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大宋不怂 第278章 各回各家

第278章 各回各家

    第278章 各回各家
    宋金的仗打完了,和谈也暂时落下了帷幕,看似该尘埃落定了,客应天府上下却变得更加地忙碌起来。
    先说宋金两国使团,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金人使团马不停蹄地返回了燕京,与金主完颜亶交差。
    连带着,完颜亮和宇文虚中也跟着使团返回了燕京,并没有被带到开封府继续关押。
    对于金人耍的这种小聪明,李申之只当没看见。
    当初宇文虚中的赎金给了,完颜亮的赎金还没给呢。
    宋国使团却没有直接返回临安府,而是在赵鼎的带领下,前往了开封府。
    在出发之前,饶是赵鼎赵相公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开封府的破败依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将随行的画工散落出去,由他们如实地记录开封府如今的景象,是使团的重要使命之一。
    赵鼎原本打算等和谈陷入僵局之后再瞅空将画工撒出来,没成想和谈竟然如此之快地达成了一致,双方都满意的一致,索性亲自领着画工们来开封府跑了一趟。
    来到大内门前时,皇宫大门紧锁,门口站着一队士兵把手。
    应天府也派了官员一路为赵鼎服务,当赵鼎抵达开封府时,梁兴也一路作陪。
    梁兴解释道:“之前金人时长进皇宫糟蹋,俺们占了这里之后,便将金人全都关了起来,锁上了大门,再不让乱人进去。”
    赵鼎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等进到皇宫大内的时候,满面疮痍,黄嘈杂生,宛如几十年没有人住过破庙一般,只能从其宏大的规模窥视往日的雄伟。
    岳银瓶夺下皇宫大内之后,便将这里上了锁封了起来,更使得这里没有丝毫人气,阴森瘆人。
    梁兴领着太行山义军事实上成了开封府的衙门,但是却主要以维护治安秩序为主。开封城内的商贸往来,依然由那一批吏员们负责。
    这帮吏员中,有的人从靖康年间就干着这行,金人来了没动他们,义军来了依然没动他们。
    任他城头变换大王旗,最底层的这帮小吏始终没有变。
    于是乎赵鼎来了之后,很快便掌握了开封府的主动权,指挥起基层官吏来如臂使指。
    在留下了几个官员负责接管开封府之后,赵鼎才打道回府,一路赶回临安城复命。
    ……
    闲话说完,再说应天府。
    抛开朝堂不谈,应天府现如今有几件当务之急的事情,需要即刻着手去办。
    首先第一件,在大名府驻防。
    能索回大名府,的确是一桩意外之喜。大名府虽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但是经过北宋一百多年的经营,人为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战略要地。
    甚至可以说,大名府就是北宋的燕京,北宋的长城。
    事实上,大名府在北宋的官方文书里,确有“北京”之称。
    既然索来了如此一块重要的地方,那就要将其牢牢地握在手中。
    李申之的打算,是将大名府打造成与应天府一样的堡垒,使得金人生不出一丝丝的侵占之心。来一次,就让金人撞个头破血流。
    应天府如今的工业规模比之当初增大了好几倍,完全可以支撑重修大名府的物资消耗。
    工业化的生产能力是无穷的,贫穷不是工业的敌人,市场才是。
    不怕生产不出物资,就怕生产出来的物资消耗不掉。
    且说大名府如此重要的地方,该派何人去筑城,派何人去驻守?
    应天府的大小相公们议事的时候,隐隐之中形成了一种权力循环。
    张浚是最终签发命令的人,有点类似于皇帝。
    李申之拥有近乎于一票否决的权力,他的建议同时也具备很强的效力,有点类似于强势的丞相。
    至于赵瑗与赵不凡二人,有些类似于副丞相,各分管一摊。
    其中赵瑗由于身份的原因,还具有一定的监察职责。
    再加上岳银瓶这样的军方大佬,一个小朝廷算是齐活儿了。
    当然了,张浚不可能是皇帝,他顶多只是皇权的化身。就像总统是最高权力的化身一样。
    到底该派谁去大名府,众人的意见不太一样。
    张浚说道:“按老夫之意,当从几个知县中拔擢一人,充任大名府知府。就人选来说,老夫觉得韩平和陆游都可以当此大任。”
    李申之说道:“下官与张相公意见不同。大名府时刻面临着军事的威胁,必须要有一个知兵之人任知府才行。”
    张浚问道:“申之可有合适的人选?”
