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262章 此去瀛洲为帅者

第262章 此去瀛洲为帅者

    而大儒,自是不会轻易被黄白之物动其心志。
    “玄德啊,倭国可是光武先帝所定的附属国,轻易容不得污蔑,可要好好查清楚一点,如果倭国已被它国所灭,我大汉作为宗主国亦该为其做主才是。”
    卢植沉声开口道,眼神之中流露的却是几分危险。
    蔡邕则是拍了拍李基的肩膀,温声道。
    “贤婿,不想那瀛洲却是复杂如此,若是后续查清真相了,还请派人告知老夫一声,老夫也可教修史书那些老友及时更正错误部份。”
    至于在经学之中名声最大的郑玄颤颤巍巍地在孙乾的搀扶下站起来后,握在掌心的手杖重重地敲了一下地面,道。
    “君辱臣死,那撮尔小国也敢辱我大汉,已有取死之道1
    “刘府君,在此老朽提上一个建议,若是当真查清瀛洲蕴藏大量金银矿物,那倭国纵使尙未被灭,老朽也定要向朝廷上书去了倭国的附属国,再请刘府君何不效仿西域之事,建立一个瀛洲都护府?”
    不得不说,论儒家的刚烈气节,汉代也算是一个顶峰了。
    明明郑玄的头发胡子都彻底花白,但依然腰间佩剑,甚至说出来的话语比卢植来得都还要刚。
    而等刘备与李基回到了侧厅之中,关上房门,刘备又给李基倒了一杯茶水润了润喉,方才缓缓地开口道。
    归根到底的,除非是类似于匈奴那样的世仇,会让大汉不惜一切代价死磕之外,其余的往往需要计较的都是利益问题。
    “若果真如此,那瀛洲确实是不得不取,那金矿银矿说不得便是今后再兴大汉不可或缺的资粮。”
    只是这一切,刘备同样也清楚李基没有刻意瞒自己,李基同样也明白刘备一直在默许着自己。
    不过李基可以肯定的一点,有这三位大儒于一侧见证,算是完完全全将这一件事给做实了,再也无须担忧舆论上会出现什么问题。
    “自然是如此,并且倭国也确实有几分是暴秦遗民的嫌疑,只是最终结果如何需要仔细探查一番。”李基温声答道。
    几个当代大儒联手的话,连圣人经典都一样能曲解成想要的形状,更别说是李基提前准备好了一切的情况下将倭国给弄成想要的形状。
    至于现在的倭国冤不冤,李基不是很清楚,但是只要彻底确认了倭国的金银矿藏消息,那么这种事情便不再重要了。
    别看汉代儒家的思想似乎对外也不乏主张怀柔的,一副无害无欲无求的样子,但考虑一下汉代版图比秦代多出的那一大片西域地区,就明白它并不是无害,而是没有发现能让他们露出獠牙的地域。
    “只是今日子坤借倭人之口道出瀛洲那边金银遍地,蕴藏着大量金矿银矿,若是事后没有找到,恐是对子坤威望的一个重大打击。”
    “子坤,备看得出你颇为不喜倭人,区区外族,若子坤不喜,只要是备能力范畴之内,灭了也就是了。”
    “基需要借倭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话,请主公恕罪。”李基俯首承认道。
    “当真?”刘备的精神一震,忍不住再度确认道。
    期间隔了大半个月,足以让李基妥善地安排一切了。
    或许别人不知,但掌握着锦衣司的刘备自然清楚甘宁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李奥利以及三个倭人又是何时被李基带到了府中。
    倘若瀛洲没有透露出似乎金银遍地的消息,纵使是倭国表现得再有暴秦遗民的嫌疑以及对大汉有不轨之心,恐怕不少文臣的态度都会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太过于劳民伤财了。
    刘备捋了捋胡子,完全抛开李基的影响,发现以着当下吴郡的情况来看。
    “子坤,适才那个高句丽渔民的翻译大体都是错的吧?”
    对于这三位如今坐镇仁德书院的大儒老宝贝,刘备与李基自是陪着笑脸一路送着他们离开。
    刘备叹息了一声,道。
    李基闻言,方才明白刘备略微有些发愁的地方是在何处,当即答道。“主公放心,瀛洲确有金银矿藏,唯有这一点未有丝毫虚假。”
    取瀛洲,确实是百利而无一害。
    甘宁船上刘洋所书的密报,刘备同样也看过。
    尽管甘宁没有深入瀛洲,但是刘洋也远远窥视过如今岛国的军队状况,远比刘备所想像的要弱,甚至可能还不如夏商时期。
    以着如今吴郡的底蕴,单独攻下瀛洲也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
    并且,在用兵方面,刘备对于李基几乎存在着一种盲目的自信。
    子坤既然判断能打,出错的可能几乎是微乎其微。
    再者,与李基彻底交心后,刘备也确信了大汉坍塌在即的事实。
    即便是如今的吴郡人口、经济依然远不如中原地区,唯有良田已是无数。
    这种情况下,若是吴郡能凭借着海船的优势取得瀛洲,那么瀛洲之中的金银矿物将会源源不断地成为吴郡的经济底蕴。
    没有足够的钱粮人口,凭什么再兴大汉?
