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晚明霸业 第927章 转机

第927章 转机

    无非就是比寻常的商旅强一些罢了。
    贩卖文字,就不是商人了么?
    贩卖文字的商人,比普通商人更无耻,更伤风败俗。
    李寄打心眼里瞧不起。
    不过这帮伤风败俗之人,却可以帮自己实现理想,李寄打心底觉得苦恼。
    李寄拿着大明地理文刊的招募文书,一时无法决定自己的去留。
    到报社去当个访员似乎有些人往低处走,但这的确是一条不错的路子,起码经费有人可以报账。读书人,有的时候为了理想也得堕落。
    不堕落,理想就实现不了。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你一个京师大学堂的讲师,去做个访员太委屈了,愚兄的意思是,你要么去大明地理文刊找他们高层谈谈,寻求一番帮助。毕竟你的地位在这里,他们也不会不接见你。”钱继章一席话,立刻惊醒了梦中之人。
    既然大明地理文刊需要访员做这些事情,那么资助一个京师大学的讲师岂不是更好一些?
    “多谢贤兄指点,小弟这就去申请大学的介绍信,去会会他们。”李寄朝着钱继章行了一礼,然后快速朝着校方的行政司跑去。
    对于新晋的文刊,大明地理文刊而言,如果能够让京师大学堂的知名讲师都参与进来,撰写所见所闻,无疑能够提高文刊的可读性和权威性。
    要知道,不知道多少人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去京师大学堂读一次书呢。
    眼下这不就是机会么?
    不过对于这名讲师,大明地理文刊是犹豫的。
    要知道,大明地理文刊,说到底是圣人的喉舌之一。
    眼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当今不能在南边儿开战的论证,为圣人摇旗呐喊。
    要知道,圣人很多时候是要考虑民意的。
    如果这家伙文人脾气上来了,跑了一趟,结果得到的意见与圣人不一致怎么办?
    他的影响力那么大,岂不是会起到反方向的效果。
    按照大明新修中关于着作权的规定,访员因职务而接受报社委派所创作的文字,其所有权归属于报社。
    报社有权力在其认为合适的时间、版面刊登一次或数次,有权利转卖其他报社,或者禁止其他报社刊登。
    自由撰稿人则不受此限制。
    而且资助行为在大明民法体系中被视作无因行为,即不考虑任何原因、动机。万一拿了报社自助的自由撰稿人写出了与报社立场不符的文章,报社甚至无法阻止他投递给竞争对手。
    这就是沈犹龙需要访员而不需要自由撰稿人的原因。
    然而李寄的履历实在太好看了,而且他开创的地理志新修方式在大明官场中引起了极大反应,给广大地方官员开拓了思路。虽然李寄自己并没意识到这点,但沈犹龙作为体制内的官员,对此却是十分了然。
    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沈犹龙决定亲自找李寄谈谈。
    李寄如约前往大明地理文刊的总部,一座三进的大宅院。面带微笑的侍女——如今也叫雇佣工人,领着李寄进了沈犹龙的办公室。因为的官方属性,沈犹龙并没有卸去官身,仍旧是大明朝廷的正六品文官,本官是翰林院侍读,差官是总裁官。
    看到身着文官常服的沈犹龙,李寄心中的犹豫消去许多。
    沈犹龙微笑着与李寄同辈相称,十分礼遇。一番寒暄之后,沈犹龙终于开口问道:“先生可知道大明地理文刊本职是为朝廷正视听,分黑白?”
    “略有耳闻。”李寄点头称道。
    “若是阁下写的某些文章我们购而不刊,阁下是否能够体谅?”沈犹龙问道。
    李寄当即一股热血涌上头,心中第一个反应就是此人在辱他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若是换了旁人,李寄或许会拂袖而去。只是因为沈犹龙的一身官袍,让他不得不将上涌的热血强压下去。
    “李某自信还是能够分辨是非黑白的。”李寄强压怒火。回了一句。
    “真的么?”沈犹龙笑道:“是非黑白有两种,一种是是非黑白,还有一种是为了大明好的是非黑白。先生真能分辨么?”
    李寄一愣。作为一个学者,一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揣摩人心的单纯学者。沈犹龙的这句话对他而言十分难以理解。是非黑白还分了两种?什么叫为了大明好的是非黑白?
    只要为了大明好,难道黑的也能说成白的?白的也能抹成黑的?
    他当然想不明白,若是能够想明白。现在沈犹龙就要称呼他为“李博士”了。
    这也是徐梁更看好沈犹龙的缘故。陈子龙就没有这样的道德灵活性,而沈犹龙却是一个充满了政治热情的人,并不会在“真相”上耗散精力。
    ——如果真相堪用,那就报导真相。如果不堪用,那就让它堪用,然后报导。
    这是沈犹龙撰文用文的基本原则。
    李寄终究敌不过数千年的官本位传统。退了一步道:“沈大人的意思是?”
    “大明地理文刊会提供足够的资金给先生,同时,先生关于所到之处的文章只能给大明地理文刊。无论是否刊登,报社都会提供润笔,只是绝对不能给别的报社。”
    李寄皱了皱眉头,道:“学报呢?”
    讲师评副教授,副教授评教授。证明自己学术能力最直接方式就是在学报上发表论文。就算地位再高,背景再深厚,上面的文章也不可能被考评教授们认可。如果出去辛辛苦苦跑一圈,写出来的东西竟然不能成为学术证明,那岂不是跟自己最初的愿望南辕北辙?
