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影视世界梦游记 第八七九章 定计

第八七九章 定计

    这年月的谋士就没有简单的,虽不如诸葛亮那样精通五行八卦、天文地理,但是一个个的也都是能看明白局势的。即便不是每个人都长于谋略,但是一定都有智计。
    成公英的分析是正确的,确实如他所说,王言打凉州不可能兴大军,补给线拉的太长,送过去一石米得消耗一石米,这个投入是收获极其不相配的。若真是拉那么长的补给线,打下了凉州也没用,因为失去了渡河攻打河南的机会。
    相对来说,河南地比凉州重要的太多。那里的人口更多,土地更好,水利丰足。这是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都会做的抉择。何况王大将军也可称为军事家,战略家,他更加的不会脑子抽抽了,起大军伐凉。
    事实上韩遂并没有搞明白问题的关键,王言为什么打凉州?就是因为这边地贫,种地不太合适,可以大面积种植棉花,而且通西域,可以经商。河西走廊也有相当的战略重要性,是东西咽喉之地,必要掌控。
    所以如果韩遂等人足够聪明,他们现在更应该做的,是写信求和。承诺将他们种出来的棉花全都低价出售给王言,承诺商税交给王言。换言之,就是韩遂不依附,不投靠,但是要给王言打工。
    那么只要他表示出了这个意思,王言就会立刻罢兵,并且还会与韩遂开放粮食交易,开始更大规模的通商,繁荣凉州。如此一来,韩遂绝对是可以安稳的活到王大将军一统南北之时,绝对是最后一个死的。
    但是可惜,韩遂等人没有领悟出来王言的意思,或者就算是想到了,也不甘心这么做,因为那是真正的苟活。
    现在反抗,至少保证着自主。可一旦开放,让王言进入凉州,韩遂等人毫不怀疑,彼时定然是兵不血刃,凉州就没了,他老韩就成骨头架子了,想跑都跑不了。
    沉吟片刻,明白了成公英的意思,韩遂点了点头:“孟晦之言大善,若与吕布相持,王言必不大举兴兵来攻。然我等若能速胜,王贼亦未必来攻,实在得不偿失。今吕布、张辽有兵五万,且大半乃匈奴、鲜卑、羌等蛮夷,其战力必然不足。
    如此,我当求速胜。若一战功成,将吕布、张辽打出北地、安定二郡,王言知我军强,必不复扰。孟晦以为如何?”
    成公英踱步思考着,他当然清楚,若是能够速胜,让王言知道他们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敢轻易劳师远征是正确的。但他觉得王言太过强大,而且对手下的军民好的过分,如果吕布、张辽在凉州吃了亏,死了许多的军卒,那么难保王言不会不顾河南的袁绍,怒而兴兵。
    这种事儿是有极大可能发生的,因为王言本就不是一个合常理的领导者,古往今来,从未有这样的一个人,对豪族如此的仇视。那么现在有了这样的一个人,干出什么意料之外的事都不难理解。是以在敌对状态之时,就不得不去考虑考虑这种意料之外。
    ….
    他顿住脚步,说:“主公,吾以为还是相持为上。王言麾下之军战力极强,前番与袁绍河北之战,十万便败袁绍之五十万大军。今吕布、张辽领两卫一万五千之兵,又挟数万蛮夷之军,万不可小觑。若求速胜,纵有蛮夷助力,亦恐其事难成。
    况王言厚待军民,极为推崇先汉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言,其麾下军民彪悍勇武,若果真速胜,王言未必不会起大军远征伐我。主公莫要忘记,王言不过三十,正是壮勇之年,纵然晚几年伐河南亦无大碍。主公当三思啊。”
    “王言强则强,然吕布乃匹夫,其与张辽领军,本部兵马不过一万五,余皆蛮夷。而蛮夷是何秉性,我等皆明了。吕布、张辽二人领数万蛮夷成军,十分战力去五分,不过人多势众而已。今地利、人和在我,我兵倍多于吕布、张辽。当发大军,求速胜。若不能胜,再求相持为时未晚。”
    这是韩遂一思,二思,三思出来的决定,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干他娘的。又不是几十万大军在这里,真正的精锐只有一万多人,没什么好怕的。吕布确实勇猛,那又如何?
    ……成公英默然,拱手道:“英听令!”
    “令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八将,领军五万。联络匈奴、鲜卑、羌胡各部,汝亲自游说,言明利害,起兵十万。如此十五万大军,共讨吕布。”
    “是!”
