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大汉第一太子 第0113章

第0113章

    年关将至,函谷关外,自是一片风声鹤唳。
    而在关中大地,随着岁首年末愈发临近,空气中更多充斥着的,则都是思念之情。
    “呼~”
    “也不知战况如何,大郎又可还安好?”
    遥望着东北方向稍叹一口气,张彭祖不由放下手中木锄,倚在锄杆上擦了擦额角的汗水。
    即便是张家寨三老张病己的幼子,张彭祖今年,已经年满四十三。
    而张彭祖的长子,也已年过二十五,在一个月以前,被天子刘邦征为兵卒,前往函谷关外。
    过往数十年,关中大地可谓是风起云涌,先是秦王政修郑国渠,后又是天下一统,直道、水利、宫阙等基建功臣开始实施。
    之后没多久,便是始皇驾崩,二世继立,天下战火骤燃。
    一直到当今天子,彼时的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掌三秦之地,关中这片沃土,才终于算是重归五十年前,秦庄襄王嬴异人在位时期的安宁,以及祥和。
    可安宁算是安宁了,关中大地的残破,也并非是三年两载便能修补的。
    从汉元年,三秦大地复为汉有,直到如今,关中百姓也仍还在贡献自己的力量,供天子刘邦外出征讨,以彻底平定天下。
    如此动荡的过往数十年,也就使得关中大地,关中百姓,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新年’的氛围和想法了。
    只不过今年,情况似乎有了些许不同?
    “张季兄~”
    一声粗狂的吼喝声在渠上响起,惹得张彭祖下意识抬起头,就见同乡堂兄正屹立在渠沿。
    正要开口答复,就见渠沿又出现一大一小两道身影,惹得张彭祖将手中木锄一丢,便急忙爬了上去。
    待爬上渠沿,看清来人,张彭祖嘴角立时裂起一个夸张的弧度,神情中尽是幸福和喜悦。
    “细君!”
    满是欣喜的一声轻呼,张彭祖便一把握住了妇人的手臂,在张彭祖那张已显老迈的面容之上,竟涌上一抹无尽的温柔。
    就见那妇人也面带暖意的一点头,旋即将手轻轻地抽搐,低下头,将身侧的小不点轻轻推上前去。
    这一下,张彭祖神情中的欣喜、幸福,更是又深了一分。
    “爹爹~”
    奶声奶气的一声轻呼,惹得张彭祖赶忙俯下身,自腋下将幼子抱起,满是自豪地转了一圈,似是在和周围的同乡、亲朋炫耀。
    如此足足三十息,又同周围的亲朋好友打了几声招呼,张彭祖才抱着幼子张未央,带着妻子张赵氏,走向了距离渠沿近百余步的民夫驻地。
    一路上,自是不时有乡邻、友朋同张彭祖一家打着招呼,张彭祖自也是面带喜悦的一一回应。
    但很快,张彭祖便发现了些许怪异之处。
    ——似乎不单单是自己的妻、小前来,而是大部分已经成家的民夫,都等来了妻儿前来。
    尤其是和张彭祖同出于渭北张家寨的乡邻,也基本都是和张彭祖一样,怀里抱着个小崽崽,身后跟着个糟糠妻。
    暗自思虑着,张彭祖便带着幼子、妻子走入一处布帐之内,在一方属于张彭祖的木榻上坐了下来。
    “家中可还安好?”
    “大人如何,饭食可还足量?”
    听闻张彭祖问起家中状况,张赵氏只温尔一笑。
    “家中诸事皆顺,大兄、大嫂也偶而上门,以共侍大人。”
    “大人亦甚健朗,餐食米一斤,闲暇时还有余力出门,同街坊老友言谈······”
    闻言,张彭祖终是安下心来,稍点点头,旋即略带愧意的望向妻子。
    “渠事未完,俺归家当还需月余,就是苦了细君·····”
    却见张赵氏只温颜摇了摇头,将心中苦涩悄然咽回肚中。
    如此静默片刻,又见张赵氏似是想起什么般抬起头,略带欣喜道:“对了。”
    “出门前,大朗曾传回口信······”
    “如何?!!”
    只刹那间,张彭祖原本还算淡然的神情中,便陡然出现些许忐忑!