    在大汉坍塌之后,迅速地平定乱世?
    特别是如今吴郡士卒已休战一年,又有无数良田丰收,兵力粮食可谓俱是不缺。
    “子坤以为,该何时征瀛洲?”刘备低声地问道。      李基眯了眯眼,语气温和地应道。
    “来年开春后,拟定以一到两年彻底将瀛洲纳入掌心。”
    这也是李基给自己所划定的期限,来年开春便已是中平四年,到了中平六年初当今天子的身体就会彻底崩溃。
    所以,对于李基而言时间是不多的。
    算上远航以及休整时间,实则留给李基的作战时间是堪称紧迫的。
    “那子坤打算调动将士?”刘备再问。
    “翼德可为先锋,蒋钦、甘宁拱卫中军,再以贾诩为参军,水军一万,步兵一万八,骑兵二千。”李基答道。
    三万!
    对于如今的吴郡而言,调动三万兵马不是问题。
    只是……
    刘备沉声地开口道。
    “后勤问题子坤如何解决?即便造船工场那边日夜不停地打造海船,可海上风浪不定,若是一味仅凭海船运输辎重,恐会有失。”
    “此事基亦早有计较,已提前在主公的好友公孙伯圭所掌管的一渡口中修建粮仓存放辎重,再以海船往返于幽州、瀛洲之间,后勤无碍矣1
    李基胸有成竹般应道。
    若是时代再往后推个几百年,这种保障后勤的做法跟找死无异。
    只要想办法在海上袭击运粮船,粮道一断,那么孤悬海外的汉军很可能就会随之彻底葬送。
    可惜,在这个时代海船算是大汉的独有产物,而吴郡又已经远远走在了大汉的前列。
    此刻的倭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海船去袭击汉军的运粮船,这反倒是让汉军的后勤处于不败之地。
    因此,在李基看来这个时代算是攻取瀛洲最为轻松的一个时代了,双方差异刚刚好,渡海轻松又不用为了保障后勤而费脑。
    而李基这几乎是不假思索且无懈可击的回答,算是将刘备给干沉默了。
    不出所料,子坤果然已经将一切都筹备好了……
    “所以,此去瀛洲为帅者,子坤也?”刘备问道。
    “不然……主公去?”李基小心地问道。
    “我去不了。”
    刘备连连摇头。
    且不说刘备身为一郡郡守,自然不能轻易长时间离开,更重要的是刘备对于自己的本事很有自知之明,几千兵马刘备还是能如臂驱使的,但是三万大军已经是刘备未曾尝试过的新领域了。
    更何况此去还是远征海外,其中不知道会涉及多少变故,动辄便有全军覆没之险。
    且刘备扪心自问,除却李基之外,换做他人为帅,刘备完全不可能将三万大军的生死托付于对方手中。
    所以由始至终似乎答应都仅有一个,那便是由李基领军前往瀛洲。
    “只是,子坤不是曾多次劝说于备: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为何如今子坤又是如此轻言涉险?”刘备幽幽地问道。
    时隔一年有余的回旋镖,精准命中了李基的眉心。
    让一向巧舌如簧的李基,一时都不知该如何狡辩。
    此刻的海船技术还没有完善,再加上大海变幻莫测,纵使甘宁已经找到了相对安全的航线,但无疑还是大有凶险的。
    李基很清楚,自己此去既是为了公事,亦是有那么一二三四五六分私仇。
    “主公,你我二人必然是需要有一人坐镇于内,而此番取瀛洲关乎大业。若能尽取瀛洲之内金银,必能助主公早日平定将至乱世,再兴大汉。”李基沉声道。
    而刘备再度叹息了一声,语气有些复杂地说道。
    “子坤,备今年方才二十有五,子坤也才一十八,你我的时间还很长,即便不那么焦急也是可以,备宁愿慢一点,也不想子坤涉险,可懂?”
    对此,李基心中不禁涌起浓浓的感动,明白原本是颇为支持的刘备骤然表露出反对是不想自己的涉险。
    只是,即便是抛却私心,在李基的判断之中取得瀛洲的金银也是相当重要的。
    长江以南的开发所缺有三:人口、经济、粮食。
    所以,想要迅速补全经济上的版图,足够的金银储备无疑是相当重要的。(本章完)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