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张安国在耿京的坟墓前被处决,辛弃疾坐在那里一天一夜,不知道他想了什么,又和黄泉下的老大哥倾诉了什么。】
【宋国皇帝很赏识他,让他来南方做官,辛弃疾答应了。】
【辛弃疾带着一支部队穿越国境线,从此留在了南宋。】
【那一年,他25岁,年富力强,世界辽阔的几乎任他驰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他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英雄,通过一场宿命的北伐,完成岳飞和祖父的遗愿。
辛弃疾本以为这是天注定,却不知道这是他一辈子最伤神的玩笑。】
【入朝为官不久,从那些皮笑肉不笑的同僚口中,辛弃疾学会了一个新词——归正人。
所谓“归正人”,就是从北方沦陷地区回到宋国的遗民。】
【除了背负亡国之恨,他们还要忍受同胞的鄙视。】
【许多南方文人,认为他们既没有勇气反抗金国,也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极其低劣讨厌。】
【人言可畏,于是朝廷不再允许“归正人”担任正式的官职,只安排一些闲差。】
【曾经抛弃他们,让他们失去家园的,是大宋朝廷。】
【现在厌弃他们,处处打压提防的,也是大宋朝廷。】
【辛弃疾自然不去理会这种歪门邪说,一门心思做自己的事业。
他上书《美芹十论》《九议》,大声疾呼战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起初,新登基的皇帝也是斗志昂扬的,对恢复失地,光复中原很感兴趣。
但很快,皇帝就发现北方的敌人是多么凶猛,战胜他们是多么困难。
南宋官场已经被打怕了,岳飞之死,让主战派纷纷沉默,只剩下软弱怯战的人在朝堂叫嚣。
加上宋朝立国以来,重文轻武的传统,贬抑武将。
可以想象,一个满脑子都是带兵打仗的“归正人”,在当时的官场中,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辛弃疾的身份,变得非常尴尬,不断受到排挤,在临安毫无立足之地。
终于,皇帝对他说:“你做事太急躁,去地方上历练一番吧。”
辛弃疾环顾四周。
列位臣工,缄默不言,像是林立的石像,没有温度,也没有情绪。
辛弃疾在这一刻理解了岳飞的孤独。
曾经岳飞站在这里,应该也是同样寂寞的场景。
所有人都知道辛弃疾是把英雄宝剑,但是没人敢用。
他的锋芒太锐利,以至于其他人在他面前都黯然无光,成为陪衬。
他的目的太明确,以至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妥协,不懂得变通。】
【任何一个安逸的小团体,都不会欢迎这种搅局的异类。
无论过去的他多么耀眼,多么无畏。
于是,皇帝给辛弃疾的新工作,让他去各地当灭火队员,处理各种急事杂事。】
“哇呀呀呀!这群混账,气死俺张飞了!”
张飞抄着长矛,口吐芬芳。
太憋屈了。
憋屈得他恨不得现在就给南宋群臣捅出几百个透明窟窿!
