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45章 高句丽?已经结束嘞!

第145章 高句丽?已经结束嘞!

    第145章 高句丽?已经结束嘞!
    那天回长安报信以后,长孙延都回快乐老家了。
    全家那个高兴和心疼啊,好吃好喝伺候,恨不得把他捧在手心里。
    结果,在喝了一碗杏仁桃胶羊奶酪后,他忽然把碗一扔,大喊一声:
    “坏了!我办公室门窗没关!”
    就一溜烟跑到了房玄龄府上。
    在一阵软磨硬泡后,他硬是让老房豁出这张老脸,顶着长孙全家的白眼,上奏陛下,让长孙延蹭进了天使的队伍,赴幽州为李世绩送信。
    就此重新上山,自由自在。
    “这冰天雪地的,世子何苦……”了解了前因后果后,李世绩也只能苦笑。
    论落草为寇,他这位老瓦岗寨也算是行业先驱了。
    但他那时候是被逼的,能吃桃胶,谁乐意上山吃土啊。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没苦硬吃。
    面对老前辈的质疑,长孙延立刻悲怆地说:
    “一想到辽东百姓连草都没得吃,连西北风都得排队喝,我吃什么山珍海味都没有滋味了。”
    宁这套说辞是和哪位殿下学的……李世绩收起吐槽的心思,说回主题:
    “也就是说,之前关于辽东的情报有误。
    “虽然高句丽确实出动了十五万大军,但被李明殿下在平州阻击了?
    “燕山防线还在拉锯之中,我军突入辽东的战略要道也仍然握在手里?”
    长孙延重重点头:
    “是的,但以我所见,平州的情况不容乐观,还望将军速速增援。”
    被十五万人泰山压顶,情况能乐观才有鬼了……李世绩设身处地地代入了一下,也不免感到头皮发麻。
    就算平州的实际人口是十万出头,而不是户口本上的二万五。
    但仍然改变不了敌我悬殊、敌人比我方平民还多的现实。
    平均下来,每个赤巾军战士至少得面对十五至二十倍的敌人。
    李明殿下是使了什么神仙战法,才能拖这么久的……
    “冬季已经步入尾声,开春后辽东道路泥泞,不利于行军。因此,高句丽一定趁这段时间,疯狂进攻。”
    李世绩根据经验推断道:
    “必须要在赤巾贼……赤巾军被彻底压垮前,抓住这个短暂的窗口。否则一切晚矣。”
    这通分析,让长孙延也不由得危机感满满。
    在朝廷澄清了误会、还摇到了救兵以后,他一度放松了下来。
    只要天兵一至,高句丽人还不像开春的霜雪一般,自然消散?
    只是,天兵也和春天一样,来是一定会来的,但什么时候来是需要等待的。
    江淮四地的海运兵马也好、幽云两州的补给也罢,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距离战场最近的,还真就是这支李世绩率领的魏州兵马。
    但因困于风雪,加上之前那封让他们“稳扎稳打”的错误指令,导致这支部队严重超期。
    要想快速赶到战场,难道只能……
    “丢盔弃甲,抛弃辎重强行军?”长孙延只能想到这个粗暴的办法。
    李世绩斩钉截铁地摇头:
    “不可,对阵的是十五万人,如果没有装备,那只能白白耗费将士的生命。
    “先率轻骑兵奔袭进入平州,大部队带全装备,紧随其后。
    “若平州局势尚可控,那就以骑兵为楔子,步兵为重锤,慢慢砸进高句丽阵中。
    “若平州局势危殆,那就由骑兵将殿下一行救出来。”
    一提到军事,李世绩的语气就不再圆滑,浑身散发着无可置疑的气质。
    长孙延立刻说道:
    “我随轻骑先去。”
    “你?”
    李世绩眉头一扬,一副看“无脑小匹夫”的表情。
    长孙延被这气势震慑了,下意识地咽了口水,努力让自己的嘴巴张开:
    “平州构筑了复杂的密道和防卫网络,外人就像无头苍蝇。
    “我认识路,可以带你们找到李明他们。”
    李世绩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位无畏的少年,叹了口气:
    “那我也陪你去吧。
    “你们这些贵人,少了哪个都不是末将能承受的。”
    不久之后,一队轻骑冒着风雪,向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紧接着,庞大的步兵部队也有序地排成队列,抖擞精神,离开驻扎已久的营地,向平州加速行军。
    …………
    李世绩和长孙延星夜兼程,向平州狂奔。
    离开了风雪带,天气变得晴朗,但两人的心情却是轻快不起来。
    因为长孙延离开平州也有大半个月了,他现在关于平州的情报,也是滞后的。
    而战局,是瞬息万变的。
    十五万人,在大半个月里,能干许多事情。
    比如,将他和伙伴们在平州所辛苦建立的一切,全部碾碎。
    而他却什么都不知道!
    万一,万一迟来一步,让平州倒在了胜利前夕……
    那可就太悲哀了!
