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循明 第一百五十一章 边镇

第一百五十一章 边镇

    曹于汴听着崇祯的话,神色怔了怔。
    这是崇祯与他们之前商量过的事情,但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说出来,说给许显纯听?
    倪文焕浑然不在意,他只知道,由许显纯顶在前面,已经没他的事了。
    许显纯跪在地上, 一时间也怔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崇祯面无表情,淡淡道:“许显纯,你能不能做下来?”
    许显纯猛的一激灵,头重重磕在地上,沉声道:“臣可以。”
    崇祯看着他,道:“不管周覃有没有说那本黑账,但他是在你大理寺自杀的, 这份罪责, 还得在你身上。来人,拖出去,廷杖五十!”
    当即有禁卫进来,拖着许显纯往外走。
    许显纯心头又惊又喜,更多的则是惶恐,低着头不断的道:“谢陛下!谢陛下!臣谢陛下……”
    倪文焕看着就这样放过了许显纯,脑子发蒙,一时间说不出一句话,只愣愣的看着崇祯。
    这么大的事情,只打五十廷杖就放过了?
    那前面死的那些人……
    倪文焕一肚子疑问,不敢问出口,曹于汴却忍不住了,抬起手,道:“陛下,周覃之死, 与许显纯脱不开关系……”
    “朕知道,”
    崇祯笑着站起来,道:“那本黑账,不是在黄立极手里,就是在张瑞图手里,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曹于汴越发不解了,看着崇祯走下软塌,跟着上前,道:“陛下既然知道,为什么轻易的放过许显纯?”
    崇祯在软塌上坐下,道:“既然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朕处置他们,非得有那本黑账,或者有什么证据吗?”
    曹于汴满脸的愤然与不解,闻言登时醒悟,又惊又喜,刚要说话,瞥见倪文焕这个外人在,连忙抬手道:“陛下圣明!”
    崇祯摆了摆手, 道:“咱们的知府知县老爷一天天的忙着断案,太辛苦他们了。不过,想要将审断之权独立出来也没那么容易, 都察院与吏部,要从旁大力协助。”
    曹于汴定住心神,抬手道:“臣领旨!”
    崇祯目光看向倪文焕。
    倪文焕心惊胆战,面色变幻,一见崇祯的目光,连忙低头。
    他已经听明白了,许显纯也好,黄立极也好,张瑞图也罢,脑袋,只是暂时挂在脖子上罢了!
    “对于刑狱,”
    崇祯注视他,道:“不能独立于地方,但要双重管辖,以往刑部对地方放任自流,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倪文焕,你能做到吗?”
    “臣能!一定能!”倪文焕一口咬定,大声道。
    崇祯眉头挑了下,道:“行了,你去吧。”
    倪文焕心头正恐惧,连忙道:“臣告退。”
    崇祯看着他小心翼翼退走,转身,跨过门槛,消失在视线,摇了摇头,道:“许显纯,你要盯紧了。”
    曹于汴会意,道:“臣怀疑,许显纯与元辅,有什么交易。”
    崇祯道:“说到这里,朕倒是不怀疑黄立极,那本黑账,多半不在他手里。”
    曹于汴稍稍思索,道:“陛下说的是,元辅这么高调,像是遮掩,却更像是坦荡。”
    崇祯拿起桌上的奏本,递给他,道:“锦衣卫的密奏,说是冯阁老在扬州府,颇有干臣之风,严厉禁贪,在扬州府,还向南直隶发文,要求全体官员,严于律己,忠君为民,实事用事,杜绝浮夸……”
    曹于汴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道:“陛下,冯阁老这是为了撇清自身,相比于元辅,格局略低。”
    崇祯笑了笑,道:“他不过三十出头,骤然拔高,难免不如黄立极等人老辣。还有就是,周延儒在南直隶,大肆笼络人心,借机树立了能臣干吏的形象,引来了不少赞誉。朕已经收到奏本,保举他入阁的。”
    曹于汴不动声色的微笑,并不说话。
    外面不知道多人对内阁之位虎视眈眈,却又哪里知道,陛下根本就无意增补阁臣。
    这些人上蹿下跳的忙活,形同小丑。
    单转瞬间,曹于汴忽然警醒,犹豫了下,还是道:“陛下,臣听说,周侍郎与东林过从甚密。”
    崇祯不意外的点头,道:“朕知道,这次南直隶的事,也有不少东林党在其中,朕派魏忠贤过去,就是给他们一个警告。”
    曹于汴见崇祯心如明镜,就不再多言。
    在而今的朝局,阉党、东林党都像是两个禁忌,大部分人闭口不谈。
    崇祯伸手拿起佛珠,在左手里缓慢转动着,道:“京里,卿家与王卿家盯紧了,这几日,怕是难以消停。”
    虽然崇祯对朝廷进行了严厉的变革,尤其是言官被套上了紧箍咒,但总有不怕死的,朝廷里有,在野的就更多了。
    曹于汴不知道崇祯要出京做什么,却也不多问,抬手道:“臣领旨。”
    ……
    正如崇祯所料,随着事情的发酵,从南直隶,从其他省份发向京城的奏本,一天比一天多,通政使司忙的焦头烂额,也胆战心惊。
    弹劾毕自严,李邦华的奏本最多,其次是首辅黄立极,魏忠贤,再有是王永光,周延儒,原本上书的人还都权位不高,但慢慢的,一个个位置就告了起来。
    同知,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漕运,河道,各卫所,外加天启,泰昌,万历年间一个个知名大臣,这些的人名字,就足够通政使司喘不过气来了。
    京城里也不平静,那些被‘另调他用’的官员,被裁撤的,不少勋贵公卿,以及少部分藩王,也趁机上书,有立场鲜明弹劾毕自严等人‘肆意妄为,祸乱朝纲’的,有晦涩的,言称‘社稷之重,在乎民心,民心之重,在乎于安,天下动荡,万民不安,非社稷之福也’;更有含糊其辞,东拉西扯的。
    大体上,逃不过弹劾,申辩,求情这三类。
    崇祯对这些完全不管,任由他们吵闹,按部就班的推动着他的变革计划。
    周覃的自杀,很快传出去,自然引来了不小的震动。
    很多人纷纷上书参劾许显纯,认为这是背后主使杀人灭口,许显纯就是帮凶,要求严惩。
    而后面,许显纯只是被廷杖五十就放过,更是激起不小愤慨。
    傍晚。内阁,首辅班房。
    从辽东回来的王在晋,坐在黄立极对面。
    王在晋沉着脸,道:“元辅,辽东近来给下官的信是一封多过一封,别说各处官兵了,就是普通辽民都吃不盐,一两一斤的盐,自古未有!”
