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83章 陛下,这五龙同朝可相当有意思(求订阅)

第83章 陛下,这五龙同朝可相当有意思(求订阅)

    第83章 陛下,这五龙同朝可相当有意思(求订阅)
    “陛下,这五龙同朝可是历史上一段为数不多的佳话。
    若是不过我认为,这件事陛下姑且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杨晨觉察朱元璋流露出很感兴趣的模样,便开口劝劝。
    角落位置的朱棣恨不得站出来捂住那张乌鸦嘴。
    可惜他一时半会站不起来,只能用包含怨念的眼神盯着他。
    若是眼神能杀人,杨晨早就被他撕扯成碎片了。
    “咱倒是要看看,这五龙同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你给咱说明白,说清楚了!”
    前边一句话是老朱对着杨晨说,后边一句话则是他对着朱棣说。
    “父皇!现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怎么解决老四的事情,而不是左顾右盼的想一出是一出。
    杨晨,你下次能不能说事就说事,不要总是牵扯到其他事情进来。
    一件事尚未解决,又冒出另外一件,你这让我们如何是好。”
    忽然冒出来一个五龙同朝,朱标隐隐感觉这可不是什么一件好事。
    且从杨晨口述只言片语当中他能觉察到。
    这所谓的‘五龙同朝’看似是大明的幸事,实则是一件悲剧。
    五位龙同时在一个朝代,民间四代同堂都已经是罕见的事情。
    这五代同堂,是该说皇帝寿命长,还是皇帝寿命短呢?
    如今藩王造反的事情尚未解决,又冒出来这么一件事,朱标感觉自己这一天真是太累了。
    他不敢想象,要是再往下深究,今天的天,会不会马上塌下来?
    “行了行了,咱听标儿的,不提这件事。”
    “不过标儿,藩王的事情,确实是一件必须要解决的事,否则将来咱不在了,就算你四弟不造反。
    咱担心其他藩王的野心万一起来了,或者身边有‘奸人’蛊惑,届时咱们应该怎么办?”
    “还有一件事,宗亲岁禄的事情今天也一道解决了。”
    生气归生气,并不影响老朱能转头就进入到工作状态。
    他说话间几个别字会加重语气,暗中向朱棣明说。
    造反的事情朱元璋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造反起家。
    不仅是造了北元的反,过程一步又一步的成为皇帝期间,他还使用了一些小手段让自己义父将兵权完全交给他。
    这里边可不仅仅有他朱元璋的功劳。
    更是少不了一些鬼才谋士的帮助。
    一个能成为皇帝的人,他身边必然有一套班底跟随。
    朱棣是什么人作为他爹的朱元璋最为清楚。
    武力或许能行,可是计谋就差了许多。
    此刻朱棣就算再笨也明白父皇说的人就是他,顺道还有他的几个哥哥弟弟。
    本就心怀愧疚,朱棣只能是低着头,两手攥紧衣角不敢吭一声。
    “父皇,宗亲岁禄跟藩王的事情自古来就是一个难解之题。
    不过儿臣依照大臣俸禄的新改中能得出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顺着朱元璋的话接茬,朱标拱了拱手,表明自己的看法。
    见此,老朱显得略感兴趣,挥手示意准许他接着往下说。
    “儿臣认为,宗亲岁禄的根源是父皇不想让后人过上穷苦挨饿的日子。
    可将来倘若有哪一任子孙喜好为咱们老朱家开枝散叶,生的孩子太多。
    这必然导致最后的烂账由朝廷买单,为此儿臣认为,能依靠考核制度的方法来判定给予宗亲岁禄的多少。
    考察受封的宗亲,看看他是否有资格获得岁禄。
    特别是岁禄最多的藩王,每年一万石,派遣人员前方藩地查看,藩王在当地有何作为。
    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者,自然是继续受封岁禄。
    可当地百姓过得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灾难遍地,那么说明此地藩王毫无作为,不仅要减少他的岁禄,更要追究他的责任。”
    宗亲岁禄是一个令朱标朱元璋父子两人感到很头疼的问题。
    他们既不想自己后人吃苦,也不想朝廷受到影响。