    却见张赵氏温尔一笑,眉宇间,也隐隐带上了些许自豪。
    “传信之人,乃同大人面会。”
    “据大人所言,似是大朗已俘敌一卒,立下稍许武勋?”
    听到这里,张彭祖才终于把心放回肚子里,满是喜悦的猛然一拍大腿。
    “好小子!”
    “出征不过月余,便已然立得武勋!”
    “不愧为我张氏子!!!”
    听着张彭祖满是豪迈的高呼,被张彭祖抱在腿上的张未央也不由有些激动起来。
    “大兄威武~”
    “儿长大以后也要从军,要杀敌立功,光耀门楣~”
    听闻幼子此番壮志之言,张彭祖一时之间,更是笑的见牙不见眼。
    “好~”
    “待未央年壮,爹便去求大人,送未央往北军为卒,可好?”
    待张未央虎头虎脑的爬下老爹的腿,满是严肃的一点头,张彭祖、张赵氏夫妻二人面容之上,只涌上一抹无尽的幸福,和自豪。
    如此过了片刻,帐外便响起孩童追逐玩闹的声响,张未央自也是耐不住帐中寂寞,在得到母亲的允许后,迈着小短腿跑了出去。
    看着幼子奔跑而去的背影,张彭祖只又是一笑,才回过身,轻笑着望向妻子张赵氏。
    “方才帐外,俺似是瞧见村口六伯、村尾四叔家中妻小,也前来寻家中郎君?”
    说着,张彭祖轻笑着问道:“莫非是年关将至,大人遣村中妇孺同来?”
    却见张赵氏闻言,只温笑着摇了摇头,低眉顺眼的解下背后的布包,而后将其打开。
    手上忙活着,张赵氏嘴上也不忘答复道:“并非大人,乃皇后······”
    张赵氏话说一半,就见张彭祖眉头稍一皱。
    面带紧张的看了看左右,确定帐内无人,张彭祖才稍有些责备的看向张赵氏。
    “说的什么胡话?”
    “皇后母仪天下,端居未央,莫还曾亲自登门,使汝前来不成?”
    “天家之人、事,怎么如此乱言?”
    看着自家郎君面上,那抹心有余悸的忌惮,张赵氏面容稍一滞,终是无奈一笑。
    “非乱言,确是皇后遣人,令妾携子而来······”
    见张彭祖仍旧满是不相信的看着自己,张赵氏只能是又摇头一笑,将背负于身后的布包取下,交到了张彭祖手中。
    待张彭祖面带孤疑的打开布包,就见一件崭新的冬衣,被张彭祖面带迟疑的拿起。
    前后翻了翻,看了看,又拿起来在身上一比,张彭祖这才发现:这件冬衣,自己穿刚好合身?
    再度抬头望向妻子张赵氏,张彭祖神情当中的困惑,不由更甚了一份。
    直到这时,张赵氏才将此番,自己带着幼子,同村中妇孺一同前来的原因,以及张彭祖手中这件冬衣的来由,尽数摆在了张彭祖面前。
    “郎君出门不久,皇后便遣宫人至家中,赐布一匹,絮三斤。”
    “那宫人转皇后言:关中民自发而往,助太子以修郑国渠,不可寒忠臣义士之心。”
    听闻此言,张彭祖只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是。”
    “往月余,凡自来修渠之黔首,太子皆赐米粮日二斤,以为饭食。”
    “太子也是言:不可使忠臣义士寒了心。”
    就见张赵氏点点头,指了指张彭祖手中的冬衣,继续道:“此冬衣,便乃妾得皇后所遣宫人之吩咐,以布、絮缝为冬衣。”
    “据那宫人说,是皇后言:年关将至,关中骤寒,不可使自往而修渠之民饥、寒?”
    听到这里,张彭祖才终于相信了妻子的话,也终于相信妻子这番前来,确实是‘受皇后之命’。
    “陛下仁以爱民,太子仁善宽厚,皇后,竟亦如此记挂吾等黔首······”
    满是感怀的发出一声赞叹,张彭祖面上神情,终于又出现先前那摸温笑。
    “合该刘氏得王天下,合该陛下得立社稷啊······”
    听闻丈夫此言,张赵氏只附和着点了点头,却并未在言语。
    只片刻之后,就见张彭祖猛地回过神,小心翼翼的将手中新衣重新折起,放回了布包内,将布包也重新系上,递到了张赵氏面前。
    见张彭祖这番举动,张赵氏不由心底一慌,面色忐忑的伸手接过布包,不忘轻声问道:“怎不试试?”
