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三国之最风流 325 玉言下旨竟不行

325 玉言下旨竟不行

    “我等公心为国,赤诚天日可鉴,车骑便有猜忌,又有何妨?”杨彪大义凛然。
    这个大臣是个精细人,面带深忧,说道:“是,是,杨公说的甚是,唯是今日不同往日。”
    “你此话何意?”
    这大臣说道:“此前,有袁术要讨,故车骑虽对我等猜忌,却也腾不出手来对付我等,却而今袁术已灭,许县已无后顾之忧,车骑复又占此大功,因我忧之,杨公,车骑接下来会不会就要对咱们下手了?”
    杨彪懂得他话中的含义。
    共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通过消灭袁术,荀贞解除掉了颍川周边最大的一个外患,许县目前已经处於较为安全的环境;再一层意思是,周围的环境既已安全,荀贞接下来就有可能会集中全力,把朝中的反对力量一一解决。
    杨彪其实也有这个担心,然他表面上却毫无惧怕之态,他说道:“肆虐如董卓、李傕、郭汜诸辈,我尚不畏之,况乎车骑?又则,公道自在人心,便车骑起意,欲除我等,士林悠悠,人言评讽,难道他就不怕么?”
    这大臣又应了两声“是”,说道:“杨公言之有理,只是以我愚见,车骑或畏人言,然车骑左右之如程嘉诸辈,却皆是贪慕权势之人,彼曹利欲熏心,不见得会畏惧人言,故我等似亦不可不防,万一车骑被程嘉等小人说动,杨公,我等岂不就成了刀下之肉么?”
    “你的意思是?”
    这大臣说道:“我以为,咱们还是提前作些防备为上。”
    “如何防备?”
    这大臣说道:“车骑讨袁术前,以防袁绍南下为由,把董承遣去了洛阳,现在袁术已灭,以我之见,是不是可以把董承及其所部召回许县了?”
    这些反对荀贞的大臣多是文臣,就算是挂了个“校尉”军职的,手底下也没什么兵马,他们中手里唯一最有兵马的就是董承。董承之前在许县时,他们聚在一处,讨论如何反对荀贞,最起码还有些底气,而却如今董承不在许县,他们再坐在一起,讨论该怎么遏制荀贞权力的时候,就是他们本身,不免也都会生出些“空谈”之感,乃至如这个大臣,还会产生不安全的危机感。——却是自董卓祸乱朝廷以今,已四五年,再是迂腐之人,这个时候也都已然明白兵权对於政治的重要性,也早已知道,手上若是无兵,那说话就根本算不得数。
    因此,这个大臣乃提出了此个建议。
    这个建议可以说是相当务实,杨彪想了一想,便就同意,说道:“好,我明日就上书圣上,请召董承还许。”
    次日,杨彪果然上书,请求把董承及其所部召回许县。
    上书到了宫中,刘协看罢,正好董承的女儿董贵妃前几天接到了董承的一封家书,在家书中,董承也是表达了想要回许县之意,董贵妃已向刘协提请过此事,——这等小事,刘协以为,完全不必再召开朝会商议,反正南阳的战事已经打完,袁绍那边一直也没有动静,那把董承再留在洛阳,似乎亦确是无有必要了,遂即传下旨意,令召董承及其所部回许县。
    然而刘协没想到的是,旨意传下以后,过了两天,这日又接到杨彪的一道上书,仍是建议他召董承回许县的,刘协不觉就纳闷起来,唤赵悦上前来问:“朕不是已经下过令旨了?怎么杨公又上书於朕,请召董承还许?”
    赵悦哪知缘由?便去打听,打听完了,回来禀报刘协,却禀报之际,吞吞吐吐。
    刘协听了会儿,不知其所云,年轻的脸上眉头蹙起,说道:“你到底在说什么?朕旨怎么了?”
    赵悦壮起胆子,索性直言回答,说道:“回陛下的话,陛下的那道旨意未有下发。”
    刘协愣了一愣,说道:“未有下发?你此话何意?”
    “回陛下的话,便是未有下发的意思。”
    刘协沉默了稍顷,说道:“你是说,朕的这道旨意未有传出?”
    “陛下圣明,小奴正是这个意思。”
    刘协问道:“为何没有传出?”
    赵悦犯难,答道:“回陛下的话,至於为何没有传出,小奴就不知道了。要不”
    “要不怎样?”
    “要不陛下召尚书仆射前来一问?”
    尚书令前时称病,已经十余日未有到台阁办公,现在尚书台代理总务的是尚书仆射。
    却只是这会儿天色已晚,召尚书仆射进宫,显然不太合适。
    刘协也是听说过许多前朝故事,尽管年少,现下也还是已有些政治智慧的,大晚上的,急匆匆地召尚书台的吏员入宫,传将出去,只会使那些不知底细的朝臣们胡乱猜测,值此兵荒马乱之际,弄不好,严重点,还会因此而引发起人心的动荡不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故而,刘协便压住疑惑,暂且罢了,未有当晚便召尚书仆射来见。
    这天晚上,刘协仍时在伏寿的宫中住的。
    整个晚上,刘协都是心事重重,他与伏寿说了这件事情,末了说道:“皇后,你说怪不怪?朕的旨意前天就已送出,却至今未有传下,亦不知是因何缘故,这真是莫名其妙!”
    伏寿劝慰刘协,说道:“陛下,明日把尚书仆射招来一问,不就知道原委了么?”
    刘协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好容易等到第二天,刘协一大早起来,就命人去召尚书仆射来见。
    未等太久,尚书仆射到至。
    刘协在小殿见之,等这尚书仆射行过礼,刘协叫他起身,却也没有废话,直接就开口询问,说道:“朕前日命召董承回许县的令旨,为何到现在没有传出?”
