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不知有晋
喧闹的酒肆内,郭振羽和陈元明旁若无人的交谈着。
“元明兄此行,收获如何?”
陈元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
“不瞒振羽兄,今年梁公改革商税,由长安去往银川,途经十五县,光是关税就得被抽去三成,但是陈某准备等过些时日,再走一趟。”
桓熙在今年伊始,开始重复征收关税,每过一县,缴纳百分之二的关税,陈元明再想将货物运往银川,就得缴纳百分之三十的关税。
这么高的关税之下,陈元明还愿意往银川贩货,可见陈元明去年收获了怎样的暴利。
在过去的政策之下,官府不会重复征收关税,只需要一次性缴纳百分之二的过税,西北之大,任你行走。
因此,只要瞅准商机,牟取暴利并非难事。
只不过随着政策的改变,这样的好光景已经不复重现。
郭振羽闻言叹息:
“太后临朝称制十一年,有大功于国,尊荣至极,她的贞洁,岂容你等诬蔑1
“家兄口风很紧,不曾提起,可既然是梁公当面吩咐,肯定不是等闲的差事。”
顷刻间,众人哄堂大笑。
说着,陈元明问道:
酒肆之中,陈元明阴阳怪气道:
“我道是谁,听口音,原来是个南人。
“听说令兄奉命前往江东公干,不知所为何事?”
温式之铁青着脸,气得直哆嗦,砰地一声,温式之重重拍在桌案上,哄笑声戛然而止。
温式之愤慨道:
当然,更难熬的是与家人骨肉分离,一走就是一年半载,根本就顾不上父母妻儿。
说着,郭振羽用眼角的余光瞟了一眼邻桌的温式之、沈赤黔,就是想让眼高于顶的二人听清楚自己的厉害。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令兄为梁公办差,四处奔走,你自当留在家中侍奉父母,怎可与我走南闯北。”
“早知如此,当初我就应该与你一同前往各地行商。”
作为行商,远比坐贾辛苦,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情。
他的兄长郭振翅,那可是为梁公办事的,曾经被梁公唤到跟前,当面吩咐差事,不会真以为自己真是个没有靠山的小书商吧。
郭振羽闻言,挺直腰背,特意提高了嗓门道:
郭振羽的话音刚落,就有一名粗汉借着酒劲起哄道:
“如今太后寡居在宫,令兄前往江东,莫不是奉命为太后送去定情信物1
‘砰’地一声,哄笑声戛然而止,众人惊诧的望着拍案而起的温式之,不明所以。
众人惊诧的望着温式之,不明所以。
“老公说得好呀,太后有大功于国。
陈元明摇头道:
温式之看着粗汉与那些哄笑的食客,对他们不敬太后心生愤慨,怒道:
“只是陈某有些许疑惑,不知老公说的功劳,是指太后任用其父北伐,还是她重用殷浩,致使多年经营,毁于一旦。”
温式之语塞。
郭振羽本就对温式之不满,此时见好友出言反驳,也立即帮腔道:
“羯赵荼毒北方生灵之时,太后何在!晋室又何在!
“若非梁公收复关陇,保境安民,我等安能在此闲谈!
“太后是非不分,重用会稽王、殷浩等奸臣,阻挠楚公北伐,坐视关东百姓身处水深火热。
“此等作为,也敢妄称于国有功1
此前公然拿太后开刷的粗汉也附和道:
“我等北方之人,只知有梁,而不知有晋。
“所谓太后,于我等而言,不过是一妇人而已1
酒肆内的众人纷纷称是。
温式之的脸色难看至极,就在沈赤黔犹豫是不是应该亮明身份的时候,只见温式之拂袖而起,气冲冲的离开了酒肆。
沈赤黔赶忙追了上去,走出酒肆大门,沈赤黔劝慰道:
“温公息怒,我这就派人通知官府前来抓捕,胆敢对太后不敬,酒肆里的这些人,一个也别想逃走。”
然而,温式之却摇头道:
“不过是些无知小民罢了,又何必与他们计较。”
经此一事,温式之也彻底没了游兴,与沈赤黔离开东市,径直回去金陵馆。
金陵馆内,温式之独坐厢房,叹息道:
“司马氏坐拥天下已有九十年,如今,只怕真要作古了。”
毫无疑问,酒肆中发生的事情,给了温式之极大的冲击。
他当然知道桓熙在关中深得人心,但实在没有想到,北方民众对于晋朝的归属感,居然淡薄到了这种程度。
许久,温式之取来纸笔,为正在交州担任刺史的兄长温放之写信,向他道出自己在长安的见闻,信中写道: ‘依弟所见,晋祚不长,桓氏当兴,愿兄长慎思明辨,谨慎行事。’
此前,朝廷授予桓温录尚书事、假黄钺,加督司、并、冀三州诸军事,同时要求桓温放弃交、广二州的军权,但被桓温推辞,宁愿不领这道恩旨,也不肯交出二州军权。
可以想见,交州、广州的归属,将是未来朝廷与楚国争夺的重点。
