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18章 兵临旧都

第118章 兵临旧都

    第118章 兵临旧都
    桓熙入城之后,夜间,那些冒认东汉太尉杨震为祖先的人再度找了个过来。
    他们这般坚持,也是希望能够自抬身价,求取官职。
    桓熙出面接见了他们,对众人道:
    “诸位身份真伪,桓某不能分辨,也无法为你们坐实,但杨亮父子正在家父帐下听用,我自会修书向他询问。”
    听桓熙这般说,众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弘农杨氏在西晋时就曾被夷灭三族,如今人丁单薄,他们是不是冒名顶替,杨亮作为杨震的玄孙,又怎会不知。
    桓熙见众人退缩,长叹道: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邓艾年少时也曾为人牧牛,却能成就不朽功名,诸位若是真有才干,无论是否名门子弟,桓某都会加以重用。”
    没有人怀疑桓熙这句话的真实性,毕竟他麾下的军师将军王猛,就是最好的证明。
    桓熙打发走了这些人,又将杨安唤来,不悦道:
    “我观冒名之人,不似辛劳模样,这又是何故?”
    原来杨安不知道桓熙是否会替他们坐实身份,因而并没有驱使他们出城劳作,如今桓熙说起这事,面露不悦,杨安没有辩解,只道:
    “末将知罪。”
    桓熙微微颔首,他对杨安的态度还是满意的,说道:
    “吩咐下去,明日起,安排这些人与百姓同工同食。”
    实际上,桓熙对于那些冒认士族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恶感,毕竟又不是冒认的自己亲戚。
    其中若是真有大才,他自然愿意出面担保,为人坐实身份。
    翌日,桓熙为杨安留下五千步卒,在驱使百姓抢收粮食,筹集军粮的同时,也由杨安领军攻打弘农郡的宜阳、湖县、黾池等县,一如在弘农县所为,驱使百姓收粮。
    事后,会将老弱妇孺送往关西分田授屋,留下丁壮作为民夫调用。
    当然,因为粮食被桓熙征走作为军粮,桓熙也自然会如先前所言,将他们养到明年秋收。
    桓熙统率其余步骑继续东出,东行三十里,正午时分抵达曹魏函谷关。
    眼前的函谷关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雄伟,甚至稍显荒败。
    归根结底,是因为曹操修筑函谷关的同时,为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196年)在麟趾塬上,又设立了一座潼关。
    潼关的出现,使得函谷关的军事地位降低,不久就被废弃。
    这也是邓遐在缺乏攻城器械的情况下,能够夜战夺城的原因之一。
    曹魏函谷关以东就是弘农郡的东面门户,陕县。
    邓遐清晨出发,提前夺占陕县,在城中等候桓熙。
    桓熙并未在这座关城停留,继续东进,往陕县与邓遐会合。
    与此同时,晋军东出的消息也由弘农败兵传到了洛阳。
    “你说什么1
    张遇睁大了双眼,紧盯着逃回来的陕县守将。
    陕县守将喘着粗气道:
    “不敢欺瞒主公,晋军自潼关而出,势如破竹,如今整个弘农只怕皆为晋人所有。”
    张遇握紧了拳头,陕县守将以为他会暴怒,没曾想,张遇大笑道:
    “好呀!好呀!桓贼若是龟缩在关西,我尚且拿他毫无办法,但他今日不自量力,胆敢侵我疆界,我必要取他首级,方能洗刷耻辱1
    张遇对桓熙可谓恨之入骨,毕竟不是谁都能够淡然接受这份突如其来的父子情。
    此事从关西传扬开来后,使张遇彻底沦为笑柄。
    平时出巡,见到有人窃笑,张遇就觉得他们是在背后议论桓熙与自己的父子情,常有人因此而死。
    此后,再也没人敢在张遇面前露出笑容,唯恐他多心。
    如果桓熙一直待在关西,无论他如何口嗨,有潼关阻隔,张遇还真就只得无能狂怒,但如今桓熙自动送上门,张遇又怎会放他回去。
    张遇一面派人往晋阳向苻健通报消息,一面在洛阳集结重兵,准备以逸待劳,静候桓熙东出。
    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当地百姓同样被驱使在田间收粮,桓熙来到县城,询问邓遐有关河南郡的情况。
    邓遐汇报道:
    “新安守将已经得知我军东出的消息,正在坚壁清野。”
    新安县(今河南洛阳新安)位于河南郡西部,与陕县接壤。
    桓熙点点头,这种事情他早就预料到了。      对方守将也不是蠢物,眼见晋军东出抢粮,自己来不及收走的粮食,也不能留在田里资敌,索性放火付之一炬。
    好在他抢收了弘农郡的粮食,足够供应大战所需。
    邓遐离开后,桓熙唤来此前被邓遐生擒的弘农太守,交给他一封信,说道:
    “我今日放你回去,伱为我将这封信转交给张遇,必能化干戈为玉帛。”
