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一时静寂,这时卫临波不慌不忙站起身,端端正正行了个礼说道:臣妾一向不太怕热,去不去行宫也不打紧,臣妾愿为太皇太后和陛下分忧。
卫妃果然识大体。谢澹看看卫临波笑了笑,便起身道,朕对后宫宫务也不熟悉,这些小事就不过问了,皇祖母做主就好。朕就先告退了。
太皇太后这下子反而为难了,斟斟酌酌老半天说道:皇帝一向夸卫妃体贴懂事识大体,卫妃还是跟去行宫好生伺候皇帝要紧。
最终还是带上了楚从婵和卫临波,把杨妃和孔妃留下了。
请安的妃子们一告退,楚从婵便忍不住埋怨道:姑祖母,陛下都开口夸她识大体了,您怎么还偏偏带上她,顺水推舟把她留下不就行了吗,别叫她跟去碍眼。
太皇太后慢吞吞放下茶盏,揉了揉额角说道:你在哀家跟前这么久,怎么还这么不长进。如今朝堂上都在说立后的事情,卫家也是皇后之位的人选之一,哀家把她留下了,岂不是叫人明晃晃地说哀家打压她?再说了,你真敢把宫务交到卫妃手里?哀家带着你一走,这宫里可就她说了算,等几个月后咱们再从行宫回来,你能知道这后宫会变成谁的天下?
最关键的是掌管宫务之权啊,皇帝明显对卫妃高看一眼,并且刚才也说了想让卫妃留下掌管宫务的意思,谁知道皇帝是不是另有盘算。宫务真要落到卫妃手里,几个月后这后宫是谁的地盘可就难说了。
难不成皇帝当真要立卫家女为后?这么一想,太皇太后越发觉得,必须得把卫临波带上,放在她眼皮子底下才能安心。
这么一来,天子避暑出巡的队伍大约就成了大周历史上最精简的一次。即便这样也足够壮观的了,光仪仗就摆了那么长,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御辇过后,淑妃、卫妃的车辇跟着,加上随行的宗亲、朝臣、侍卫、宫女宦官,一行上千人,浩浩荡荡从宫门出来,一路上还有沿街百姓的围观叩拜,等到队伍出了城门,大半天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去郢山行宫其实只有八十里路,快马加鞭一两个时辰就能跑到,天子出巡却要计划三日行程,第三日上午才能抵达。
这还只是圣驾。加上京中各府的宗亲、大臣和府中女眷,这几日也要陆陆续续地过去,空置了两三年的郢山行宫和各家行馆、别院陆陆续续热闹起来,等行宫那边真正安顿下来,没有十天半个月恐怕都难。
所以叶初当天没去挤这个热闹,谢澹安排她又等了三天才动身。三天之后,圣驾终于抵达行宫。当天晚上,叶初就在府里望眼欲穿地等着哥哥回来接她。
整整三天,她三天没见到哥哥了,自打她从漉州进京,两人还真没分开过这么久。
所以当谢澹带着几名侍卫策马回到叶宅,刚走进后院的垂花门,小姑娘一路飞奔过来,跳起来一扑,就把自己挂在他脖子上了。
谢澹张开双手接住她,一边抱着她往后院走,一边笑道:等着急了?
叶初说:一个人在家太难受了,你不在家,我一个人吃饭都没意思。
听着她委屈巴巴的抱怨,谢澹不禁有些后悔,没让她随驾一起走倒不是因为别的,随驾一起走的各家女眷其实也不少,他主要是怕她在路上耽搁三天,跟着队伍走走停停,等前伺后,太辛苦罢了。
结果这三天来他自己也心挂两头的,怕她一个人在家,担心这担心那,晚膳一拿起筷子就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滋没味的。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带她一起走。
我身上一路的尘土,说不定还有小虫子。谢澹口中说着,却抱着她一路走进院子,跨过门槛走进屋里才把她放下来,叫丫鬟拿水来洗漱。
两人像之前那样一起用了晚膳,一起散步消食,又好好说了会儿话,才各自回房睡下了。第二日一早便动身启程。
叶初的软轿马车之后,丫鬟下人和两个厨子,再加上拉行李的马车,一行足足用了十辆马车,几十名侍卫随行,浩浩荡荡出了白马巷。
叶初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帝出个门得那么麻烦了。
按照叶初的速度,八十里路她差不多也得用个两天时间,小姑娘不乐意,跟谢澹说她要骑马去。
女孩儿家骑马赶路其实也挺辛苦的,谢澹便跟她打个商量,要不他骑马带她走,不紧不慢,当天就能轻松赶到行宫。
马车出了城门,谢澹便把叶初抱到他的马上,两人共乘一骑策马徐行,还能一路看风景。小时候他经常这样带她出行,只不过如今身边跟着叶菱、叶茴和几十名侍卫。
马蹄轻快,两人一路说说笑笑,中间在一处行馆用了午饭,午后小憩继续赶路,日头偏西时便已经望见郢山行宫了。
行宫依山而建,山脚下绵延数里都是各家宗亲、大臣的行馆别院。谢澹策马径直从行宫南门进去,他下了马,伸手抱她下来,又换了轿子往里头去。
等轿子停下,谢澹扶她下了轿子,笑着问道:累不累?
叶初说:还行,反正总比坐两天马车强多了。
她打量四周,跟京城比,行宫的房屋建筑要别致灵巧许多,她眼前这一处粉墙花窗的院子,重檐碧瓦,花木扶疏,匾额上写着雨前斋三个字。
--
第112页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