    长孙延像疯了一样,疯狂驱赶着马匹,跑在了队伍的最前方。
    而李世绩同样明白长孙延的忧虑,他考虑的就更多了。
    平州有多少抵抗不重要,他也并不指望这点人能泛起什么波澜,但有没有抵抗很重要。
    只要燕山没有被敌人彻底锁死,能有一两条通道掌握在自己人手里,那就能为后续的战争提供许多的便利。
    否则,如果燕山彻底易手,那大部队就像一头撞到墙上,损失必定惨重。
    更不用说,如果贵人们有个三长两短,他这个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锅是无论如何也摘不掉的。
    一行人怀着极度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幽州与平州的边界。
    两州交界,异常地平静。
    草木逢春,鸟啼兽鸣,一派平和的田园风光。
    完全无法想象,前方正有十数万的敌人虎视眈眈。
    “这里罕有人烟,要小心谨慎。”李世绩提醒道。
    高句丽再狂,也不可能直接突破燕山一线,侵犯幽州,所以到此为止还是大致安全的。
    但进了平州上了山,那就不一定了。
    “驰道都被高句丽人占领了,我们走山间密道,先去五里乡,与他们会合。”长孙延提议道。
    如果五里乡还没失守的话……他在心里补充了一句。
    李世绩点点头:
    “接下来就有劳公子带路了。”
    …………
    两人带领轻骑兵,踏上了山间修葺的小路。
    为了沟通村社、秘密转移部队,李明组织军民,在山间修葺了大量小道,组成复杂的网络,四通八达。
    由于时间和工具人手都十分有限,所以这些小路都十分简陋。
    而长孙延为了保证安全,避免援军的消息被高句丽人提前得知,特意选择了其中最秘密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建在悬崖峭壁之间,盘山而上,蜿蜒曲折,而且十分狭窄。
    一行人心惊肉跳地骑着马前进,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悬崖,而脚下的路只能勉强一人一马通过。
    每遇狭窄处,骑兵们不得不下马,牵着马匹通过。
    行到一半,长孙延小声道了一句:
    “坏事了。”
    李世绩本就高度紧张,生怕队伍里有谁不慎摔入深涧,听得长孙延这一句后,更是心里咯噔:
    “怎么了?”
    “这条道路布满尘土,却没有脚印,看起来已经有些时日没有人经过,不应该啊。”长孙延嘀咕着。
    因为资源有限,所以每一条密道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比如他选择的这一条山间羊肠小道,原本是牧羊人的通道,后来被赤巾军战士们赶工拓宽修建的。
    虽然危险狭窄,而且免不得在山里绕远路,却是最安全的一条道路。
    高句丽人绝对想不到,在悬崖峭壁之间,人类居然还能修出这么一条能走马的道路。
    “或许是这条路太险太难走了,所以被弃之不用。”李世绩连自己都不太相信这个借口。
    长孙延沉吟了一会,没有多少什么,只是继续策马:
    “跟着我,前进!”
    接下来的路程,他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行军的脚步。
    然而,这一路上,他们没有看见一个行人。
    不仅是行人,连附近的山头上,也没有看见一个人。倒是偶尔能看见几个堡垒,可当长孙延兴冲冲地跑过去的时候,却失望地发现,这些碉堡都是空的。
    无一例外。
    “这一片山区是防守要地,怎么会没人呢……”长孙延无意识地喃喃道。
    仿佛他这一来一回,平州人就突然消失了一样。
    李世绩没有说话。
    不用长孙延说,他也知道,有堡垒的地方,曾经一定是有人的。
    人是不会凭空消失的。
    所以只能有一种解释:
    平州的战线终于撑不住,崩溃了!
    人要么逃了,要么降了,要么……
    “提高警惕,准备接敌。”
    他沉着地吩咐着,向长孙延拱了拱手:
    “这条路只有一个方向,无需带路了。
    “所以请世子稍稍往后避避,以防被敌人暗箭所伤。”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平州可能已经沦陷,前方也许有危险。
    长孙延没有反驳。
    他们继续前进着,李世绩已经在脑子里规划平州沦陷后的后续战略了:
    如果五里乡也彻底沦陷,那要找到李明一行就十分困难了,无异于大海捞针。
    届时,甚至连返程也十分危险,不知道高句丽人什么时候会发现这条密道,堵死他们的退路。
    是否应该趁敌人还没有发现,提前后撤呢……
    就在主帅已经悄悄打起退堂鼓的时候,终于碰见了一个活人。
    是个上山挖野菜的老农民。
    老农远远望见一队军人过来,身上的铠甲倒是挺熟悉的,前段时间见多了,可头盔好像是第一次见,立刻警惕地躲到石头后面。
    长孙延纵马向前:
    “老乡别怕!是我!”
    老头认出了长孙延,这才松了口气,从石头后面钻出来:
    “哦,是上次问我家有几口人的那谁……你有什么事?又来打听我家有几只鸡?”
    面对老乡的插科打诨,长孙延只能勉强笑笑:
    “再说吧。老乡我问你,这条路上怎么没个人呢?”
