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光宗耀明 第185章 孝心大赏

第185章 孝心大赏

    第185章 孝心大赏
    都知道泰昌二年的正旦节大朝会有些特殊,没想到特殊成这样。
    众臣各自走入午门,心头思绪翻涌。
    这是真正的二圣临朝,不是唐时李治和武则天的组合,是太上皇帝和皇帝。
    自然,太上皇帝已经中了风,他不会对国事发表什么看法。可在大明即将有不小改变的泰昌二年的第一天,太上皇帝为什么会出现在朝会上?
    皇权是不容分享的,太上皇帝的存在是十分敏感的。这是太上皇帝提的要求,还是皇帝的安排?
    他们不知道具体原因,此刻自然只能在有限的这一段距离里胡乱猜测。
    这一次,一进午门就看到前方的大朝会仪仗了。
    新修建好的皇极门一如旧日模样,又呈现出新气象。
    漆色是鲜艳的。
    面前隐隐看到的两重宝座,也是新鲜的。
    朱翊钧看着群臣鱼贯而入,这景象不禁让他心中百感交集。
    失去之后才倍感珍惜,如果当年能够勤快点……
    群臣走近了,越过儿子的冕旒,他看到了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孔尚贤、沈一贯、申时行、王锡爵……
    徐文璧、朱鼎臣、张维贤、李成梁……
    还有一些藩国的使节……
    孔尚贤先看了看表情平静的皇帝,又看了看更高处的太上皇帝。
    他压抑着眼神之中的怀念。多么希望仍是太上皇帝在位,不像如今这般心惊胆颤。
    太上皇帝懒是懒了点,但他……挺好的。
    直到入宫准备大朝会之后才临时得知太上皇帝一同临朝的鸿胪寺官开始唱败了。
    是田义跟他说的标准话语。
    “正旦大朝,太上皇帝御门观礼。五拜三叩,一拜,恭祝太上皇帝龙体安康。”
    “臣等拜见太上皇帝,恭祝太上皇帝龙体安康,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拜……”
    漫长的五拜三叩,每一次都安排了一个吉祥词语。
    朱翊钧听着他们的朝拜,眼眶不由得渐渐湿润,心头激荡。
    他很想做点什么,说点什么,但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
    就连在这宝座上坐稳,要需要借助半靠椅背,借助田义和陈矩的左右支撑。
    而后则是朝拜皇帝,等他们都行完了礼,朱翊钧只见儿子抬手往上虚扶,朗声说道:“众卿平身!”
    “臣等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目光看着儿子头上的冕旒晃动,朱翊钧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是属于他的时代了。
    “朕得父皇托付江山于危急,社稷之重须臾不敢懈怠。朕咨文武谏议朝政以利弊,国事之繁年来毕见忠勤。”
    皇极门内,朱常洛解答着他们对于二圣临朝的疑惑。
    “自父皇染疾以来,一直静养。朕服侍汤药之余,一直盼着皇极门建成,恭请父皇一同御门临朝。今见群臣之贤,社稷无忧,固父皇之所愿。聆群臣之祝,观朝会之盛,亦朕忧敬之孝。”
    说罢先离了座,对着朱翊钧大礼跪拜:“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如今君臣相济,社稷稳固;父皇当略安忧国之心,谨受皇儿及群臣敬拜。而后乐养龙体,则皇儿欢欣莫名,天下臣民莫不鼓舞恭顺。”
    众臣这才恍然,有些微微失落,也有些放下了心来。
    此前大家伙心目中最离谱的猜测自然是:莫非太上皇帝大好了,又把权夺回去了?
