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176.第175章 才高不仕

176.第175章 才高不仕

    第175章 才高不仕
    “守成、遣使、权宜”三论是后来内阁大学士朱赓所写反对矿监税利政策的文章。
    王文龙记忆之中这篇文章获得了首辅沈一贯以及阁老沈鲤的共同认同。
    三个阁老分属不同派系能获得大家一致认同着实不容易。
    文中三个论点全都是朱赓仔细选取之后才写了出来,既能够表达反对意见,同时又为万历保留了面子,甚至还提出了折中方案。
    这是一篇在朝臣之中可以过得去在万历那里也说不出什么的绝好文字。
    王文龙前世仔细读过这篇文章,当时就被朱赓的文笔所折服,实在太厉害了,在皇帝文官甚至是税监太监几个鸡蛋上面跳舞,还能跳的花团锦簇。
    ——后世什么省府大秘的文笔都比朱阁老差着一筹。
    所以说别以为这群万历后期的阁老六七十岁就老迈无用。
    能做到那个位置上的哪个不是人精?之所以表现出无用,只是为了利益不想干事而已。
    他们很聪明,但是这份聪明并不太想用到替百姓造福上。
    最终这篇文章被内阁作为上疏一同递上,三位阁臣都在文中具名,而万历看了之后,甚至只能捏着鼻子称赞,虽然最后还是没有实行,但也在朝臣之中获得极好名声。
    而此时徐学聚看到王文龙写出的这三个论点,又很快便惊喜起来。
    “这三个论点选的好,建阳可还有引申之言?”
    徐学聚也是科道言官出身,政治敏锐程度不是一般的高,这时他一看见王文龙的这三论,虽只是铺呈了一个大纲,他就知道有点东西。
    王文龙解释说道:“这篇文章要在墙头上行走,左右都不能太过摇摆,具体内容乃至遣词造句都要仔细斟酌。”
    “大人看我如此写可是能够?”
    王文龙前世将这篇文章看过不止一次,具体内容都在脑海之中,但是毕竟这篇文章在历史上还有几年之后才能写出来许多东西不能直接引用。
    为了给徐学聚讲解也是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所以王文龙直接将这篇文章的大纲骨架拆分开来,然后再重新填入肌肉。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训练,王文龙的文学水平也能够写文言文了。
    而在徐学聚看来王文龙的文字有些部分写的中正平和、妙到毫巅,但又有些部分水平实在难以称道。
    好在徐学聚是此中好手,他在一旁不时提出建议,王文龙照之修改,一篇文章渐渐就铺了出来。
    两人这一写也不说什么别的事情了,二人完全醉心于公文写作,一直弄到天色将晚,徐学聚这才拿着王文龙誊抄了最后一遍的文章仔细阅读。
    然后他就击节赞叹。
    “此文中正平和,论理精到,笔下力道刚劲,便是说出自阁臣之手也不过这样水平1
    徐学聚连连感叹:和王文龙配合的这篇文章,比他自己写过的所有科道文章都要漂亮。
    甚至徐学聚都生出一种自豪感来,他居然还能写出这样文字!
    若是当年他在做六科给事中的时候能够写出此等文字他肯定不外放做官,有这文笔在朝中随便加入哪个党派都会被捧成香饽饽,地位不会比今日之李三才更低。
    接着徐学聚便看向王文龙连连称赞:“建阳有此文才,便是徐文长在世怕也不如1
    思索半天,徐学聚脸色严肃的问道:“建阳不若入场科考罢,这文字就是当朝翰林也没几人做得出来。”
    王文龙闻言皮厚如他也不禁脸红。
    徐学聚觉得这篇文章比自己之前所有文章写的都好,以为这一切都是王文龙帮助斧正的功劳,至于王文龙文字之中,有的地方老辣有的地方稚嫩,在徐学聚看来也是正常之事,哪个人写文章打草稿时都是这个样子,十句之句中有个三四句金玉之言就算不错。
    但王文龙却很清楚的知道这篇文章惊艳的原因:
    徐学聚觉得那些闪闪发光的文字基本全是朱赓的原文或者稍加改动。而徐学聚觉得稚嫩的那些文言文才是王文龙自己补上去的手笔。
    王文龙的文字到最终成品之中留下来的不过一两句,其他全被徐学聚改了……
    脸红归脸红,王文龙坦然说道:“我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做官,还是做个幕僚来的轻松。”
    徐学聚看着他半天,摇头劝说:“你虽有此心,但如何不想着振家声、得功名?”      “建阳,你如今年轻,做事不要只想你一人快活,也想想伱葬在西洋的父母。”
    “你若能有个大名望,日后不定就能叫他们补个先公诰命,父母九泉之下得知定也快乐。”
    徐学聚这是动了真感情,两人相处一年多,徐学聚已经把他当做子侄辈看待。
    出于私心徐学聚其实也不希望王文龙离开去考科举,留王文龙在府中他做事都会轻松许多,但是徐学聚却还是忍痛提出了让王文龙去科考的建议,这完全是把他带入王文龙亲友的身份提出的建议,不用问,若是王文龙去科考徐学聚肯定也会力所能及的帮忙。
    王文龙闻言也稍稍感动,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连忙表示:“我父母生前不过是些商人,也并不想要我回大明当官,他们生长在西洋,想法与大明土生土长人物不同。”
    徐学聚闻言,将信将疑:“世上还有这样的父母?”