    沈犹龙也有些迟疑。
    现在京师的大学和各省创立的高等学堂、学院,都有自己的学报。
    学报由礼部管理,不受都察院文管司控制。最关键是非盈利性。
    因为是非盈利的免费报纸,所以也不能对外销售,但是各校之间却可以交流。
    如此一来,影响力仍旧很大,而且针对读者群更强。
    在明人眼中,学校、书院可不是单纯的教育机构,虽然皇帝陛下很努力在进行转型。但社会主流仍旧认为它是一个议论朝政的场所,只是兼带教育职能。在其中读书的学子,教书的先生,大部分也都抱持这种态度。
    所以这些人成为各报的主力撰稿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一些不利于朝廷声音的文字出现在学报上。那还不如让之流刊载呢!
    沈犹龙摇了摇头:“学报也不行。”
    李寄长吁一口气,起身躬礼道:“既然如此,李某告辞了。”
    沈犹龙起身送他,走到门口时突然问道:“李先生的文名沈某也十分钦佩,但为何会想到寻求外界资助呢?”
    大明朝廷给京师大学堂的经费十分宽绰,许多商号想请求立项建课题还得求着他们收银子。
    “唉,不足为外人道也。”李寄其实自己都不清楚其中的真实缘故,只以为是那些老学究难以理解这种新兴学科的意义所在。
    沈犹龙送李寄下了台阶,李寄正要再次行礼劝他留步,只听沈犹龙道:“先生如果是忧虑心血不能光大,沈某倒是知道一桩事体,或许可以一试。”
    “哦?愿闻其详。”李寄道。
    “是这,”沈犹龙整理了一下思路,“沈某听闻兵部职方司要招募一干人马,去化外之地考察。其中有几家商号参与,各报社要派访员,也有工部的匠师,还有军中精锐护卫。先生既然精于地理,大可以试试这条路子。”
    李寄心中一动。他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曾有吏部的主事找过自己,大约就是想看他是否愿意去职方司任职。不过那时候他已经被熊教授告知收入门下的事,自然是留在学校读研究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职方司的工作。
    如果这件事是由职方司牵头,对地理学者肯定是不会拒绝的,但该怎么找门路呢?以前的同窗倒是有几个在职方司,只是以往并没有交情啊!
    李寄心中一时忐忑。
    “若是先生不便,沈某愿做个牵线之人。”沈犹龙好意道。
    李寄见沈犹龙如此玉成此事,对刚才的隔阂顿时消弭无形,道:“如此多谢周侍读了。”
    “若是先生不以我卑鄙粗俗,大可以字相称。”沈犹龙笑道。
    “如此多谢云升兄了。”李寄本就不会与人交际,见沈犹龙主动拉近关系,总算放下了心。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称呼变化,两人却从泛泛之交变成了朋友。相比后世的“朋友满天下”,明人对“朋友”的定义要严苛得多,态度也更为慎重。除了有地位上的考虑,还有人品、学识、家世等其他因素考量。一旦成为朋友,互相承担的义务也不是后世人所能理解的。
    沈犹龙既然答应了李寄为他引荐,自然多方奔走。这事本来不算机密,但也没有公开,贸然增加人选也让兵部职方司有些不悦。不过皇明通报终究不是寻常小报,沈犹龙也不是布衣白身,终究还是让他打进去了一个楔子。
    “传闻在爪哇之南有个大岛,这回考察队就是去那里勘察。职方司有个主事惧水晕船,所以他也愿意将此差事让给先生。”沈犹龙拿出了职方司的公文,上面果然写了李寄的名字,他道:“虽然此行并非前往西南,但所有考察报告都是直呈御览的,只要介立立下功勋,何愁无缘西南?”
    李寄心中还是有些纠结,但又不忍心坏了沈犹龙这些日子的奔波。
    “而且西南去不成,还可以去台湾。”沈犹龙道:“船队将在台湾补给,然后等到秋冬交际再往南行,算下来也有一两个月呢。”
    李寄心道: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台湾的蛮夷自成一国,颇有价值。
    “如此多谢云升兄操劳了!”李寄收下了公文,躬身谢礼。
    “你我之间何必如此见外?我已经约了报业同僚并此行的旅伴,过几日就在会酒楼为介立兄等饯行,帖子明日就送到府上,还请赏光。”沈犹龙道。
    “小弟深感荣幸,只是让云生兄花了冤枉钱,心里过意不去。”李寄道。
    最近的酒楼都涨了些银钱,因为最近新装的留声机,里面能播放皇帝的一些歌曲,民间经典戏子的歌曲,本身就吸引了很多人去消费。
    毕竟留声机是新鲜事物,除了军队之外,甚至普通的官员目前都是买不起的。
    而如今又传闻最近会播放皇帝给皇长子讲的一些育儿故事,大家都很稀罕,想看看皇帝是如何教导后代的,更是趋之若鹜。
    沈犹龙本身就是江南豪富之家,根本不在乎这三瓜俩枣,而且集团本身也有属于他的交际额度,供他日常使用,只要不超过使用的额度,随便他折腾。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所有人都满意呢?
    而且,出海寻找这种所谓的巨大岛屿,本身就是风险极其大,而且未必有回报的时候。
    此时不慷慨,更待何时呢?
    如果不是皇帝陛下坚持认为有,谁会相信,在遥远的爪哇岛之外,竟然还别有天地呢?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