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452章:一手书,一手剑

第452章:一手书,一手剑

    那就是先拾人牙慧,用智罃曾经使用过的方法。
    效彷祖先不丢人吧?
    在智罃的主张下,晋国曾经磨了楚国二三十年之久,直接让楚国失去扩张的能力,并且从鼎盛时期跌落尘埃,才会有遭到吴国几顿痛打的事情发生。
    原国与楚国当然有接壤,只是疆域接壤的区域有点尴尬,注定双方都无法在那个地方大规模用兵,并且选择那个地方作为入侵的起点,哪怕进军顺利也注定无法取得多少收获。
    当下的郑国、宋国依旧健在,等于说便于进军的路线上存在第三方。
    原国和楚国想要一决生死,应当是郑国灭亡之后了?
    在那之前,原国完全可以一次次勾引楚军北上,用以消耗楚国的国力。
    只是有一点,决不能玩着玩着成了赵武执行晋国时期的模式。
    什么模式?就是智罃执政晋国时期,楚军屡屡被勾引着北上;到了赵武执政晋国,变成晋军屡屡被楚国勾引着南下。
    着实也是晋国能将更多的资源有效利用,要不然到最后谁被拖垮真不好说。
    智瑶的打算就是先损耗楚国的国力,时机合适再将郑国灭掉,掌控中原腹心再一次解决掉楚国。
    当然,也能使用其它办法,无论哪一种方式,可以说郑国都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天色完全放亮之后,两军又各自出营列阵了。
    原军这边有更多需要做的事情,首先就是将营盘赶紧完善起来!
    “如此说来,此战变更,不再追求速战?”孙武问道。
    智瑶总是需要给出一个解释,说道:“楚军北上之众多也,各方损耗必大。”
    一支三十万左右的大军,他们待在远离本国的地方,本身的补给难度就大,加上路途遥远的关系,运输成本能低到哪去?
    有三十多万的人出征,代表着国内缺了这三十多万劳动力,他们还在不断消耗,并且想要维持军需的话,一定需要楚国抽调另外的人力组成辎重队,肯定会进一步减少楚国国内的可用劳动力。
    这么一加一减的,懂算数的人都能算得明白。
    不好意思,当前楚国没有成体系的算数学科是吧?那楚国君臣还真有可能一时间没搞明白,需要等发现国力支撑不住才回过神来。
    孙武想到的是其它方面,说道:“如若楚军补给短缺,我军或可实施全歼!”
    一支军队最怕的是什么?论起来肯定是断粮啊!
    来自敌人的困难还能依靠意志坚持,本身就在与敌军拼命,后方供应无法维持,没有多少士兵愿意饿着肚子跟敌人玩命的。
    孙武问道:“是否由国内新调骑兵?”
    有一支楚军堵住“虎牢”那边,他们就是在增加原军的补给难度,后面肯定也会想办法袭扰卫地的补给线。
    楚军完全就是靠着兵力优势在蛮干,并且连保密都难得做。
    原国在南边的战场处于兵力劣势,压根就是依靠素质在抵消兵力不足的缺点。
    楚国那边的兵种比较单一。
    原国不一样的。
    “国尉所言有理。”智瑶之前已经派人回去征召新的骑兵部队了。
    其实,孙武完全是依靠个人才智和经验,智瑶就不一样了。
    历史上有太多的战例让智瑶明白干扰敌军粮道的重要性,跟当前时代时间最近的就是长平之战。
    那一场比拼国力的战争中,白起就动用一两万骑兵深入尝试截断赵军补给线,无法完全解决就改为利用骑兵灵活机动的优势,无休止地袭扰赵军的补给线,既是破坏赵军补给线,也能迫使赵军的骑兵被调到后方,减少正面战场来自赵军骑兵的威胁。
    原军面对的是没有骑兵的楚国,代表着楚国君臣想要保护己方补给线,一定需要回撤更多的兵力针对补给线进行保护。
    他俩不在阵前,担任指挥作战的是谁?
