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 133. 博弈 初现端倪。

133. 博弈 初现端倪。

    朝中遗留有许多前明时期的汉官, 而以明朝祖制,东宫出阁读书讲学, 举行经筵典礼,才意味着东宫的地位得到正式承认。
    是以太子出阁一事一直是赫舍里家和朝中汉臣们关注的大事,时不时就要寻个由头提起来,给玄烨上折子。
    康熙十七年时,沈荃甫任詹事之际,连疏以上,言青宫在于豫养, 引经据典地暗示玄烨, 明朝孝宗太子及世宗太子出阁之时, 年龄皆是四岁。
    彼时胤礽正是将满四岁,虚龄五岁。
    沈荃此人, 乃是顺治九年的探花郎, 他与董其昌是同乡,自幼即倾慕董书, 书法极得董书的笔法特点与风神。
    因沈荃善工书法, 很快便得到了玄烨的赏识,得以到内廷论书,并教导玄烨习字。
    十六年玄烨建立南书房, 召侍读学士张英、高士奇等人常侍左右, 讲究文义时, 沈荃便在其列。
    沈菡对这个人印象还挺深的,因为玄烨曾在教她习书时提到过这人很多次, 对他的评价很好,说他的书法美好,他又姓沈, 很好记。
    玄烨当时给沈菡看沈荃之前入懋勤殿时写下的一些卷轴。
    有忠孝、光明正大等大字,也有千字文百家姓等文章,玄烨留下了很多他的作品,可见对此人的书法十分满意。
    玄烨“此人书法遒劲,想来专心习书已经有些年故。朕曾给他看过许多宫中珍藏的晋唐宋元名家的手迹,他对此颇有些独到的见解。”1
    玄烨对董字的情有独钟,不得不说也有当年跟随沈荃习书受到的影响。
    这样一个天子近臣,甫任詹事便上疏请太子出阁,朝中群臣无不以为是出自玄烨的授意。
    于是拥护正统的汉臣和赫舍里家群情汹涌,纷纷附议。
    索额图当时觉得此事十拿九稳“吴三桂一日不死,皇上不管如何外示优游,内里必定心焦似焚。”
    而此时皇上若想要收拢汉族士人,太子出阁当是极大的一步好棋,正可彰显朝廷承奉中原正朔之心,比之前在全国征召博学鸿儒更为有效。
    高士奇却不太有把握“我看此事却未必,若真是皇上之意,提及此事的该是张英,而不该是沈荃。”
    索额图一愣,皱起眉来,倒也有理
    此后事情的发展果然与高士奇所说相符,玄烨对沈荃的接连上疏根本不予理会,折子上只有三个字知道了,再无余话。
    之前附议的群臣宛如被泼了一缸冷水,瞬间安静下来。
    明珠冷笑“索额图这是利欲熏心,昏头了。”
    沈荃一介汉臣,不甘只以书法幸进,变着法儿地想要出头也就罢了。
    索额图身为后族,一个满臣却和汉臣搅和在一块儿,现在竟还想把太子交到汉臣手中,皇上断不能忍。
    明珠一派多为满洲勋贵,以军功起家,很多人不像赫舍里家和明珠对汉学那么有研究。
    这几日朝上为着太子出阁的事而喧嚣,多有人不明所以,跑来请教明相,太子出阁到底是个什么事不就是读书进学,出不出阁有什么区别,汉臣这都是叨叨什么呢
    明珠给他们解释,按照以前中原王朝的传统,东宫出阁讲书对太子来说很重要,而且将太子托付于朝廷大臣教导,以后也无须皇上再分心旁骛,可以专心政事。
    武勋世家现在汉化不深,大多数人家的做派还是偏向满洲的粗犷,很难理解汉人礼节章程中的弯弯绕绕。
    有人听完后不解道“咱们是满人,做什么要从前明的祖制”
    明珠随口应付两句,没详细解释。
    是啊,连一个粗汉子都懂的道理,索额图却不懂。
    将太子交于汉臣之手教导,任其受汉风侵袭,脱离皇上的管控,皇上怎么可能答应呢
    皇上再怎么崇儒重道、欣染汉风,骨子里绝对是防汉甚于习汉。
    皇上是他们满洲的皇帝,太子也只能是满洲的太子。
    索额图想拉着汉臣给太子壮声势,却忘了太子这屁股底下坐的,可是他们满洲将士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江山
    佛伦“我看皇上这是有些骑虎难下了。”
    当时皇上不顾满洲祖训,毅然采纳汉制立了这位嫡皇子为太子,不过是为了应对吴逆的应激之举。