    可这完全就是一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
    至少在朱元璋跟朱标看来是如此。
    让步避免朝廷出事,就需要牺牲藩王,也就意味苦了后人。
    朱元璋拼了命打下江山,就是为了让自己后代过上好日子,这与他的事情事与愿违,他肯定不会这么干。
    然而江山也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不让后人克制一些,就意味着将来大明被吃垮。
    结局依然是以子孙被屠戮,甚至为了活命而改姓。
    手心手背都是肉,让老朱难以做出选择。
    “依照百官俸禄的考察应用在藩王身上,只是权宜之策,不能长久,等到你我皆不在人世。
    后人一旦碰到难处,或者说某个皇帝偏爱这些儿子。
    万一此人在不更改祖训的前提下,钻空子,岂不是坏了大事。”
    朱元璋冷静分析,算是承认了朱标的办法,但也将缺点给说了出来。
    毕竟已经有一个‘前车之鉴’。
    自己规定祖训不准后人设立丞相,后人皇帝转头就建立起来一个内阁。
    他也不知道应该夸赞后人聪明,还是怎么样,总而言之,经历了这些天的事情。
    朱元璋已经有些敏感,生怕自己一个决定又做错了什么。
    甚至都不敢随意提到祖训。
    “父皇可以设立祖训,规定后人不准胡乱增加藩王岁禄。
    必须要将分发下去的岁禄用到该用的地方,否则不仅会让藩王随意使用俸禄募集兵马。
    也容易对当地百姓造成一些没必要的苦难。
    方法是一个好方法,只是儿臣认为,咱们能在将来慢慢补充一些细节,防止后人钻了漏洞。
    避免后人在不变动祖训的前提下,又危害到大明江山社稷。”
    “唉!标儿啊,你想的太简单了,这祖训的问题,父皇已经想通了,咱以后得找个机会废掉祖训!”
    向来秉承祖训办事的朱元璋现在一听到祖训两个字就头疼。
    反常的父皇让朱标感到诧异,以前最喜欢在祖训里加东西的就是他。
    怎么现在看起来,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让朱标困惑不已。
    “父皇,这是为何?您以前不是这样的呀?”
    “标儿,是父皇想明白了,这祖训啊有时效性。”
    “时效性?”
    朱标一听这个词就感到有些陌生,下意识转头看向杨晨,还没等他完成扭头动作,朱元璋就开始解释了。
    “是啊标儿,这时效性啊,说的是一件政策在一定时间内或许有用,可过了这段时间,政策就不能适应当下的情况。
    咱以前总是想着一个办法能一劳永逸,可事后咱想明白了。
    后事肯定的发生必然会远远超出咱的考虑范围之内。
    祖训在咱活着的时候或许有用,你活着的时候也有用,可子孙后人十几代。
    总有祖训不适的那一天,届时便是时效性印证的时候了。”
    台上,朱元璋说的是头头是道,好似变了一个人,不再是那个动不动就砍头剥皮的洪武皇帝。
    似乎是不习惯自己父皇这般,朱标小心翼翼谨慎开口说道:
    “父皇,您何时这么讲道理了?还有这时效性是何物?儿臣怎么从未听说过。”
    好不容易正经一回,却被儿子场面道破,朱元璋感到有些下不来台。
    下方一直没怎么开口讲话的杨晨在此时举手。
    “因为陛下刚才说的都是我的词!”
    “混账小子!什么你的词,整个大明都是咱的,只要你站在大明地界一天,你就是咱大明的人,死了也是大明的鬼。
    你的词就是咱的词,咱身为皇帝,难不成还会抢了你的东西不成?”
    朱元璋压抑自己掀起波澜的情绪为自己辩解。
    瞧着自己父皇这一副模样,朱标却是叹笑:
    “原来如此,难怪我说我父皇平日都不识几个大字,却能说出‘时效性’这样的词,原来是出自杨兄之口。”
    “嘁~标儿,要咱看来,这家伙就是投机取巧罢了,不能夸赞他太多,否则哪一天他狂妄起来,怕不是任何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跟以往一样,朱元璋的暴脾气不允许他与人交谈过程低头。
    当然除了马皇后之外,马皇后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软肋,她一出马,朱元璋怎么样都会低头。
    “三位,我有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讲?”
