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三国:我不是曹睿 144.第142章 亦是美差

144.第142章 亦是美差

    第142章 亦是美差
    听闻皇帝询问自己的长子曹爽,曹真也在心中衡量着该如何与皇帝说起此事。
    曹真说道:“陛下,臣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待在洛阳,昭伯年少之时臣几乎常年领兵在外,对昭伯其实管教不多。”
    曹睿坐在对面静静听着曹真的话。
    曹真继续说道:“昭伯仁厚而又性格谨慎,从不做违反法度的事情。陛下在登基之前就与昭伯要好,而臣又历来忙于公务、平日也很少与昭伯交流,陛下对昭伯的熟悉或许比臣还多。”
    “如今昭伯身上兼着一个散骑侍郎的加衔,而且陛下也有意之后不将散骑作为实职。既然如此,不如让昭伯从军?”
    “从军?”曹睿看向曹真的脸,嘴角带有一丝玩味之意。
    “大将军以为昭伯能带多少兵?让昭伯领百人还是千人?”
    曹真一脸严肃的说道:“臣看他领不了百人,更领不了千人,陛下请允许臣让昭伯去做个什长吧。”
    曹睿有些诧异。曹氏夏侯氏的子弟进入军中,起点至少也是个百人将。
    曹真、曹休当年初入军中的时候,更是直接领兵千人之多。如今曹真让自己的长子仅仅去做个什长,他竟也舍得?
    曹睿问道:“大将军是怎么想的?依照惯例,入军中至少做个都伯(领兵百人)吧?”
    曹真微微摇头:“诸夏侯曹的子弟入中军时确实可以以贵戚的身份领兵百人。不过中军以忠心为要,又不用独立去执行什么军令,听话奉命才是最大的要点。”
    “或者说,在中军内为军官,才能什么的反而没那么重要。但臣现在替陛下统领中军,自然是不想让昭伯进入中军里面的。”
    曹睿问道:“大将军是想让昭伯去边军?”
    “正是如此。”曹真点头应承道:“还请陛下准臣之请。”
    “昭伯历来与朕亲善,朕又岂能不准呢?”曹睿问道:“不过大将军想让昭伯去哪里?东南还是雍凉?”
    曹真说道:“臣不想让昭伯来东南,此战过后东南在数年之间恐再难起战事了。而陛下将欲托付给臣西方之任,臣也不想让昭伯去臣的治下。”
    “陛下,不如让昭伯去北疆吧?让昭伯入护乌丸校尉田豫军中,以此作为磨炼来锻炼他的从军之能。”
    曹睿沉默了好一会。
    其实曹睿一直最纠结的人有两个,那就是司马懿和曹爽。
    对待司马懿,曹睿是且用且提防。既要用司马懿的智力为倚仗,又以三公的高位将司马懿虚置了起来,不让司马懿领军执掌兵权,几乎相当于将司马懿困在了自己身边。
    对待曹爽,曹睿的态度还没有十分明朗。如今曹真的建议倒是给了曹爽一个机会。从基层的军伍做起,在军中历练个一二十年,想必未来或许会可以大用。
    玉不琢不成器,在任上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曹爽自己了。
    曹睿问道:“现在的河北都督是吴质,大将军就不担心吴质会为难昭伯?”
    曹真正色道:“臣让昭伯从军是为国家做事,想来吴质也没有这个胆子来害昭伯,臣和吴质之间虽然素有嫌隙,但还没到这个地步。”
    “那就好。”曹睿说道:“待大将军回洛阳之后,就让昭伯出发吧。”
    曹真自是应承下来。
    曹睿问道:“不过,大将军觉得河北都督这个职位,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先帝以河北都督之位来给吴质酬功,而如今河北安定,数年间没有战事,而且各州也有刺史任职、边郡也有护乌丸和护鲜卑校尉。”
    “朕只想在对蜀汉和东吴的边境上留三个都督罢了,一个督雍凉、一个督荆州、一个督扬州。”
    “臣与吴质不和,陛下问臣此事,臣应该避嫌的。”曹真回答道。
    “避什么嫌?辅政大臣也要避嫌的吗?”曹睿道:“大将军直说无妨。”
    曹真说道:“臣以为可以,陛下调吴质入朝为官就是。”
    曹睿点了点头:“还有一事。汉末刘焉废刺史而立州牧,本就是非常之时所创的非常之事。朕有意取消州牧一职,大将军怎么看?”
    这个话题就有些敏感了。
    简而言之,大魏目前的州牧有且只有一人,说的就是扬州牧、大司马曹休。
    曹休身上这个扬州牧原本只是扬州刺史。在黄初年间,曹丕第一次三路用兵进攻东吴的时候,只有曹休这一路取得大胜,因而曹丕为了酬功,将曹休身上的扬州刺史升为扬州牧。
    但扬州刺史能升到扬州牧,扬州牧难道还能退化到扬州刺史吗?
