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很会揣摩人心,她知道皇后对自己并不反感,相反还有些亲近,也就毫不拘束。
“娘娘,除了弓箭仓库,元廷一定有几个很大的马料场,作为储备之用。伪宋接收中原后,改牧场为农田。那么,元军那么多战马的草料从哪来呢?”
崔秀宁暗自赞许,辛苦没有从战场的角度考虑,却从后勤的角度考虑,说出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辛苦上任司妇寺卿之后,将司妇寺卿打造成为一个强力衙门,声势之大,竟然直逼九部。
“你说的不错。这些事,本宫也不会瞒你。”崔秀宁越来越喜欢能力出众的辛苦,她拿出几分密封的文件,“你自己看看。”
辛苦恭敬的接过来看完,露出敬佩至极的神色,“娘娘果然算无遗策,竟然已经有所谋划了。臣还抱着献策有功的心思,原来还是多此一举。”
崔秀宁笑道:“倒不是多此一举,起码让本宫明白,这一步棋还是靠谱的。”
要是毁掉蒙元大军的弓箭和马料储备,起码让蒙元在一到两个月内,处于军需短缺的窘境。那么大数量的弓箭和马料,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很快补充的。
这一到两个月功夫,就是有利于唐军骑兵的时间窗口。通过这个计划,来降低元军骑兵的作战能力。等到元廷的军需补给恢复,那唐军骑兵已经击败元军骑兵,恢复整个河南江北地区了。
到那时,一切都迟了。
既然无法再提高唐军骑兵的作战能力,那就降低元军骑兵的作战能力。崔秀宁的思路明显和大臣们不同。
辛苦乌黑的大眼睛满是敬慕之色,但有几分真几分假就不知道了。
“娘娘,这上面所说的马料场和弓箭仓库,一共有十三个,遍布北地。而且都在城池之中,戒备森严。不能提前烧毁,也不能太延后,这时机要把握的恰到好处才成,要做起来很不容易。但臣相信,这一切都在娘娘的掌握之中。”
崔秀宁点点头,“此事已经在安排了。本宫想要这些仓库在合适的时候被烧毁,那就多半能烧毁。不过此事乃是绝密,万万不可泄露,免得元廷奸细知道了。本宫告诉你,除了放心你,也是因为你也想得这一步。”
辛苦乖巧的一笑,“臣其他事不行,保守机密最是拿手。嗯,等臣忙过司妇寺的差事,就想法子再帮娘娘找一条小蛇,娘娘就不怕蚊虫了。”
崔秀宁正色道:“小蛇那是私事,你不要花太多心思。司妇寺你做的甚好,本宫很满意。可司妇寺是千古未有的新衙门,权责重大,又是女官衙门,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做好这个寺卿不容易。”
辛苦拱拱手,“谢娘娘提点。请娘娘放心,臣一定不会娘娘和陛下为难。”
崔秀宁对她的话很满意。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啊。
辛苦很清楚自己想说什么。
崔秀宁拿起一颗刚刚采摘下来的李子,又指指案上的果盘,示意辛苦自己拿着吃。在女官们和弟子们面前,崔秀宁倒是像个大姐姐,没有多少皇后架子,这也是她笼络人心的独特手段。
换句话说,皇后在谁面前表现的越接地气,就越信任谁。
这和李洛不同。李洛无论在谁面前,都是不远不近,让人很难蠡测皇帝的心思。
“谢过娘娘赏赐。”辛苦看着案上玉盘中新鲜的李子,“只是,臣不敢吃啊。”
“为何?”崔秀宁拿起李子,张开亮晶晶的牙齿咬了一口,“你这丫头会这么胆小?这不是你的风格吧。”
辛苦长长的眼睫毛一颤,“好教娘娘知道,这大唐治下,已经不敢有人吃李子了。”
“你说什么?”崔秀宁愕然说道,原本秋水般的眼神浮现一丝冷厉的波光,“辛苦,你好好告诉本宫,到底怎么回事?为何不敢有人再吃李子?谁的主意?”
辛苦斟酌着回道:“去年开始,就没人敢吃李子。说是李子事关陛下,事关大唐国姓,吃李子是不敬之罪。所以,这各地不但没人敢吃李子,鲤鱼也不敢吃。当然,吃的人还是有,只是不敢明着吃了。要是被人看见告发,就会被乡村官吏捉拿,罚作苦役。”
崔秀宁脸色很难看。因为,这么重要的事,她作为特察局实际上的大老板,竟然毫不知情!
这还得了?
《大唐律典》的确有大不敬和不敬这两条。大不敬先不说它,这不敬之罪也规定的很明确。
比如,民间称呼皇帝名讳,直书皇帝名讳,但并没有辱骂,就属于不敬之罪。
可并没有规定,吃李子和鲤鱼也是不敬之罪。
“婵儿,传李织来见本宫。”崔秀宁神色不愉的说道。
颜婵儿很少见过娘娘这么不高兴,心中一紧,赶紧领命去传李织。
李织听到皇后传见自己,本来觉得很是正常。可她毕竟是个资深特务,立刻敏锐的观察到颜婵儿的神色有异,顿时心知不妙。
“颜庶令,娘娘凤颜可悦?”李织小心的问颜婵儿。她不敢问出了什么事,那是犯忌讳的,只能问娘娘心情如何。
颜婵儿淡淡说道:“娘娘凤颜平和。”所谓平和,其实意思就是,娘娘不太高兴,你小心点。
会是何事让老师不高兴?
