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章 桓家父子

第1章 桓家父子

    第1章 桓家父子
    东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征西将军、荆州刺史庾翼背疽发作,病入膏肓。
    消息传至建康,举朝震惊,而同样为此忧心忡忡的,还有时任徐州刺史,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的桓温。
    桓温与庾翼志气相投,关系莫逆,曾相约一同匡扶天下。
    只是桓温关心的不仅是庾翼的生死,还有荆州刺史的归属。
    别看桓温的官号响亮,可如今中原板荡,神州陆沉,所谓的青、徐、兖三州不过是衣冠南渡之后,朝廷在南方侨置的州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州之地。
    而桓温所镇的徐州,治所位于长江南岸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至少就目前来说,荆州才是英雄用武之地。
    桓温素有大志,如今年过三旬,时年三十四岁,欲有一番作为,又怎么会对荆州刺史一职无动于衷。
    有道是人皆有私心,桓温希望接替庾翼,镇守荆州,一展拳脚。
    而庾翼也必然不会损害自家的利益,秉持公心的举荐桓温继任。
    正当休沐在家的桓温准备未雨绸缪,早作安排的时候,书房的大门被人敲响.
    思绪被敲门声扰乱,桓温皱起眉头,不悦道:
    “何人在外?”
    “父亲,是我。”
    门外响起了稍显稚嫩的答话声。
    桓温见是自己的嫡长子桓熙,眉头舒展开来,他道:
    “大病初愈,何不在屋中好好歇息,进来吧。”
    随着房门被推开,一名十四岁的少年步入书房,他生得眉目俊秀,但脸色却苍白得很,显然是生过一场重玻
    少年正是桓温与南康长公主的嫡长子,桓熙。
    “孩儿拜见父亲。”
    桓熙毕恭毕敬的向桓温见礼,桓温嗯了一声,问道:
    “你不在房中养病,前来寻我,所为何事?”
    桓熙起身答道:
    “孩儿听闻荆州发生变故,特向父亲请命,愿往建康一行。”
    桓温闻言挑眉,明知故问道:
    “荆州生变,你往建康作甚?”
    桓熙稚嫩的面容郑重起来:
    “替父亲谋求出镇荆州。”
    桓温勃然大怒:
    “庾公是为父挚友,曾有恩于我,如今他生死未卜,你却撺掇我谋夺他的基业1
    眼看着桓温怒不可遏,桓熙却并不惊慌,他镇定道:
    “荆州是朝廷的荆州,何时又成了庾家的家当!
    “孩儿知道父亲有光复中原之志,父亲怎能碍于和庾公的私谊而枉顾国家大义1
    桓温收起了怒容,问道:
    “是谁教了伱这番说辞?”
    知子莫如父,自己儿子有几斤几两,他这个做父亲的又怎能不知道,以桓熙的资质,可说不出这些道理。
    桓熙心底松了口气,但面色不改:
    “肺腑之言,何须他人教授。”
    “此话当真?”
    “不敢欺瞒父亲。”
    桓温暂且放下疑虑,继续问道:
    “你若前往建康,当如何行事?”
    桓熙早有腹稿,他从容道:
    “孩儿当以子侄之礼,拜谒何相,为他陈明利害,促成他支持父亲出镇荆州。”
    桓熙所说的何相,正是当朝录尚书事、侍中,总领庶政的何充,桓温微微颔首,他考校道:
    “你为何笃定何公一定会支持为父。”
    桓熙侃侃而谈:
    “何相与庾氏因为定策之事而交恶,他又怎能放任庾氏一门继续坐领荆州。
    “况且,荆楚,国之重镇,陆抗曾言‘存则吴存,亡则吴亡’,可谓关系社稷安危,当以能人镇守。
    “父亲之才干,世有公论,能接替庾公,镇守西藩,舍父亲,又有谁堪当此重任!