    “原来陛下今日召臣,为的是此事。”
    刘协点了点头。
    “回陛下的话,这件事,臣前天就想进禀陛下,却这两天台中委实太忙,一时竟抽不出时间来,既然陛下今日问起,那臣就今日禀告陛下罢!之所以陛下的那道令旨未有下发,是因陛下此旨,不是经过中书拟的旨意,也没有门下的审议。”
    刘协愕然,说道:“不是经过中书?”
    “陛下自是知晓,凡有圣意传下,皆需先经中书拟旨,门下审核,最后再由尚书奉行,而陛下之此旨,却既非出自中书所拟,又不曾经过门下之审,故虽到尚书,而臣等无能行也。”
    这话听入刘协耳中,刘协哑口无言。
    中书拟旨、门下审议、尚书执行,这一套程序,本朝此前虽也不能说没有,但就眼下言之,事实上是荀贞执政朝中以后,由他确切规定下来的,——当时杨彪等人认为这个程序上的规定,有利於限制尚书台,亦即“录尚书事”荀贞本人的权力,故对此俱表赞同,因而在朝中得到了顺利的通过,也就由此,现在朝廷的旨意,一概都必须要经过这位尚书仆射适才所言的“中书拟旨、门下审核”这两道过程,尚书才能执行。
    也就是说,单从现在朝廷执行的圣旨从拟定到行施的程序而言,这位尚书仆射说的一点没错。
    “你这是在说,无论大小事,朕都应当先令中书拟旨,再过门下审议,最后下到你尚书台,才能得行,是这样么?”
    尚书仆射听出了刘协隐含的怒意,但不畏惧,一板一眼地回答说道:“回陛下的话,正是如此。乡里小民且知,无规矩不成方圆,况乎朝廷,国家大事?陛下,此制不可不遵也。”刘协坐在龙椅上,瞪着这尚书仆射,看了一会儿,却这尚书仆射说的在理,他终究亦无可奈何,只好说道:“罢了!就先经中书拟旨。”命赵悦立刻去找中书令来见。
    同时,刘协没有叫这尚书仆射退下,他打定了主意,等中书令到后,就叫中书令当场拟旨,再把令旨传给门下审议,然后便尚书台把之执行。
    等了好长一会儿,中书令来到。
    刘协把自己召他来的原因,向他说了一遍,令道:“你现就为朕起草此道旨意。”
    中书令面露为难,抬眼看了下宦官们捧来的纸笔,没有动手去写。
    刘协甚觉奇怪,问道:“你没有听到朕说的话么?”
    中书令说答道:“陛下,拟旨通常该由中书丞拟写,此非臣之务也。”
    刘协简直啼笑皆非,他怒极反笑,说道:“非你之务?”
    “尚敢请陛下恕罪。”
    刘协喝令赵悦道:“去把中书丞召来!”
    中书丞姓阴,是荀贞故长吏阴修的从子,他出任此职才不到半年,召他入宫的旨意下去,他来的倒是比中书令要快,未久便至了宫中,入进殿内。
    到了殿上,他恭恭敬敬地向刘协伏拜行礼。
    刘协这时早没了耐心,不等他行礼完毕,便说道:“朕欲召董承还许,你立即为朕拟此旨意。”
    中书丞犹豫了下,却是和那中书令一样,仅是瞟了眼宦官们捧着的笔墨纸砚,而毫无拿笔起草之意。
    刘协盯着他,说道:“你为何不写?方才中书令说,拟旨非其所务,怎么?难不成也非你所务?”
    “回陛下的话,拟旨确乎是臣之本务,但臣之愚见,陛下此旨,却不宜即拟。”
    刘协问道:“你此话何意?”
    “臣之愚见,陛下是不是应召车骑来,问一问车骑的意见?”
    刘协怒道:“这点小事,朕也要问车骑不成!”
    “陛下,这怎么是小事呢?董承不仅仅是朝之大臣,并且其部还有兵马两千余,召其及其其所部还朝,此实为大事也!陛下虽万乘之尊,然臣以为,此等大事,还是当召车骑一问为是。”
    王师既出,便一举讨定袁术的大胜,使得刘协於下的心气正盛,尚书令的不肯传旨,中书令的不肯拟旨,已经使他怒火勃勃,此刻又听到中书丞此话,他越发怒气难抑,勃然怒道:“你还知道朕是万圣之尊?朕金口玉言,而所下之旨,你却竟敢不听!你是要抗旨么?”
    中书丞仍是慢腾腾的样子,不急不忙,回答刘协,说道:“陛下,臣所进者,忠言也,盼陛下听之。”
    刘协震怒,拿起案几上的玉如意,便想摔到殿上,边上传来一个轻轻柔柔的声音:“小奴乞请陛下息怒,可千万不要因此气坏了身子!”
    说话的自是宦官赵悦。
    刘协勉强把玉如意放回案上,怒目而视中书丞,又把目光转到中书令、尚书令的身上,越看这三人,越是恼怒,正要发雷霆之怒,殿外郎官入禀:“启禀陛下,车骑将军求见。”
    却宫城内外,现下都是荀贞的人看守,刘协先后召尚书令、中书令、中书丞入宫觐见,闹出的动静不小,莫说尚书、中书早有官吏前去急禀荀贞,便这宫中的郎官等也已有人出宫,向荀贞禀报了,是以荀贞及时赶到。
    刘协忍住了怒气,说道:“请车骑入殿。”
    很快,一人从殿外进来。
    刘协抬眼看去,阳光正从殿外射入,这人好像是从光中走出来的一样,阳光映射在他的背后,显出刺眼的光芒,当真是仪态昂然,龙行虎步。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