李织皱着眉头,患得患失的进宫,一眼看见凤凰乡候也在。
难道是这辛苦,编排我了不成?
“学生拜见老师。”李织大礼参拜,“请老师吩咐。”
崔秀宁的神色此时才算真正的平和。她让辛苦退下,直接说道:“特察局,还有什么重要之事,没有告诉为师么?”
李织毫不犹豫的说道:“启禀老师,任何重要之事,无一敢隐瞒老师。莫说学生不会也不敢。就算学生真有那个胆子,那也做不到。内察司,可是天天监督特察局的。”
内察司,名义上属于特察局,其实是监管特察局的局中之局。在机制上,特察局要想隐瞒情报,很难。
崔秀宁还是很信任李织的,她的语气也缓和了不少,“那这民间都不能吃李子和鲤鱼了,这么大的事,为何不报?陛下和本宫,何时下过这种禁令?《大唐律典》中,何曾有这一条?”
这是小事么?
当然不是。
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到律法,涉及到天下百姓,那就绝对不是小事!
原来是这事。李织恍然大悟,又暗骂自己大意。
“老师,此事,特察局去年就知道。可各地分局,并没有专门走情报程序,汇报此事。因为觉得…理所当然!先唐也有类似禁令,官民们觉得正常,我等也就没有上报。最早时,是江南先有禁令,后来其他地方官都纷纷效仿,这才成为整个大唐民间之禁。是臣等疏忽,请老师治罪。”
没错,觉得此事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所以才没有汇报。
特务们都觉得这事没问题,压根没什么不对,不上报也就可以理解了。
李织虽然知道,可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也就没有禀报。天下之事那么多,大事重事都不少,岂能事事上报?那娘娘还有安生的时候么?
崔秀宁闻言不禁摇头。
她知道,这的确是特察局没有汇报的原因。
可问题是,这真的理所当然么?
就因为皇帝姓李,就不许吃鲤鱼,吃李子?所有人都觉得正常?
这就是封建专制时代的普世认知。
百姓会不满,却不会感到奇怪。
虽然她和李洛没有下令禁止吃李子和鲤鱼,《大唐律典》也没有条文禁止,可官员们为了讨好皇帝和朝廷,会拿着鸡毛当令箭,放大一些条款的边际,形成约定俗成的“律法”。
就是后世,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典型的就是层层加码,更加严格,甚至过度解读各种“精神”,让终端执法走样。
这个口子,一定不能开!
但是,崔秀宁也不好训斥特察局。毕竟他们不是后世人,他们的思想,还是古人那一套,即便他们学了崔秀宁和李洛的一些新知识,那也无法改变他们属于古人的观念。
换句话说,他们要是真的能改变,那李洛也坐不稳皇位了。
“百姓口中之食,本就不多。这天下到处都是李子和鲤鱼,怎么能不让食用?难道天子的威严,需要靠这些来表明么?这样只会让人认为天子没有胸襟,只会增加百姓的怨气。”崔秀宁说道,“以后凡此等事,都应该上报。”
她只能轻轻放下。
“遵旨!”李织松了口气。
第二天,一道废除禁食李子鲤鱼乱命的圣旨,就颁发下来。
摄政皇后代发的圣旨曰:“…大唐以道治天下,顺道者皆可为之,违道者皆不可为。李子,时令之果,鲤鱼,江湖之鲜,此乃华夏天赐美食,合食之道。因国姓而禁食,不近人情,不合道理。
皇帝天授,其威在德,其法在道……地方官吏,擅自禁食,有伤天子之仁,岂忠君乎?自今日起,不得禁食…官吏再敢有擅出法令,擅改法令者,一体问罪…钦此!”
圣旨一下,很快由通政司火速刊印,通过驿站发送各州郡,广为张贴。
这道圣旨第一说明皇帝根本没有禁食李子鲤鱼的意思。第二是不许地方官吏再推行此类禁令,第三就是警告地方官吏不要擅自出台和修改法令。
即表明了皇帝的胸襟,表明了天子顺应天道,爱护百姓的意思,又狠狠敲打了地方官员。
此事也让崔秀宁心生警惕。对于民间和地方官场的监测,一定要制定非常量化的指标,建立新的方法论。光靠臣子们的主观经验认知,来判断事物的好坏,来判断是否出了问题,是不可靠的。
必须要有古代版的“大数据监测”!
否则,下面很多事情,朝廷和皇帝就会搞不明白。
ps:对不起我亲爱的书友大大,今天实在太少了,我也不解释,是我错了,因为太馋,就贪图一顿饭。明天一定加更,万字打底!蟹蟹原谅我!
第799节 要有古代版的“大数据监测”!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