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光宗耀明 295.第295章 划定东北格局

295.第295章 划定东北格局

    第295章 划定东北格局
    三部之地,以后将以这广顺关为主要出入口。
    出了广顺关要先折向东南面,到了后世梅河口、辉南一带才是哈达、辉发部之地,再折向东北到乌拉部地盘。
    而后来被封禁近三百年的“盛京围场”,目前属于叶赫部的地盘。
    山西各家暂时不能去那里,但朱常洛许了他们这个恩典:将来在边关之外要有几个大城镇的,开府设县,山西各家子弟既有成为吏员甚至官员的大量机会,也会成为大明赖以消化这些地盘的重要班底。
    已经许了那西丰将改为一个晋丰县,优先给他们分配土地建宅兴商。
    山西各家的旁支远离故土来到这里,既因为皇帝给他们的信重,也由于未来的利益。
    进献入宫的十人里已经有五人有了位份,或高或低。在昌明号中主事的数人,上至五品下至七品,都有了官身。
    而这东北虽然苦寒,却也有大量珍贵物产。
    能够现在冒着艰苦来到这里,以后能够获得多少利益?
    现在他们暂时安置在广顺关内,但腰包极鼓的山西各家率先大量雇工,兴建这广顺关外青河畔的清河驿镇。
    被迫流离失所要来此就食固然是这么多女真底层的苦难,但大明这回带给三部之地的确实是“恩典”。
    广顺关这“南市”再度有兴盛迹象。
    建宅造舍,又有了大量工作机会。消息往外传,又有更多女真底层老弱妇孺往这边赶。
    他们或者干不了多少重活,但现在有口吃的就行,胜在劳动力便宜。
    然后当然是组织着大量山西各家带来的雇工和辽东屯军当中的光棍汉,结亲成家。
    往往是一个人要负担一小家,三五人就要负责一大家。
    袁可立来到这里,和熊廷弼两个既年轻又有实干之才的两人一起,首先开始对这三部遗民的整理。
    理清了一些小家族,以山西各家的旁支为骨干,袁可立直接把这些聚集在广顺关外的三部遗民分成了很多族,让山西各家负担起来。
    找了一些略通汉话的作为族中女真一族的老,缺乏青壮的三部遗民总算有了个基本架构。
    努尔哈赤带着护卫来到小清河南岸的山口时,看到的便是这样的景象。
    小清河两岸,山边是乌压压的难民,不过现在已经分成了数十个小寨。
    简陋的树枝上堆着雪就构成了小围墙,里面有大量简易的木棚。
    但覆雪下面,又看得到许多毡布。
    这明显不是那些被遗弃的老弱妇孺能拥有的东西。
    而这些小寨围绕着的区域,眼下正趁清河结冰热火朝天地营造着。
    在最靠南的地方,却是一个大寨,寨墙更牢靠,还有瞭望的箭楼。
    这是保护他们的军寨了,努尔哈赤留意的却是那河边工地上堆积的圆木。
    他看了看何和礼:“……这莫不是运到抚顺关的木材?”
    何和礼想的是另一件事,心情沉重地说道:“汉人手巧,这回是早有准备……”
    建造房屋,当然需要很多能工巧匠。
    袁可立要木材换粮食,原来是为这里做准备。
    明明留在三部之地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但汉人还是组织起了这么多的人手,在这冰天雪地里也不停歇。
    见到建州女真的人马,一些在山边搜捡柴火的老人和幼童吃了一惊,畏惧地退走。
    努尔哈赤细细看过去,漫山遍野的雪地里,竟似有过万人都在干这件事。
    他远远望着那些小寨当中烧得旺旺的篝火,心里若有所思。
    数万灾民并没有让大明边臣过于头痛,此处已经井井有条。
    他心情沉重时,清河南岸一个规模更大的军寨当中,一支精兵远远地迎了过来。
    熊廷弼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互相通传之后才拍马上前来。
    努尔哈赤也仅带几人迎了上去。
    “都督遵令而来,便请在此扎营吧。只待叶赫部也到了,便议一议眼下这局面如何收拾。”
    “……这里不便扎营。”
    “河面也冻上了。要用水,总需取冰雪烧煮。莫非到了这里,都督还担心又起刀兵?”
    熊廷弼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就此拍马回转。
    努尔哈赤默默下令卫兵们就在山腰上安营扎寨。
    他在高处,而明军倒像是丝毫不在意他会俯冲偷袭。
    这像是一种傲慢,但熊廷弼说得有道理:既到了这一步,建州当真想对大明做什么?
    这次过来,是要大明兑现第一步承诺的:女真各部的敕书,这回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归属了。
    自此之后,大明只承认建州、叶赫两部。
    这当然有助于努尔哈赤进一步整合收服的诸部权贵,也盼着大明兑现关于铁器贸易的承诺。
    要让他们做脏活,总不能让他们只用人命去填,总要让他们的刀剑更利一点。
    这都是他们用三部之地换来的。两天之后,离得更近的叶赫部也来了,来的却是布扬古。
    “纳林布禄呢?老到走不动了?”