“这般人物,若是汉末,必是一员大将,可惜,生在那样一个时代。”
刘备惋惜不已,人生最大的遗憾,无外乎空有才华抱负却无法实现,辛弃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确实令人惋惜。
赵云、诸葛亮也摇头哀叹,他都经历过汉末那种乱世,自然知道朝堂的昏聩是何等的让人窝火。
赵云不禁在想,倘若自己生在南宋那样软弱的时代,恐怕也会同样的会郁郁而终吧。
素有爱才美名的曹孟德看到此处,同样大为惋惜。
“班超一样的人物,却没有能驾驭他的君王,真让人遗憾懊恼。”
【公元1168年,29岁的辛弃疾调任建康府通判,这是个闲散职务,终日除了游从宴会,便是酬答唱和。
而辛弃疾的槊枪盔甲已经闲置生尘,但刀兵画笔,一条通天的文路,正在眼前缓缓铺开。
如同鲸鱼入海化成了词龙,要让这靡靡南宋,且听龙吟。】
【辛弃疾在赵彦端的寿宴上,写下《水调歌头》: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不久在史正志宴席上词风又变,赋了一首《满江红》: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他的词锐意太重,无时无刻,都在向别人展露自己主战的意愿,可一遍遍一首首,终究是孤剑自鸣,无人应和。】
【江南的柳絮和梅雨时节,连绵不绝的斜风细雨,让辛弃疾的闲愁更愁,唯有独登高楼,凭栏北望。】
【于是辛弃疾在赏心亭写下了《水龙吟》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大唐。
李白轻轻摇晃着手中的酒杯,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此词真乃神来之笔,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凄美而又深沉的画卷。”
“这辛弃疾词中藏着太多的情感与抱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杜甫眉头紧锁。
他能感受到对方对家国天下的忧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可看到山河破碎的自己,又何尝不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哀叹一声,若是朝廷早听了辛弃疾的建议,重视军备,南宋可能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蒙古大军压的喘不过气吧?
文天祥会这么想是有根据的。
当初辛弃疾在滁州时,靠近前线,能源源不断地获取金国的情报。
他从繁杂的信息中获知,金国君臣也沉溺在富贵享乐中,而在金国北方的蒙古族正在崛起。
这引起了辛弃疾的忧虑,他曾预言道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
金国在60年之内必定灭亡,而金国灭亡之后,南宋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当时是公元1173年,而金国恰好在60年之后的1234年灭亡。
金国灭亡之后,南宋才迎来了真正的灭国之敌
由此可见辛弃疾的战略眼光之长远。
只可惜,南宋君臣没有这样的忧患意识。
……
【35岁,辛弃疾离开了滁州,回到建康,在军队中做了参议官。】【每日清早,他换上戎装,跟那些年轻的士兵一起训练,思绪转念间,就回到十年前的边境。
那时候他还年少,快意恩仇,每天醒来,就是披甲上阵,筹划如何战胜敌人。
现在一觉醒来,只有无限的惆怅,公务轻松,生活平淡,他仍觉得喘不过气。】
【36岁,江西有一群茶商,纠结了几千人造反,朝廷派辛弃疾去平叛。
一个月后,叛军被消灭,匪首把自己绑起来,向辛弃疾投降。周边乱民闻风丧胆,就地解散。】
【辛弃疾还没打够,悻悻然收了兵,朝廷里却有人对他生了嫌隙。
一个这么能打,而且有野心的北方人,会不会有一天也会造反?】
【后来的一次巡查,辛弃疾经过一处古战场,数十年前,金人和宋人曾在这里以死相搏,血浸三尺。
今天的局面比当年更糟,朝廷却已经没有再战的勇气,他想以死报国,却没有机会。】
【辛弃疾想起他在北方还有一个朋友,叫党怀英,已经十几年没联系过了。
他曾经那么笃定的说自己会打回北方,收复那里的土地。
现在回头看,那只是一个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的玩笑。
在战场中央,辛弃疾写下一曲新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在这之前,他已经写下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也写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但他最痛的词始终会是这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山水可怜,百姓可怜,郁郁不得志的人,更可怜。】
