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新式练兵
李如意和薛仁贵看李贞的眼神当时就不一样了,有些诧异,也有些不解,甚至还有一点小小的崇拜。
李贞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心说看到没?
这可是薛仁贵,大唐的超级战将,还有李靖的女儿,出身将门世家,现在竟然对老子这么崇拜,看来,老子还算是比较牛逼的。
当下,李贞肚子一腆,自我感觉牛逼哄哄,又说了一些训练时的要领。
、
上一世,李贞没有当过兵,不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士兵突击》和《我是特种兵》看了好几遍,身为军迷的他又研究过,所以,对于一些大框上的事,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当然,细节上的事,除了一些简单的动作要领,其它的都要薛仁贵和李如意自己去摸着石头过河了。
不过只李贞说的一些简单的细节,比如俯卧撑的要领,已让薛仁贵和李如意对李贞佩服得无体投地。
心说越王殿下每句话都说到点子上,简直就是神仙,否则,他怎么懂这么多别人不懂的东西?
听了李贞的话,李如意和薛仁贵大喜,立即着手对军事训练的革新。
李贞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到军营去看看,今天搞个紧急集合,明天搞个野外拉练,后来再来个长距离游泳,花样翻新。
两个月后,三万多新兵已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每个人几乎都瘦了一圈儿,然而,他们的眼神却异常犀利,一个个杀气腾腾,从骨子里有了蜕变,士兵的作战技巧、纪律、体能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李贞很是满意这两个月的训练效果,他决定搞一次军中大比武,从中选拔精锐和军官,做为这支部队的核心。
比武获胜的官兵,都可以得到奖励,表现特别优异的还可以升官。
总之,在李贞的眼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而是能者上,庸者下,有多大本事干多大的事,一切都靠自己去争取。
李如意却觉得这种比武怕是要有所受伤,所以有些犹豫。
李贞就说:“为了战时少流血,平时就要多流汗,哪怕是有些意外损失,为了战斗力的提升也是值得的。”
听了李贞的话,李如意恍然大悟,他隐约记起父亲李靖曾经说过,新兵经过了战场的磨历,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李贞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下李如意与薛仁贵商量了一下,决定进行一场新兵之间的大比武,从中选择人才,而李贞更是事先声明,从士兵中选拔精锐,组成一支三千人的卫队。
李贞亲自给这支卫队起名为神武军,李贞要将这支神武军打造成自己最为倚重的班底,为了这次大比武,李贞还自掏腰包,拿出许多金银作为奖励。
“杀!”
整个军营里,比武进行的热火朝天,经过半个月的角逐,终于从三万多新兵中选拔出了三千身强力壮,武力不凡的军兵进入了新成立的神武军。
李贞很是高兴,他决心亲自训练这支神武军,让神武军拥有着强悍的力量,成为幽州唐军的核心。
为此,李贞通过各种渠道,为神武军都配备了铠甲、精良的武器,甚至连战马都是一人两匹,一匹骑乘,一匹备用和驮运装备。
神武军的待遇也是普通部队的两倍,采用淘汰制,每年都要从各军中选择精壮和有功之士进入神武军,同时,也要淘汰一些相对较差的士兵,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
而幽州各军,都以加入神武军,成为李贞的卫队为荣。
神武军成立之后,李贞又对这些兵加强了训练,每天都是超负荷的体能和战术的训练,李贞亲自任命薛仁贵为神武军的校尉。
这一天,李贞将一张自己亲手画的几张阵法草图交给了薛仁贵,说起来,李贞这画功实在差得很,人物很是难看,不过却也可以勉强看懂。
薛仁贵看了李贞的草图,只见这草图上竟然是一门阵法。
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
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三米长的狼筅。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
李贞将这阵法讲解了一番,薛仁贵起先并没有在意,不过听了李贞的讲解,再仔细一看,心中大惊。
这样的阵法,饶是薛仁贵看遍兵书,也是闻所未闻。
只听李贞又说:“此阵名为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
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
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
薛仁贵也是饱读兵书的人,看了几张草图,听了李贞的讲解之后心头大喜。
心说这样的阵势,在步战中,特别是对付敌人的步兵,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啊!
就算是对付骑兵,也有很大的效果,对付骑兵时,藤牌手应当匍匐前进砍所敌人的马蹄,长枪手则主要在于挑刺敌军使之落马,竹制的狼筅易为铁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对付骑兵的冲击。
假以日时,若是真能训练成阵,作为拥有这样一支阵法的精兵,自己必然可以为大唐立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