而广州刺史谢奉与交州刺史温放之的态度,则是决定性的因素。
这也是桓熙为何要对温式之以礼相待的原因。
广州刺史谢奉出自山阴谢氏,属于陈郡谢氏的一支,但早在两汉时期就迁来了会稽郡山阴县,谢安隐居在会稽山阴,除了这里山水秀丽之外,未尝没有与山阴谢氏亲近关系的意思。
沈赤黔回到未央宫,立即向桓熙汇报了酒肆之事。
一直以来,桓熙始终不曾严格管控民间舆论。
他对孤儿寡母的喜好,可以说是人尽皆知,长安百姓以此作为谈资,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
无论桓熙看上谁家寡妇,娶了谁的母亲,只要他能保护一方安宁,让关陇百姓过上好日子,谁又会在意他裤裆里的那点破事。
桓熙之所以放松对舆论的管控,也是因为在他入主长安以后,成绩有目共睹,深得百姓的爱戴,众人即使调侃他的癖好,也并不带有恶意。
沈赤黔此前没有在酒肆中当场发难,正是因为食客们话里话外,都是偏向着桓熙。
当然,他们是在抨击桓熙的政策,煽动民众对桓熙的怨恨,沈赤黔哪会询问温式之的意见,当场就把人给捉了。
桓熙耐心听沈赤黔说完事情的经过,并没有追究此事,大兴牢狱的打算。
但他也不容许别人拿自己的心头好来说笑,桓熙沉声道:
“太后贵为国母,桓某尚且敬若神明,岂容他人非议。
“况且北伐失败,罪在会稽王弄权,殷浩自大才疏,满朝文武尚且被殷浩蒙蔽,又何必去苛责一位妇人为何不能事先察觉。
“赤黔,你去一趟中书省,告诉权中书,得让世人知道,今后再有人敢不敬太后,便是与我桓熙为敌,桓某必将严惩不贷1
沈赤黔领命而去,当天,权翼便写好一篇公文,交由桓熙过目后,送往尚书省,由王猛安排人在长安各坊市内张贴。
权翼秉承桓熙之意,在文中为太后开脱,将罪责全都推到了司马昱、殷浩等人的头上。
当日与温式之、沈赤黔同在酒肆的食客,见到张贴的公文,无不吓得汗流浃背。
他们正午才在酒肆当着一位江东老翁的面调侃太后,下午官府就有告示发出,为太后辩解,同时禁止民众议论太后。
联想到江东使团正在长安,不难猜出那位衣着华贵的老者,必定是使团中的一员。
陈元明、郭振羽等人在惊恐之下,不约而同的逃离了长安,直到家人送来消息,官府并未派人搜捕他们,这才壮着胆子回家。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温式之在长安逗留了五天,看上去并没有受到在酒肆时,所发生的不愉快的影响,偶尔受邀去到未央宫时,也是与桓熙谈笑宴宴。
当温式之离开时,桓熙在城门处与他执手告别,二人依依不舍。
似乎在温式之出使梁国期间,桓熙与他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正月二十。
阿满等人由桓虔护送回了长安,最高兴的自然要属谢道韫、李媛、韩嫣等人。
母子重逢,又怎一个欣喜了得。
“孩儿拜见阿爷。”
阿满从母亲的怀抱中脱身,领着弟弟妹妹们向父亲见礼。
“都起来吧。”
桓熙揉了揉阿满的小脑袋,一把将洛娘抱起。
阿满、洛娘两兄妹已经五岁了,再过几年,桓熙再想与女儿亲昵,可就要注意分寸了。
正所谓儿大避母,女大避父,男女之防,自然也包括了父母与子女。
桓熙抱着洛娘,询问阿满道:
“在你祖父身边,可曾努力读书。”
阿满嘿嘿直笑,避而不答。
桓熙摇头不已,答案显而易见。
他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毕竟桓温平日里公务繁忙,偶有闲暇,也是要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而司马兴男对教育并不重视,桓熙当初就是担心这一点,才态度坚决的拒绝将阿满送往江陵,将他留在自己身边教养。
桓熙无奈道:
“罢了,念在你平日读书用功,为父也不责怪你了,只是回了长安,不可再生懈担”
阿满欢呼雀跃,一個劲地点头称是。
(本章完)
第222章 不知有晋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
重生:官运亨通、
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
南璃萧景煜、
安南笙穆伏城、
重生之官屠、
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
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