    恐怕皇上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一个太子,竟会在汉臣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吧。
    不过也不怪索额图总想为太子拉拢汉臣。放眼望去,朝堂之上,除了那些倡导“正统”的汉人,有几个满洲勋贵认赫舍里家这“太子”
    明珠在庭中闲庭信步,随意道“皇上既然已经报闻以对,此事咱们便不要再插手了,静观其变即可。”
    佛伦点头“不过索额图这次大概只是探路之举,一次不成,定不会死心。”
    明珠“那咱们就等着,看他还想怎么折腾。”
    此事根本就是皇上的一个死穴,明珠轻轻一笑,利用好了,说不定哪天还能送索额图一程
    康熙十七年这次奏请最终不了了之,玄烨对于牵涉其中的一干人等都没有做任何处理,此后也依然怜爱关怀沈荃,康熙二十一年更是让他充任日讲记注官,每日陪皇上练字。
    毕竟当时朝中的头等大事还是平定三藩,朝臣们很会看眼色,一见皇上并无此意,转头就消停下来。
    康熙十八年七月,京师大地震。
    刑部尚书魏象枢借此上疏“地道,臣也。臣失职,地为之不宁,请罪臣以回天变。”
    矛头直指索额图和明珠,弹劾其党同伐异,卖官鬻爵,徇私舞弊等诸多不法事。认为京师大地震乃是满洲勋贵多行不义,要求玄烨惩治索额图与明珠等一干身居高位的满洲重臣。
    正当战火炽热,民间反清气焰高涨之时,朝堂内部的汉官借大地震一事,拉开了对满洲贵族以及在外八旗大兵的抗议热潮。
    汉官们纷纷跟着上疏,指斥在外领兵的王公贝勒玩寇殃民、越省购买妇女、抢夺民间财物
    左都御史宋德宜直言指责一众将领“稍不如意,即指为叛逆”
    玄烨作为满洲统治者,受到了汉官空前的压力,双方几次交锋,事态一直绵延到康熙十九年仍未停止。
    沈荃不以弄臣自甘,感奋当时形势,上疏请求停止将人犯全部发遣至乌拉一事,竟为汉臣推波助澜。
    沈荃“从来发遣人犯原分远近,现今一概将其发往乌拉,恐与皇上的好生之心不符。”
    当时已经近三年不雨,朝野议论纷纷,九卿竟从沈荃之意,局势更难控制。
    玄烨内外交困,身心俱疲。
    佛伦急得团团转“我看皇上兜不住了,恐会弃车保帅”
    朝堂中满汉对立浩浩荡荡,已经影响了朝局的稳定。
    皇上心里,现在头等的大事是平三藩。
    他原想护住满洲,结果现在事发至此,想尽快平息朝廷里的这次纷争,索额图和明珠必有一个要被舍弃。
    索额图有太子,皇上要扶保太子,便只能舍弃他们这一方。
    明珠心中亦是焦灼,比起太子的至关紧要,他一个小小的明相可算不了什么。但不到揭盅,一切还没有盖棺定论,明珠也不想现在就放弃。
    他静下心来细细忖度,他一向最明白圣意,总会有什么法子
    太子
    太子
    明珠伸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叫过佛伦“你去把余国柱叫来。”
    若是如此,倒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
    康熙十九年三月,眼见战事进入尾声,科臣余国柱突然上疏奏请,重提太子出阁一事。
    索派和中立的朝臣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明白明珠一派为何提起此事。
    不过此事对他们有利,虽觉必定有古怪,但他们总不能自己反驳自己,既已经被提起,他们自然只能跟着赞同。
    玄烨这次并没有冷处理,反而很直接地答复了请奏的阁臣“皇太子现在年纪尚幼,教以读书,必须严切教训,方为有益。但出阁讲书,俱属虚文。纵使皇太子在字句或是理解上有误,众人因为大礼所限,也无人敢于匡正,反而耽误太子的功课。”
    内阁以为皇太子出阁讲读是传统,大典不可废。
    玄烨却认为与其遵循这些典礼虚文,耽误真正的学习,还不如他自己严加教育太子。
