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数十年一晃而过, 镜中人开始衰老。
有人不堪忍受,有人逐渐麻木。也有人默默等待,只为最后一瞬的转机。
镜外仅仅过去三个月而已。
这三个月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好捱。
雪化后,积在雪下的各种人畜尸体都露出来了, 大太阳一照开始腐烂, 疫病丛生。被这两场大灾一闹, 今年收成更不可能好。
赵瑛心想,好像……这段时间她居然没听到什么风声?
按理说该有一场乱的,每有天灾必然伴随人祸, 各地不是闹起义就是邪门教派。况且此次雪灾和疫病,都至少覆盖了几十座城,涉及百姓数万万众,不是简简单单办几次庆功宴就能压下去的。
但叫她奇怪的是,竟然真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压下来了。疫病还没过去呢, 每天陛下还要垂问疫区灾情,结果大家似乎都并不奇怪,也并没有引起什么乱子,好像这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平静水面下, 总有些叫人心惊不敢探究的深漪。京城再热闹, 叫赵瑛看来总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相比起这些事,赵瑛更在乎一个结果——姜遗光到底怎么了。
已经三个月了。
虽说镜内镜外时间流逝快慢并不相同, 不过大家都默认,镜外人等待越久,镜中时间只会更久。每次想到这儿赵瑛都不免咋舌, 他到底待了多久啊?
他还活着吗?
姜遗光的镜子在一入镜后就被收走了, 任凭赵瑛怎么打听也不知去向。后面还是托了明孤雁才知道,镜子居然在陛下那里。
这岂不是意味着……就算姜遗光真出了事, 只要陛下想瞒住,他们就别想知道?
心里再急,面上也不能叫人看出来。陛下的意图很好猜,估计就是怕万一姜遗光没了,其他人失去希望嘛。
赵瑛只能默默祈祷,姜遗光这小子命大,别死了。
结果没多久她就打听到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陛下将前去咸阳。
赵瑛几乎是马上就想到了朝廷暗中在骊山设立的骊山司。姜遗光曾告诉她,骊山司直属于天子,朝中各事一律不沾,独立于六部之外,只管潜心研究秦皇陵和骊山古迹的奥秘。
她还记得,骊山那块儿后面不知怎么到了姜遗光手里,变成他管着的了。但是姜遗光也提过,他发现手下不少人并不真的听命于他,而是听从另一人,骊山司中另有势力。
姜遗光几次试探,那人都不现踪迹。赵瑛非常怀疑,骊山幕后可能也是那位据说活了很久的人。
“真的假的?陛下去那里做什么?”赵瑛更想知道是不是幕后之人又做了什么,才让陛下做此行径。
明孤雁:“真的。不知道。”
在姜遗光入镜后不到半月,她也入了一回,不出三天便出来了。赵瑛特地去看过她卷宗,不免对其生出深深敬佩之感。
先前明孤雁一直跟着姜遗光,后面又跟在陛下身边待了几日,结果从镜子里出来后,她哪里都不去了,就在近卫分配的庄子里,还主动透过话来表示亲近。
赵瑛接了她的枝,日日拜访,对方也不嫌烦,有问必答,不过一旦问到涉及幕后之人的问题,她就一句话也不说,默默擦剑。
陛下的消息也是她告诉赵瑛的,现在还没有颁旨,只是在准备,朝中没几个人知道,几个灵敏的老臣察觉出来也不敢说。
赵瑛不知道明孤雁到底在想什么。她不早就是那位的人了吗?为什么还要接近自己透露那么多事,莫非是受了那人示意?
想不通她就不想了,赵瑛自认本事不大,能活一日算一日。不管陛下也好、明孤雁也好,还是那个幕后神秘人,他们要做什么,都不是她一个小女子能随意掺和的。
“你要跟着去骊山吗?”她问明孤雁。
明孤雁点头:“要。”
赵瑛:“你去做什么?”
明孤雁又不说话了。
赵瑛:“陛下何时动身?”
明孤雁:“约莫一个月后,在冬日前入山。”
赵瑛:“她走了,朝中事务怎么办?要是她在骊山中遇到危险怎么办?”
明孤雁:“陛下将立太女。”皇太女是她从宗亲中亲自选出来的,和皇太女一起册力的还有同样挑选好的摄政王,圣旨已经拟好,就等着昭告天下。
赵瑛这回真吃了一惊。
陛下到底要做什么?已经到了托付后事的地步吗?