    “可是不合身,亦或不美,郎君不喜······”
    见张赵氏面上那抹忐忑,张彭祖只随意的摆了摆手。
    “嗨~”
    “怎会?”
    “如此新衣,谁人会嫌不美?”
    略有些笨拙的安抚一番妻子的情绪,张彭祖面容之上,便悄然涌上些许算计。
    “俺如今,整日在渠里忙活,身侧遍是泥沙尘垢,怎可着如此新衣?”
    “再者,如此崭新冬衣,又乃皇后所赐之布、絮所制,自当藏于家中。”
    “待日后要紧之时,或大朗无冬衣之时,再用不迟?”
    “亦或孝敬大人,使大人无惧严寒,也是甚好······”
    听着张彭祖自顾自盘算着这件冬衣的未来,张赵氏面上,不由涌上些许担忧。
    “可如今年关将至,秋冬交替之际,若不着此冬衣······”
    却见张彭祖满是自信的拍了拍胸脯。
    “无妨!”
    “俺这把身子骨,还不至于惧十月之寒!”
    “再者说,陛下、皇后如此爱民,太子亦颇得陛下之姿!”
    “待冬至,太子当会许俺等黔首归家过冬,待明岁初春,再行修渠事!”
    说着,张彭祖不由分说的站起身,稍有些粗鲁的将那只装有崭新冬衣的布包,重新系在了妻子的背上。
    “听俺的,带回去,孝敬大人便是。”
    “大人年过古稀,如此年纪,可是最惧严寒、酷暑。”
    “若大人果真受了风寒,来日再有不测,乡党当要戳俺家脊梁骨,说俺家不知孝道了。”
    听闻张彭祖此言,张赵氏纵是面带迟疑的点了点头,又赶忙道:“如此,待妾归家,便寻往岁之旧衣,再送来?”
    闻言,张彭祖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且不急。”
    “待冬至,若渠事未毕,俺遣人归乡去取便是。”
    这一番话语下来,张赵氏终是安心的点了点头,摸了摸胸前,那只被紧紧系上的布包结,面上悄然涌上一抹满足的笑容。
    在未来三两日,类似的场景,不单单在张彭祖、张赵氏二人之间出现,而是整个郑国渠南岸,都上演了类似的场景。
    无数妻子将亲手缝制的崭新冬衣带来,又在丈夫毫不退让的坚持下,将新衣原封不动得带了回去。
    而在南距郑国渠约十数里处的莲勺县,听闻此间之事,刘盈只流露出了满带着无奈的苦笑······
    ·
    “咳!!咳···咳······”
    刚走入县衙,还不等来到正堂门口,阳城延便听见一阵急促,又有些嘶哑的咳嗽声。
    稍待担忧的走入正堂,见刘盈面色涨红的抚着胸口,阳城延顾不上见礼,赶忙上前,将案几上的水碗交到刘盈手中。
    待刘盈不管不顾的猛灌一通,又不轻不重的咳嗽两声,阳城延面上担忧之色不由更甚。
    “家上······”
    “莫如家上先行回转长安,由臣盯看修渠事?”
    阳城延说话得功夫,刘盈也终是从长达两分钟不间断的咳嗽中解脱出来,满是疲惫的长出一口气。
    捋捋鼻息,又抓起碗灌口温水下去,觉得咽喉稍好受了些,才笑着对阳城延摆摆手。
    “无妨无妨,只秋末骤寒,故偶染风寒而已,不几日便当痊愈。”
    言罢,刘盈不由侧过身,将手中陶碗交给身旁的春陀。
    “去,再取些滚水。”
    “切记,务必是滚水,不得兑凉水!”
    待春陀面带担忧的领命离去,刘盈才又坐回座位,用绢布拭了拭鼻下,才抬头望向阳城延。
    “且说正事。”
    “渠尾淤泥清掘之事,少府可探明?”
    “——冬至日前,可能尽毕?”
    听闻刘盈此言,阳城延也只好暂且放下心中担忧,对刘盈微一拱手。
    “禀殿下。”
    “往二十日,渠下游淤泥之清掘,便事已过半。”
    “若无差池,复二十日,当可尽毕······”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