陆羽的《茶经》里,也只是排在山南、淮南、浙西、剑南之后的最末位,仅以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四地并称;但是架不住就近外贸出口上的巨大需求啊。
要知道,那些外番的蛮夷鬼畜可是不像唐人那么介意茶叶的细微口味差别的;无论是天竺人、大食人、波斯人还是更远的泰西、弗林人,他们差不多是把玩意当做一种重要的东方万灵药和必需品;而长期处在市场不饱和而有多少就要多少的饥渴状态。
此外,还有广州附近的香药和珠宝加工业,铜器、漆器和竹木制品,刺绣和丝织、造纸,乃至各州在国内长期占有一席地位的矿冶、制盐、造船等行当,都是大有可为的投入方向。
因此在义军到来之前,光是在登记下各种铺、行、坊市的各种工匠,以及从事相关行当的刑徒、官奴婢、官户、杂户等名目,就有数万人之多。甚至为此专门发明了一种征税手段——匠调,以一定比例征收他们生产的手工制品,或是折价抵充之。
还有一些则是周淮安凭空创造出来的新兴产业,比如制碱。在十九世纪工业化阶段以前:一是天然碱,源于碱湖;二是植物碱,将植物(如海藻或是其他耐盐海岸植物海蓬子)烧成灰后,经水浸、过滤、浓缩结晶后的提取物。这也是玻璃、肥皂、皮革等工业生产的基本前置条件。
另外,这时距离高骈开辟“天威遥”也不过是十几年时间,当初开采运河时参与清理、疏通河道的工匠,这时候应该大多数还在世,如果能够将其收拢到手中,那可是一笔颇为宝贵的潜在财富。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次攻打交州所获取的红利和潜在长远利益,也像是滚雪球一般的不断积累起来。而在清理了交州的外围势力之后,在踏入州城宋平的境内之前,还在朱鸾江上游分叉河口停了下来,专门抽出两天时间对那些附从武装杂流,进行一翻整编和梳理,乃至指导简单的阵型队列,。
虽然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提高他们的战斗力水准,但也是为了尽量避免当初那种互不统属和缺少呼应、协调之下,一遭到袭击就无头苍蝇一般乱窜的情形再演。最起码在需要的时候方便及时止损,或是进行镇压和肃清。
因此,由地方归附的二十几家的豪强、大户联军构成的近四千土团兵;被按照乡里地域分作峰州、武安州、长州三部领,以手下实力最强的曲承裕和张彪为正副管领;负责带领少量精干的战兵,分兵去清理周边的残余敌对势力和土蛮的据点。
然后那些沿途陆续来投的青壮年也有两千多,则被按照怒风营时的习惯被分编成十团的驻队,分别留守后路的粮料所和随军提供营建、筑垒、筹粮、挽马、输送等劳役。
这样下来,就逐步的将最有战斗力的本阵五营,给更多的解放出来了。
(本章完)
第二百一十三章 宋平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