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用具体的情节来表现刘备的仁义性格,如“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
以及智绝诸葛亮,“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而且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
还有义绝关羽,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三国演义》采用的是虚与实的结合,三分虚七分实,对历史时间巧妙剪裁布局,为塑造人物以传说补信史,或本末倒置、张冠李戴。
这其中有他得到了《左传》精髓的战争描写,因为《三国演义》还是以描写战争为主,全书共写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战役,都描绘得生动具体、惊心动魄,各有特色,充分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于战争的描写,其着眼点是通过战争反映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意志等等,算是很全面了,所以我们才说他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小说。
而除了《三国演义》以外,水浒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因为《水浒传》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这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它一些史料都曾提及。
并且早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传说、话本、戏剧为《水浒传》的成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因此《水浒传》的版本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
简本文字简单粗糙,细节描写少,而繁本具体描写多,文字也多润色加工。
到了明末著名才子金圣叹将120回本砍为70回本,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饰,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300间最流行的本子。
至于《水浒传》的内容和思想的话,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知道,因为都看过电视剧或电影,它描写的中心事件,就是官逼民反,以此着力歌颂了梁山英雄们的“全忠仗义”。
接受招安前,他们惩恶除暴、救困扶危;他们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争取招安;招安以后,又走上破辽国、征方腊的战场。
在作者看来,这些都是梁山英雄们全忠仗义的体现。
但可惜的是,梁山英雄最终的悲剧结局,又表现出了作者对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的极度不平与迷惘。
因此我们说《水浒传》是一首忠义悲歌,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忠”与“义”本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浓厚的“忠义”色彩。
耽搁,也融合了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
包括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同样是忠义的化身,正是由于他的仗义,才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拥戴与信任。
同时,他又竭力倡导“忠”,即使上了梁山,仍然不忘“归顺朝廷”,最终导致了自己和众多英雄好汉的悲剧结局。
可见宋江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忠”与“义”这一对伦理信条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揭示了“全忠仗义”并不是拯救现实的良方。
至于《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的话,首先,塑造了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
它善于从人物身份、经历去描写人物性格;善于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性格,在类似事件的对比中显示出人物性格的显著不同,“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同时,《水浒传》的人物性格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发展的,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类型化写法走向初步个性化写法。
像是它的情节连环勾锁、百川归海的叙事结构,并且《水浒传》的结构也很有特色,如前七十回,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英雄人物串联起来,而七十一回之后,就以时间为顺序,写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将故事贯串始终。
前半部的列记体结构,使一些主要英雄人物的形象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同时它也是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以外《水浒传》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堪称古典白话小说中的一个典范。
作者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吸取民间说唱文学的成就,带有浓烈的民间文学色彩,生动泼辣,酣畅淋漓,而且还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
包括《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也颇具特色,算是开了一新篇章,怎么说呢,《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首先是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也就是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
其次是四个****,也就是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
最后还有一个贞节娘子,就是林冲的老婆林娘子。
当然,细究的话还有两个老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这些女性形象大多没有自己的面目,女英雄呈现男性化特征,大多形貌峥嵘,刚猛凌厉,令人生畏。
如孙二娘绰号“母夜叉”:“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粗莽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劫杀过往商客,专卖人肉包子。
一个面目狰狞且张着血盆大口的罗刹女形象。顾大嫂:“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个时兴钏镯。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在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弄棒持枪当女工。”
容貌美丽的女性则被丑化成**,男性死于其手:武大郎、西门庆;英雄因她们而获罪,如宋江、武松、杨雄、石秀,而一般的女性则比较模糊。
至于《水浒传》的影响的话,先要说明,要问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是有区别的,“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一样,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英雄传奇”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历史演义”则比较注重依傍史实;“英雄传奇”以塑造一个或多个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历史演义”着眼于全面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
“英雄传奇”一般是由宋元小说话本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而“历史演义”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
《水浒传》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对于诸如《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等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水浒传》创造了英雄传奇美,不但对我国的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对整个小说文化和国民精神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幷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同时它还对农民起义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为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作为造反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
而除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外,明朝的另一大名著,就是《西游记》了。
《西游记》这本书的故事来源的话,很丰富,有辫机的《大唐西域记》纪实,以及慧立《大唐大慈恩寺三奘法师传》,还有五代《大唐三奘取经诗话》串联完整,和元杂剧、元末《西游记平话》雏形等。
此后经过作者的加工创造,使得它的篇幅增加,描写更加细腻,语言也更加雅驯,富有文学意味,同时主角也由唐僧变为了孙悟空。
因此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游记》的成书也以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
起因于唐代高僧玄奘到印度取经这一历史真实事件,由于玄奘取经的事迹本身具有的传奇色彩,他的故事在唐代就广泛流传开来,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传奇化、神话化。
所以我们才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平话》、杂剧《西游记》等,都为后来的长篇通俗小说《西游记》的成书打下了坚实基础。
至于《西游记》的作者的话,虽然大部分人可能都说是吴承恩,但需要说明,其实《西游记》的最后写定者迄今仍然没有确凿的定论,因为明刊本均无作者署名,而清初刊本始署名为丘处机,因丘处机作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以后的清刊本沿用此说。
但到了清中叶以后,吴玉搢等人根据《天启淮安府志》等材料认为《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所以我们现在才沿用此说,但十分真的一定,谁也不敢打包票。
而吴承恩的话,可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下,他是明朝人,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虽然文才很好,但屡试不第,一直到四十余岁才补了岁贡生。
此后除做过两年长兴县丞外,一直过着放浪诗酒的生活,著作只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至于《西游记》的版本的话,有繁本,为百回本,而最早刻本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本,一共20卷。
此后清代刻本有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
还有就是简本,这有两种,一是《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0卷,共69则,朱鼎臣编辑,万历间刻,有唐僧出身故事。
其次是《四游记》中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共4卷41回,篇幅与朱本相近,无唐僧出身故事。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
笼统的来说,《西游记》是一本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因为戏笔中存至理。
这是因为《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地抒写现实的生活,又不类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
对此,历来的评论家作过种种探讨,大致从认为“幻中有理”,到强调“幻中有趣”、“幻中有实”,有一个曲折的历程。
应该说,小说本身的确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支撑某一倾向的依据。
但就其最主要和最有特征性的精神来看,应该说还是在于“游戏中暗藏密谛”(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总批》),在神幻、诙谐之中蕴涵着哲理。
这个哲理就是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
因而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上倒是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
至于作者的人格理想的话,就是勇敢、坚毅、机智、忠诚、明识、傲岸、仁慈、自信。
而它的寓意和象征,先是神幻世界和奇幻美与诙谐性,如极幻与极真。
因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其次是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这从《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可以看出,是能做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又注意把人物放在日常生活,多色调、多角度地刻画他们的复杂性格,使人物形象有着较强的丰富性和立体感,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进步。
……
……
……
第四百九十三章 各自特色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
启明1158、
抚宋、
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
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李治你别怂、