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建筑工地,四十多岁的老张正在聚精会神地用砂轮打磨铁丝。这种地方并不正规,老张也没有接受过安全方面的培训,工地也没有给他发放护目镜。结果,老张就感觉到右眼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顿时痛得他惨叫一声,眼睛都睁不开。
一旁的工友见状,立马护送着老张赶往医院。
省一医急诊科,陈俊接诊时,见到老张的情况,大吃一惊,原来,一段长达一厘米多的铁丝赫然扎在老张的右眼球内,陈俊有透视眼,看得清清楚楚,幸运的是,这段铁丝避开了眼睛内重要的组织结构——虹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仅损伤了局部的角膜内皮。
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要不要联系眼科专家过来?”一名新来不久的实习医生问道。
陈俊轻轻看了他一眼,微微摇头,随后就对凌晓晓道:“准备手术室,立刻动手术!”
然后,大家就行动起来,很多小护士纷纷朝这名实习医生瞪眼,心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是怀疑我们俊仔的实力?俊仔是全科医生你知道不?
那名实习医生耸了耸肩,很是郁闷,心说就算全科,也不可能真的什么都精通吧?眼睛这么重要的部位,不找眼科专家过来?这种急诊科我还是算头一次见!
这名实习医生之前也曾去过别的医院实习,对省一医的急诊科还不是很适应。
另外就是,眼睛里取铁丝?这得多高的技术?稍微搞不好就会伤到眼球,造成视力的不可逆损伤吧?陈俊比我也大不了几岁,真有这么高的水平?他不信!
手术室。陈俊一双妙手轻描淡写,很快,就将那截铁丝给取了出来,扔在了不锈钢盘子里。
术后,张师傅自己看了,都感觉到触目惊心,不忍回想。
最最重要的是,术后检查,张师傅的视力基本上未受到影响,手术可以说是相当完美!
那名实习医生:“……”简直惊呆了。在他看来,如此严重的病情,怎么在陈俊这里真跟小儿科一样?
凌晓晓瞪了他一眼,心说你不行不要以为俊仔不行,你以为谁都能当杏林道主角的?这么火爆的综艺节目,主刀医生片酬都有好几千万呢。没有真本事,能包揽这个活?
周诗语一双秀眸冒星星,偶尔瞥向陈俊的眼神越发柔情似水了。
面对杏林道的记者,陈俊很谦虚,说道:“这主要是患者的伤情并没有真的很严重,属于不幸中的万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眼伤患者都会有这种‘好运气’,不少患者则因眼部外伤损毁严重,即使进行了及时的手术治疗,术后视力仍然不能恢复或恢复很差。如果真是那种情况的话,找眼科专家来会诊是必须的!现在么,我一个人就能搞定,所以就不麻烦眼科的专家们了!”
眼科几名专家听说后,简直是无语凝噎,这叫什么事?生生剥夺了我们出场的权利!我们也想要去蹭几个镜头,赚点外块啊!
杏林道节目组给予出镜医生的片酬很丰厚,而且都是合法来源,有时候一名专家就露一次脸,说那么几句话,就能有好几万的报酬,属于那种性价比极高的“兼职工作”。
陈俊提醒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尤其是装修工人们,一定要戴好面罩,防止眼球穿通伤等眼伤。这种事真的重在预防,尤其相关高危工作的人群,应常规佩戴防护镜、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用品。
不能因为怕热,怕麻烦,就不穿。一旦出事,到时候追悔莫及。
在平时的工作或者生活中,如果眼睛受伤千万别慌张,记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压迫眼球,不要揉眼,因为这些动作很可能让眼内容物脱出,造成二次损伤;二是要轻轻闭眼休息,减少眼球转动,避免加重损伤;三是用眼罩或干净纱布遮住伤眼后,立即到医院急诊处理。
另外,值得交代的是,就诊时,患者能告知被何物所伤并携带同样物,如被铁丝插眼,最好带上一截同品号的铁丝,以方便医生及时诊断。
并不是每个医生都有陈俊这样的透视异能。
陈俊的透视异能需要兑换,并不是一直都拥有,如果一直都拥有,那就有点儿……太影响生活了!
杏林道第三季这几期节目播出之后,一如既往地火爆,收视率在综艺类节目中一路遥遥领先,也令世人们很惊奇,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个“枯燥”而“专业”的医疗类节目,居然有这么多人关注。
事实上,在很多喜欢看的人眼中,这档节目并不枯燥,反而还很有趣味。另外就是,周诗语、姜妍儿等人的加盟,也引来了很多流量吧。而陈俊本身又帅,粉丝超多,也是一名顶级的流量医生。
然后就是节目组制作综艺节目的水平高,种种因素之下,才造就了如此一档火热的医学纪实类综艺节目。
……
“医生,医生,快来救人,快来救人,我爸爸病情很紧急,需要马上抢救!”一名男子背着他的父亲,快步跑进了省一医急诊科。身后,还跟着几名家属,每个人都气喘吁吁,满脸焦急之色。
“不要慌不要慌,我们来啦!”听到动静的医护人员们立马出来迎了上去,随后,该患者就被抬到了陈俊那里。
此刻,患者脸色苍白、精神萎靡,且不停在呕吐,吐得他儿子身上到处都是。急诊室里也到处都是,气味很刺鼻。
不过,医护人员们都没有流露出丝毫嫌弃的神色,反而是之前在外面等候的一些人忍不住就走远了一些。嗯,谁知道这人什么病,万一被传染了怎么办?
陈俊他们当然都戴着口罩和手套的。这时候,陈俊就询问是怎么一回事?