    王文龙连忙胡诌:“我家父母真是如此想的,若非如此也不会自小只让先生给我开蒙之后就没交多少经义学问,反让我学习诸般其他本事了。”
    听到王文龙此话,徐学聚才略微相信,然后便是颇为惋惜说道:“可惜了,以建阳之人才若是有心于科举之道,他日定将有所成就。”
    王文龙点点头,说了两句话糊弄过去。
    其实王文龙这一年多中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去科举,但是想了想就果断放弃。
    现在王文龙已经能够稍稍写出文言文,但是水平不高。
    固然王文龙前世也看过几篇八股文,还都是状元文章,而科举考试的内容总是那些论点,前世的状元文章或许文不对题,可连着碰几年总会遇到差不多的题目,多半有过关机会。
    但即使这样,王文龙也就只能够考中举人而已。
    虽然都是八股文,但是不同年代的八股文要求也是不同的,本朝的八股文洪武、永乐年间的文风是一变,成化、弘治年间的文风又是一变。各种小变化到了此时更是数不胜数,甚至相隔几年的选取文章都会有所差别。
    把洪武、永乐年间文章的简朴风格放到成化以后根本就考不上,而把弘治年间繁复的文章风格放到如今的万历年间,多半也得不了高分。
    而王文龙记忆之中看过的八股文都已经是清代的文章了,写的固然是不错,但拿那玩意儿来考科举基本相当于拿雅思高分作文翻译了之后去考高考语文作文。
    文章固然不错,但是最多也就能送王文龙走过乡试,考上进士的概率微乎其微。
    如果只是考中举人的话,当此之时考个功名对王文龙来说利益已经不算大。
    此时许多弃巾文人比如陈继儒都已经名满天下,但也不会再去科举。
    因为不去考试就是弃巾大儒,考试万一不过,反而受人嘲笑。
    ——又是山人又是隐士说的自己如此厉害,结果连个举人都要考上十几年才考的中,这是很降格调的事情。
    比如冯梦龙家的“吴中三冯”就深受其苦,考举人的难度太大,历史上冯梦龙直接就给整抑郁了,中举已经成为一个执念,三人考到六七十岁还在考,没一个中举。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说他们是才子三人脸上有光,等到六七十岁还是光头秀才,年年考,年年不中,再说三人是才子三兄弟都会脸红。
    如果他们考到二十岁就主动放弃,从此专心做一个名仕,名声绝对比后世历史上更高。
    所以像陈继儒这样反而聪明,人家一次考不上之后,就看清了自己未来道路,直接弄个大型聚会在聚会之上将儒巾烧掉,以行为艺术的方式表明自己再也不去考举人,顺便还能塑造一个名仕人设。
    对于王文龙来说身份就更干净。
    陈继儒是深入科考后愤而退出,而王文龙是根本不入科考,闲云野鹤高来高去——现在他的口碑比陈继儒还好。
    而王文龙现在有了如此名声,真要当官也不难,此刻他只要走走关系拔个贡,过两年就能分到县教谕级别的小官。
    甚至他继续造名仕人设,过几年当上知县也有可能,当然多半只能去某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但这也比自己科考的成功概率要高多了。
    两人把文章写完之后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了,王文龙又叫了饭上来,两人一边吃,徐学聚一边又将那文章看了几遍,还是觉得好。
    等到最新一期《旬报》的报样送进来请王文龙审阅,徐学聚见王文龙有事要做才起身,王文龙连忙送出门去。
    (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