    今天原军由智徐吾指挥,副手分别是智开、程武、智英、智林、豫让、籍秦。
    同时也是在今天,智开终于如愿以偿,能够亲身投入到与敌的争锋之中,也许还有机会率军冲阵。
    从智瑶的安排能看出一点,分明就是一种以老带新的方式。
    原国虽然是一个新生的国家,不少中高层的年龄却是大了一些,针对新一辈的培养要趁早,免得老人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弄出了青黄不接的状况。
    本来智氏的情况会更好一些,比如有着不少孔子门徒。
    奈何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仅有三成左右的孔子门徒选择留在原国,其余都收拾细软离开了。
    离开的人之中包括子路、子贡、子游、子夏,他们不是回到故乡继续做学问,便是选择投效其他诸侯。
    仅是子路和子贡的离开就显得比较可惜,要不然智瑶还是很希望子路继续在军队发光发热,子贡能够在内政上有所发挥,哪怕是子游或子夏也能为原国的艺术做到贡献。
    很早之前,晋国就开始走军果主义路线,一切奔着为军事做贡献的出发点,哪可能会有什么文化氛围呢?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文化荒漠不是秦国,其实是晋国。
    只是说起来,晋国从来没有压制商业发展来着。这一点有别于秦国。
    非常值得智瑶欣慰的是宰予留了下来。
    不受到孔子待见的宰予,着实不是什么众门徒之耻,纯粹是以前的鲁国和孔子没有给宰予发挥才能的舞台罢了。
    极其能言善道的宰予在原国受到重用,不止活跃在各个邦交的舞台,并且还担负起了原国思想建设的重任。
    智瑶想要改朝换代,仅仅是凭借武力强横造就的也只是一时勉强的宇内混一,思想的传播这一条路线必然是要建设起来的!
    当前,宰予带着自己的属僚活跃于原国各地,他们在当地官员的配合下宣讲战乱带来的苦楚,向原国人述说他们有结束战乱的使命。
    对于使命这一点,晋地的人早早就被教导过,他们基本上早有结束战乱的使命感。
    宰予等人的任务比较细,他们需要在原国人本有的使命感中加入一些新的东西,也就是智瑶鼓捣出来的“天命论”。
    说得直白一些,原国人有义务带上同文同种的所有人过上幸福生活,再将诸夏的文明之光照耀到那些蛮荒之地。
    宰予等人的舞台不止在原国内部,他们还需要前往列国,阐述战乱对人们带来的痛苦,传播无论原国人、郑国人、楚国人、越国人等等,大家是同文同种的既定事实。
    怎么说呢?智瑶有点像是在创造一个“民族”的样子。
    而创造“民族”这种事情,历史上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嬴姓赵氏没有成功,反倒是西汉的小猪大帝办成,后来隋帝国的开国之君加强了“汉”这一个民族的存在事实,到了明帝国又重塑了一次。
    以上那些都是从思想上的认同感入手,并不是单纯使用武力去捏出一个“民族”来。
    使用武力的手段,成就最大也就是创造出一个强横一时的帝国,昙花一现之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原本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的人后来互相之间仇恨比谁都强。
    同文同种再思想上存在认同感,哪怕国家灭亡了之后,他们依旧会认可同一个民族的事实。
    这一套玩法,诸夏这边西汉就在玩,似乎是到了十八世纪的阶段,欧罗巴那边的德意志人才搞明白?俾斯麦光是用这一套游戏规则,没怎么费力就让容克老爷们成为了德意志的主人。
    反面教材的在南欧,铁大帝表示不服。
    智瑶要做的事情是双脚走路!
    那是因为有秦帝国的前车之鉴,使得智瑶万般清楚光是武力强横也只能造就一时,唯有补上互相之间的认同感才算是双腿走路。
    看看双腿走路之后的诸夏是什么样模样就知道了,东亚这边时常能够出现一个强无敌的王朝,出现大起大落也能将文化传承不绝地传续下去。
    伪装成为一个国家的文明,是不是?
