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167.第166章 天人感应

167.第166章 天人感应

    第166章 天人感应
    时维四月,岁在甲寅,即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四月下旬。
    桓熙早在一开始得知桓温即将北伐之后,就不得不做出决定,放弃自己巡视凉州,会盟河西各部的计划。
    当桓温来信告知他,自己将在六月出兵,桓熙也赶忙回信一封,表示自己会配合东出。
    然而桓温并不领情,他收好了桓熙的来信,对郗超说道:
    “熙儿说要出兵助我一臂之力。”
    说着,桓温佯怒道:
    “周成并非强敌,破之易如反掌,没想到老夫蛰伏多年,今日却被一个孺子轻视,以为没了他的帮助,老夫就收不得许昌、洛阳。”
    郗超闻言笑道:
    “世子将楚公的北伐大计,放在自己的事情之前,能有这片孝心,楚公应该高兴才是。”
    此前一直绷着脸的桓温也终于忍不住,他笑着摇头道:
    “终究瞒不过你的眼睛。”
    桓温当然高兴,但他并不准备接受桓熙的这份好意。
    事实上,江南已经有一种离谱的论调流传,认为桓温能有今日,离不开桓熙的搀扶与帮助。
    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当年伐蜀,桓熙就是与袁乔并列的首功。
    笮桥一战,也是桓熙劝说桓温坚持下来,稳定住了军心。
    而桓温在灭亡成汉之后,并没有能够继续建立功业,只是趁着北方大乱的空隙,收取了南阳、义阳二郡,体现不出真实能力。
    随着桓熙在北方不断地攻城略地,这种论调也越来越有市场,甚至有人笑称,如果自己能有桓熙这样的儿子,只怕成就要比桓温更高。
    桓温素来骄傲,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这种论调。
    他筹备光复旧都,未尝没有借此扬眉吐气的想法,又怎么愿意让桓熙掺和其中。
    否则,就算是成功收取了洛阳,世人还是会说:瞧,桓温还是离不开他的儿子。
    郗超侍奉桓温多年,当然明白他的想法,知道自己不可能劝他回心转意,但还是提醒道:
    “楚公,攻取洛阳不难,如何守住洛阳才是难事。”
    桓温并非不知道,占据洛阳,等同于直面虞国与燕国的危险。
    河东自不必多说,而燕国,以他们的骑兵速度,不出四天就能从邺城奔赴洛阳。
    北魏末年,尔朱联军败于邺城城外的韩陵山,斛斯椿只用了四天时间,率领部众提前一步赶回了洛阳,血洗尔朱氏,为高欢献上了城池。
    当然,这一段故事桓温并不知晓,但他清楚,如果燕国要攻打洛阳,苻健肯定乐意给慕容氏借道。
    可桓温并没有放在心上,他道:
    “慕容恪享有盛名,但我听说他以五万精骑交手冉闵一万步卒,十战十败,最后实在束手无策,只得想了一个笨办法,让五千精骑以性命去拖住魏兵,方能取得胜利。
    “以众凌寡,魏兵甚至食不果腹,居然打出这样的仗来,慕容恪有名无实,并非我的对手。”
    倒也不怪桓温小瞧了慕容恪,那一战,打得实在丑陋。
    至于苻舰苻雄兄弟二人,桓温倒是知道,他们兄弟,一个领军五万,却奈何不了区区一座城池。
    另一个甚至被桓熙带着一群没有进行过整编,临时接手的匈奴人迎头痛击,狼狈而走。
    桓温一想到自己北伐,将要面对这种对手,不由感慨道:
    “北境无英雄,遂使小儿辈(桓熙)成名。”
    毕竟他桓温凭着一万精兵就能灭亡成汉,如今早已准备了五万精锐步骑,就等着夏秋之际出兵北伐,按理说,就应该横扫中原,如今只是把目标放在许、洛,已经算是在求稳了。
    然而桓温并不清楚,慕容恪面对的一万冉魏精锐步卒,都是在经历过一场场厮杀,而练就起来的强兵,又在林地作战,占据了地利。
    他也不知道,苻健面对的高王城,又究竟是怎样的险峻。
    桓温从未去过北方,如果可以亲眼看一看高王城所在的山川地势,恐怕能够收起轻视之心。
    至于匈奴弓骑,桓温对于骑兵的应用,自然比不过桓熙。
    在没有见识过骑兵步射战法之前,他确实很难想象苻雄当时的无力感。
    实际上,桓温能以一万精锐轻兵疾进,攻取成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汉无英雄,遂使他成就这场丰功伟业。
    桓温为桓熙回了一封信,信中让桓熙专注自己的事情,当然,言辞比较委婉,比较正如郗超所说,桓熙能有这份孝心,始终是好的。
    桓熙收到回信,一直愁眉不展,原因是他从郗超的私信中听说了桓温对待北方敌人的态度。
    正所谓骄兵必败,更何况慕容恽慕容垂、苻舰苻雄等人并非桓温以为的那样不堪。
    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北伐,只怕攻取了洛阳,也会凶多吉少。
    因此,桓熙还是准备在桓温北伐期间,移师弘农,做好虞国、燕国一旦袭击洛阳,自己随时东出,救援桓温的准备。      只是,事情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
    过去几年,上天庇佑,桓熙的治下虽然常有小旱,但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灾情,以关陇地区的气候来说,还算是风调雨顺。