患者的儿子连忙说道:“我爸爸他下午的时候整个人突然感到头晕、心慌、乏力,并剧烈地恶心呕吐!”
陈俊点点头,很快给安排了检查,男子血压80/60毫米汞柱,心率165次/分,存在室性心动过速的情况,而这可能蜕变为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病情已非常危急。此外,还有急性肾功能不全、低血钾等并发症。
陈俊立刻给患者安排补液扩容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催吐等治疗。
一系列的操作吩咐下去,护士们迅速行动,然后,陈俊则看向了患者的家属们,询问他们,患者是不是吃了什么特别的东西?
患者的儿子一愣,旋即点了点头道:“今天中午吃饭时,我爸爸吃了一种草药,然后过了没多久,大概一两个小时吧,就出现不对劲的情况了。后来,症状就越来越严重,然后我们就来医院了。”
“是什么草药?”陈俊问道。
患者儿子摇了摇头,患者的老婆则说道:“好像叫什么生乌头,菜市场附近的路边摊买的,摊主说是大补,老头子就买了回来,但是我想这种补品哪怕吃多一点,也不止于此吧?”
陈俊叹息道:“吃中药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啊,不能自己私自随便吃啊。乌头可是有毒的!乌头又叫草乌、川乌、五毒根,其含有的生物碱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超量使用会引起口唇和四肢麻痹、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以前,陈俊也曾接诊过类似中毒的事件,但通常是用乌头泡酒,饮那个药酒导致的,很少有像这名患者一样直接吃的。
患者的家属惊呆了。搞了半天,原来是这样!
事实上,陈俊早就有所猜测了,患者出现休克、消化道症状、严重心律失常问题,让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乌头中毒的可能性,只是不是很确定,后来仔细一询问,果然是吃了这种东西。
患者的老婆显然比他儿子了解得要多,患者老婆这时候就跟陈俊说道,他们是西南边陲的人,常年在h市打工,因为常年操劳,她老公很多年前就落下了腰痛的毛病。然后前不久听说老家有个土方子,就是用生乌头配白酒治疗,效果很好。一直想买没去买,刚好今天早上在路边摊碰到有卖生乌头的,价格又便宜,就买了回来,然后老公也是准备要泡酒的,只是,泡酒不是需要时间吗,所以就忍不住提前先“尝”了几小块,哪里知道会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有人觉得,那么几小块,又是“保健品”,中药,能有多大的毒性?这是怀疑药物的真正功效,或者说是认知缺陷吧,药就是药,哪怕一小块,也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只是,有人就好奇了,乌头有毒,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要尝试呢?
陈俊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乌头是传统中药,有很强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治疗风寒湿热引起的风湿病见效较好,所以民间就有炖乌头、生吃乌头、泡药酒治风湿的用法。但是,乌头含有乌头碱,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毒性极为强烈,口服2毫克即可中毒,3~5毫克可致死。
当然,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可能有些人口服1毫克就会中毒,老百姓自己很难把握这个剂量。
因此,陈俊提醒,如果要吃中草药的话,最好在正规的医院配药,因为中草药成分比较复杂,尤其是好几种配起来一起吃的,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料的毒副作用。
一些流传于民间的“土方子”,没有经过长期临床应用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保证,陈俊提醒大家,一定要慎用。有事还是上专业的医院,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为好。
有粉丝就惊奇,陈俊居然懂中医?笑话,陈俊什么不懂?这么点知识,在他的“知识库”中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经过陈俊的妙手回春,这名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再观察一两天就能出院回家休养去了。
急诊科总是有突发情况,这不,一名年轻妈妈赤着脚,脚上还在流血,估计是踩到什么东西给割伤了,但是她丝毫不顾伤口,抱着孩子快步跑进来,边跑边哭:“快,快,救救我孩子,救救我孩子!”
哭声紧急,充满了惶恐、恐惧、焦虑、歇斯底里……
“不好,是紧急情况!”叶梓萱刚好在附近,连忙跑了上去查看。年轻妈妈怀中的那个孩子眉眼很清秀,应该是个女婴,但是此刻,这个女婴脸色青紫,呼吸微弱。
看到此景,周围围过来的人,每个人都心一沉,叶梓萱连忙询问:“小孩是不是吃什么东西噎住了?”
年轻妈妈连忙哭着点头道:“是,是吃了几颗花生,然后突然就没声音了,手脚乱踢,喉咙里还发出‘嘶嘶’的声音,脸涨得通红,然后我马上就抱着冲来了,护士,快救救我女儿!她马上就要不行了!”
孩子妈妈泪流满面,毕竟,每个孩子,尤其是幼儿,都是妈妈的心头肉,要是这么小的小宝宝突然没了,那谁能接受?
叶梓萱好歹也是资深护士,根据她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立马判断孩子是气道梗阻。
命悬一刻,千钧一发,叶梓萱立刻用最快的速度接过孩子,然后,直接在现场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患儿施救,同时朝不远处的李苗苗直喊:“快叫陈俊过来!”
杏林道的工作人员们也赶了过来。许多医生护士都过来了,不过,叶梓萱做得挺好,所以大家也没有插手,毕竟,孩子这么小,单一个海姆立克急救法哪里需要用到许多人?人多了反而阻碍。
只见,叶梓萱将小宝宝的脸朝下,一手托住其前胸和头颈部,顺势用另一只手叩打后背肩胛区,经过几分钟的操作,宝宝终于呕出了一大块花生碎。眼看着异物咳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不对,还有情况!”明明“罪魁祸首”已经被咳出来了,但是小宝宝依然没有反应,既不出声也不动弹,叶梓萱立刻就意识到,恐怕远不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