    蓦然,杨晨举手说道,表示自己有意见。
    背靠在椅子上歇息的朱元璋却是想都没想直接拒绝,试图让他闭嘴。
    “你别说,咱不想听。”
    见此庆幸,杨晨不停的在内心诽腹老朱,至于说出口,那他可不敢,至少现在不敢。
    相比于蛮横不讲理的老朱,朱标就显得善解人意多了。
    他倒是想知道杨晨想要说些什么。
    “父皇,既然杨晨有想法,何不洗耳恭听,说不准会有哪些意外的收获。”
    “标儿,不是咱不想让他讲,而是这个家伙开口总是说坏事,你说咱哪敢让他继续说呀,万一等会又说谁谁谁嘎了,你也不担心他气死你父皇?”
    朱元璋此刻犹如撒泼不讲道理的酒蒙子,朱标却是侧头一笑。
    “父皇您这是怕了?”
    “胡扯!你父皇年轻时候刀里近,火里闯的,怎么可能会怕,咱就是不喜欢这家伙罢了。”
    有人说自己怕,朱元璋当即语气强硬的为自己辩驳。
    “杨晨,事先说好了,你要说的事不是关于生死对吧?”
    望向朱标,杨晨颔首道:“放心太子,这一次不讲有人生死,而是关于永乐的。”
    听到跟自己有关,朱棣顿时腿脚发软打哆嗦。
    他现在对杨晨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敬而远之.准确的说是畏而远之。
    甚至想着之前答应道衍的事情是不是应该作废了。
    每次杨晨提到他,自己就倒霉,今天差点小命不保,日后甚至可能连身份地位难保。
    总结下来就是“珍爱生命,远离杨晨。”
    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闻言跟朱棣关,朱元璋跟朱标就好奇对方会说些什么。
    只见杨晨略微咳咳嗓子润润喉咙,旋即站到中间,将朱棣的手抓住举起来。
    “陛下对永乐心存芥蒂的原因,无非是永乐身上有龙气,担心将来他跟太子争夺皇位。
    但永乐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表明自己的忠心。
    事实上,永乐的确跟他说的一模一样,在皇帝跟打仗两样里面做出选择,我相信永乐他一定会选择后者。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死在北征过程离世的皇帝!”
    “皇帝亲征而死?”
    朱元璋眼眸动容,他没想到朱棣居然这么有胆子。
    就算当了皇帝,还能保持自己的初心,甚至为此付出自己的性命。
    要知道,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当皇帝之后,只顾着贪图享乐。
    就算没有沉沦礼乐,也会没有征伐过程那般有勇气。
    他朱元璋便是如此,当了洪武帝,却没有像朱大帅那般想着要亲自披甲北上。
    或许这就是老年人的命运吧,顾虑多了,也就需要舍弃一些东西。
    “陛下,请问您封王赐封地的目的是什么?”
    心情平复许多的朱元璋此刻也不吝啬自己回答杨晨的话。
    “一来是想要让咱的儿子都有传承,咱历经生死十几年时间,最后将这一片江山给打下来了。
    每个地方都很重要,是组成中原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奸人担任要职,将来分裂大明。
    为此咱安排这些皇子前往当地就藩,必然能将每个要地捞捞掌握其中。
    二来也是为了防备边境,你既然什么都知道,那咱也不废话,将来咱会安排九个皇子在应天府北方。
    九个塞边藩王将会成为阻挡北方蛮族入侵京城的第二道防线。
    且这九处位置,只要不出意外,都能在朝廷碰到危险的时,及时前来支援。”
    “不错,陛下所言一切都有原因,可是自古以来,只要是当了皇帝的人,都想尽办法,想要以没有任何损失的代价结局藩王与皇权之间的矛盾。
    最经典的就是西汉时期,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
    一传二,二传四,直到最后没有土地能够传承为止。
    陛下也因此得到提示,将后人传承分为八个级别,这我就不赘述了,在坐的诸位都比我清楚。
    而这个办法的弊端我也不多说,我往后讲吧。
    按照我所记得的历史,将来永乐称帝后,他担心自己将来皇位被其他兄弟夺走,也担心自己嫡系一脉后人会发生叔侄之间刀剑相碰的场景。
    为此他将藩王兵权全部都收回,将所有藩王圈养在自己藩地内,限制对方的行动。
    可惜了,他越不想发生什么,什么事就一定会发生。等到永乐历史后,他的后人同样是出现了叔侄相争的场面。
    只这一次胜利的是大侄儿,叔叔则殒命。
    我并不是想说陛下的家族跟李唐家族一样,只是想告诉你们。
    解决藩王的办法只局限在大明境内,是永远没有办法解决的。”
    杨晨此番言语虽没提到谁死,可却比说谁死还要让老朱家的人难受。
    特别是朱元璋,他从小就没亲情,为此自己儿孙满堂后。
    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后人出现跟李唐家族一样的玄武门继承法。
    手足相残向来就是年长之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倘若明知后人会如此,却不出阻拦,朱元璋揪心自问他做不到!
