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小镇人家 第81页

第81页

    方觉无言,他略微摇摇头,果然他的地位根本比不上阿夏。
    阿夏在一旁乐,边笑边打开油纸袋,露出里头玉米黄的锅贴,月牙状,两头微微露出点小缝。
    陇水镇牛肉不多,做锅贴来卖的小贩也都是拿猪肉来和馅的,捏好的锅贴形状跟饺子差不多,不过更长更饱满些。
    阿夏曾经看过小贩做锅贴,他们手法好,一张圆皮摊在手上,挖出馅料抹到皮上,手一捏一按,锅贴似弯弓。
    按弧度摆到圆盘里,热油滚起来直接笼住锅贴,皮从白到黄,底从嫩到焦。阿夏吃过不少锅贴,她觉得最好的就是皮要软,底要焦,不要糊,肉要嫩,咬开能见到汁水流出。
    但这是对猪肉锅贴来说,因猪有肥膘,煎出汁水来很容易,牛肉基本精瘦,不太好出汁。
    但她还没尝过,也说不准,试探性咬了口,顶边是有点脆的,里面剁碎的牛肉混着葱花,油脂大滴往外冒,肉相连,跟猪肉的口感不同,牛肉会显得更加筋道,扎实。最要紧的不是甜的,口感咸鲜。沥过油的不算太腻,真腻还可以蘸点醋。
    吃完最后一点,她准备去擦擦手,抬头就看见方觉看着她,皮笑肉不笑地问,好吃吗?
    比阿爹做的猪肉锅贴还要好。
    阿夏有问必答。
    好吃你都没想过你亲哥。
    方觉假意玩笑道。
    没事,我替大哥你尝过味了,等会儿你可以多吃些,阿夏嬉皮笑脸接过他的话,提起那食盒道:阿姐,你跟我大哥说话先,我进去里头帮忙阿。
    走得太过干脆,完全忽视后头方觉孺子可教的眼神。
    等巷子里响起大人喊小孩回来吃饭的声音时,方家也开饭了,他们吃饭时天还没黑,今日吃得早些,等会儿能早些去新火节。
    因南溪过来,又碰上谷雨,方家晚食很丰盛,除了香椿拌豆腐、春茶虾仁、酥鱼、牛肉锅贴外,方母还早早去买了猪头肉、糕点等,摆了一大桌。
    方母还一个劲往南溪碗里夹菜,关切道:小溪多吃点。
    南溪一脸哭笑不得,下意识用求助的眼神看方觉,方觉立马站起来,他走了几步将自家母亲按回去。好声好气地道:娘,你吃你的,再夹小溪也是吃不完的,您可饶了她吧。
    成,你这孩子。
    方母停了手,打量他们一眼,笑得嘴唇都快咧到耳边去了。
    只有阿夏一边看戏,一边在想,明日的菜色一准还是这个,根本吃不完。
    席间欢声笑语,等到天色渐渐暗下去后,响起一阵敲门声,方家吃饭的时候是不关外头院子门的。
    阿夏赶紧起来去开门,她想也没想就觉得外头的一定是盛浔。
    果不其然,盛浔特意换了身衣裳过来,灯笼照得他眉目深邃。
    方姨方叔,太婆太公,大哥溪姐。
    盛浔对阿夏点点头,跨到门槛里打了声招呼。
    方母连忙站起来,阿浔来了,赶紧过来再吃点。
    快来,我给你拿双筷子,方父也帮腔道,说着就准备去旁边再拿口碗来。
    方姨不用了,我吃了的,来找阿夏。
    盛浔摆手拒绝,阿夏碗里的饭吃得差不多了,她扒完最后一口,把碗放到桌上,连忙道:娘,碗给你收一下,我出去了。
    说完连忙推着盛浔出去。
    方母看着两个人远去的背影,捏着筷子冒出一句,两个孩子玩得好,阿夏呦。
    你也觉得是吧,太婆凑近道:我早说了,别老是往镇里看,身边的多瞧瞧。
    她老人家这双眼睛可见多识广。
    还得看他们自己有没有缘,我是随阿夏的。
    方母扒了口饭,也小声回太婆。其实她早就想过盛浔了,就算没想过也耐不住他娘的旁敲侧击。
    她想了许久,还是盛浔好,他娘的脾性自己都一清二楚。不过要是阿夏不喜欢,说得再多有什么用。
    干脆也不拦着,看孩子自个儿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外面的阿夏是全然不知道他们所想的。
    她出了门才想起来,有点懊恼,我应当把你上次送我的孔明灯拿出来的,等我会儿。
    又跑进去拿了灯再出来,她觉得这灯做的可好了,哪怕在新火节的全部灯笼中也不逊色。
    新火节的名头来自以前诗人的一句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谷雨本就是新茶出来之时,有茶却差新火,有人就提议在这天办个灯笼节,此不就是满屋满街满地新火。
    所以每逢新火节当晚,哪怕树梢都挂满灯笼,要满树灯花,石桥生光。
    当阿夏和盛浔并肩走在明月坊的小道上时,有不少小孩提着灯笼从他们身边跑过,不少雕着镂空的图案,撒下的光也有了模样。
    廊檐下挂着数盏纱灯,烛光雾蒙蒙的,阿夏仰头去看灯,照得她整张脸莹润,眼里也泛了光。
    盛浔在一旁看她,没有说话,只是在她转过头的时候伸出大手盖在她的眼睛上,嘴唇贴着她的耳朵道:前面有灯笼很好看,我带你过去。
    他受不了阿夏那么明亮的眼神。
    --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