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晚唐浮生 第二十七章 醋沟

第二十七章 醋沟

    最新章节!
    醋沟是一个地名。
    岑参有诗云:“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
    南宋绍兴九年,楼炤宣谕陕西,秘书少监郑刚中随往,自临安至凤翔府。离汴京西行,经八角镇、醋沟,宿中牟,记录于郑刚中《西征道里记》之中。
    这个地方在八角镇以西十五里,曾有驿站。
    乾宁四年九月十七日,一队夫子正在醋沟歇脚。领头的乡勇指挥使腰挎步弓,身背长剑,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不住地催促夫子们上路。
    “都起来,都起来!”指挥使连踢带打,将几个夫子赶得屁滚尿流。
    有夫子大怒,捡起长枪就要和他干。
    指挥使上前两步,怒目瞪视,道:“像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当年攻徐州石佛山寨,时溥招了一堆新兵,厮杀时我随手便斩了好几个。违抗军令,本应处死,看你年少,我并不怪罪。若不服,给你十年时间,练好后再来与我打,纵死不恨。”
    夫子沉默了一下,行了个礼,去收拾骡车了。
    车队装运了三千余斛粟米,都是今年刚收的上好魏州粟,运往中牟。
    听闻那边已经打起来了,守军多羸兵,很有希望打下来。如果能得中牟,再驻扎数千兵马,夏人攻八角镇就要掂量掂量了:你的粮道可在中牟守军威胁之下呢。
    急促的马蹄声从远方响起。
    两名游骑快速奔至,道:“有贼骑大队!快,结阵守御!”
    “离得多远?”指挥使下令吹角示警,问道。
    “就几里地了。”游骑喊道。
    “去你妈的!这么近了你才来通报?”指挥使大怒,快步跃上一辆马车,吼道:“结阵,以驿站为依托,快!”
    大队骑兵已经出现在了视野之中,他们的速度很快,完全不顾惜马力,短短几里地一冲而至。
    “嗖!”指挥使破空一箭射去,极为精准,将移动中的骑兵射落马下。
    “嗖!嗖!”第二箭、第三箭接连射出,没有选容易射中的战马,而是直接射人,每一箭都直中目标。
    数百骑涌了上来,进入骑弓射程之后,铺天盖地的箭失飞出,指挥使浑身插满箭失,栽落车下。
    一名合格的弓手,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培养出来。体格要好,平时吃得也要好,营养不能差,练习过程中耗费的资源更是庞大无比。
    况且,此时没有专职弓手,步兵不但要会射箭,也要会用长短兵器厮杀,单兵培养成本比历朝历代都高。其中的佼佼者,那花费更是海了去了。
    指挥使自小习武,开得硬弓,耍得长枪、重剑,上阵厮杀的时间更是超过十年,见仗无数。这样一个精锐武人,死得一点不壮烈,一点不荡气回肠,但这就是战场常态。
    如野草般默默无闻死在你身旁的人,他可能已经刻苦练习了十几年的箭术,挺起步槊时,等闲三五个乡勇近不了身。但战场上厮杀的双方都是这样的悍勇武夫,如果经济和社会秩序崩溃,后续新兵培养跟不上的话,精兵强将就会这样慢慢打没。
    惜哉!
    铁骑军在车队前横向奔驰,箭如雨下。
    车队中有不少乡勇奋力还击,铁骑军大面积落马,死伤不轻。不过也就一些勇夫敢还击了,在他们被射成血葫芦之后,剩下的人全都躲在粮车、粮袋后面,苦苦煎熬。
    “杀!”千余骑下马,手持铁剑直冲而至。
    乡勇指挥副使大吼一声,招呼部下跟他上。但似乎只有区区百余人跟上了,大部分人一哄而散,往驿站内逃去。
    短促而血腥的厮杀瞬间分出了胜负。
    铁骑军将士冲破了阻拦,直向驿站屋舍冲去。
    “嗖!嗖!”迎面飞来一蓬箭雨,十余铁骑军将士惨叫倒地。
    后续跟进的武夫眼都不眨一下,继续往前冲。
    “杀啊!”长枪、铁剑、马刀、步槊交织在一起,无数人在一瞬间失去了生命,将战场的残酷凸显得淋漓尽致。
    铁骑军副使刘子敬身披重甲,带着数十名酋豪背嵬出身的勇士,连番用命之下,终于将敢于抵抗的乡勇尽数杀死。
    驿站之外,铁骑纵横,追着溃逃乡勇肆意砍杀。鲜血染红了黄沙,哭喊震破了苍穹。
    一刻钟之后,战斗结束,梁军千余夫子被歼灭:斩首五百余,俘八百,无一人漏网。
    “打扫战场,收拢车辆,修筑营寨。”铁骑军使折嗣裕策马赶了过来,下令道。
    将校们轰然应命,分头行动。
    营寨不是给自己用的,而是给即将赶来的侍卫亲军用的。
    那些人说是骑兵,不可否认,有部分人是,但大部分也仅仅只是骑术不错而已,骑战水平不敢恭维。
    他们平时的训练方向也是步兵,使用长枪、步弓、长剑作战。但就步战水平而言,折嗣裕也觉得很一般,由他们守醋沟,不是个很稳妥的法子。
    但飞龙军不在,能有什么办法?大王也一定很想念能够快速机动的勇勐步兵吧?一个重甲骑马步兵,花费比骑兵还大,不知道接下来的“禁军”整编,大王敢维持多大规模的骑马步兵。
    “军使,军报来了。”都虞候拿着牒文走了过来。
    折嗣裕接过,粗粗一看:
    天雄军主力至白沙,前锋一部已近中牟县。
    天德军步骑三千并镇国军两千步卒南下进抵官渡城。
    侍卫亲军主力自管城县东出,往醋沟而来,不惜马力,后半夜即至。
    河南府渑池、河清、王屋、新安四县乡勇七千余步骑已向中牟靠拢。
    “好家伙,铁壁合围啊!”折嗣裕大笑。
    战机一出现,各部就陆续到位,或即将到位,动作十分之迅速,显然蓄谋已久。
    “朱友裕,不死也得脱层皮!”刘子敬看了后亦笑。
    “刘将军!”折嗣裕突然喊道。
    “末将在!”