    黄立极慢条斯理的整理着着实的公文书籍,淡淡道:“想说什么就说。”
    王在晋脸角绷紧,道:“下官想问,这盐价,什么时候能平息?辽东事关社稷,决不可生乱!”
    黄立极自顾的收拾着,道:“你之前关于辽东的十二策,我已经呈送给陛下,陛下的批复是‘寸步不让,寸土不弃;今退辽东,明退南京?’”
    王在晋见黄立极转移话题,跟着道:“元辅,您是知道的,辽东不可久持,年年耗费那么多钱粮,徒劳无功,不若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既能节省钱粮,也能安抚辽民。不至于人心惶惶,始终不安。”
    黄立极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建虏凭白得了那么大的地方,疆域,实力大增,时不时就能寇动山海关,山海关离京城有几步路?你是睡得着了,陛下能睡得着?这京城上下,能睡得着?”
    王在晋嘴角动了下,继而道:“元辅,我大明当务之急,心头大患不是辽东,而是内务,平辽须先靖内。”
    黄立极继续整理,道:“你们辽东上下,不是嚷着三年,五年,十年平辽的吗,怎么到你这里,就是要退守山海关了?”
    王在晋拧起眉头,道:“一些夸大言辞,为获关注,实则上是妖言祸国,这些,元辅是心知肚明的。”
    黄立极整理好书桌,有摆弄砚台,道:“好了。关于盐价的事,朝廷已有对策,有数十万斤的盐已经过了山海关,你既然赋闲了,就不要再操心那么多。”
    王在晋一怔,倒是不知道已经有盐去了辽东,同样的,他注意到了黄立极用的是‘赋闲’二字。
    实则上,他现在还挂着辽东经略的名。
    黄立极瞥了他一眼,道:“对于辽东,朝廷的意思很简单,必须要做到政令、军令统一,政通才能人和,不再设经略来了。”
    王在晋脸色骤变,失声道:“元辅,辽东事关重大,怎能没有掣肘,若是有人拥兵自重可怎么办?”
    黄立极摆好砚台,又拿起笔端详,道:“用不着你操心那么多,朝廷那么多人,就你最聪明吗?”
    王在晋见黄立极根本不想理会他,深吸一口气,道:“元辅,辽东事关重大,切不可随波逐流,还需直言君上,阐明利害。”
    黄立极看着他,慢慢放下笔,道:“有些事情,我不能跟你说,这是朝廷大政。但有些话,我要告诉你,当今陛下,不是先帝,任何的标新立异,危言耸听,在陛下那里,都可能祸端。我希望你,不要掺和那些事,安心的编修你的书。”
    王在晋眉头拧的更多,道:“元辅,盐政的事且不说,南京那么多官员,全数被革职查办,下南镇抚司狱,开国朝未有,天下一片哗然,您就真的坐得住吗?”
    黄立极见他不依不饶,道:“你这些话,我听的耳朵出老茧了,有没有新鲜的?没有的话,就老实回去,闭门谢客,轻易不要出府了。”
    王在晋心里对黄立极顿时一片失望,心头沉重,欲言又止了几次,最终还是站起来,道:“下官告退了。”
    黄立极面色始终不懂,目送他离开班房,摇了摇头,陷入沉思。
    南京的变化,显然是蓄谋已久的,这猝然而来的变化,令他措手不及。
    更令他乾清宫那位新陛下产生了更多的不安的忧虑。
    不多久,一个小吏出现在门口。
    黄立极瞥了眼,道:“进来吧。”
    小吏连忙进来,在他身前,压低声音道:“小人收到消息,嘉定伯与太康伯等十几位勋贵,联手囤积了一百多万石粮食,仓库在香县。”
    向来不动如山的首辅,神色微变,道:“一百多万石?你确信?”
    一百多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字,储备这么多粮食,非同小可!
    小吏点头,道:“小人派人去查过了,有便衣把守,不能靠近,不过,从附近打探,他们都是运向北方,夜里走车。”
    黄立极越发沉色,心里满满思索。
    这件事,怎么看着都有问题,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
    ‘北方?’黄立极念叨着这两个字,忽然又想起了王在晋,抬头看向小吏,道:“边镇对外走私的情况仍旧严重吗?”
    小吏道:“辽东那边不清楚,但喜峰口一带一直是,到处都是山西人的身影。”
    黄立极神色不动,心里计较。
    嘉定伯周奎,是当今国丈,他囤积这么多粮食,又连夜运往北方……
    左思右想,黄立极与小吏道:“你找些可靠的人,仔细查清楚。”
    “是。”小吏应着,转身快步出去。
    黄立极倚靠在椅子上,眉宇间越发的厌烦。
    朝廷里的事情是一个又一个,让他越发感觉到无力。
    这不是无能无力,而是他手中的权力在不断流失。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