    原来只是皇帝想告诉大家太上皇帝一直担忧着这种特殊的大位传承之后天下人是不是忠于新君。
    见到天下臣民都忠心恭顺之后,他老人家才能放下忧虑一心养病。
    皇帝也想告诉大家他很孝顺。所谓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如今太上皇帝还没驾崩,但是重病缠身。皇帝请他御门临朝,是让他再享受一下群臣的恭敬,也解除他对国事和皇权的一些担忧,这确实是忧敬之孝。
    朱常洛带了头,群臣自然纷纷下拜,斟酌着掏出各种词汇来祝福太上皇帝。
    有资格单独开口的都是重臣,而后则是内阁大学士们带着大家再度山呼太上皇帝万岁,给足了场面。
    是君,也是父。
    皇帝都不担忧太上皇帝又出面之后群臣之中可能的“怀念”反应,只表达着孝心,那么臣子们自然也该充分地表达着孝心。
    大朝会在这个环节上就足足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正常大朝会上向皇帝朝拜的恭敬今天都让给了太上皇帝。
    而后才是正式的诏制颁告。辟西苑为太学,下设大学、中学、小学、百家四苑,设太常大学士专管文教,遴选一批学官,这是泰昌二年即将开始的文教大事。
    科举旧制不变,但太学有明确的学制,年年都可考选,这无疑是乡试、会试三年才一次的有力补充。
    为此,地方上府县两级的学政官员都提高或者定下了官品,而每个省的提学也升了半品,以从三品成为各省提刑按察使司中的第一副使,仅次于按察使。并且开门开衙,配置佐官和属官。
    另一道诏旨也与文教有关,那便是对于要求各地官绅严格要求自身、尊奉现行优免则例。同时,宣布了今年开始官绅害民定案后将影响优免则例的新规。
    朱翊钧一直观察着近处那些重臣们的神情,又望着远处那些低品文臣,但至少现在的朝会上他们没什么大反应。
    这已经足够让他心里震撼不已了。虽然当时在养心殿就旁听过一次,但那回毕竟只是私底下向阁臣、九卿们提出这个想法。现在可是大朝会啊,人数最多的大朝会啊。
    莫非他也借了把自己抬到这里来营造的特殊气氛?
    毕竟刚才还说了天下臣民恭顺忠勤,不能转眼就因为这确定下来的诏旨闹起来反对吧?
    下一道诏旨更是重量级。
    张居正薨逝后没能继续完成的南直隶诸府被要求完成清丈田土、重造鱼鳞册和黄册。
    而最后一道诏旨对地方官员来说则是善政:在落实优免之后增加的赋税仍按旧额解运两京之后,其余皆允存留列支勤职奖廉银和公办银。
    泰昌二年的正旦节大朝会上就只是颁布了这四道旨意,预示着泰昌二年的不平凡。
    每一件,都直接与文教、官绅有关。
    设立太学是积极鼓励士绅投入到新秩序之中,也是为后面三道旨意必定带来的官场变化储备更多人才。
    只不过,多收上来的钱粮供养多出来的官吏,这样的新政真能顺利推行下去吗?
    大朝会之后,先是朱翊钧在重臣们的注视中被太监们抬到软塌上。
    他们都看到了朱翊钧的眼神,是带着极为复杂感情的眼神。仿佛既有期盼,又有嘱咐,还有担忧。
    他们不愿多做解读,反正事实是很明确的:他还活着,不能说话不能动。
    大明只能有一个最高的声音,二圣之中的一圣是另一圣的工具。
    皇极门徐徐闭上,皇帝扶着太上皇帝的软榻消失在走往后宫的路上。
    特殊的朝会结束,众臣都沉默着列队走出紫禁城,接下来还有新春佳节要过。
    重臣们走在最前头,其他朝参官看着他们的背影,心情是极为沉重的。
    虽然此前传得沸沸扬扬,但只要诏旨还没颁布,那就也许还有余地。
    今日,除了重设太学,另外三道旨意是真的落了地。重臣们最终没能阻止厉行优免,那么随后又将如何?
    泰昌元年的江南大案仿佛只是个预热,泰昌二年还不知将会有什么波澜。
    皇帝和新党们能够压得下那么多官绅的不满?还是说准备做出真降了整个大明官绅优免的事?
    一路送到了慈宁宫,朱常洛对同样身穿着龙袍的朱翊钧说道:“儿子是真的迈出这一步了。父皇,大明江山定要在我们父子手上先破后立。让朝野都知道我们父子同心,那么再大的风波,儿子都能压下去!”
    朱翊钧看着儿子冕旒之下英气勃发的眼神,看了他很久,最后上下动了动眼珠。
    是啊,他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难道不帮他,帮别人亡了大明江山?
    他想怎么用自己这病躯,就让他用吧。
    不管怎么说,今天参加了一次久违的朝会,虽然不能动不能说,朱翊钧还是觉得有些精气神回来了。
    是是非非,已经过去一年半了。
    父子告别,朱常洛回到了乾清宫。
    在乾清门的门口,他又回头看了看单独矗立在南方的皇极门。
    “万化,告诉达云,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南下。”
    陈矩心头一凛:“奴婢领命。”
    朱常洛转身迈进乾清门。
    淮安南面的运河上必定又已经排满了漕船准备过淮,一年一度的漕粮解运正在进行。
    那是最优先保障的事。
    而后,才轮到各个地方遵奉旨意进行今年赋税的安排。
    南直隶那几个府要清丈田土,那该是今年秋粮收了以后的事。
    这是最后一次按照旧黄册和他们登记在册的优免来执行赋税了,他们会怎么面对之前之后数字上的不同?
    会是今年,还是明年、后年,又或者仍像自己判断的那样,等一个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一同爆发的机会?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