    成公英应了一声,匆匆出去安排。现在还不是打仗的时候,整军就要整上两个月,现在已是初冬,前日才落了一层薄雪,纵然他们有棉衣,但也没有那么多的棉衣。
    再者就算有棉衣,冬日打仗的消耗也要更多,这是极不划算的。所以这一个冬天,都是整军的时间,真正的大战,还是要到开春以后。
    于是这一个冬天,韩遂就在整军备战,进行冬日的训练。同时也在四处联结,积极游说匈奴等蛮夷各部,组建联军。
    事实上也不用他们游说,毕竟凉州百万人口,五六十万都是被王言打的跑到了这边,他们当然明白王言有多可恨,多该死。只是可怜他们没有办法抵抗,冬天打不过,春天想要再打的时候已经被消耗了生力,各部想法不一,也团结不到一起,发大军去干王言,始终没有一个挑头的。
    或者本来有挑头的,但是在过去的多年时间中,都被弄死了,真正的苦王言久矣。
    如今韩遂挑大梁,并且自己出动五万大军,蛮夷各部参加的十分踊跃,出人出马,嗷嗷叫着要干王言,重回先前的土地,解救他们的同胞。
    韩遂堪称振臂一呼,云集景从,共襄干王言之盛举。
    他们都想的很美好,蛮夷想着能够一下子打回去,还能到王言治下去抢掠,韩遂则是想着就算起大军干不过,也可以维持住局面。他们有一个共同,就是没想过战败了会是什么样。
    ….
    确实,这也是不用想的,又不是没有例子。只不过他们并不认为会失败,至少也能稳定住,不至于被打崩溃。
    他们承认王言的强大,但不会认为主力没来,只有一万五千兵马的情况下,仍旧强大。
    王言十万兵力打袁绍五十万兵力,还把袁绍打的狼狈南逃,丢了河北,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没有人会怀疑王言麾下军队的彪悍。
    但说到底,全天下真正跟王言的大兵团交过手的,也就只有袁绍一人而已。对于王言到底强到了什么程度,认知最清楚的也是袁绍及其麾下的人。
    也只有他们才最清楚,先前的河北之战,去除了太原那边的战斗,在整个太行山以东的地区,王言投入的直接参与战争的一线部队,只有不到五万。余下的十来万军队,全是后勤打杂的,几乎没有战争体验。
    正是这五万军队,打败了袁绍在这边的四十万人,而且并没有爆发出歼灭战,从头到尾都是有来有往的战斗。就是这样,还打崩了袁绍的四十万大军。
    主要原因肯定是袁绍撤军跑路,丢了斗志,乱了军心,若不然如此有来有往,袁绍方面没有重大失误的话,必然还要打上个一年半载。这是因为王言不打城战,不求速胜。
    但即便如此,五万人把袁绍四十万大军打的不敢出城,也足以说明王大将军麾下战斗力的强悍。
    更为重要,更为先进的是思想,军卒们打仗不是为了吃饱饭,他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饱穿暖。吕布、张辽麾下的士兵都清楚他们这一次攻打凉州,目的就是在于棉花,要让更多的人冬天能够离开屋子。而他们也在给卷席的蛮夷军卒上课,让他们有美好期盼。
    这就是战斗力的保证。
    而这些,都是韩遂以及蛮夷部落的头人、首领们,所不能理解的……
    “大将军,郭嘉来信,韩遂尽起大军,同时联结蛮夷诸部,欲一战打退我军,来春必然交战,请大将军指示。”
    贾诩拿着郭嘉的来信,找到了王大将军汇报。
    不是他私自翻阅信件,而是郭嘉的信就是送到将军府的,而不是送给大将军的,这是两码事儿。贾诩是将军从事,正经的大秘书,领导着将军府的工作,来信自然是他先知晓。
    王言接过来看了一眼,随意的将信扔到桌子上,笑问:“文和以为如何?”
    “韩遂此举,在于士强与我。盖因我之所在,去凉州千里,劳师远征得不偿失。其以为一战而退吕布、张辽,我自不再兴兵往攻。然种棉良地,乃我必取。故而诩以为,此战必打,然不能待敌攻我,我当先攻。
    韩遂欲一战逐我出凉,我欲打残韩遂,或可速承凉州之地。今冬廖化可不攻草原,而攻韩遂,来春其生力已丧,如何攻我?
    吕布无谋,张辽虽稳重,然无能统御大军。此二将领数万兵马,恐力有未逮。而我三年之内无南下之意,领军训练、防御、备战之事,从军司马便能胜任,我大将清闲无事。是故,或可抽调几位将军,再抽调各军骑兵,往凉州增援,以分领蛮夷之军。
    ….
