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盛唐挽歌 第82章 上架感言

第82章 上架感言

    第82章 上架感言
    8月1号书正式上架,感觉时间过了一个世纪。
    这本书前前后后,酝酿了很久,又因为一些原因提前上线,老实说我压力还挺大的。上本书我就有过“历史小说该写什么”的问题,现在这本书,就是我给的答案。
    历史小说,就是要写历史。
    于是我采用了主线-隐线交错的手法,把主角方重勇设定为一个“观察者”的角色,给读者带来盛唐风物。
    简单说就是前期多看多想少参与。
    前半部写盛唐,后半部写挽歌,我起名字的时候,可谓是费劲了心思。尽量还原大唐真实的一面,它强大,它有自身的魅力,但它也有相应的问题,也是历史的产物,难逃历史的审判。
    什么叫“盛唐风物”?
    历史的记忆,是需要载体的。
    可能是一张绢帛,可能是一张简牍,也可能是一幅画,或者一杯酒,甚至一碗饭。
    历史是实实在在的,不是正史里的空洞话语,不是被人随意揉捏的是是非非。
    衣食住行,这些可以表达盛唐风物。
    诗歌与典章,也可以表达盛唐风物。
    他们交相辉映,构成了大唐的盛世画卷。
    这就意味着,本书很多篇幅,不会写传统的爽文剧情,也不会故意开车吸引眼球,打着“盛唐开放”的幌子写低俗剧情。
    下半身那点事,很多人爱看,我也不是不会写,但作者不能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
    作者毕竟不是读者。
    这样写,肯定会让一些追求“爽点”的读者不爽。剧情会缺了装x打脸,甚至部分读者会因为自己的认知缺失,而认为作者是在乱写。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因为无论是什么书,都会有喜欢它的人,也会有不喜欢它的人。
    这本书的内容和写法,本身就会过滤掉一批读者。而以目前的市场环境,这一类书,或许可以有所建树,但注定难爆火。
    上本都督让我成为了五级作者,也让我领悟了流量的秘密。
    我是草根,没有后台,没有团队,没有帮扶,也没有py交易。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作品;我的路,也只能靠不断打磨作品走下去,没有别的办法。
    历史小说陷入瓶颈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为了破局,很多作者开始变革求生,最常见的就是“套皮换核”。
    历史事件很复杂,想写清楚来龙去脉,需要一定写作功底和写作逻辑。但是套一层皮以后,事情就简单了,历史只需要大概就行,剩下的就按真正的内核去写便可以。
    比如说历史都市文,写的是都市;历史黑道文,写的是黑道;历史官场文,写的是似是而非的官场。读者们不熟悉古代,但他们很熟悉现代,套一层皮写现代故事,很容易引起共鸣。
    然后我就在想一个很让人无语的问题:历史文作家,为什么不去写历史呢?明明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
    历史文作者把历史写得无趣,那肯定是作者的问题啊,怎么能怪历史故事不好讲呢?
    b站安州牧的历史系列视频(如南北朝),都可以有大量的粉丝,那些故事,没有任何创新,全都是史实,史书上记载的史实。
    为什么有人看,还有那么多人看?问题出哪里了?
    问题就在于很多历史文作者,并没有把心思在对历史逻辑的研究上,没有把心思在对历史事件影响的研究上。因为没有做功课,所以没有东西写,因为没有东西写,而稿子必须要有剧情,所以就只能以别的方面剧情作为填充。
    比如女人啊,比如装逼打脸啊,比如配角全部都围着主角转啊,不一而足。不是作者喜欢这么写,而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不得不如此。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历史文里没有历史,就像是桂茶里没有桂,红烧排骨里面没有排骨一样。
    都市文里面就有各种式装逼打脸,历史文你不给我上历史剧情,我何不直接去看都市文?
    读者对于历史文中历史的温度,是很敏感的。有可能每一章历史剧情只多了一点点,读者的体会就会完全不同。而历史文中囫囵吞枣一般胡乱搬运史书记载而不加以分析甄别,则有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
    为了写这本书,我直接以历史系硕士博士论文和期刊乃至文物考证论文为参考重点了。我没办法去考证石碑,考证出土文物,所以只能用这样偷懒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这本书。
    第一卷的很多剧情,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全起点只有我一人写得出来,比如说仿粟特锦的事情就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只是它在一般网站上查不到,业没有人会明明白白写出来罢了。
    要谈知识渊博,我还远远谈不上,但我可以摇人。
    收费章节,从河西开始。这一卷在规划的时候,我也犹豫了很久。
    要是按某些爽文读者的想法,其实我应该安排小方潜伏长安夺权的,搞死李林甫,弄掉杨玉环,收买潜力将领,在安史之乱中取而代之,设一个傀儡,最后加九锡。
    并不是不能这样写。虽然这有可能让配角全都变成智商低下的人,但是……也有很多读者买账,事实证明,爽文读者并不会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哪怕他们再回头看第二遍的时候会感觉恶心。
    可是,大唐的发展重心始终都在西域,那是中国人古代的“大航海时代”,充满了机遇和冒险。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断绝,中国人扩张自信张扬的年代渐渐远去。
    汉唐雄风,半在河西。如果不写河西,不写西域,那算什么写出了大唐风物?
    读者们看到一个老硬币顺利夺权,从基层到皇帝,固然是有些爽点的。
    可是,历史文就真的只是阴谋诡计么?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盛唐时唐人在西域开拓进取,包容并蓄的风气,对于今天很有借鉴与参考的意义,是时代的声音,甚至是时代的呼唤!
    好的为我所用,不好的向我学习,唐人的开放与自信,不在于女性的放荡不羁,而在于社会层面的自信昂扬。
    这便是唐代“以我为主,四海一家”的核心思想。
    我觉得,这些东西比那些诡谲的计谋和不合时宜的“现代发明”,更有历史的味道。
    至于本书的成绩,我也没有多少苛求;我以我心写文,凡事问心无愧即可。
    历史就是浩浩荡荡,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用毛爷爷的一首词来表达: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