    面对阁臣的进逼,玄烨冷冷道“前明倒是遵行典礼,但却无一精通学问的圣主。”
    彼时魏象枢独对引发的浪潮未平,玄烨是绝不肯屈从于汉官的压力,以明制令太子出阁的。
    此事过后不久,索额图以病解任,明珠一派权势日盛。
    *
    之后数年,有关东宫出阁的博弈反反复复,玄烨要么束之高阁,要么积极答复,之后杳无音讯。
    三年前,朝臣再一次上疏催促,原本也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这次玄烨竟破天荒地没有持反对态度,反而赞同地认为太子基础已经打得不错,此时正宜讲书。
    朝臣们正要高兴,明珠出列道“臣等尝思皇太子出阁典礼当举,但不便御正殿,以御别殿讲书为宜。目今文华殿尚未修建,似无讲书之所。”
    玄烨点头“卿所言有理,传谕工部,命即行起造,修缮文华殿,以备太子经筵之用。”
    提议的朝臣面面相觑,此事有些突然,但这事儿也是应有之义,他们无从反驳,只好等文华殿修好再说。
    没想到文华殿这一修,又是整整三年过去,其间数次有人想要催促工部,都被各种理由搪塞回来。
    现在万岁终于松口了
    文华殿在数月之内便完成了几年都没结束的修缮工程,只待太子驾幸
    毓庆宫中。
    胤礽收到消息,既高兴,又忍不住紧张“叔公可还有其他话嘱咐”
    来人小声道“索相道此次经筵大典对您至关紧要,殿下定要好好准备。特别是四书和尚书,万岁之前曾与朝臣夸口,道您已于四书、尚书略能成诵,还有书法,万岁爷最重书法,殿下”
    胤礽心里一紧,面上却要极力保持镇定“知道了,你回去告诉叔公,这些书孤早已烂熟于心,典礼当日,定不会令汗阿玛和朝臣失望。”
    “是。”
    来人走后,阿宝上前“主子爷,可要传膳”
    胤礽心烦意乱,不耐烦地摆手“现在吃不下,等会吧。”
    胤礽到西暖阁的书房坐下,紫檀嵌玉花卉纹长桌上堆着整整齐齐的好几摞书,满蒙汉皆有,他的右手边还放着几本旧年收回的朱批奏折,是前几天汗阿玛刚拿给他看的。
    胤礽习惯性地先拿起国语书犹豫片刻又放下了。
    经筵大典要讲书,必定是讲汉学,满朝的饱学之士都在看着他,他绝不能出差错。
    胤礽转头拿起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尚书,逐字逐句重新研读。
    他终于要出阁了。
    胤礽感觉自己攥着书的手心在冒汗,可是心中又忍不住雀跃起来。
    幼时胤礽不懂事,前朝朝臣的争议他接触不到,也不明白其中含义。但随着年纪渐长,索额图给他说了很多事,胤礽已经逐渐明白东宫出阁代表的意义以及此事对他的重要性。
    他将从这毓庆宫走出去,正式立于百官面前,成为大清的储君。
    玄烨扔下的两个消息在前朝后宫都引起了不小的激荡。
    前朝因为东宫出阁而喧嚣沸腾,后宫的妃嫔有不少家中都有待选的姐妹,大挑的结果又与她们的利益息息相关,都对此十分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沈菡迁居承乾宫、册封贵妃的典礼不能说完全无人在意,但也已经无法与颁金节时受到的关注相提并论。
    沈菡甚至有种她已经是明日黄花的感觉。
    明明她刚接谕旨的时候,宫里宫外还因为此事如临大敌,好像她马上就要成为下一个杨贵妃,下一个孝献皇后,即将开始祸乱朝纲。
    但不过短短数日,放在她身上的注意力已经少了许多。
    连带着乌雅家的情势都跟着降下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同类推荐: 赘婿复仇,麒麟上身,我无敌了!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我在荒岛肝属性董卓霸三国网游:什么法师!你爹我是火箭军雷电法师Ⅱ异界变身狐女多情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