    “我的后人,也步入了我的后尘?”
    朱棣喉咙干咳,声音沙哑不可置信自言自语的说了那么一声。
    “没想到,上天也是这样惩罚我的?让我的后人经历同样的事情。
    儿子被孙子说杀,怎会?”
    “老四,后人之事尚未发生,我们没必要想这么多,当然如果你教子无方则是另外说了。”
    朱标抬手拍打在朱棣肩膀上,慰劝对方。
    有了他的提醒,朱棣也便没有那么沉沦其中,眼眸瞬间清明,恢复理智,向这身旁大哥道谢。
    “大哥,臣弟知道了。”
    确认弟弟真的没事,朱标旋即看向杨晨说道:
    “既然藩王分封,分权而治的办法行不通,你更是提出了在大明境内藩王的矛盾永远解决不了。
    杨晨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不妨大胆说,也好让我们有些苗头。
    不至于跟无头苍蝇一样,最后心急如焚,却只能做无用功,甚至越做越错。”
    “皇帝这位置,终究还是太诱人了.”
    听着自己儿子的话,朱元璋叹息轻声说道,拍了拍自己坐下椅子的扶手。
    “既然太子给我积分薄面,那我也就是只能姑妄言之,若是说的不对,还望太子陛下海涵,海涵啊。”
    话说到这个份上,杨晨自然是表现一二。
    “陛下刚才也说了,九位塞外藩王是大明的屏障。
    藩王在这里的作用就是镇守边疆,可敌人不是无时无刻都南下打草谷。
    敌人不来,藩王就只能在自己藩地里面呆着。
    皇权却只有边境出现战事的时候,才不会对藩王有猜忌之心。
    朱允炆就是认为自己周围的叔叔太强了,从他成为继承人开始,到最后称帝这段时间内。
    明朝边境大部分时间都是安安静静的,就算是有战事,也都是小打小闹,随便派遣出一护人员就能将其驱赶。
    因此,为什么不能让藩王的封地派遣到更远的地方,比如永乐,他的藩地在北平。
    北平之上还有一段距离才是草原,这些地盘很大,几乎没有任何城池。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能在此地进行开荒耕种,慢慢的,建立起来一座规模不小,又不是很大的城池。
    只要能成为士兵驻扎之地即可。
    如此一来,藩王在此驻地成为藩地,背靠大明,又能为大明开疆拓土,也不会威胁到皇权。”
    杨晨这番话犹如火星子点燃炸药桶,这个炸药桶还是朱棣本人。
    “开疆拓土!开疆拓土!父皇!大哥!这不就是我想要为大明办的事情吗!
    杨晨说的对,只要父皇给我一直军队,我就能给我自己打下一片藩地。
    儿臣考察过了,北平之上皆是荒野,只要跟儿臣足够的人手,儿臣相信一年之内就能将此地建造出一座容纳十万人的城池!
    只有敌人来犯,儿臣定然能将其击败!”