    再有郭嘉坐镇,破敌谋行我计,如此当稳操胜券,必下凉州。”
    “便依文和所言。”
    王言含笑点头,“除草原、东北以外,各部抽调五百轻骑,赵云、太史慈、高顺、张郃、高览五将入凉州增援。调拨军械粮草,即日启程,开春之前必要送至北地。”
    “是!”
    贾诩起身行了个礼,转身快步离去。
    没有再管旁的事情,王言继续看着手中的书。
    不被打疼一次,那就永远不长记性。人们的成长,就是来自于吃亏上当,毕竟从小到大,家长、老师还是其他的什么人,给讲过无数的大道理,也没有听进去,只有自己经历了才刻骨铭心。
    有的人吃了亏,上了当,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这种人会有进步。有的人不会,记吃不记打,这种人大概平庸。还有的人,既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还是不后退,这种人或许平庸,或许成功。
    袁绍是会进步的,他很难得的有了霸气,有了决断,一门心思的干王言,结果被王言打崩了家底儿,还狼狈南逃,自然就会有教训。而这教训让他在面对王言的时候,心生畏惧,未战先怯。
    所以即便知道王言在攻打韩遂,即便知道抽调了能打的将领以及精锐的骑兵,远征凉州,他仍旧不敢在这个时候挑衅王言,不敢乘机渡江再来一次北伐。
    他不敢赌,他手下的人也一样不敢,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说起过王言了,都在下意识的忽略。如果真的北伐,如果真的失利,那袁绍就彻底完了。他再没有基本盘做缓冲,可以保留部分生力,曹操是不会放过他的。
    也是如此,王言才会那么调动。给袁绍八个胆子,都不敢主动来找事儿。事实上即便是袁绍真发兵来攻,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没了能打的将领,不是没有将领。实在不行,王大将军挂帅出征也是可以的。
    一晃眼,又是好多年没有亲冒矢石的打仗,有时候想想还是挺想活动活动的。
    王大将军微笑着将书翻了个页,东汉存世的书,可以说大部分他都看过,毕竟他掏空了大汉的皇室藏书,也有蔡邕的藏书,以及他弄死的那么多家族的藏书,之前随同袁绍跑路的豪族之家更是有很多藏书,有的被烧了,有的被夺了过来,基本上他都看过。
    现在看的书,都是现在的那些文人写的,不少的书都是相当有水平的。事实上出版的书他都在看,正是通过这些书,他才能掌握到现在的文脉。
    当今真的堪称文华盛世,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太多影响,得益于王大将军的各种政策,现在整个大汉的文风十分鼎盛,百家学说迎来复兴。以往只有几页的文昌报,如今出一期都是跟一本书一般,实在是内容太多,都不能舍弃,只得往厚了做。
    ….
    为此,不得不新开了五家报社,分别是医学专刊、农学专刊、工学专刊、将军报以及民生专刊,分薄文昌报上有关于此的内容。
    将军报自然是将军府的报纸,基本内容跟给官吏看的内刊差不多,但是更注重的还是思想建设,都是各种的先进事迹,各种的表彰,还有一些大事。
    民生专刊顾名思义,就是专讲民生,还额外多了一些娱乐的内容,在传播思想,更新治下实际情况之余,专门找士子编故事,丰富百姓精神生活,这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扫盲的工作是一直在进行的,学童有老师教,岁数大的则是有夜校。即便王言没有对文字进行简化,也没有搞什么汉语拼音,但这么多年下来,最新统计的识字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
    这个基数已经相当庞大,再有个十年八年,单就目前的人口来讲,不认字的死上一批,再有一批学会识字,基本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再过二十年,这个数字将会是无限接近于百分百。
    之所以不是百分百,则是要考虑到残章人士,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先天不足,后天受创,都是有可能的事。
    也是如此,王言才会新增了报纸专刊,他的报纸是给治下的人看的,不是专门印出来卖到领地外去赚钱的。现在认字的人多了,能够自主看报纸了,这才是关键。
    这些事都是相辅相成的,以后的文风只会越来越鼎盛,越来越繁荣,思潮一浪接一浪,涤荡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
    ...


同类推荐: 赘婿复仇,麒麟上身,我无敌了!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我在荒岛肝属性董卓霸三国网游:什么法师!你爹我是火箭军雷电法师Ⅱ异界变身狐女多情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