    李申之说道:“人选是有,就怕张相公不同意。”
    众人纳闷,这李申之何时开始顾及起了别人的意见?既然李申之有这样的顾忌,说明他的建议八成不会被大家所接受。
    到底是什么样的建议会离奇到张浚都无法接受,大家倒是有些好奇。
    张浚说道:“且说来听听。”
    李申之说道:“下官心中的第一人选,是张牧之。第二人选,是梁兴。此二人虽不曾在官府中任职,但是两人统领山寨,对于如何管理一方颇有心得。更重要的是,此二人与金人打了这许多年的仗,军事能力这块让人能放得下心。”
    张浚说道:“张牧之没有出身,骤然拔擢到如此的高度不妥。倒是那梁兴,虽未在朝中任职,但名义上也算得上是岳家军中的统制。将他拔擢起来,倒也不算全无根基。”
    军中的统制大概相当于师一级,转任政府的市长,算得上是平级调动。
    李申之说道:“梁兴倒也是个不错的人选,只是不知他的家在太行山上,是否愿意抛家舍业去大名府扎根。”
    这时,赵瑗插话道:“申之曾经说过要军政分家,为何不在新设大名府之时便施行?”
    李申之侧目看向赵瑗,竖起了大拇指,赞道:“建国公此议甚妙,自当如此。”
    这样的建议,大概算是李申之与赵瑗之间的默契了吧。
    李申之想要通过赵瑗来改造朝廷中枢的结构,而赵瑗想通过李申之来加强基层的统治。
    就大名府而言,刚好试验一番李申之所谓的军政分离。
    军政分离,指的是军队的建设与粮秣不再依靠地方,而是由中央统一拨付。
    古代的军队,尤其是边疆的常驻军队,基本上都是依托于边疆的地方财政而建设。
    受限于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财政由中央统收统支的成本太大,边疆的军队由中央统一支付同样需要费很大的成本,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实现这样的理想管理模式。
    即便是建国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没办法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
    当地方财政与驻守军队关联过多时,必然会导致割据势力的出现。
    在中央军具备足够实力的时候,尚能够威慑地方不敢叛乱。一旦中央的实力下降,国家会立马陷入分裂局面。
    汉、唐两朝便是如此。
    宋人在没有解决交通效率的前提下,通过文人极度地压制武人,类似于bug般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勉强也算得上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至少算是很有建设性的尝试。
    明清两朝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大一统格局,正是承袭了宋人的这项发明。
    汉唐两朝虽然也都持续了约三百年,但是这两个强盛的朝代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处于事实上分裂的状态。
    倒是明清两朝,不论如何虚弱和腐败,大一统的框架始终未倒,与承袭与宋朝的政策不无关系。
    李申之与赵瑗商议了一阵,说道:“那就让张牧之领着他的本部人马前往大名府,负责筑城和军事防御。至于知府的人选,便多劳张相公和建国公费心了。”
    张浚抬笔记录了下来,继续说道:“梁兴你打算怎么任命,就让他在开封府待着吗?”
    李申之说道:“开封府怕是待不住,那个地方太敏感了。若是官家打算还都开封的话,咱们把梁兴留在开封是个大忌。”
    张浚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依老夫所见,官家未必愿意还都开封。”
    李申之自然知道赵构的尿性,是肯定不会还都开封的,他只是想引出这个话题罢了。
    而张浚也说得很委婉。口中说得是官家未必愿意还都,心中想的却是官家肯定不愿还都。
    这次让赵鼎来开封府考察一番,假意计划还都开封,不过是惺惺作态罢了,不想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不想回开封。
    张浚问李申之道:“你打算把梁兴放在何处?京兆府吗?”