    “杨晨,你这个办法未免也太草率了吧。”
    本来不是很愿意泼冷水的,可朱标发现杨晨似乎将一切都想的太简单了。
    藩王领兵外出征战杀伐,将一片领土给占据下来建立城池。
    这里面所消耗的人力物力随便一样都不是当今大明能随意挥霍。
    一旦全力支持,那必然会造成大明穷兵黩武的场面。
    不仅是他不支持,朝廷百官也会不支持,天底下的百姓也不支持。
    说白了,大明就是穷,就是没钱。
    “太子,你且容我慢慢讲完。
    先前所讲不够细致,我现在慢慢说详细一些,你们就能明白了。
    首先,永乐不会随意进攻,将敌人给斩尽杀绝,而是把咱们中原的文明给带过去。
    说白了就是‘教化蛮夷’非常时期就要使用非常手段。
    以永乐的统兵能力,我相信只要不是北元有大军队向他的地盘威压过来,绝对没有任何人是他的对手。
    汉朝霍去病不就是如此,他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轻装简行。
    碰到不认识的地方,就抓一个当地的人来当领队。
    利用敌人来剿灭敌人,最后成为封狼居胥第一人!
    有大明作为靠山,永乐同样也是走到哪打到哪,唯一不同的是他需要向外建造城池,将此地永远规划到大明的国土当中。
    等到此地根基牢固,永乐在接着带人继续向外打拼。
    敌人能一步一步蚕食咱们的地盘,为什么咱们不能一步一步蚕食他们的地盘。
    寇可往我亦可往!
    保不齐打着打着,大明的版图将会越来越大。
    就算碰到打不赢的敌人,永乐也能带人后撤回到大明,等将来有机会了,在接着报仇。”
    嘶!
    父子三人皆是被杨晨这个大胆的想法给震惊到。
    一直以来,寇可往,我亦可往都是多少皇帝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不是每个朝代军营帐下都能出现霍去病这样年轻又能打的武将。
    现如今大明有火枪,有大炮,武器比前年前的汉朝不知道强大多少倍。
    只要有能力,那个皇帝不想让自己的地盘变得更大。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此举一旦实施,由永乐带头,将来肯定会有其他兄弟效仿。
    兄弟在外面已经开始为自己封地争取土地,且浴血奋战建功立业,身为兄弟,还是太祖皇帝的儿子。
    他们肯定受不了自己被人议论纷纷,说什么同样是兄弟,永乐能如此勇猛,他们却只敢混吃混喝。
    一旦永乐得到的东西远远比他们拥有的东西还要多。
    届时剩下的藩王肯定会一心一意的向外扩张,所有藩王都在大明境外。
    如此一来,藩王跟皇权之间的矛盾不就能减少许多?
    况且你们仔细想想,将来大明境内出现一脉昏君,导致明朝自己灭亡。
    已经到外面世界建立自己封国,拥有王朝的传承者同样是你们朱家的子嗣。
    哪怕将来执掌皇权的人不是嫡系血脉,可无论是谁,他都是老朱家的子孙。
    不至于皇位被异族夺取。
    不对,到了那个时候,异族肯定已经没有了,或者说彻底融入到其余藩王的封国内,同样是大明子民。
    能夺走你们天下的,怕只可能是起义军,哎呀反正意思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听明白。”
    一口气用最直白的方式解释清楚,几人要是还不能明白,杨晨那也表示很无奈了。
    好在朱标等人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
    “杨晨,你所说的这些我懂了,大致无非就是让老四背靠大明疆土,好似一根绑上绳索的弓箭一样射出去。
    无论弓箭到了何处,凭借绳索都能找回大明。
    如此一来,便能慢慢将大明的版图扩大。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杨晨的这个法子咱们或许能考虑一二。”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没有经过商议之前,朱标不可能会直接武断的采纳藩王外封的计策。
    至于询问弟弟的意见,朱标认为这是多此一举。
    经过刚才朱棣亲自解释,他已经明白这个弟弟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那就是荣誉!
    是铁血断刃浴火当中厮杀拼出来的皇帝!
    既然他想打仗,那朱标就让他打!给他兵,给他粮。
    离开了大明地界,无论朱棣战绩如何,背后都有大明这座庞大的山岳给他做靠山。
    上方位置,朱元璋闭眸沉思,仔细思考朱标的话跟杨晨的意见。
    片刻后才缓慢开口说道:
    “这小子,想的挺美,若是要有他说的那么简单,那咱们早就这么干了。
    可是他知道什么,现如今大明缺钱,缺粮,还缺人。
    工部上下数万人哪抽出来这么多人到塞外建造城池?况且咱们本来就打算北伐。
    这件事尚且都还未实施,难不成就让老四前一步去打头阵?