    智瑶觉得可以提前从自己做起。
    当然了,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起先肯定要面临相当多的困难与坎坷。
    智瑶知道没有武力作为保障,有再大的理想都是空中楼阁这一点。
    在今天,原军又是因为兵力处在劣势的被动一方。
    所谓被动,主要是楚军先出招,原军这边再根据需要出动多少兵力应对。
    不看其它,仅是从战局的发展来判定,着实符合战国初期该有的情况。
    双方会在战场之外有动作,什么计谋百出则是暂时看不到。
    有那么一个事实,哪怕是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年代,打从事实上真没有那么多的计谋百出,场外招这种玩意更多是用在国与国之间的各方各面,战场上终究还是依靠硬实力。
    真的有那么多的神仙招数,军事历史上就不会只有那么些需要大讲特讲的战例了。无非就是成功的例子太少,才更值得大书特书罢了。
    “大多数的战争,哪来那么多花招?”智瑶听着前方不断传回的战报,对以前自己的某些想法感到很有意思。
    比如说,写下《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既然是张士诚的军师,为什么元末逐鹿的最终胜利者是朱元章。
    那么,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多的计谋,是不是也代表在谋略上很有想法?他为什么没有起到力挽狂潮的作用,以至于张士诚给败亡了呢?
    尤其是张士诚一开始在实力上胜过朱元章的那些家当,以强击弱并且有罗贯中和施耐庵这对师徒,还让张士诚依旧败得极惨?
    要是听了那话,估计施耐庵和罗贯中顶着军师的名头,再很无辜地说一句:“我就是个写小说的。只是一名文艺工作者,着实做不到挽大厦于将倾。”
    看了一部分小说对师徒有万般期待的张士诚:“……”
    不出现大状况一点不想插手的智瑶觉得今天过得挺快。
    一整个白天打打停停的交战下来,算不得是什么高烈度作战,双方的伤亡其实也不是太多。
    “觉得今日如何?”智瑶特地喊来智开,进行一些问答。
    智开如实说道:“着实与孩儿想象有别。”
    什么想象?
    没有实际参与战争的人,他们会对战争有很多想象,什么热血啊,荣耀之类,独独缺少了残酷与枯燥。
    以智开的身份,估计对残酷的感受不会太多?
    在今天,亲自统率一个“师”的智开不是频繁挪动地方,停下来便是待在一个地方长久不动弹,应该能体会到那种令人煎熬的枯燥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智瑶说的是孙武兵书的其中一句,他自己的着作里面也有相似的警世之言。
    一次出战也不知道消磨了智开的心志,还是变得更加成熟的一些,极可能也是疲惫,着实没有了以往多余的活跃,听了认真点头表示理解。
    智瑶又过问了智开上了战场的一些感受,一一给予了回答或进行教导,才说道:“此战或将旷日持久?如若你可独挡一面,为父并非不可使你统兵独当一面。”
    一旦战争会打得比较久,必定会从当前的主力汇聚的战场,慢慢延伸向周边,再在大范围开创出多个局部战场。这点跟其它战争有区别,一般是先多个局部战场进行较量,最终出现一个主力针锋相对的主战场。
    智开立刻露出了高兴的表情,道:“必不使父上失望!”
    智瑶说道:“下去罢。”
    人总是要有更多的经历才能变得更加成熟。
    以前智瑶忙于其它事情,针对智开的教育大多集中在重视文化课上面,人情世故等等既没有培养,着实也很难时时刻刻相伴着给予答疑解惑。
    “赵氏嬴姓每一代的储君都会历经磨难,要么被放逐,不然就是在他国为质,才有了连续几代的明君。我要不要效彷?”智瑶不止一次想过这个了。
    问题是,智瑶觉得自己已经做了那么多,目前天下局势也有用武力达成宇内混一的条件,好像不用花几代人进行统一啊?
    “也许可以学汉文帝之后的模式。”智瑶不是第一次抄西汉作业了,觉得自己对这件事情需要好好用心琢磨。
    对继承人不重视,第一代人开创出一个帝国,第二代国祚灭亡,该是多么悲催?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