    布扬古看着这杀父仇人哼了一声,但并没有多说话。
    纳林布禄从大明回到部中之后,确实病重了。
    他以老迈之躯跋涉去大明,又带着沉重的任务回到部族,要说服部族中这么多权贵本身就不容易。
    现在,布扬古主持了前往哈达部的任务,已经接过部族大权。
    袁可立和麻贵都在,看了他们两家之后说道:“天寒地冻,早日把事情说好吧,你们部族中都事务繁多。陛下旨意,两部接旨!”
    努尔哈赤和布扬古都在帐中跪了下来。
    旨意内容是冠冕堂皇的。明明是大明的谋划,但说成是他们建州与海西女真各部争战不休,以致百姓流离失所,千里跋涉到大明边关就食。
    大明出于怜悯之心,特严辞训诫建州部和叶赫部罢兵。
    为免以后再起纷争,大明收回原先给哈达部、辉发部、乌拉部的敕书,三部之地重新设实授军卫驻守,分割两部领地。
    原先一千四百九十八道敕书,如今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一千三百道,建州部八百道,叶赫部五百道。
    两部与大明贡贸,各设边市,互不侵扰。
    这些都是之前在朝觐时就说好的,努尔哈赤和叶赫部都领旨谢恩。
    原先,海西四部共有敕书九百九十九道,但其中名义上属于叶赫部的只有三百道,剩下六百九十九道是哈达部的,这也是哈达部原先更强,并且在女真各部之中成为被左右夹击目标的原因。
    后来几经变化,建州部实际已经控制大部分敕书。
    现在总额发生了变化,建州部的敕书减少了,叶赫部的敕书变多了,但努尔哈赤并没有不满。
    贡贸的规则早就已经改变,不再是每道敕书都能稳定获得二十两银子。
    敕书除了用来分赏给麾下诸部,最大的作用是能够凭此去边市进行交易。
    能获利多少,纯粹看能带去多少物资,敕书数量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敕书少了一些,但只要大明能够信守承诺,努尔哈赤更宁愿好好消化这一次收服的两部青壮,把精力投入到建国称王当中去。
    能到那一步,就不需要靠敕书了。
    对叶赫部来说,实际控制的敕书从三百道提高到五百道,这当然能体现大明对他们的扶助之意。
    最重要的是,大明实际上是介入了女真各部的纷争,制止了建州对叶赫部的下一步行动,给了叶赫部喘息之机。
    袁可立宣读完旨意,然后就坐下来说道:“再说你们都关心的贡贸细则吧。陛下有旨,铁器,可以。但数量,价格,要说好。寻常铁锅、犁锄、上好精铁,都要用金银铜来换。”
    努尔哈赤心情一沉:“袁大人,鄙族贫弱,恐怕难凑足那么多金银铜。”
    “能开这禁已是天恩,你们要铁做什么,大明君臣都是心知肚明的。如何凑这些金银铜来买,那只能你们自己想,贡贸获利就是一个法子。”
    努尔哈赤沉默不语。
    如今,主要是用各部物产从大明换来一些必须的生活物资。
    以前还能换得一些走私的铁器,但自从泰昌元年辽东换了抚按和总兵官,这方面是越来越难了,这两年更近乎绝迹。
    换来的生活物资除了部族内的权贵们享用,当然还有剩下的卖给诸申,总体而言确实仍是获利,通过这种方式提供着部族之内除了阿勒班之外的财力。
    但如果只能用金银铜才能换来大量铁器,那就意味着要提高阿勒班的数量,让部族获得更多货物。先从大明商人那里换来必须的生活物资,再换得一部分金银铜,又转而向大明换来这些铁器。
    金银铜,大家都缺。
    但铁器更重要。男无铧铁、女无针线,这是大明和朝鲜都对女真贸易禁铁的影响。
    虽然以前能从大明和朝鲜边军手中购得一些铁器,但对已经开始一统步伐的建州部来说远远不够。
    七年以前,努尔哈赤已经下定决心在建州炒铁,开金银矿,烧造砖瓦。
    这件事进展缓慢。
    除了这些途径,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去抢了。
    努尔哈赤看着袁可立:大明在用这种方式催促他们快些行动吧?
    叶赫部去西边的科尔沁和喀喇沁、朵颜诸部抢,建州部去野人女真、朝鲜那边抢。
    耗费部族儿郎的性命抢来的金银铜,换来了铁器锤造成新的刀、箭,再进一步消耗在战场之上。
    努尔哈赤听着北面的喧闹工地,心里默默下定了决心。
    朝鲜总归也有不少能工巧匠。
    大明的百姓,他不敢明目张胆的掳掠,甚至要屡屡送归汉民来表达他对大明的忠顺。
    但既然大明对昔日援手过的朝鲜有了新的态度,那也顾不得了。
    打不过大明,还打不过正在内乱中的朝鲜吗?
    恐怕春暖开之时,明军就要正式在宣大和蓟辽北面动手了。
    建州不能停下来!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