    老头“切”了一声:
    “有大路不走走小道,有病啊?万一一阵风把人吹下去算谁的?
    “要不是我孙儿想吃马兰头,我也不走这儿。”
    “不是……”长孙延有些被噎住了:
    “这条路,赤巾军不是常走的吗?怎么也没见他们?”
    老头怪异地瞥了长孙延一眼:
    “还想着打仗?已经结束嘞!”
    所有人心里咯噔。
    果然……
    平州,辽东,真的已经彻底沦陷了……
    长孙延有些恍惚,在马上摇晃了一下。
    肩膀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撑住。
    李世绩向他点点头:
    “以羸弱之躯,硬抗强敌,能拖到这般地步已是殊为不易了。”
    这不是客套话,甚至李世绩还觉得自己说保守了。
    从一无所有起家,张罗了一伙和山匪差不多的民兵,正面硬抗几十倍的敌人长达数月。
    这已经不是“殊为不易”,而是属于奇迹的范畴了。
    李世绩扪心自问,他能撑多久?
    恐怕前几个回合就被斩落马下了吧?
    李明……
    如此有能的政军奇才,如果就此陨落……
    可惜可叹,天妒英才啊!
    “那……”长孙延自言自语,声音有些干涩:
    “李明呢?他人呢?”
    “他在五里乡。”老农大拇指指指后面:
    “这条路往前就是。”
    “咦?”长孙延一愣:
    “他怎么还在那儿?”
    “治所在五里乡,他不在那里能在哪?”老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可……你不是说战争结束,我们败了吗?”
    “谁说我们败了?败的是扶余蛮子!你不知道?高句丽完啦!”
    …………
    李世绩一行骑在宽敞平整的驰道上,一张嘴就没有合起来过。
    驰道两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都是当地百姓和赶集的商贩。
    驰道中央,送信的使者络绎不绝,向各地传达着最新战报。
    依据《贞观律》,理论上只有皇帝能走驰道。
    百姓、甚至官僚都不准许走在上面,更不得骑马通车。
    上次幽州刺史经驰道进入平州,是得了陛下的特许。
    当然,李明同志自然是不会放任如此贵重的交通资源被浪费的。
    驰道不让走,那我们假装这不是驰道不就行了?
    这条道路是我从高句丽手里夺来的,又钱请人修缮一新,那它就是我的。
    我让我的老百姓随便走随便踩踏,很合理吧!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百姓。
    战事一结束,大家都抛弃了弯绕低效的乡间小道,大大咧咧地走在驰道上,颇为好奇地看着这一队迷茫的骑兵。
    嗯,盔甲倒是很熟悉,可他们居然戴头盔耶,好怂。
    “不是,这……”李世绩终于从震惊中回过味来,喉咙能发出声音了。
    “李将军别担心,无知者无罪。”长孙延熟练地发挥明氏风格。
    “只要我们不知道这是驰道,那我们就没有犯法。”
    我想问的是这个问题吗?!
    “高句丽怎么撤的?这不可能啊……”
    李世绩百思不得其解。
    我高句丽呢?我那么大一个高句丽呢?
    说好的十五万人呢?
    说好的比总人口还多的敌军呢?
    说好的敌众我寡,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了平州呢?
    这就被打跑了?
    就算是十五万头猪,放山上抓两个月也抓不完啊!
    朝廷从上到下,为这事从去年吵到今年,行军方案一改再改!
    甚至还要调动四州兵马、两州后勤,海陆两面夹击!
    结果,就这?
    军队才刚刚开始调动,结果敌人就被李明一口气吹跑了?!
    “世子,您不是说平州形势非常严峻吗?”
    长孙延你这厮是在谎报军情啊!
    “错不在我。”
    长孙延厚颜无耻地耸耸肩膀:
    “我离开此地日久,如何能猜出这里的局势变化?”
    李世绩嘴角一抽。
    日久?
    你明明离开还不到一个月!
    就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敌我相差又如此悬殊。
    竟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可能?!
    看着驰道上的平州老百姓一副日子人的安稳模样,他反正是想象不出,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朝不保夕”的境地。
    听路人说,就在长孙延离开后不久,高句丽人突然爆发了严重的内讧。
    先是高句丽的不同部落间互相厮杀,接着,不同民族的雇佣兵也来凑热闹,大家打成一片。
    最后被赤巾军打包送走了。
    “竟有此事,李明竟能把高句丽逼到内讧……”
    李世绩抓破头皮也想不到破局之法,竟被李明举重若轻地解决了。
    这小子哪是什么奇才,明明是个怪胎啊!
    “您……对此般变化,似乎并不惊讶?”
    长孙延一脸见怪不怪:
    “我离开李明足有大半个月,那家伙能折腾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都不奇怪。”
    惊喜见多了,他人早就麻了。
    “大半个月……很久吗……”李世绩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担心哪天一觉睡醒发现,李明那家伙突然把皇帝都换了。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