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背负千古骂名
翌日,
早朝散便意味着司马真大限将至,只是等负责押送司马真赴刑场的官兵到天牢牢房时,
却不见司马真踪影,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只有一架白骨,以及八九具面目全非的尸体,
白骨身上披着司马真生前所穿的衣物,靠墙,倚靠坐在司马真这两日一直坐着的那堆干草堆上,
干草已经被完全淋湿,散发着一股腐肉令人闻之作呕退避三舍的恶臭。
领头的官兵脸色铁青,额头暴起青筋,转身一把揪住浑身僵硬冷汗涔涔的牢头衣领暴喝,
“怎么回事啊?!你们怎么看的人?!”
牢头不敢有半句怨言,强压惶恐颤声道,“属下也不知怎么回事,今早送断头饭来人都还好好的,
您来之前属下也来看过,人也都还在还抬头看了一眼属下,不知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就化成白骨……”
“不过属下敢拿属下的项上人头担保,除非司马真有通天遁地的本事,
否则绝不可能在短短半刻钟不到的功夫逃走,您方才也看到了,牢房的枷锁并无残缺损……”
“够了!”
领头的官兵厉声打断牢头的话,脸色依然难看至极,用力一甩把牢头摔在地上,
“来人,把他给我捆起来押去见圣上,那些话留着跟圣上交代!”
“peng!!”
牢房的门被重重摔上,这次不再有落锁声,只因牢房不再有活物。
司马真的死很快惊动帝王大臣,
不到一刻钟,本等待司马真处以极刑而滞留勤政殿的君臣一行人赶到天牢,
而眼前的场景,却让适才领头的官兵以及牢头一行人下意识护着帝王朝臣后退一步,
“皇上,诸位大人,往后!往后!”
牢房门大开,那八九个面目全非的尸体相较之前愈发残缺不堪,
其中最靠墙的三具尸体最甚,零星几块血肉模糊的皮肉挂在白森森的骨架上要掉不掉……
“呕!”
有天生见不得血的文臣最先受不住,再顾及不了帝王还在殿前失仪触怒龙颜,
转身扶着牢房木柱一阵干呕,实在是早朝前不能吃东西,否则也不会一肚子的酸水没什么可吐。
“呕!”
有一人受不住就有第二人第三人,多数为尚且年轻气盛的文臣,
毕竟不是上过战场厮杀见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武将,实属正常,
上了年纪的文臣相较好一些,为官多年风风雨雨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自是沉稳。
这些个心性沉稳的大臣,偷偷打量皇上脸色揣测君心,见君王没有因此更为不悦心下稍安,
为这些个干呕的小辈打心底捏把汗,还是年纪太小经历的事太少,
往后多看看再遭不住也能忍着,忍着忍着日子长了就习惯了,
忍下一时胃里翻江倒海,不忍帝王不悦自个儿脑袋不保,孰轻孰重他们还是拎得清的。
上官宏上前一步来到南宫御身侧,“皇上,司马真这几年极擅用巫蛊,依老臣之见,
那些尸身中应是有啃噬血肉的蛊虫作祟,还是唤张太医与东辰那几个战俘来一探究竟稳妥。”
见帝王没有反应无声默认应允,上官宏恭敬颔首心领神会,唤手下一武将去太医院传张太医,
南宫御负手而立,无意识摩挲拇指间象征九五至尊的玄玉扳指,俊美脸庞蒙上一层寒霜,
如牢头所说,除非司马真真有通天遁地的本事,否则绝不可能在短时间从天牢全身而退,
目光投射坐于草堆上倚靠在墙的那一架白骨,久久未转移。
大臣们见皇上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谁也不敢开这个口,
强压着牢房内一幕带来的不适,别开眼各怀心思。
半晌,
去而复返的武将一手提着张太医,一手拎着一个东辰战俘赶来,事情很快有了答案,
“回禀皇上,那几具尸身上的的确是蛊虫,此蛊名为尸蛊,以腐肉为食、最是怕火,
只需一把火烧了它们便可,至于那具白骨也的确是司马真,臣适才细细闻过稻草的味,
除腐肉味以外还有一处异味,如若臣没闻错的话,那异味应是化尸水。”
此话一出,
顷刻激起大臣哗然,
“化尸水?司马贼子打入天牢两日,身上怎会有化尸水?!”
“可有谁来过天牢探望这厮?!牢头,你过来与我等好生说说!”
面对朝中文武百官齐齐逼问,绕是镇定如牢头也是难免露怯,
但能爬上皇宫天牢牢头这个位置也不是空壳子,面上不显看帝王眼色。
“行了。”
南宫御的一句惊不起波澜平静冷声,令吵吵嚷嚷的天牢霎时沉寂陷入落针可闻的寂静,
“既是司马真无疑,便将白骨悬挂城门暴尸三日,本也是凌迟处死,与剔骨无异。”
“诺。”
大臣们都不傻,纵观他们大渊历朝历代,皇宫天牢就没有过囚犯赴刑场前先死的事,
此事究竟如何一目了然,
昨日谁入天牢探望过司马真他们亦有所耳闻,帝王为何如此,
他们心中比谁都清楚,当年太后遭受先皇冷落带着尚且五岁年幼的皇上被打入冷宫,
若不是有老祭司的扶持,也不会有如今的帝王与太后。
只是让司马真这贼子死得这般体面,未免太便宜……
“慢。”
帝王又一声令大臣们不解抬头,却见君王眸光仍然放在司马真白骨上,再即就是冰冷字句,
“暴尸三日改十一日,派三人,持刺骨长鞭日夜轮番鞭尸,另将司马乱臣贼子载入史册,受我大渊后世之人唾骂。”
背负千古骂名,不过如是。
南宫御侧身,将毫无温度的目光移向此次随行来天牢的一众文武大臣,“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圣明!”
若帝王没有这一袭话,大臣们面上不说,心中对司马真此般下场不满的人不在少数,
眼下南宫御能有这般决策,这些心有不满的大臣自然也就满意再无话可说。
自古以来,
载入史册背负后人千古骂名,无论帝王还是朝臣谋士而言都是不愿地,
死于凌迟极刑后人或许有得另说,可在史册被史官记上一笔,那真是臭名昭著千古流传,
不仅自身要背负恶名永无翻身之日,子子孙孙更是要被拖累,再不得走仕途入朝为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