    “你率右厢四千骑东行,至八角镇外袭扰。如果贼兵西进,想尽一切办法迟滞。”
    “遵命!”
    “等等,我话还没说完。”折嗣裕喊住了转身欲离开的刘子敬,叮嘱道:“不要怕伤亡。挖路、放火、下毒乃至驱赶百姓阻敌,什么招都可以用。大王若怪罪下来,我一力担之。”
    刘子敬看了折嗣裕一眼,沉声应道:“遵命。”
    虽说打仗可以不择手段,但大王喜欢装模作样,爱惜羽毛,经常约束诸军,不让他们什么烂招都用。折嗣裕说的这些,可大可小,此时还在打天下,没人会深究,可若天下太平了,保不齐有毛锥子出来翻旧账。
    折家,太树大招风了。
    刘子敬很快召集诸将校,分头收拢军士,呼啸东去。
    ******
    中牟城外的梁军仍在有条不紊地攻城。
    过去几日内,他们打造好了器械,然后尝试攻了三次。前两次浅尝辄止,第三次下了大力气,一度登上城头,不过很快又被推了下来。
    看起来不是很顺利,但朱友裕却敏锐地发现了守军的不足:他们的正经武夫太少了,守军之中充斥着大量战力低下的乡勇甚至是民夫。
    部将们也感受到了这些,纷纷请战,士气看起来不错。
    很快,第四次进攻发起。
    这一次还是老套路,乡勇顶着箭失先上,精锐的长直军甲士继后,一鼓作气,不给夏贼喘息调整的机会。
    “冬冬冬……”战鼓擂响之后,残酷的攻城战立刻展开。
    朱友裕目不转睛地盯着,双拳不自觉地紧握起来。
    “报,曹公台一带发现大量夏贼步骑。”突然之间,有斥候将侦察到的消息带了回来,层层上报之后,很快报到了朱友裕这边。
    “什么?有多少人?”
    “骑卒数百,步军几千。”
    “你放出去的斥候是新兵吗?‘数百’、‘几千’,这他妈叫情报?”朱友裕勃然大怒:“到底多少人?”
    没人能回答,夏贼骑军太多了,实在难以靠近计数点验。
    朱友裕也清楚实情,很快收敛了怒色,问道:“贼将何人?打的什么军号?”
    “贼军未打旗号。”
    朱友裕沉默了。其实有一个可能,但他不敢深想。
    “衙内,莫不是天德军?中牟守军,多是土团之流,天德军主力既不在,那么占据官渡城的定然就是贼将蔡松阳的人了。”
    “万胜镇那边是死人么?怎么都不拦一下的?”
    “两千乡勇,怎么拦?”
    “蔡松阳定然在官渡城。”
    “此贼甚是可恶,当初在洛阳,他就参与围攻寇彦卿了。”
    “闭嘴!这个时候提寇彦卿,你是何居心?”
    朱友裕的头有些大,天德军突然从北边杀过来,到底什么盘算?莫不是想与中牟守军里应外合,将他们打败?
    不,单靠天德军还做不到这些。或许镇国军也南下了,又或者夏贼来了别的援军,才给了蔡松阳狗胆。
    但如果南下的夏贼只有几千步骑,似乎也不是很严重,这仗还有得打。问题在于,后续可能还有大队人马跟进,这才是最大的隐忧。
    “衙内……”又有人匆忙走了进来,低声禀报道:“东面十余里处有贼骑大队,看装束、战法,应是铁骑军。”
    朱友裕的双眉勐然锁紧。
    铁骑军应该在尉氏左近游弋,他们也到中牟来了?
    “立刻遣使回八角镇及汴州传信。”
    “信使分三批,入夜后出发,一批向东,另外两批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绕路。”
    “把所有斥候都派出去,不要舍不得用了,放远一些,查探敌情。”
    “加固营垒,不得迟疑。”
    “点计营中粮草,报予我知晓。”
    第一时间下达完诸多命令后,朱友裕下意识看了一眼正在攻城的军士们。他觉得,攻下城池的希望似乎很小了。
    不知道汴州怎么样,如果夏贼这次是有备而来的话,他和长直军有大麻烦了。
    他想起了妻儿,突然之间就有些悲凉。征战多年,也不知道打的什么劲,以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他想起了在砀山闲居的伯父。伯父把他从小带大,并不贪恋富贵,住不惯汴梁的豪门高宅,只愿看着老家的一草一木,守护祖宗寝园。
    他想起了姑姑,想起了早就过世多年的生母。
    便是我死了,父亲也不会有半分伤心难过吧。在他眼里,可能还没长直军重要呢。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