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锦衣状元 第六百三十九章 谁都不保

第六百三十九章 谁都不保

    朱浩在西山推进的基建和工业筹备,比朱四想象中快许多,毕竟五六万两银子砸进去,还有朱浩成熟的技术跟进,想慢都慢不了。
    第二批又是四五万两银子加持。
    虽然看起来已经是神速,但距离朱浩的预期还是差了点。
    朱四嚷嚷着要去看试炮,纯粹是一厢情愿,没人会同意皇帝离开京城这安乐窝,把试炮放到京城周边也不可能,毕竟还要对杨廷和等文官势力保守秘密。
    等朱四跑去吃饭听评书时,唐寅不由摇头叹息:「陛下如你一般,好似着了魔似的,不管不顾全力推进……却不知做这些,到底能为你收获什么?靖东南海疆?还是征服大漠?唉!」
    唐寅不理解朱浩工业化大明的目的,觉得朱浩太过折腾,连累他也很疲累。
    朱浩笑着宽慰:「后续事务,会让人接替你,先生且留在京城安心帮陛下处理朝事,还有皇庄之事,恐怕也要先生来打理。」
    管理皇庄的户部主事之位一直空缺,事情总还是要人来处理,别人不行,只能劳烦唐寅亲自上阵。
    唐寅抱怨道:「以为回到京城能消停两天,谁知……累人啊。」
    ……
    ……
    这天朝堂上。
    朱四宣布重启对过去几年朝中大案的复查,杨廷和率先出列表示反对,随后君臣间在年后开矿事了后再一次针锋相对。
    朱四态度坚决,直接宣布摆脱三法司的束缚,直接以东厂和锦衣卫来进行核查,因为不涉及扩大谳狱的问题,最后此事在双方激烈博弈中取得结果……皇帝有权动用厂卫体系对朝中案子复查,只要不加牵连,杨廷和很难反对。
    结果就是……
    刑部尚书张子麟在朝堂上直接提请告老还乡,虽然张子麟连六十岁都还没到,身体也没有任何疾病。
    朝中主要大臣,在新皇登基后,已是多次请辞归乡,绝大多数都是对君臣关系的一种试探,谁都知道皇帝不会应允,还会极力挽留,先前张子麟在四月初就提过一次,这次重提,分明是对新皇施压。
    皇帝说要复查大案,过去几年,朝中大案无非涉及到宁王逆党案和江彬、钱宁等女干佞勾连案。
    这不分明是想替一些定罪的大臣翻案?
    因为之前朱四已提过要启用一些正德朝时的老臣,诸如王琼等,以安定西北军心,所以朝中大臣理所当然认为朱四此举是拔擢那些被杨廷和打压的旧臣,形成另一个派系,跟现有的文官体系分庭抗礼。
    即便皇帝说复查,不会伤害到谁的利益,甚至只是一种例行的复查,还是遭遇文官势力极大的反弹。
    张子麟请辞,朱四自然出言挽留,但张子麟态度异常坚决,表示身体疲弱不堪支应朝事,朱四再三挽留无果,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大有让张子麟自行滚蛋之意。
    内阁值房。
    四名阁臣回来后,杨廷和面色冷峻没吱声,毛纪凑近对杨廷和小声道:「据说唐伯虎从西山回来了……这两天陛下在一些事务上表现得很激进,或与此有关。」
    言外之意,这次所谓要复查过去几年朝中大案,应该是出自唐寅的手笔。
    杨廷和打量值房一角正在跟蒋冕闲谈的费宏,此时费宏谈笑风生,一点都不在意这边杨廷和跟毛纪说什么,也是因为费宏的亲儿子费懋贤得以进国子监读书,新皇要收买和拉拢费宏的意思太过明显。
    新皇收拢费宏的目的,自然是为对抗杨廷和,朝中君臣关系不睦的前提下,这也是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杨廷和有意无意提到:「如今似也该考量,该由谁来坐镇刑部了。」
    「哦?」
    毛
    纪一听,就知道杨廷和倾向于把刑部尚书张子麟给换下去。
    张子麟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帮杨廷和做了很多事,可以说上一次朝堂大清洗中,刑部是前锋甚至主力,虽然大多数案子,张子麟都「秉公执法」,比如说要想治一个人交通宁王或是江彬等女干佞的罪,一定要有实际的证据,但牵连很大,有很多人分明可判可不判,都被杨廷和涵盖其中。
    就连王守仁年初也感受到莫大的危机,在其父王华死后,几次上疏请辞新建伯的爵位,并想就此还乡不再过问朝事。
    王守仁在嘉靖初年的激流勇退,便是王琼跟杨廷和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照理说王守仁立下平定宁王之乱这么大的功劳,正德末年受到冤屈,还有人攻讦他跟宁王是一伙的,只是因为利益划分不清楚而反水,还说如此也能解释为什么宁王之乱能被他这么快平息,就因为宁王势力的人以为他会相助云云……
    到了嘉靖期,王守仁明明被封为新建伯,好拔擢为南京兵部尚书,却直接请辞回乡,这里面很有讲究。
    可以说,正德十六年到嘉靖三年中间,杨廷和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就算是在杨廷和致仕后,还能发生左顺门事件,足以说明杨廷和在朝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毛纪道:「就算想有人来替换,只怕威望也不够吧?」
    以毛纪的意思,张子麟作为刑部尚书,已开罪那么多人,换一个上来,难道不会被新皇拉拢?
