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百度西游 第14章 众僧济济,谁解佛经佛法

第14章 众僧济济,谁解佛经佛法

    第14章 众僧济济,谁解佛经佛法
    金蝉扫塔这两日,白马寺那边也是热闹非常。白马寺监寺悟严早已命人将寺中的藏经阁腾挪出来,收拾的干干净净,又从寺中选了三十名年长和尚,由藏经院的主事带着,日夜念经诵咒,以做法会之用。
    到了七月三十,寺里寺外全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各色物品,皆准备齐全,最后又由方丈带着人检查了一遍,色色斟酌,点缀妥当,再无一些遗漏不当之处了。
    一切妥当,全寺人静候朝廷来人。果然一早起,就有朝廷派了一名太监出来先看方向,把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讲话,何处退息又全部都记了下去,又有朝中大小官员,陪着内府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四处设置关防,挡围,指示寺里人员何处退,何处迎,何处进膳,何处开法事,种种仪注不一,外面又有洛阳府尹等地方工部官员派人打扫街道,戒严看守并撵逐闲人。
    至八月初一清晨,全寺自方丈以下,个个穿戴袈裟,在寺外白马像处排列整齐,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侯着。
    金蝉因是唯一在此挂单和尚,也被悟尘安排弘云给他准备了一套新袈裟,令他随弘云一道站在欢迎队伍里,只是站在队伍最后一等,二鼠得金蝉再三嘱咐,只可隐在暗处观看,不可出来生事。
    众人从早上七点只等候到九点,忽听外边马跑之声.一队人马自东而来,当前有十来个太监带头,门前与方丈在一起的太监会意,说道是“来了,来了“,于是各人按方向静悄悄的站好。
    过了一顿饭功夫,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外,便垂手面西站住.随后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
    随后有太监列队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后,当前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盘龙辇,后面跟着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
    当朝皇帝安帝早朝毕后,亲率文武多官,陪着当朝邓太后,乘凤辇龙车,出离金銮宝殿,径上白马寺来拈香。
    方丈等人见状一起跪倒接驾,待那凤辇龙车来到寺门,有执拂太监跪请汉安帝、太后下舆。宝罗盖中,一队宫女、大监簇拥着两个身着黄袍的人出来,在方丈等引领进寺。
    汉安帝陪着太后,先到了大雄宝殿,各拈香,拜了佛祖金身,三匝已毕,又参观了各佛殿,一一拈香拜佛后,一同来到白马寺藏经阁休息,这里当年是汉明帝乘凉所在,取名清凉阁,因赐了白马寺后改作藏经阁。
    这里前台高大,前面的场院又极宽阔,现被白马寺将这里做了法事道场。金蝉等也随着队伍,来到道场中侯着。那三十名年长长老,与监寺悟严诸人,皆环列清凉台台上,静侯着。只方丈和监寺二人,得上阁上禅堂,陪着汉安帝与太后说话。
    金蝉抬头偷眼观看,眼前果然好座道场,但见:幢幡飘舞,宝盖飞辉,当中世尊金象立在中貌臻臻,罗汉玉容威烈烈。瓶插仙花,炉焚檀降。瓶插仙花,锦树辉辉漫宝刹;炉焚檀降。香云霭霭透清霄。时新果品砌朱盘,奇样糖酥堆彩案。
    过不多时,那汉安帝由方丈陪着出来,坐在阁前台上的宝罗盖下。众人偷着望去,远远看得那汉安帝年龄不大,似有十六七岁的样子,左右各有数十名太监站立两。白马寺则僧人则分成两排,分列台东西两侧。
    汉安帝身后还有一宝罗盖,盖下由珠帘遮掩,似坐有一人。只见那悟尘忙上前献上一金色布帛似的榜文,方丈接了,献与与汉安帝看。
    那汉安帝看了看,又转身递与身后之人,过了一会,有太监示意可以开始。
    只听得阁上众僧一同诵起曰:“至德渺茫,清净灵通,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陰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皇帝圣命,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仗此良因,邀赏清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凡笼。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无边妙法宣,无际天恩沐。冤孽尽消除,孤魂皆出狱。愿保我邦家,清平万年福。”
    众僧诵毕,只听一太监声音说道:“汝等秉立丹衷,福有所归,太后与陛下重赏每人秋冬僧衣僧袍及袈裟各一件,台前众僧,赏僧衣僧袍各一伯,望切休怠慢佛事。”
    台上台下众僧听了,一齐顿首称谢。
    方丈与监寺悟严见此情景,只道今日事到此刻,只须一会再陪安帝与太后进去喝口茶,聊会天,这准备了大半年的法会,就可结束了。
    太监说完话后,众人就等安帝下旨,即可三呼万岁告退时,却见那安帝回头,对宝罗盖下的一人说了些什么,众人也听不清,却见站在附近的方丈与监寺悟严脸色大变,一副惶恐的样子。
    原来方丈与监寺悟严听得清楚,安帝回头对宝罗盖下一人道:“母后,孩儿自到这寺里来,见此寺一草一木,无不是在先太皇的关照下盖的,先帝也曾多次到此寺拜佛听法,可见我朝对此寺隆恩深厚,为不使该寺众僧因皇恩沐浴,负了先帝苦心,今日孩儿想考考他们,一来查一下众僧是否一心事佛,二来也想求解下近来孩儿读佛经时的不解。”
    只听那太后笑道:“陛下有此心意,难能可贵,有何不可。”
    安帝得太后同意,回身对方丈说道:“当年先帝赠与你们经书,你们可都熟读记熟了?”