    曹真神情谨慎的问道:“陛下是想让军政分开?”
    “确实如此。”曹睿答道。
    曹睿选择欲要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卸去曹休身上的扬州牧之衔,也是为了避免产生龃龉误会。此番曹休功劳第一,官职为大司马也不能再度提高了,只能增加封邑以作赏赐。在立了功后撤去曹休的扬州牧之职,还能被认为是国家改革制度的需要。若是在平日里让曹休去职,定会让朝野之间误解为曹休失了势,或者陛下厌恶曹休。
    曹真此刻也是露出为难的神情。
    皇帝总是给自己身上甩一堆麻烦的问题,不就是陪你坐船谈个心而已,怎么总让我介入这种尴尬的事情?
    想想也就罢了,曹真这种话还是没法说出口的。谁让自己身上挂着辅政大臣的衔呢?这种事情若是自己不发言,会让皇帝以为自己没有担当的。
    曹真想了片刻后说道:“陛下,不妨臣自去皖城见一见大司马,与大司马当面说明此事?”
    曹休还在皖城监督潜口坞的修建之事,还并未回到寿春。
    曹睿笑着说道:“大将军真的要去?虽然朕和大司马见面的时间不如大将军多,但朕相信我们君臣之间还是有些默契在的。”
    “大司马此战功劳第一,朕拿了他的扬州牧之位,再额外增邑千户以作褒奖吧。大将军以为合适吗?”
    合不合适?当然合适了。
    在曹真看来,皇帝和曹休二人如何来往,在不影响朝廷大局的情况下,与我这个大将军又有半枚五铢钱的关系吗?事情扯不到我头上就好。
    曹真拱手:“陛下一片苦心,想必大司马定会心悦诚服的。”
    曹睿点了点头。
    夜色渐渐深了,月亮在夜空中的位置也高了起来。前方就是码头了,船速渐渐缓慢下来靠近码头的泊位。
    下船之时曹睿问道:“大将军,依据朝廷惯例应该怎样慰问徐晃?”
    曹真想了片刻后说道:“陛下不妨遣一名亲信的两千石、再派一名御医随同前去慰问就好。”
    “两千石?”曹睿道:“那就让屯骑校尉杨暨代朕去吧。”
    曹真自然是赞成的。
    且不论皇帝和大将军引着骑兵从寿春城外的码头打马而归,寿春城内,司马懿正与蒋济在卧房之内秉烛夜谈。
    寿春城房屋紧张,司马懿和蒋济乃是住在同一个院中。两人本就是好友,这样安排起来,说话的时间就更多了。
    蒋济在席上箕踞而坐,语气轻松的说道:“此番大胜,仲达离你的王爵又更近一些了。”
    将要返程之时,司马懿也不去阻止蒋济的玩笑话,反过来说道:“什么王爵不王爵的?依我来看,此番最大的功劳还是要落在曹休的头上。”
    “曹休?”蒋济面有不屑之意:“过去之事暂且不论,此番出征我也是一直随在陛下身边的。仲达你看,陛下何时用过曹休之策?反倒是最后以曹休当一名骑将来掷出的。”
    司马懿瞟了蒋济一眼:“骑将又如何?三万骑交给你蒋子通,你能用的明白吗?”
    蒋济摇摇头:“我是用不明白,但庙堂谋算还是要高于战场冲杀的。”
    此话司马懿倒是赞同。
    片刻后司马懿说道:“昨日陛下已经定下来,以贾逵为镇南将军,全权负责皖城附近驻防的军事。”
    “一个皖城、一个皖口、再加上新修的潜口坞,贾逵手中的兵力也有一万五千之多了,几乎和文聘的江夏在同一水平。不出我所料,陛下这是拿贾逵来分曹休的权啊。”
    “分权倒是分不了什么,皖城还是扬州所属,还是在曹休的督下。”蒋济笑着说道:“不出你的所料?贾逵和你有什么勾兑?”
    司马懿嗤笑一声:“我还需要与贾逵勾兑?贾逵又无钱贿赂于我,再说我也不像你一般贪财。”
    蒋济见司马懿言语间揶揄自己,于是岔开了话题:“仲达觉得贾逵在皖城能成事吗?”
    司马懿说道:“如何不能成事?在潜口修建堡垒之后,这不就是另一个濡须了?陛下说的没错,潜口坞一成,从皖城到松兹之间的田地就都可以用来屯田了。”
    “也不知是谁为陛下出的这般主意。”
    蒋济说道:“陛下总是有奇思妙想的。不过贾逵既然成了镇南将军,豫州刺史一职倒是空出来了。不知陛下会让谁来做?”
    “你问我?我如何知道。”司马懿看向蒋济:“不如让你蒋济去做豫州刺史好了。得一大州,不失为一美差。”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