    李申之摇了摇头,说道:“京兆府已经成了吴璘的囊中之物,咱们忽然安插人进去不妥。”
    张浚说道:“吴璘和他哥哥吴玠都是老夫提拔起来的人,老夫给他去一封书信,他断然不会拒绝。”
    李申之相信张浚有这样的实力,也相信吴璘必然会买张浚的账,但是他依然不打算这么做,他有自己的道理:“日后与金人作战,还需要吴帅在西线支持,还是不要做这种强人所难之事吧。”
    张浚知道李申之是个有主意的人,也不再勉强。
    李申之说道:“下官打算让梁兴去河南府(洛阳),不知张相公意下如何?”
    张浚点了点头,说道:“河南府中恐怕还有残余的金人,梁兴此去恐怕需要费些力气。”
    李申之说道:“那岂不是正好?咱们打下来的地盘咱们管,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张浚说道:“想必梁兴拿下河南府没什么难度。济南府这边呢?你打算怎么安排?”
    李申之说道:“还是照着建国公的法子来,张相公拟定知府人选,下官只管军事。至于人选么,鲁达与武松都不错,魏胜也能独当一面。”
    不知不觉间,自己的手下已经有了许多可用之将,忽然觉得自己也很有实力。
    自古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李申之刚到应天府的时候,手下只有岳银瓶一个没打过仗的将军。虽然老陈久居背嵬军,其实就是个大头兵,超级兵王罢了,并没有独当一面领兵出征的能力。
    有将才的人,全都被赵官家扣押在了临安府,一个都没让他带过来。一将难求的道理赵构自然也懂得。
    这才不到一年时间,便涌现出了如此多的将领出来,果真是实战最能锻炼人。
    想到此处,李申之忽然想跟金人再干上几仗,这样一来手下的将星便会不停地涌现,有朝一日真的与赵构翻脸的话,手中也有足够的威慑力。
    第一件事议定了个大纲出来,已经过去了一整天。
    众人没来得及吃饭,当夜火速下达命令:着令开封府的梁兴即刻朝河南府行动,速战速决拿下河南府,并就地驻守;着令宁陵县的张牧之领着本部所有军民分两拨前往大名府,承担城建和驻守任务,战士第一批出发,随军百姓第二批与筑城物资一同出发。
    工坊城的仓库中物资充盈,随时可以调拨。
    李申之很想修建一个铁路网,将河南府(洛阳)、开封府、应天府(商丘)、大名府(邯郸东南)、济南府、海州(连云港),两纵两横联结在一起。
    工坊城的产能扩张已经几乎到了极限,想要支持如此大规模的基建,必须要再开辟几个工坊城出来。
    到底该把工坊城复制在何处,李申之却犯了难。
    按照地理位置来说,大名府是最佳位置。
    有了工坊城加持的大名府,那就是应天府再世,足以把金人所有的进攻全都抵挡在外。只可惜大名府没有资源。
    河南府周边倒是资源丰富,但是地理位置却有些尴尬。
    在华夏历史上,洛阳的地理位置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评价一个地方的重要性,必须要放在当时的情景中才有意义。
    就像大名府,现在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在北宋时期那里就是北京,其地位比n朝古都的西安还要重要。
    此时的河南府(洛阳)便是如此,这里即不是什么交通要道,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
    把这里建设得固若金汤,意义不大。
    但是若将工坊城建在洛阳,想将生产出来的物资运送出来,同样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实应天府的交通也未必有多发达,只不过这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全部都被就地消化,是以交通掣肘的情况并不是特别明显。
    这时,赵不凡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何不从河南府开始修铁路,修到哪里便将物资运到哪里?从河南府开始向东修铁路,咱们再从应天府开始向北修天路。等河南府的铁路贯通了开封府,连到应天府的时候,应天府连接大名府的铁路也已经修好,这样一来河南府的物资便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大名府,岂不是全线贯通了。”
    “妙啊!”李申之一拍大腿:“不如赵家哥哥就来张罗此事吧。”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