【再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辛弃疾查抄了地主的财产,没收了地主的兵器,在长沙创立了一支军队,起名飞虎军,修建营寨,日夜操练。】
【朝中大臣听说此事,趁机做文章,告诉皇帝,辛弃疾贪污,并且把贪污的赃款用来供养自己的私人军队。
兵权,向来是皇帝最忌讳的事情,于是匆匆把辛弃疾安排到了江西救灾。
而训练好的飞虎军,后来成了战场上的一支劲旅,立下许多战功。
从这以后,辛弃疾开始放飞自我。】
【你们说我贪污,我就贪给你们看。】
【你们说我好色,我就娶一堆小妾。】
【强敌压境,国势日衰,宰相都不操心,我又何必忧虑?】
【赋闲的这段时光,他在上饶带湖修建庄园,高处阁楼宅邸,低处荷池稻田。
设计雅致,用料考究,面积之大,朱熹看了都大惊失色。
这大概是辛弃疾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无忧无虑,心无旁骛地取悦自己。
他给庄园起的名字叫“稼轩”,也以此做了自己的别号,辛稼轩。
有趣的事情也发生了,他每上一道北伐的奏折,御史就上一道弹劾他的奏折,攻击他贪财好色,沉湎享乐,庄园就是最好的证据。
在南宋的四十年间,辛弃疾20年赋闲,剩下20年做官,但是被调动了将近40次。
平叛杀敌,治理一方,却总与北伐关系不大。
他一生最大的挫折,终究不是在战场,而是在官场。】
【49岁,是辛弃疾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年份。
他已经快要“知天命”了,却还没能做到“不惑”。
表面看起来,辛弃疾似乎是认命了,过着闲适自得的日子,游山玩水。
事实上,他大概陷入了极致的焦虑,迫切地需要给人生一个解答。
所以这一年,他接触了几个重要的人,希望找到那个命定的出口。
其中包括陆游,朱熹,还有那个桀骜不驯,怀才不遇的陈亮。
这年冬天,陈亮和辛弃疾在鹅湖见面,泛舟水上,相谈十日,成全了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辛弃疾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空有一腔热血,却只能在梦里点兵杀敌。
即使是像诸葛亮一样,半生拼命北伐,所有努力化为泡影,我也心甘情愿。
哪怕无力回天,我也想要一个全力以赴的机会。
但三十年了,它却从未出现过。】
【57岁,一个清明的夜晚,他孤身一人坐在池塘边喝酒。
将醉未醉,看到死去的祖父辛赞,大哥耿京,朋友陈亮,都坐在桌子对面看他。
仿佛在无言地提醒,如今的他是多么颓废,浪荡不堪,虚度年华。
他醉醺醺地冲出去,趁着月色,在野地里撒酒疯,咒骂朝廷,指责上天:我已经很努力地去做了,可是我做不到,也没有人能帮我,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第二天醒来,他已经被人救起,躺在床上,吏部的命令也到了。
从这一天起,辛弃疾所有的官职尽数削去剥夺,沦为一介布衣。】
【朝廷里的人,意思很清楚,让他以后不要再提北伐,不要再惹麻烦。
不然他的下场,就会和他的庄园一样,灰飞烟灭。
辛弃疾心领神会,他也早过够了被排挤打击的生活。
这样的官场,只让他感到恶心。】
【67岁那年,朝廷贸然北伐,辛弃疾四处奔走,不能阻止,反而被骂迂腐懦弱。】
【随后军队节节败退,如辛弃疾所料,溃不成军。
边境狼烟四起,金国骑兵凶猛,无人能挡。
皇帝在大殿,问满朝文武,还有谁能领兵出征。
死一样的沉默之后,有人壮起胆子回答:辛弃疾。】
【68岁的辛弃疾,终于被征为枢密都承旨,主持北伐。
这是他一生都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机会。
但他此时已经又老又病,很快就要死去,甚至不能出发,去战场上再看一眼。
一个月后,辛弃疾死在了床上,去世前,高举着右手,大呼“杀贼,杀贼,杀贼。”】
【辛弃疾离世三年后,陆游也因病去世,留下绝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9年后,庐州出生了一个婴儿,家人为他起名云孙,长大后的他,改了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文天祥。】
【又43年,大宋灭亡。
崖山之上,大臣陆秀夫背着皇帝投海自尽,十万士兵血战到死,十万百姓自杀殉国。】
(本章完)
第35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
重生:官运亨通、
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
南璃萧景煜、
安南笙穆伏城、
重生之官屠、
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
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