    弘农太守没想到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还能被放回洛阳,不由大喜,忙不迭的应下此事。
    与此同时,新安县内,百姓们看着田里的灰烬,不由失声痛哭。
    坚壁清野说得简单,但这些庄稼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轻易被人糟践了,心疼且不说,没有了口粮,又该如何熬到来年秋收。
    当然,这些不是张遇等人所有考虑的,乱世之中,稍有闪失,自己就会兵败身死,谁又会真正顾及百姓的生计。
    当桓熙由陕县东出,兵临新安城下时,坚壁清野的新安守将早已奉命撤回了洛阳,连带将城中百姓所剩无几的口粮尽数搜刮走,只留下三千余户嗷嗷待哺的百姓,以及一座空城。
    新安百姓已经搜刮不到油水了,桓熙一反在弘农郡时的举动。
    他分出三天的军粮交给饥民,让老弱妇孺们由此向西,前往关中,沿途经过各县,都会有守将、官员为他们分发下一段路的口粮,又留下丁壮为他转运粮食。
    新安百姓固然难舍骨肉分离,但事已至此,只能结伴上路。
    与此同时,弘农太守与新安守将一起返回洛阳,将桓熙的亲笔书信奉上。
    张遇看着信上的一字一句,被气得止不住的浑身打哆嗦,原来桓熙所谓的化干戈为玉帛,是在向张遇解释,自己此行,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认亲,顺带邀请张遇去喝义弟阿满的满月酒。
    桓熙还在信中表示,自己知道张遇与朝廷之间存有误会,作为父亲,哪怕是看在韩嫣的面上,他会从中调解,希望张遇不要担心,早日迷途知返。
    张遇看罢来信,气得火冒三丈:
    “竖子!安敢如此欺我1
    弘农太守见状,哪还不知道自己着了桓熙的道,连忙跪地请罪。
    张遇很想杀人,但他还是忍住了,让二人退下之后,张遇提刀来到庭院,发疯似的劈砍一个浑身插满箭矢的草人,发泄心中的愤怒。
    草人背上贴有一张纸条,上书桓熙两个大字。
    许久张遇停下了动作,他的额角青筋冒起,赌咒发誓道:
    “终有一日,我必将桓熙绑缚于此,使其身受千刀万剐之刑1
    由于张遇收缩兵力,桓熙得以在河南郡畅通无阻,长驱直入。
    当然,这也是因为曹魏函谷关荒败,而汉代函谷关并无实际作用,洛阳坐拥八关,但西面一如北侧,无险可守。
    此时,留守弘农郡的杨安向桓熙报捷,宜阳、湖县、黾池三县遣使归附,他已经派遣将领前往接管,弘农郡已经尽在桓熙之手。
    而抢收粮食,迁徙老弱,组织民夫转运军粮等等事情,也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桓熙让杨安等待杜郁东出,与他交接这些事情之后,尽快率部同自己会合。
    身边少了五千精锐步卒,终究感觉不够稳妥。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九月上旬,桓熙兵临洛阳,在城西五里扎下营寨。
    他领着精骑出营,来到城外眺望着这座西晋旧都,心中满是感慨。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占据并州,他先是在公元309年率军渡河,南下进攻洛阳,被守军英勇击退。
    刘渊病死后,其子刘聪又在公元310年卷土重来,一年内三次围攻洛阳,虽然洛阳守军依旧击退了匈奴人,但频繁遭受河东匈奴的袭扰,洛阳周围百里已经荒芜人烟,彻底沦为死地。
    公元311年,刘聪再次渡河进攻洛阳,这也是洛阳在三年内第五次遭受河东势力的围攻。
    这一次,没有奇迹发生,洛阳城终于被匈奴攻陷。
    如今,时隔四十年,桓熙带着一支晋匈军队重回旧都,实在让人唏嘘。
    而这也是桓熙为何只要洛阳人口,而不要洛阳土地的原因。
    作为西晋都城,洛阳三年内居然被占据并州的匈奴人五次围城,桓熙如果不能解决河东的威胁,如何能够放心经营洛阳。
    毕竟洛阳对于河东来说,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的黄河枯水期、冰冻期,基本是不设防的,人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如今的洛阳城,实际是由后赵石勒定都洛阳以后重建,曾经的故都,早在前赵刘聪攻克城池后,被纵火焚毁,化为废墟。
    桓熙注视着眼前高耸的城墙,下定决心,如果张遇打定主意要据城坚守,他就只带走洛阳周边的百姓,无论如何也不会强攻城池。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谢谢大家的关心,现在好很多了,不会减少更新量。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