    “如今,何相辅佐幼主,却无一方诸侯为其外援若非父亲如今身在京口,不可无诏入朝,否则,父亲若能亲自登门,何相必当倒履相迎。”
    何充与庾家的仇怨很深,早在晋成帝病重时,矛盾就已经爆发,何充主张拥立太子,而身为外戚的庾冰、庾翼二人却以太子年幼,主少国疑为由,劝说晋成帝立下长君,并推荐成帝之弟司马岳,是为晋康帝。
    去年,晋康帝病危,庾家兄弟又想干涉中央,立晋康帝的叔父会稽王司马昱。
    但晋康帝却在何充的支持下,传国于时年两岁的太子司马聃。
    司马聃继位,由太后褚蒜子摄政,将国事委于何充。      经历过两次议立天子的针锋相对,何充与庾氏的关系可想而知。
    而桓温与庾翼的关系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若是不能取得何充的支持,他休想出镇荆州。
    桓温听了桓熙的分析,为之大喜,他在意的不是听到了这番道理。
    毕竟以桓温的才智,又何必桓熙点拨。
    他欣喜之处在于,这些道理是从自己的嫡长子口中道出。
    只是桓温并未喜形于色,他借口要再考虑一番,让桓熙先回房休养。
    等桓熙告退后,桓温立即唤来心腹,让他调查今日桓熙都接触了哪些人。
    荆州的消息是今天传来的京口,若是真有人在背后指点桓熙,也只能是在今天与他说的这番道理。
    不久,亲信回来禀报,在此之前,桓熙一直在房中养玻
    是南康长公主前去探望时,桓熙听说了庾翼病危的消息、
    在长公主走后,便匆匆来了书房,期间,没有任何人教他言语。
    ‘莫非我儿因祸得福,否则哪来的这般见识/
    桓温暗自思量。
    他不清楚其中缘由,但也知道这是件喜事,自古以来,也不是没有往日不显山不露水,而一鸣惊人的例子。
    再说桓熙,他离开桓温的书房,便径直回到自己的卧室。
    早在病中的时候,桓熙就已经消化了原主遗留的信息。
    他是未来东晋权臣桓温的嫡长子,也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至少上天待他不薄,生在权贵之家。
    只是桓熙身为嫡长子,却清楚的记得,接掌桓温部众的是他的叔父桓冲,而继承爵位的是如今尚未出生的桓玄。
    若不是对嫡子们的才能失望至极,桓温又怎会在将死之际,弃长立幼,弃嫡立庶,选择时年五岁的庶子桓玄。
    桓熙可不愿意就此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他迫切希望能够改变桓温对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借此参预军国大事。
    在桓熙的耐心等候中,不多时,就有人前来传话,是桓温要见他。
    再次来到父亲的书房,屋内多了一名青年,看相貌、身高,比桓熙稍长几岁,正是他的五叔,时年十八岁的桓冲。
    桓温见桓熙进门,不等他行礼,便道:
    “熙儿,往建康一事,你与幼子同行,切记不可自作主张,事事要与你五叔商议,听从他的吩咐。”
    幼子是桓冲的表字,桓温为家中长子,兄弟五人之中,唯有桓冲最受桓温器重。
    与何充结交,事关重大,哪怕桓熙说得头头是道,桓温也不放心让他独自前往。
    而桓冲虽然年轻,但处事干练,哪怕桓熙不掺和一脚,桓温还是会将桓冲派去建康。
    桓温让桓熙同去,更多还是看在他主动请缨,又是一番慷慨陈词,说得头头是道的份上。
    “孩儿谨遵父亲之命。”
    桓熙先向桓温躬身一礼,又向桓冲行礼道:
    “此行有劳叔父关照。”
    桓冲笑道:
    “熙儿所言,兄长都与我说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古人诚不欺我。”
    桓熙与桓冲说是叔侄,其实也才相差四岁。
    桓冲出生时,正值苏峻之乱,父亲桓彝举兵讨贼,却因部下江播投敌,而被叛将韩晃杀害。
    桓温时年十六岁,家道中落,母亲产下桓冲,身体虚弱。
    当时家中贫困,桓温只得抱着刚出生,尚在襁褓之中的桓冲作为抵押,与人换羊来给母亲补身体。
    羊主不愿以桓冲为抵押品,又因家中无子,愿意代为抚养桓冲,将羊赠送给桓温。
    桓冲幼年时,是寄养在羊主之家。
    直到三年后,桓温孤身闯入仇人江播的葬礼,杀其子嗣,得以扬名。
    又被晋明帝选为驸马,迎娶当时的南康公主,在出仕之后,才寻到桓冲,将他接回家中。
    桓熙与桓冲仅仅相差四岁,也注定了他们儿时常在一起,感情深厚。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