    然而,梁国刚刚建立不久,天灾就悄无声息的来临。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五月。
    凉州武威郡等地的田野间,民众无不哀嚎哭泣。
    分明正值盛夏季节,但是一场大霜突如其来,降临在凉州,将田里的禾苗、果实尽数冻死,今年武威、金城、西北三郡注定颗粒无收。
    凉州长史,武威郡太守赵俱亲自视察城外的田地,目睹灾情,不由眉头紧锁。
    他担心的倒不是灾情,毕竟凉州不同于江南、中原等地,相较于农耕,畜牧业才是凉州地区的主要农业方式。
    但问题就出在五月降霜这件事情上。
    在古人的认知里,五月飞霜,六月飞雪,这都是上天在示警。
    早在窦娥冤之前,《淮南子》就曾记载:
    战国时,邹衍尽忠于燕惠王,而被人陷害入狱。
    邹衍在狱中仰天大哭,时正炎夏,却忽然降霜。
    如今凉州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上天示警,民众很容易联想到桓熙将凉州刺史张曜灵软禁在长安。
    前凉基业传到张曜灵的手上,历经六代,哪怕桓熙将张轨的后裔全都带去了关中,但想要消除张氏在凉州的影响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事情。
    一时间,流言四起,都说是桓熙强行将张氏满门迁走,所以才酿成了这场灾祸。
    这是上天在警示众人,必须将张曜灵迎回凉州,否则天神一定会再度降下灾难,以惩戒众人。
    早在五月大霜的奇异天灾出现之后,赵俱就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向长安送信。
    这也是桓熙设立加急通道以来,第一次启用六百里加急。
    赵俱见事情果然在向自己所预料的方向发展,不得不搬进了武威大营,又派遣凉州主薄牛夷前往金城郡,坐镇金城大营,约束营中将士。
    牛夷出自陇西牛氏,也是当年桓熙进攻秦州,与赵俱一同投奔桓熙之人。
    杨安见流言愈演愈烈,也不得不住进了西平大营。
    三人与将士们一同生活,隔绝军营与外界往来的同时,不吝赏赐酒肉,以稳定军心。
    他们都清楚,一旦被桓熙安排在武威、金城、西平三郡的一万骑卒也被流言影响,发生暴乱,局势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三人也在努力想要控制流言在外地的传播,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们伸不了这么长的手,只能尽力稳住军中将士。
    姑臧与长安相距一千八百里,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桓熙在凉州受灾后的第四天,终于得知了整件事情的经过。
    雍州,长安。
    大将军府内,气氛有些诡异。
    得益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不仅是那些升斗小民,就连桓熙麾下将佐,都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上天在示警,建议桓熙将张曜灵暂时送回凉州。
    反正只是傀儡,在哪里当都一样,张曜灵如今年纪还小,将来等他稍微长大些,是重新送回长安,还是让他死得不明不白,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桓熙阴沉着脸,他无法跟众人解释,所谓五月飞霜,六月飞雪,都只不过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那些科学知识,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的。
    正在众人进言的时候,王猛站了出来,他驳斥众人道: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惧!今日若因五月降霜,而将张曜灵送回凉州,岂不是认可了张氏受命于天,统治凉州的说法1
    说着,王猛向桓熙躬身道:
    “梁公,臣以为,为今之计,不应该商量是否送走张曜灵,而是要紧急调动军队,护卫主公西巡,趁着赵俱等人尚能控制局面,震慑宵小,稳定人心。”
    权翼出言赞同道:
    “荀子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尧舜为古之圣贤,何以黄河在舜的治下屡屡泛滥,倘若真有天人感应,难道是舜的过失触怒了上天!
    “臣请出兵凉州,若有叛逆,正可借此机会,一举扫清1
    感谢书友德克猫、书友20200111095608114的打赏
    《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其(张祚)国中五月霜降,杀苗稼果实。
    凌晨三点还有一章,三千字,今天先补一千,后面的慢慢补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