    方丈忙躬身回道:“我等蒙圣恩,日夜诵读佛经,凡入藏经堂诸僧,皆已熟记佛经,堂前僧人,因有杂务,或有年少初来者,虽不能与藏经堂诸僧相比,但也是日夜勤作功课,不敢怠慢佛事。”
    安帝闻听笑道:“既是如此,悟能法师,朕今日考你寺众僧一考了。”
    方丈忙又躬身道:“谨遵陛下旨意。”
    安帝点点头,一招手,立刻过来一太监,安帝对他低声说了几句,那太监又取来笔与墨,在一张丝帛写了起来。写好后,又有一太监接过来朗声诵道:“陛下见汝等佛法精深,深感心慰,但白马寺仍佛门圣地,又是朝廷钦点御寺,当为天下僧人表率,今奉皇恩,出上三题,凡答对者有重奖,钦赐。”
    那太监缓了缓又道:“第一题,众僧中,谁能诵《四十二章经》之第四十二章?”
    闻听此题,站在台上的方丈和监寺二人对望一眼,均是心下稍慰,心想幸有准备,于是将眼向藏经堂众僧望去,只见里面走出一人,正是悟尘,只见他先对着台上施了礼,便合什念道:“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汉安帝听了,脸色如常,微微点了点头,道:“赏。”即有一太监捧着一包袱上来,喊道:“陛下赏云锦袈裟一件。”将包袱递与悟尘,悟尘谢了皇恩,依旧归队。
    那太监又上来道:“陛下有旨,第二题,着台下众僧回答,当年先帝最喜爱四句佛偈,第一句为‘一切有为法’,后面三句是什么,谁能回答?”
    台下众僧听了,却皆是默不作声,这些人此时遇着如此大场面,会的也忘了。
    金蝉听身边弘云低声念道:“一切有为法,如,如,如。”却如不上来,想来是想不全了。他念的前两句,自己正好在齐云塔中见到过,于是低声说道:“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弘云听了大喜,低声道:“对、对,我正想不起来呢。就是这两句。”他抬眼望去,见无一人作答,台上方丈、监寺悟严诸人已急向台下四望。
    悟尘正向下看,见弘云抬头对视,点了点头。弘云便走到台前,先对台上躬身施礼,然后答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悟尘等人听他念完,心下大慰。望向安帝,只见他年纪不大,却是很有城府,也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即有一太监叫道:“回答正确,陛下赏云锦袈裟一件。”说着又有一名太监将一包袱递与弘云,弘云也是谢后,回归本队。
    此时场所鸦雀无声,众人都小心翼翼地望着台上,等着皇帝出第三道题。
    那安帝却不着急出题,反而回头对太后笑道:“母后,这白寺僧人看来确实用心佛法,未辜负先帝之意。孩儿想来道简单的,随便找个僧人答了赏他,也显我朝皇恩浩荡,您看可好。”
    太后微笑道:“你是当今天子,这等小事,自有你定就是了。”
    汉安帝道:“是。”于是转头对身边太监说了几句,只见那出题太监不住点头,然后来到台前,大声说道:“陛下有旨,第三题,由我来选一僧回答。”
    众僧听得要从众人中任选一人,都是心惊胆战,本来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如圈子里的家鹅,伸直了脖子外看,一睹朝廷风采,那知还要从中选个出来答题,个个思量自己那有悟尘那等本事,就是与弘云相比也是大有不如。如若选了自己,答不上来,天颜难测,可是大大不妙,于是个个低头,低眉顺眼,如入定一般,却又心下惴惴。
    安帝见众僧此状,不由地嘴角露出一抹微笑,但他忽觉失态,忙又正色,并用眼角余光扫了太后一眼,见她面色如常,心下大定,暗想今天要出下这里和尚们的丑,也好立立我的威风。
    他举目四看,见众僧个个低头,显见心中忐忑,那太监也甚是察言观色,见皇帝四顾,也顺着皇帝眼光去看,只等皇帝示意再定。
    安帝看了一圈,见众僧无言,心下大感得意,猛然见看见适才答题的弘云,他想了想,不愿再点他,刚要再定,忽然见弘云身旁站着个和尚,看年纪比其它和尚要小好多,且又面黄肌瘦。但是却见此僧,身材消瘦,站在众僧中,低头合眼,显得一脸幼稚。