    既然张子麟能为你做事,干嘛还要将此人给换掉呢?
    其实毛纪也很清楚,张子麟这个人……虽然名义上倾向于杨廷和,但君臣间,很多时候都「明哲保身」。
    比如说当日张子麟的请辞,看似给新皇施压,更多是一种避免卷入漩涡的自保,因为张子麟的直面请辞提前没跟任何人商议过,甚至连杨廷和这边也没打招呼。
    杨廷和看来,这样的骑墙派不配为自己做事。
    过去一年中,很多王琼和陆完的党羽,明明可以重判,最后都只是施以轻刑,有很多明明可以问罪却只是被革职、降职了事。
    这就是忠诚不绝对,那就绝对不忠诚。
    杨廷和觉得,刑部尚书本来还可以做得更多,甚至觉得此番皇帝要复查过去这几年朝中大案,还有张子麟在背后暗中出力……总之张子麟现在已经是两面不讨好,离开朝堂乃板上钉钉。
    「林待用不是已在赴京路上了吗?」杨廷和突然提了一句。
    「嗯?」
    毛纪一怔。
    林待用说的是林俊。
    这位弘治末、正德初的名臣,曾做到刑部尚书,历史上林俊跟孙交是同时被起用,二人年岁相当,都是七旬老人。此番因为有了朱浩的存在,孙交被蒋太后直接拉来京城,提前了许多,而历史上孙交跟林俊一样都是嘉靖元年辗转才到京城。
    因为林俊是福建人,历史上比孙交还晚到,大概要四五月份才抵达。
    历史上林俊被起用为工部尚书,后来才转刑部尚书,此番林俊到京师,却是准备委以左都御使之职,现在看起来……林俊没到,杨廷和就已准备把刑部尚书这位子留给他了。
    「这会不会太……」
    毛纪不知该说什么好。
    君臣间真要闹到这样吗?
    张子麟退就退了,非要把林俊也拉到自己阵营中来,难道不怕新皇把林俊栽培成他的人?
    你跟新皇争用人,还以内阁首辅的身份,直接决定谁当刑部尚书……那朝中人事任免岂不真的是你一个人说了算?
    这算不算擅权?
    杨廷和很严肃:「林待用一心为朝,定不会在朝事上模棱两可
    ,进退维谷,这几日就可以再廷推上举荐此人。」
    毛纪很无语。
    张子麟还没退下来呢,新皇那边也没表态,你就直接说要廷推林俊当刑部尚书?
    再说了,你怎么确保林俊能跟你一条心?
    毛纪想不明白,也就不问了,觉得大概杨廷和跟林俊私交不错,或是有什么书信来往,才能对林俊的「为人」如此笃定。
    ……
    ……
    张子麟请辞之事,最初朝臣都以为是意气之争,新皇跟杨廷和两方都会挽留。
    谁知才一天时间,张子麟请辞内阁那边便已决定下来,并在朝会上正式确定。
    速度之快,连朱四都有点始料不及。
    怎么回事?
    朕是很不喜欢这个杨老头的爪牙,但为什么杨老头那帮人也不挽留?昨日朝会朕虽然拂袖而去,更多是被你们逼的,没说就应允张子麟请辞啊。
    「……朱浩,这是怎么回事?狗咬狗吗?」
    第二天散朝后,没等到下午,朱四就跑出宫,找到朱浩问及此事。
    朱四现在想的是,张子麟退下来后,赶紧找个能为他所用的新大臣,把刑部这个坑给占下来。
    所以朱四很着急。
    朱浩摇头:「此举是为更迭……因为杨阁老对张尚书不太满意,想换个更忠心他的人上去。」
    「谁啊?」
    朱四不解。
    朱浩叹道:「若是所料不差的话,应该是会在五月抵达京城的林俊,那人曾经在正德时期做过刑部尚书。」
    「他?不是老臣吗?年岁比姓杨的都大吧?会听他的?」
    朱四难以置信。
    别说是朱四,就连毛纪都不理解,为何杨廷和会这么信任让林俊来接替张子麟。
    朱浩有些话不好说得太明白。
    简单说来,历史上朱厚熜掌权后,对杨廷和派系进行清洗时,林俊可是被列在「首犯」之列。
    而林俊拢共在朝不过一年,就能让朱厚熜恨之入骨,也足见这个人跟杨廷和之间搅合有多深,才会令朱厚熜恨得如此咬牙切齿。
    现在林俊没来,朱四甚至还觉得这是个可以拉拢的老臣。
    朱浩很想说,你这个小皇帝还真是天真无邪,不知人心险恶啊。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