    最后就是武器跟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明今年收成才多少,根本没有余粮让老四带兵外出。
    武器更甚,外出打仗,总是会重新打造武器,没有城池,没有匠人,拿着坏掉的武器怎么打?”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只会依靠杀解决事情的人。
    他懂的东西也不少,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打仗就是诸多部门联合起来的一件事。
    缺一不可。
    当今大明,的确是没有多余财富支撑藩王外封。
    原本盼着这件事能成的朱棣眼眸的希望瞬间黯淡下去。
    他多么期待自己父皇能准许他这样做。
    通过杨晨口述,朱棣知道自己将来已经完成了他现在想要做的事情。
    北伐征途而亡,以皇帝身份获得封狼居胥的荣称。
    甚至还有他不知道的千古奇书《永乐大典》。
    安排大明水师下南洋,将明朝威名传播世界。
    既然已经发生了这些,那么自己为何不能再造奇迹,他想要北上。
    打穿到天涯海角,将还幻想南下擒龙的敌人全部诛杀,地盘,资源,人口一切的一切全部都归于大明手上。
    而他也能拥有自己的封地,建立自己的国度,远比在中原大明跟兄弟亲人相争刺激多了。
    “怎么?你小子没话说了?”
    杨晨的沉默让朱元璋自认为是争了一口气,可算是感到舒爽无比。
    于是又追问,想看看对方还能不能继续说。
    见此,杨晨揉了揉手心,做出最后决定。
    “陛下,如果我说,粮食的问题我可以解决,武器的问题我也能解决,人我照样可以解决呢。”
    三件老朱担心的事情杨晨都能解决,此话一出,犹如巨石跌落平静湖面,掀起波涛骇浪。
    站在一旁的朱标瞪大眼睛,不可置信问道:
    “杨晨,我父皇刚才说的这些每一件都是十分麻烦。
    难以解决的大问题,随便一件就足够朝廷上下百人头疼不已,你却说自己能轻易解决。
    杨兄,别怪我不提醒你,这些事情可开不得玩笑。”
    面对提醒,杨晨抬手示意自己清楚。
    “太子,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小子,你知道,既然如此,那咱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说清楚,倘若说不清楚,那可别怪咱治你的欺君。
    咱是不能杀了你,但还是能囚禁你的,你清楚吗?”
    一道冷不丁令的声音传来,言语之间很是凌厉。
    随后抬头挺胸,面对朱元璋,没有丝毫畏缩的意思。
    “启禀陛下,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先说粮食的问题吧。”
    “先前我提到过,在遥远的西方国度,除了在咱们中原华夏民族之外,还有一片白发异瞳的怪异模样之人生活的世界,想必诸位应该有所了解吧。”
    “你说的是泉州、宁波、广州出现的西洋僧跟红毛夷人?”
    在大明,符合杨晨所说模样的人在当前就是这两种称呼。
    他们来自西方国度,通过琉球暹罗等等地区结识到一些中原商人。
    于是想尽办法来看看马可波罗书籍里面充满黄金世界的国家。
    眼看朱元璋了解,杨晨就能知道自己可以接着往下说了。
    “陛下见识多广,不错,我说的正是这些西洋僧跟红毛夷人,他们浑身遍布体毛,还长着金发碧眼,有些是红发。
    总而言之跟在中原人的黑发完全不同。
    他们都是来自西方世界的国度。
    相比于大明的繁华,现在的西方世界还处于混乱的局势。
    一百多年之后,一个出生在热那亚共和国,名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冒险者将会在西班牙伊莎贝拉一世及费尔南多二世的赞助下。
    在广阔的海洋上进行好几年的探险。
    这期间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片世界拥有许多人们从未见过的植物。
    正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存在,使得西方世界的人们不再害怕饥饿。
    它们便是红薯、玉米、还有土豆,还有能制作能量补充食物的可可。
    这玩意只需要一小块就能让人精神振奋,不担心没力气。”
    如果有错别字,还请诸位读者大大能指点出来,万分感谢!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