转念一想,当真好手段,立皇太女又立摄政王。
据说那位皇太女不过十岁出头,摄政王则是陛下的另一位姐妹。即便她不在朝堂,一人年幼但名正言顺,另一人年长却师出无名,二人势均力敌,加上还有一位废太子、如今的诚亲王坐镇,三方人相互制衡,她的皇位才能坐得稳当。
就算她回不去了,有诚亲王在,摄政王也不可能一家独大。等太女长大,她自然能收回权柄。如果太女不争气,那摄政王或诚亲王便是下一任天子了。
这么一看,陛下肯定不是特地找死。她应该有些胜算才是。
赵瑛琢磨着,陛下既去往骊山,一定是为了九鼎一事。据说九鼎内刻符文暗藏玄机,聚齐九鼎,可以打开秦皇陵,窥得长生不老的奥秘。
她也隐约听说过,九鼎聚齐了。虽然不知道怎么聚齐的,谁带回来的。但若是真凑齐了……
——陛下她……真想要打开秦皇陵啊?
从明孤雁的庄子里出来后,赵瑛还有点不可思议。回到自己住处后,明孤雁又送来一份更不可思议的调令。
陛下将会下密旨,命她随大军同去骊山。
赵瑛不想去,她已经怕了,幕后那人完全不是他们能抗衡的,她感觉就算把陛下和先皇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敌得过。但陛下近日动作频频,分明是不愿再维持表象,要与那人一较高下。
她可不想找死!
可她又无比清晰地回想起明孤雁说的每一句话。
恐怕明孤雁不只是为了告诉她这件事吧?更是变相威胁她,那人已经盯上她了,她必须一道去。
该死的!她居然现在才想明白!怪道明孤雁这厮如此乖巧,问什么答什么呢。
她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价值,这些人都把她逼往骊山,是为了引出姜遗光?
赵瑛不断转动腕上串珠,数了几千个数,才渐渐冷静下来。
明孤雁只是来提醒她一句,叫她有个准备。
等了不到半旬,陛下就立了皇太女,动作非常快,连吉时都没算,礼服、金印、宫殿通通没有,颁下圣旨后就把人接到了宫里,住在诚亲王当年曾是太子时的宫殿。
摄政王也立了,不知道她从哪个犄角旮瘩翻出来个远亲,年轻得很,二十来岁。同样有相同的血脉,相似的背景,陛下上朝时当着群臣的面说太女过于年幼,所以在她离京的这段日子,由摄政王监国。
陛下之所以离京,是为了去骊山避暑,同时为先帝祈福。
且不说这都快入秋了,还有没有避暑的必要,骊山这个地方大家都听过,都知道那是一片不平地,从未建过行宫,也从没有皇帝去那里避暑的。
傻子才信陛下真是去避暑呢。
亲临险地,陛下要做什么?
满朝文武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陛下用一种“不过一两个月朕就回来”的口吻,他们许多人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想劝也没办法劝,只好看着陛下左牵摄政王,右牵皇太女,来到龙椅下方,一左一右各一座位,引他们坐下。
女帝笑容和煦:“朕离京这段时日,你二人当如辅车相依,不可误了大事。”
皇太女与摄政王忙起身道遵命。众臣更是齐齐拜下,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些瞥皇太女,有些瞥摄政王,还有些偷偷瞄跪在最前面的诚亲王,后者恭恭敬敬,看不出一丝异样。
确如明孤雁所说,赶在中秋前,陛下已点齐军队,浩浩荡荡向骊山进发。
军队是一支整军,从上到下骑马的传信的打探的都齐全了,据说有足足万人。随行的还有数十入镜人和两位元帅,十几位将军。
赵瑛还听明孤雁说,陛下把近卫也带走了一小半,尤其是最擅暗道的九皋卫和专养武功高手的寅客卫,大半都调到了身边。
人越多,行进速度就越慢。即便陛下特地不在任一城池中停留,当地官出来拜见后第二日就走。整支大军也快不到哪儿去。
赵瑛每天就跟在御驾前后跑,轰轰隆隆马蹄声听惯了,到夜里慢慢静下还有些不习惯,梦里仿佛还在行军似的。
载入镜人的马车就在御驾周围,从高处俯瞰简直像把御驾包围了起来,且规格都不低,只比郡王差点儿,车里躺十来个人都没问题。
入镜人们起初都坐在马车里,围桌一块儿吃吃喝喝聊天,赵瑛借此认识了不少入镜人,但坐久了以后大家都烦了,厚帘子放下车里闷得很,打开又进沙。后来同马车的人大多都下来骑马,她也日日下来,吹着风还好些。
叫她想不通的是,明明幕后之人的眼线遍布各部,就她所知,他们将去的骊山司,管着入镜人的近卫、乃至入镜人中都有那位的人。
陛下居然全然放心把人都在身边?就连明孤雁她都放心?她还经常看到明孤雁被叫去车上说话。
不过每回车上伺候的人都会被叫下来,无人知晓两人说了什么。
其他人对明孤雁越来越客气,连带对她也更客气。谁叫明孤雁任何人都不搭理,只和她说话呢。
深秋之际,大军终于到了咸阳城外。
第596章
同类推荐:
捡到一只小狼狗、
结冥契后我逃不掉了、
守寡后我被亡妻罩了[种田]、
刑侦:追溯、
妖族移民局,禁止单身、
天师·从入门到入坟、
燃烧的蜂鸟、
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