    汉安帝眼望金蝉,心想管你这小和尚学过多少佛经,也猜不出我这题。他当下有了想法,目光便一动不动地盯着金蝉。
    那太监早已从他神色中揣摩了八九不离十,上前低低问了声,安帝点了点头,于是那太监来到台前,大声喝道:“最外排那个年轻的小和尚,对,就是他,上前面来。”
    众僧随着太监所指,一齐回头望去,随着太监不住指点,最后所有目光都注在金蝉身上。众僧先是松了口气,才又伸长了脖子,准备再欣赏下一场好戏。
    金蝉见竟然点的是自己,也是大感意外。
    弘云也是大惊失色,心想金蝉如此年轻,又只是来本寺挂单的外来和尚,如出了丑,该如何是好。只得在下面低声说道:“金蝉师弟,点到你了,你要听仔细了,如若不会,就跪下磕头就是了,千万不要乱说。”
    金蝉点点头,从众僧中穿过,如弘云一样来到台前躬身施礼后,静立侯命。
    安帝见金蝉如此年轻,竟然毫不怯场,俨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安帝微微一笑,对出题太监点了点头,那太监问道:“当年先太皇在白马寺盖了座齐云塔,想来你们都去过,那么这道题也简单,就是这塔中从第六层到第十二屋供的都是什么佛?”
    众僧一听,个个面面相觑,哪想到皇帝会出这么一道题,那塔他们几乎人人去过,但却谁在意都是什么佛?
    方丈、监寺悟严以及悟尘众僧也是心下大骇,心到那些佛自己也未细看,只记得前几层的弥勒佛,燃灯佛等,但到六层以上,净是梵文,自己也未认真去看,更不用说一个个说出名来,那眼前这个小和尚又如何能答上来,恐怕今天是惹皇帝龙颜大怒,可就凶多吉少了。
    不料只听得金蝉朗声说道:“自六层到第十二层,诸佛像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玄叶佛、释迦牟尼佛。”
    金蝉语毕,众人谁也不知答的对与不对,只是一起望向安帝,看他如何表示。只见他沉吟了半晌,仰天喃喃道:“先祖在上,这寺中竟有人记得你当年盖塔诸佛之名,看来这白马寺确实是我朝皇家之寺啊!”转头对太后道,“母后,此人说的一点不错,看来先帝有灵,佛门当兴啊,这年青和尚朕是要重赏的,太后你也少不得要慷慨些了。”
    太后听得此言,点头笑道:“此僧年少才高,理应重赏。”转身对她身边一太监道,“你去问问一下他,可有什么想要的。”
    汉安帝一听,脸色微变,但瞬间如常,只是一挥手,有太监将一包袱云锦袈裟递与金蝉,金蝉忙谢恩,欲归,又听那太监问道:“小和尚,太后问你,可想要些什么吗?”
    这太监此言一出,众僧大震,心想这小和尚不知从那修来的福,不但得了皇帝赏赐,连太后也要赏他,还问他要什么,当今太后金口玉言,想来只要这小和尚一开口,只要不是太离谱,肯定是要什么给什么,于是群僧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只想看金蝉要如何回答。
    金蝉也是一怔,他并未想到要什么赏赐,一时间也不知说什么好,只得回道:“多谢圣恩,小僧别无他求。”
    那太监道:“哎,你这小和尚,太后都说了,你敢违旨吗,说吧,只要是人间有的,朝廷能办到的,都可以说。”
    金蝉一听,想了一想,想起因经书不是贝叶所载,就是丝帛所记,因此珍贵无比,虽有人将经文刻在石上,或是记在竹简上,但因其笨重,仍是不方便普通人学习。于是说道:“小僧只求朝廷能找出一种像丝绸一样轻薄,又像竹简一样普通的物品,能够在上面写字,并能保存下来,方便记载佛经的东西就成。”
    那太监听了,恼道:“你这小和尚,问你要什么,你偏偏要这天下没有的东西,我看你是成心想找缺啊!”
    安帝在旁听了,说道:“郑众,不得乱说。”
    那太监郑众忙道:“是,陛下。”
    这时又听安帝道:“小和尚,你叫什么名字?”
    金蝉回道:“回陛下,小僧名叫金蝉。金色的金,鸣蝉的蝉。”
    安帝道:“金蝉,好名字,你名叫金蝉,却是遇金不馋啊。不过,你说的那种东西,世上若有,岂不是早有人用了吗?我虽为天子,但也不会点石成金的法术啊!你这要求岂不是强人所难吗?”
