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12
坚强的小姑娘,怎么也不能和孤儿院联系在一起。
想着,不禁加快了脚步。
第8章 摘枸杞
门诊部的后院里。
是一大片枸杞子树,一陇一陇的,照料得十分精心。这天下午,在一棵低矮的枸杞子树下,站着一高一矮两个小家伙。
俩人一个低头,一个仰脸,正神神秘秘地说着悄悄话,就像电影中的地下工作者,在暗中接头。
明天要去福利院了。
对黎元元来说,虽然早在意料之中,可还是有些不舍。她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小少年,脆生生地说道:“小哥哥,谢谢你来报信!”
对这个无意间结下的小同盟,她心生感激。
可对方也是个半大孩子,并不能改变什么。
邓萧看着小姑娘的打扮,这是变了个模样?
还有,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竟然神色如常,毫无惊慌之色?这进一步印证了她在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此时此刻,站在树下,就像战友间的告别。
于是,压低嗓门,郑重其事地说道:“黎元元同志,去了福利院以后,要多多保重!”
黎元元一听,“扑哧”笑出声来。
这是在拍电影演戏吗?
小少年还真有意思呐。
话说,倒是可以借此机会,让他帮着摘几颗熟透了的枸杞子尝尝。她个子矮,够不着高枝,树下结的都是青蛋子,涩涩的一点也不好吃。
邓萧一听,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摘了十几粒红彤彤的枸杞子,搁在小姑娘的手心里。后来,见搁不下了,又把剩下的几粒塞进她衣服口袋里,还小声叮嘱道:“元元,一天最多吃两粒,这个吃多了,会流鼻血的。”
黎元元舔了舔嘴唇,连连点头。
这个她当然晓得,尤其是在农场这种气候干燥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上火。
临走前,邓萧不好意思地捋了捋额发,一脸认真地说道:“元元,不要忘了,我叫邓萧。”
“嗯,我记住了。”
黎元元知道他叫邓萧,是邓医生家的孩子。
从此以后,再见面恐怕就很难了。
正在这时,树林那边传来了一声男子的喝问:“喂,那是谁家的小孩?不要乱摘枸杞子!”
黎元元一听,吓了一跳。
未等她反应过来,就被邓萧一把扯着,飞快地逃出了树林。
邓萧一边跑着,一边喘着。
心说,这个枸杞子可是公家的,一旦被抓住,老爹老妈可是要被院里点名批评的。
与邓萧分开后,黎元元回到了宿舍里。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枸杞子,放在一张信纸上,红红的,十分诱人。她咽了一口唾沫,忍住了想再吃一粒的欲望。
看看时间还早,就开始收拾东西。
她把那件小方格“裙子”叠起来,塞进花布袋里。
见袋子底下开线了,想动手缝补起来。
于是,四下里找了找,看到张护士的桌上搁着一个针线包,就打开,取出针线。然后坐在窗台下,穿针引线,有模有样地缝补起来。
从小到大,没正儿八经地做过针线活,以前见奶奶做过,也曾试着搭把手,这会儿捡起来,也能将就着缝缝补补。
只是针脚歪七扭八的,不像个样子,就像一条小蜈蚣在爬来爬去。为了缝得结实一点,她来来回回缝了三行,用手使劲撑了撑,还挺牢靠的。
花布袋缝好了,她把那块黑石头搁在了夹层里。这只花布袋,是她唯一的财产,可得保管好了。
她想,一会儿见到邓医生,得想办法让他带着去值班室那里打个电话。她还没有感谢过田叔叔和王阿姨,她想对他俩说声“谢谢”。
去了福利院,再见面就很难了。
太阳快落山了。
邓医生打了一份病号饭,和张护士一起送到了宿舍。听到黎元元想去打电话,又吃了一惊。
这个小姑娘也太聪明了吧?
连电话总机之类的都知道?
整个团场,除了场部办公室、联防队、场部招待所、各营部和连队之外,也就卫生院装了一部分机电话,要想打到四营三连,得通过场部总机转接。
想着小姑娘的请求,心一软,就答应了下来。
吃了晚饭,邓医生牵着黎元元的小手,来到了医院值班室。让话务员帮着转到场部总机,然后辗转接到四营三连。
这会儿,正是黄昏时分。
田根宝和王慧珍刚刚下班回家,正在棚子里汗流浃背地炒菜做饭。忽然见通信员小李跑来,喊他俩去连部接电话。
二人不知何事,就放下做了一半的饭菜,急匆匆地赶到了连部。
在电话里,田根宝和王慧珍听到小姑娘的声音,心里一颤。这孩子实在是太懂事了,怎么也舍不得。
夫妇二人对视了一眼,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
挂了电话后,二人跑到门外商量了一下,就下了决心。
见李连长还在办公室里值班,田根宝就鼓起勇气,向连长汇报了一下情况,最后恳求道:“李连长,我和慧珍想收养这个孩子……”
李连长本就知道这事,场部办公室还专门发来了一封表扬信,表扬二人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现在,听到他们想收养孩子,大为感动。
他想了想,说道:“这事得去场部找一下许干事,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另外,如果场部批准的话,就由连部来想办法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
田根宝一听大喜。
本来,他和慧珍最大的顾虑就是口粮问题,想不到连部能出面解决?守在一旁的王慧珍也不由得抹起了眼泪,连声说道:“谢谢连长!谢谢连长!”
李连长哈哈大笑,豪爽地说道:“你们二位就别再客气了,这事是连部应该做的。这个小姑娘情况特殊,她的户口问题和一般家属落户不同,你们俩出去了,也别对外乱说,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是场部特批的……”
田根宝和王慧珍连连点头。
这“特批”二字,来得可不容易。
在国营农场,职工都是正式编制,按月领取工资和劳保福利。与全国各地比起来,工资水平也不算低。
现在与前几年不同,除了上面分配下来的知青,连队里的人员编制被卡得死死的,而没有编制的短工却越来越来。
尤其是那些从内地农村接了老婆孩子过来的,一家人里面只有一个职工,其余的都是没户口没粮本的,感觉在人前都矮了一截。
有些职工思想落后,天天来连部磨叽,想让连里解决家属的落户问题。
可连部哪敢开这个口子?
于是,直接按照兵团下发的红头文件,卡着家属的落户年限,一刀给切了。也就是说,先来先得,后面挤进农场的家属,只能打打短工或
分卷阅读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