    这时方丈在旁诵了声阿弥陀佛,合什奏道:“启禀陛下,这金蝉年幼无知,请陛下恕他妄言之罪。”
    那太后在一旁听了,却开心笑道:“既然年幼无知,何罪之有,他能有此想法,正是慈悲心怀。陛下,那丝绸既是人做出来的,那这小和尚所说的东西也不见得就做不出来。当年先皇祖明帝他老人家也曾有此意,着那尚书监用心去做,可惜虽有得法,但却始终未有合适的做出来。今日在先皇祖明帝所建白马寺中,又有僧人提出如此问题,适逢圣意,也是大吉之兆,你可再安排人在以前基础试试,若是成了,则可方便百姓,不成,也不是我们无能。”
    安帝听太后说了,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得应是,但心里却因太后称赞这小和尚而恨上了金蝉,对身旁一太监道:“蔡伦,你掌管尚书监,这件事就由你负责吧。”那名叫蔡伦的太监忙俯身应是。
    这安帝本是前朝汉章帝之前太子刘庆之子,在汉章帝建初七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重立为皇太子,继位后是为汉和帝,汉和帝刘肇在位一十七年去世,死时尚未及立太子。他的前后两宫皇后,阴皇后、邓皇后均未有子嗣,后宫嫔妃所生诸子中,前后夭折了十几个。因此,汉和帝视宫中为凶地,让以后所生的皇子均由奶娘抱出宫外,寄养民间。
    等到和帝驾崩,群臣这才得以寻找诸皇子下落。最后,由邓皇后亲自验定,只找到了宫女所生的两个皇子,长者刘胜八岁,素有痼疾,未便迎立;少子刘隆,出生才百日,乃即令迎入,立为太子,当夜即位,尊邓后为邓太后。但汉殇帝继位不久便不幸早夭。邓太后于是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商量决定迎立前废太子、现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经邓骘又去与太傅陈宠等大臣们商议,征得他们的同意便连夜持太后节召招刘祜入宫。
    这一年,刘祜刚满十三岁,是为汉安帝,但因其年少,实际上朝廷由邓太后临朝听政。是以汉安帝对邓太后是又敬又怕。随着他年龄渐长,但太后仍不放权,内政由太后定,朝中事又由车骑将军邓骘一手掌控,汉安帝虽然心中日渐不满,但丝毫不敢言表。
    此次来白马寺做法会,汉安帝本想在众人面前露一露自己当朝皇帝的威风,故意未与太后商量,临时出了三道他早已定好的题目,要的是众僧出丑,也煞一煞太后事佛之风。
    哪知不但未能难住众僧,反而出来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和尚,竟将他出的表面上最简单,实际上最难题答了下来。
    汉安帝不甘于此,故意让太后赏金蝉,以见机行事。不想这小和尚不知天高地厚,竟要朝廷找一种又轻又薄又便宜且能在上面写字的东西。他心中大喜,本以为这样可难住了邓太后,哪想邓太后不动声色就轻巧巧地将难题踢给了他。
    太后见皇帝不再说话,又远远地望了金蝉一下,对身边一少女道:“兰儿,你且将我常拿的那串佛珠串拿来。”
    那少女道:“是。”从身边取出一条红色珠串递与太后。
    太后在手中掂了掂道:“难得这小和尚有菩萨之心,他所盼之事尚不可期,也罢,将这佛串先赏了他罢,再赏白马寺大米三百担、白面三百担,香菇、茶叶各五十担。”
    方丈和监寺悟严听了,齐声诵了声阿弥陀佛,又谢了太后与皇帝的赏赐。
    汉安帝听了,笑道:“母后,你才是菩萨心肠啊。这么好的东西,连孩儿都不给,竟给了他。”
    太后也笑道:“我已将天下苍生都许了你,你可要知自己责任重大,万不可玩物丧志啊。”
    汉安帝忙躬身道:“母后教育的是,孩儿遵命,决不辜负母后深恩。”
    她们母子说话间,早有太监将珠串给了金蝉,金蝉又一次拜谢了圣恩,小心翼翼地将其纳入怀中,回归本队。
    太后又望了一眼金蝉,抬头望了望天,道:“我累了,陛下,诸事已毕,咱们回宫吧。”汉安帝忙点头称是。于是,皇帝陪着太后,一起起驾回宫,白马寺中,又是一番热闹。
    ?  ?此处借鉴元春省亲情节。
    ?
    ????
    (本章完)


同类推荐: 仗剑斩桃花美人仙尊的小玩偶丢了龙使[御兽]执子之手gl[修真]国民女配之抓鬼天师病美人师兄有尾巴地府团宠五岁半宿敌竹马竟成我道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